改革开放40年党的政治建设回顾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第一次提出“党的政治建设”概念,并且强调党的政治建设的“突出”“统领”“摆在首位”的重要地位。党的十九大报告在论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八个明确”的最后一个明确中提出,“突出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十四个坚持”的最后一条中提出,“必须以党章为根本遵循,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在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中提出,“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党的十九大报告在具体部署党的建设八个方面工作时,第一条就是“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并作了展开论述。这段论述讲了八句话。前两句是总论,是对于党的政治建设重要性的肯定和强调,“旗帜鲜明讲政治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后六句是分论,是加强党的政治建设要做的六件事或政治建设六方面的内容。从关键词和重点句来看,一是保证全党服从中央,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二是全党要坚定执行党的政治路线,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三是要尊崇党章,严格执行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四是完善和落实民主集中制;五是弘扬忠诚老实、公道正派、实事求是、清正廉洁等价值观;六是全党同志特别是高级干部要加强党性锻炼。这六句话是对于党的政治建设内涵最完整、准确的规定。应该从这六个方面入手来回顾和总结我们党的政治建设的优良传统和历史经验。毛泽东在1939年10月《〈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将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看作是党领导人民取得革命胜利的三大法宝。关于党的建设,我们党的历史上长期沿用思想、组织、作风三大建设。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十六大提出“制度建设”,党的十七大提出“反腐倡廉建设”,党的建设形成了五大建设布局,即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在以前党的文献中有政治路线、政治纲领、政治立场、政治纪律等概念,没有明确使用过政治建设,这是党的十九大第一次提出的新概念。新时代党的建设总布局是“5+2”,即“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这标志着党的建设总布局的重大变化,增加了政治建设、纪律建设,而且“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这是对于我们党的建设优良传统的总结和凝练,是对党的建设的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和创新。改革开放40年,中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辉煌成就。一个重要的原因或历史经验就是中国共产党一直十分重视党的自身建设,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持党的指导思想的不断创新、与时俱进,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确保党始终成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通过中央全会部署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一个很重要的措施就是通过党的中央全会来部署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40年来,召开了八届党的代表大会,每一届党代会都要用一至两次全会专门研究党的建设问题。据统计,共有10次中央全会专门研究党的建设工作。例如,十一届五中全会(1980年2月)讨论通过《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十一届六中全会(1981年6月)作出《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十二届六中全会(1986年9月)作出《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十三届六中全会(1990年3月)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十四届四中全会(1994年9月)作出《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十四届六中全会(1996年10)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十五届六中全会(2001年9月)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十六届四中全会(2004年9月)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十七届四中全会(2009年9月)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十八届六中全会(2016年10月)审议通过《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从中可以看出,有两次中央全会专门研究精神文明建设问题。1986年9月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这是改革开放以来作出的第一个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决议。1996年10月十四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议》,这是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第二个精神文明建设决议。有两次全会讨论通过党内政治生活准则。一次是十年“文化大革命”之后、改革开放开始不久的1980年2月,十一届五中全会通过《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这对于当时恢复和健全党内民主、维护党的集中统一、严肃党的纪律、促进党的团结,实现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的拨乱反正,实现全党工作重心的转移,发挥了重要历史作用。30多年过去了,党面临的形势任务和党内情况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党的建设既积累了大量新成果新经验,又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2016年10月,十八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央就新形势下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作出新的决定、提出新的要求。有两次中央全会研究党的建设的若干重大问题。1994年9月,十四届四中全会作出《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2009年9月,十七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从这些两次内容相同的中央全会可以看出来,每过10年、15年,甚至更长一些时间,形势和任务变化了、党内的状况变化了,党的政治建设也要与时俱进,增强针对性和有效性。通过修改党章实现党的指导思想与时俱进党章是党的总章程、总规矩,确定党的指导思想,是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最高依据,是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根本。党的十二大实现党章的拨乱反正,成为现行党章的蓝本。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伟大转折,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历史决议,完成了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但要从根本上巩固拨乱反正取得的成果,还必须制定一部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的党章。十二大党章在总纲中,对党的性质和党的指导思想,对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党的总任务,对党在国家生活中如何正确地发挥领导作用,都作了规定。新党章对党员和党的干部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要求,比过去历次党章的规定都更加严格。这使党章更加充实和完善。它是党的历史经验和集体智慧的宝贵结晶,是在新的历史时期把我们党建设得更加坚强的重要保证。十五大党章最鲜明的特点是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行动指南。十六大党章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十七大党章首次写入科学发展观,十八大党章把科学发展观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确立为党的行动指南。党的十九大对党章修订的要点和亮点就是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进党章,确立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党章的修订体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正式提出“从严治党”。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第一次把“从严治党”写进了新修订的党章“总纲”。党的十四大以来,在党章“总纲”中一直强调“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而且内涵不断丰富。从党的历史发展来看,从严治党是我们党长期形成的优良传统。党的十八大以来,提出“全面从严治党”,并将“全面从严治党”与另三个全面并提为“四个全面”,确定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布局。通过全党的集中教育使党的政治建设落到实处加强作风建设和整顿党风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手段。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共进行了9次全党集中学习教育活动。整顿党风,做合格共产党员的教育,开展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即将开展的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主题的教育活动是第10次全党集中学习教育。这些全党的集中教育活动,或从上至下,或从下至上,分阶段、分层次地集中学习,使党员干部提高了思想认识和理论水平,明确了政治方向,坚定了政治立场。教育活动坚持问题导向,对照检查,触及灵魂,整顿作风,立行立改,使党员干部增强了政治纪律,严肃了政治规矩。通过集中教育使各级党的组织增强了全党“四个服从”的组织意识,加强了民主集中制,强化了党内监督,增强了党内团结,使党增强了政治定力和执政能力。全党的集中教育成为加强党的政治建设行之有效的重要手段,把党的政治建设落到了实处。党的领导人高度重视和有力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改革开放40年来,党的历任领导人都十分重视和有力推进党的政治建设,以党的政治建设优势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发展进程。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就十分重视党的政治建设,拨正改革开放的航向。1979年3月30日,邓小平在题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重要讲话中说:“中央认为,我们要在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在思想政治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前提。这四项是:第一,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第二,必须坚持无产阶级专政;第三,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第四,必须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认为,我们必须坚持这四项基本原则,决不允许动摇这些原则。如果动摇了四项基本原则的任何一项,那就动摇了整个社会主义事业,整个现代化建设事业。四项基本原则的提出使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路线更加清晰、全面、完整。邓小平多次强调讲政治在党的建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性,并高度重视政治领导在党的建设尤其是在党员干部政治思想教育中的重要性。邓小平主持制定了《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对拨乱反正、恢复和健全党内政治生活、推进党的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1980年12月25日,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闭幕式上强调,“我们要建设社会主义国家,不但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而且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所谓精神文明,不但是指教育、科学、文化(这完全必要的),而且是指共产主义的思想、理想、信念、道德、纪律,革命的立场和原则,人与人的同志式关系,等等。”邓小平在这里是第一次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内涵作出规定和阐发。他一直强调两个文明建设要同时抓,“两手抓,两手都要硬”。1989年6月,邓小平同几位中央负责同志谈话时严肃指出,“十年最大的失误是教育,这里我主要是讲思想政治教育,不单纯是对学校、青年学生,是泛指对人民的教育。对于艰苦创业,对于中国是个什么样的国家,将要变成一个什么样的国家,这种教育很少,这是我们很大的失误。”邓小平说,今天回头来看,一手比较硬,一手比较软。一硬一软不相称,配合得不好。因此要认真总结经验,对的要继续坚持,失误的要纠正,不足的要加把劲。1989年政治风波之后,邓小平特别强调党中央要形成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他指出,“在历史上,遵义会议以前,我们的党没有形成过一个成熟的党中央。从陈独秀、瞿秋白、向忠发、李立三到王明,都没有形成过有能力的中央。我们党的领导集体,是从遵义会议开始逐步形成的”。“任何一个领导集体都要有一个核心,没有核心的领导是靠不住的。”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保证全党服从中央,这是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根本保障。1986年8月,邓小平在视察天津时指出,“改革,现代化科学技术,加上我们讲政治,威力就大多了。到什么时候都得讲政治,外国人就是不理解后面这一条。”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讲政治是突出的特点和优势。没有强有力的政治保证,党的团结统一致就是一句空话。1992年春天,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还提醒我们,改革开放要辨清政治方向,防止两种错误倾向,“右可以葬送社会主义,‘左’也可以葬送社会主义。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1998年11月到2000年底,在县级以上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中,用整风精神开展了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活动,这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