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选课: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专题之十:自然资源价值重建主要内容第一节自然资源价值理论第二节自然资源价值重建方法第三节自然资源价值重建案例第一节自然资源价值理论自然资源无价值论批判自然资源无价值论的根源劳动价值论的绝对化确定价格的市场机制不合理历史因素“公共财产”问题自然资源无价值论的危害导致自然资源的破坏和浪费导致财富分配不公和竞争不平等一项重要的国家岁入化为乌有资源物质补偿和价值补偿不足,导致自然资源枯竭国民财富的核算失真重建自然资源价值的路径政府干预(Pigou,1920):外部性问题不能通过市场来解决,而必须依靠政府的介入,依靠征收附加税或者发放津贴,作为影响私人决策的变量,从而使私人决策的均衡点向社会决策靠近。但是:庇古理论的前提是政府天然代表公共利益,并能自觉按公共利益对外部性活动进行干预。然而,事实上公共决策存在很大的局限性。政府不是万能的,例如,它不可能拥有足够的信息。政府干预的成本。可能出现寻租行为。市场机制(Coase,1960):只要明确地界定产权关系,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就不会发生背离。通过市场的交易活动和权利的买卖,可以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实质是引入市场机制,使外部性在产权界定的基础上得到内化•产权可以引导人们实现外部性内化,减少资源浪费,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产权可以构建激励机制,减少经济活动中的“搭便车”的机会主义行为•产权可以通过减少不确定性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但产权界定并不容易,尤其是对“公共财产”无论是政府干预途径还是市场重建途径,都需要重建自然资源的价值自然资源价值理论构建关于自然资源价值的主要观点劳动是价值的源泉,自然资源是大自然的恩赐,不是劳动产品,因而既没有价值,也没有价格自然资源虽然不是劳动产品,没有价值,但它参加了市场交换,因而有价格自然资源是稀缺的,其效用决定它有价值,其供求关系决定它的价格变化边际效用价值论价值起源于效用,效用是形成价值的必要条件,还以物品的稀缺性为条件,效用和稀缺性是价值得以出现的充分条件价值量取决于边际效用量,即满足人的最后欲望的那一单位商品的效用人们对某种物品的欲望程度,随着该物品数量的增加而递减,此即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效用的量由供给和需求之间的状况决定,其大小与需求强度成正比例关系,物品的价值最终由效用和稀缺性共同决定生产资料的价值由其生产出来的消费资料的边际效用决定;有多种用途的物品,其价值由各种用途中边际效用最大的那种用途的边际效用决定。自然资源价值的构成Freeman(1993)的资源价值构成系统V=f{S,S(R),Y[S,S(R)]}V:资源-环境服务的货币价值S:政府干预S(R):私人对政府规章的响应程度Y:为获得资源-环境服务而输入的其他资源Pearce(1990)的资源价值构成体系自然资源总价值使用价值非使用价值直接使用价值间接使用价值选择价值传承价值存在价值可直接消费的产品功能效益将来的直接或间接使用价值为后代保留使用价值和非使用价值的价值认识到继续存在的价值,如基于道德信念·食物·生物量·娱乐健康·生态功能·防洪·风暴防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生境·生境·不可逆转的改变·生境·濒危物种对个人而言,价值的“有形性”逐渐减少经合组织OECD(1994)的资源价值构成体系自然资源总价值直接利用价值选择价值传承价值存在价值可直接消费的产品,如食品、生物量、娱乐与健康等将来的直接和间接价值,如生物多样性保护、生境等环境遗产使用和非使用价值,如生境、防止不可逆的改变保持继续存在所产生的价值,如生境、物种、遗传资源、生态系统等使用价值非使用价值功能效益,如洪涝控制、暴风雨保护、营养循环等间接利用价值联合国千年生态系统评估计划(2005)的资源价值构成系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使用价值非使用价值直接使用价值间接使用价值选择价值传承价值存在价值供给功能调节功能支持功能供给功能,调节功能文化功能,支持功能供给功能,调节功能文化功能,支持功能文化功能第二节自然资源价值重建方法自然资源价值评价方法的比较传统市场法替代市场法意愿评估法评估技术生产函数法人力资本法重置成本法旅游费用法规避行为(防护费用)法意愿调查法市场信息完备程度有充分的市场信息市场信息不充分不存在市场信息获取信息的渠道通过市场交易商品与非市场交易物品的实物联系来直接或间接获取相关信息通过对人们的实际行为的观察来推断其偏好,以此间接获取相关信息创建模拟市场,通过询问人们的支付意愿获取评估信息在资源价值评价中的作用评估使用价值评估非使用价值传统市场方法生产函数法:把自然资源作为生产要素之一,利用自然资源产出水平变动导致的产品或服务的变动来衡量其价值人力资本法:将人自身的生产能力作为计量自然资源变动影响的尺度,来观察自然资源变动造成的劳动者收入的损失重置成本法:又称恢复费用法,是通过将受损自然资源恢复到原有状态所需的费用来衡量原自然资源的价值传统市场法以观察到的市场行为为依据,具有直观明了、易于解释和有说服力等优点,因而应用广泛但当市场发育不良或严重扭曲时,或者产出的变化可能对价格有严重影响时,它的局限性就表现出来了只能适用于一定条件和范围:自然资源数量、质量变化直接引起了自然资源产品或生态服务产出的增减,这种产品或服务是市场上已有的,或者在市场上有替代品自然资源数量、质量变化影响明显,并可观察到,或可通过实验检验市场比较成熟,市场功能比较完善,价格能准确反映价值替代市场法旅行费用法:以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与实际支付的旅游成本(如交通费、门票和旅游地的花费等)之差,来测定自然资源的游憩价值。是评估非市场物品价值的方法之一,用以评估环境服务的价值规避行为法(防护费用法):以自然资源变化而导致的替代物费用的变化来度量自然资源价值。人们会购买一些商品或服务来抵消自然资源变化所带来的损失,这些商品或服务可被视为自然资源价值的替代品替代性市场方法使用可观察的市场行为和市场价格来间接评估资源环境的非直接市场价值,具有比传统市场法更广泛的适用范围需要借助另一种市场商品或服务的价格,需要比传统市场价值评价方法更多的数据和其他资料,也要求比传统市场法更严格的经济假设意愿评估法通过向被调查者描述自然资源变动的影响来创建一个模拟的市场,然后询问他们对自然资源变化的支付意愿,进而推断相应自然资源价值与替代市场法通过观察人们的市场行为来推测他们显示出来的偏好不同,意愿评估法从人们声称的偏好中获取信息意愿评估法的主要代表是意愿调查法,即直接通过向人们询问来得到自然资源的价值意愿评估法很有用,但它要求的数据多,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费用,问卷的设计和解释专业性很强意愿评估法不是基于可观察到或预设的市场行为,而是基于调查对象的回答,是一种主观评价法。对于持不同环境伦理观的人,回答会大异其趣,是在尚无科学、客观方法情况下差强人意的评价方法在回答模拟市场中的问题时会产生许多偏差,虽然可以通过精心设计问卷来控制或消除,但不可能完全避免偏差耕地资源的价值重建为什么要重建耕地价值提高耕地利用的比较收益提高耕地征用的价值补偿耕地资源的功能经济产出功能生态服务功能社会保障功能第三节自然资源价值重建案例案例之一:市场价格法评估耕地资源的生态服务功能和社会保障功能经济产出功能价值的计算:耕地年收益与贴现率之商raVc生态服务功能价值的计算rVVe'eeaekVV'Ve’为耕地资源的生态服务的年价值,Va为我国耕地生态服务年价值的平均值,ke为生态服务价值修正系数社会保障功能价值的计算Vs=(Vs1+Vs2)×ksVs1为养老保险价值;Vs2为就业保障价值;ks为修正系数aasAYV1aasACV2Ya为人均养老保险价值,Ca为当地乡镇企业人均固定资产原值,Aa为被评价地区人均耕地面积选择具有不同自然环境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广东省潮安县、河南省淮阳县和甘肃省会宁县三个县作为评价案例,可分别作为我国东、中、西部的代表耕地资源价值量的区域差异(单位:万元/hm2)020406080100120潮安淮阳会宁经济产出价值050100150200250潮安淮阳会宁社会保障价值010203040潮安淮阳会宁生态服务价值050100150200250300350400潮安淮阳会宁总价值会宁县耕地资源价值构成1.6%67.8%30.6%经济产出价值社会保障价值生态服务价值n淮阳县耕地价值结构25.4%63.8%10.8%潮安县耕地价值结构60.3%30.3%9.4%耕地资源价值构成的区域差异案例之二:CVW武汉市农地资源非市场价值*条件(意愿)价值评估法(ContingentValueMethod,简称CVM)是一种利用效用最大化原理,采用问卷调查,通过模拟市场来揭示消费者对环境物品和服务的偏好,并推导消费者的支付意愿,从而最终得到公共物品非利用经济价值的一种研究方法。*蔡银莺,张安录武汉市农地资源非市场价值研究资源科学2006(28)6:104-109.问卷设计说明对于武汉居民(农民和市民)参与农地保护意愿的调查采用支付价值卡的询价方式,确定了支付卡(WTP)和接受卡(WTA)的数值及区间间隔,正式问卷由5部分内容组成。(1)受访居民对农地资源非市场价值认知程度的调查。(2)调查受访居民对农地资源非市场价值的最高支付意愿(willingnesstopay,WTP)是问卷设计的主体和核心。以通俗的语言让受访居民确实理解农地存在价值、选择价值、遗赠价值的真正意义,并假定建立农地保护基金会,专款修建农田水利设施、建立农地保护补偿机制、加强环境治理等公益事业,诱导居民通过捐款或义务劳动方式参与农地保护活动,维护和改善武汉市农地资源环境,提供对耕地、园地、林地、水域等各类型农地的存在价值、选择价值、遗赠价值的愿付数额。(3)调查受访居民对农地资源非市场价值的最低受偿意愿(willingnesstoaccept,WTA)。调查农民作为保护的执行主体、参与农地保护所愿意接受的补偿价值,并将调查结果作为参考依据。在目前政府对农地实施补贴政策,取消农业税费的形势下,农地外部效益客观存在,对受偿意愿的调查是实际的。(4)受访者的个人特征、农业生产情况及家庭情况调查。通过搜集受访居民个人及家庭的基本资料,分析受访居民的社会经济特征对其家庭愿付数额及受偿数额的影响。(5)问卷的有效性检验。农地非市场价值支付意愿(WTP)估算武汉受访居民参与农地保护的情况分析武汉受访居民有83·65%愿意为保护农地捐钱或出力,其中农民参与农地保护的响应意愿略高于城市居民。16·35%的受访居民不愿为农地保护支付,主要原因认为“农地保护是政府的责任或家庭贫困没有多余的钱和时间参与保护”,占拒付样本的38·98%;或担心“捐款可能会因贫污等问题而不能用到实处”,占样本的22·04%;还有的认为“政府低效率执政所带来的交易成本增加不应该转移给公民或纳税人,应该完全由政府负责”,占18·64%;认为农地保护谁破坏谁支付或认为农地保护不重要及其他原因的,占20·34%。农地资源非市场价值(WTP)估算农地支付意愿总价值=农户支付意愿总价值+城市居民支付意愿总价值农户支付意愿总价值=农户平均年支付意愿×研究区域农户数量×农户平均支付率市民支付意愿总价值=市民平均年支付意愿×研究区域市民户数×市民平均支付率农地非市场价值=农地支付意愿总价值/农地资源数量×还原率农地非市场价值受偿意愿(WTA)估算询问农户认为保护单位面积水田、旱地、园地及村属公共林地和水域资源每年最低需要补贴多少钱,才能达到较为理想的保护效果农地非市场价值受偿意愿(WTA)估算236户受访农户根据各类型农地保护需要投入的工时,填写了受偿意愿,占样本的89·06%;有29户家庭认为不需要接受补贴,认为“只要不增加农业负担,不需要补贴也可以”或认为“田少了,补贴解决不了问题”,也有极少数农民认为“政府虽然补贴了,但粮食价格下跌和农资价格上涨所导致的农业收入减少远比补贴多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