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名词解释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生理学名词解释第1章:★神经调节:是人体生理功能活动的最重要的调节方式,它是指通过神经系统的活动,对机体各组织、器官、系统进行的调节,它是通过反射的方式来完成的。生理学:是研究生物机体的生命活动现象、规律和功能的一门科学。新陈代谢:机体不断与周围环境之间进行的物质和能量的交换、转化和利用的过程。兴奋:活细胞或组织对刺激发生反应的过程。★兴奋性/异化作用:活细胞或组织对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或特性即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体液:人体细胞内外含有的大量液体及溶解于其中的溶质的总称,约占人体体重的60%。★内环境:机体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即细胞外液。★稳态:机体内环境的理、化因素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反射、反射弧:反射是机体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内、外环境的刺激发生的规律性、适应性活动,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纤维、反射中枢、传出神经纤维和效应器组成。体液调节:某些特殊的化学物质经血液运输或在体液中扩散,来调节机体的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反馈:受控部分的活动会反过来影响控制部分的活动。★正反馈:反馈信息作用与控制信息相同,从而加强控制系统活动。★负反馈:反馈信息作用与控制信息相反,从而减弱或抑制控制系统的活动。前馈:控制部分向受控部分发出指令的同时,又通过另一快捷通路向受控部分发出前馈信息,及时地调控受控部分的活动。第2章:★液态镶嵌模型:膜以液态的脂质双层分子层为基架,其中镶嵌着具有不同分子结构和生理功能的,以α-螺旋或球形形式存在的蛋白质。★单纯扩散:一些脂溶性物质由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移动的过程。★易化扩散:一些非脂溶性或脂溶解度甚小的物质,在特殊膜蛋白质的帮助下,由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移动的过程。主动转运:指物质逆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的转运过程。原发性主动转运:指直接利用ATP分解提供的能量,通过膜上的离子泵,逆电—化学梯度将某些物质或离子进行主动转运的过程。★继发性主动转运:利用钠泵分解ATP释放能量建立的Na+浓度势能贮备,逆电—化学浓度梯度将某些物质或离子进行主动转运的过程。★静息电位/膜电位RP:细胞处于相对安静状态时,细胞膜内外两侧存在的电位差,表现为外正内负。★动作电位AP:可兴奋细胞受到有效刺激时,细胞膜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发生一次短暂的、可逆的,并可向周围扩布的电位波动。极化:静息状态下,膜两侧电位为外正内负的状态。去极化:膜内外电位差向小于RP值的方向变化的过程。超极化:膜内外电位差向大于RP值的方向变化的过程。复极化:去极化后再向极化状态恢复的过程。反极化:细胞膜由外正内负的极化状态变为内正外负的极性反转过程。锋电位:细胞接受刺激后,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爆发一次快速上升又快速下降的电位变化。后电位:锋电位下降支最后恢复到RP水平以前,一种时间较长、波动较小的电位变化过程,包括:负后电位和正后电位。阈强度:能够使膜的去极化达到阈电位的外加刺激强度。阈刺激:能够使膜的去极化达到阈电位的外加刺激强度称为阈强度,等于阈强度的刺激称为阈刺激。阈电位:能使Na+通道大量开放从而产生动作电位的临界膜电位即激活电压门控性Na+通道的临界值。2膜电导:是用来衡量膜对各种离子的通透性的指标,其变化的实质是膜离子通道的开放或关闭状态的变化。绝对不应期:在组织细胞接受前一个刺激而兴奋的一个较短时间内,无论多强的刺激也不能引起再次兴奋的时期。相对不应期:在组织细胞接受前一个刺激而兴奋的一个较短时间内,大于原先的阈强度的刺激才能引起再次兴奋的时期。★局部电位/局部兴奋:由阈下刺激引起的低于阈电位的去极化现象。★终板电位EPP:刺激运动神经轴突,在肌肉动作电位之前,在神经肌肉接头的终极区可以记录到的局部电位即使得终板膜发生去极化的电位。三联管:位于骨骼肌纤维A带与I带交界处,由一条横小管和来自两侧的终池共同组成的复合物称三联管,其作用是把横管膜上的电变化和细胞内收缩过程耦联起来。肌小节:相邻的两条Z线之间的一段肌原纤维称肌节,由平行排列的粗、细肌丝构成,每个肌节由1/2I带+A带+1/2I带组成,肌节是骨骼肌收缩和舒张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单收缩:肌肉受到一次刺激而产生的一次收缩和舒张的过程。复合收缩:肌肉受到连续刺激时,前一次收缩和舒张尚未结束,新的收缩在此基础上出现的过程。★不完全强直收缩:肌肉受到连续刺激时,前一次收缩和舒张尚未结束,新刺激落在前一次收缩的舒张期,所出现的间歇的收缩过程。★完全强直收缩:肌肉受到连续刺激时,前一次收缩和舒张尚未结束,新刺激落在前一次收缩的缩短期,所出现的强而持久的收缩过程。等长收缩:肌肉收缩时,只有张力增加而长度不变的收缩。等张收缩:肌肉收缩时,只有长度缩短而张力不变的收缩。前负荷:是指肌肉在收缩前所承受的负荷,它决定着肌肉在收缩前的负荷,又称初长度。★后负荷:是指肌肉在收缩过程中所承受的负荷。第3章:★血细胞比容:血细胞在全血中所占的百分比,正常男性为40~50%,正常女性为37~48%。血浆蛋白:是血浆中多种蛋白质的总称,常成人血浆蛋白总量约为60-80g/L。血清:是血凝块回缩析出的淡黄色透明液体。血浆渗透压:指溶质具有的吸引水分子透过半透膜的力量,血浆总渗透压正常值为770kPa。★可塑变形性:红细胞在通过口径比它小的毛细血管和血窦孔时,须变形才能通过,在通过后恢复原形的这种变形能力。★悬浮稳定性:在抗凝血中,红细胞能相对稳定地悬浮于血浆之中的特性,其大小可用血沉来衡量。★红细胞沉降率/血沉:红细胞在静置血浆中单位时间内的沉降速率,通常以第1小时末下沉的距离表示,男子正常值为0~15mm/h,女子正常值为0~20mm/h。★渗透脆性:指红细胞在低渗溶液中膨胀破裂的能力。★生理性止血:小血管破裂出血时,经数分钟后出血自然停止的过程。血液凝固:血液由流动的液体状态变成不能流动的凝胶状态的过程,实质是血浆中的可溶性纤维蛋白原变成不溶性的纤维蛋白的过程。★血型:通常指红细胞膜上特异性抗原的类型,是血液的一种遗传性状。凝集原:指红细胞膜上的抗原物质(糖蛋白或糖脂上的寡糖链)。凝集素:指能与凝集原结合的特异抗体(IgM)。凝集反应:当含有某种凝集原的血细胞和另一种与之相对应的血清凝集素相遇时,就会发生一系列的反应,使血细胞凝集成团,并进而出现溶血的现象。第4章:自动节律性:心脏在离体和脱离神经支配下,仍能自动地产生节律性兴奋和收缩的特性。★期前收缩:心脏受到窦性节律之外的刺激,产生的收缩在窦性节律收缩之前,称为期前收缩。★代偿间歇:一次期前收缩之后所出现的一段较长的舒张期称为代偿性间歇。3★房室延搁:兴奋在房室交界处的缓慢传播而耗时较长的现象,保证了心房与心室不会同时兴奋和收缩,有利于心房排空、心室充盈。心率:单位时间内心脏舒缩的次数,正常成人每分心率为60~90次/分。★心动周期:心房或心室每收缩和舒张一次称心动周期,其正常时程为0.8s。等容收缩期:在左心室的一个心动周期中,当心室内压超过房内压时,房室瓣关闭;但室内压尚低于主动脉内压,半月瓣未打开,心室成为封闭腔。此时,尽管心室肌积极收缩使室内压急剧升高,而容积并不缩小。此时相称为等容收缩期。★每搏输出量/搏出量:一侧心室每次收缩所射出的血液量,正常值为60~80ml。★射血分数:搏出量与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的比值,正常值为50~60%。★每分输出量/心腧出量:一侧心室每分钟射出的血液量,正常值为60~80ml,女性比同体重男性约低10%。★心指数:在空腹和安静状态下,每平方米体表面积的每分心输出量,正常值为3.0~3.5L/(min*m2)。★异长自身调节:指心室前负荷通过改变心肌初长度,以引起心肌收缩强度的改变,从而对搏出量进行的有限度的精细调节方式。Starling定律:心脏不依赖神经-体液因素,自身调节并平衡心搏出量与回心血量之间关系的现象。★等长自身调节:指心肌不依赖前、后负荷而通过自身收缩活动的强度、速度和张力等方面的改变以引起心肌的收缩能力的改变,从而对搏出量进行的调节方式。心肌收缩能力:指心肌不依赖前、后负荷而通过自身收缩活动的强度、速度和张力等方面的改变以引起心肌的收缩能力的改变,从而对搏出量进行的内在特性。体表心电图ECG:将测量电极放置在人体表面的一定部位记录出来的心脏电变化曲线。血压:是指血管内的血液对血管壁的侧压力。★收缩压:是心室收缩时,主动脉血压的最高值,其正常值为12.0~18.7kPa。★舒张压:是心室舒张时,主动脉血压的最低值,其正常值为8.0~12.0kPa。平均动脉压:是一个心动周期中每一瞬间动脉血压的平均值,约为1/3收缩压+2/3舒张压。★中心静脉压CVP:胸腔大静脉和右心房内静脉的血压称为中心静脉压,其正常值为4~12cmH2O。微循环:是指微动脉和微静脉间的血液循环,是进行血液和组织进行物质交换的主要场所。减压反射:指颈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当动脉血压升高时,这一反射过程引起的效应是使血压下降,故称减压反射。第5章: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它由外呼吸、气体运输和内呼吸三个环节组成。肺通气:是指肺泡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的气体交换过程,实现肺通气的结构是呼吸道、肺泡、胸廓、胸膜腔和呼吸机等。肺内压:是指肺内气道和肺泡内气体的压力。★胸内压:是指胸膜腔内的压力,呼吸过程中胸内压都低于大气压,故又称胸内负压。顺应性C:是指在外力作用下弹性组织的可扩张性。肺顺应性CL:是指肺容积变化与跨肺压变化的比值,正常人平静呼吸时,肺顺应性约为0.2L/cmH2O。胸廓顺应性CT:是指胸腔容积变化与跨壁压变化的比值,成人的胸廓顺应性为0.20L/cmH2O。肺容积:是指在不同状态下肺所容纳的气体量。★潮气量TV:是指平静呼吸时每次吸入或呼出的气体量,正常成人平静呼吸时,平均潮气量约为500ml。补吸气量IRV:是指平静吸气末,再尽力吸气所能吸入的气体量,正常成人为1500~2000ml。补呼气量ERV:是指平静呼气末,再尽力呼气所能呼出的气体量,正常成人为900~1200ml。残气量/余气量RV:是指最大呼气末仍存留于肺内的不能呼出的气体量,正常成人约为1000~1500ml。肺容量:肺容积中两项或两项以上的相加。深吸气量IC:是指平静呼气末做最大吸气所能吸入的气体量,等于潮气量与补吸气量之和。功能余气量FRC:是指平静呼气末肺内存留的气体量,等于补呼气量与余气量之和,正常成人约为2500ml。4★肺活量VC:是指尽力吸气后,从肺中所能呼出的最大气体量,等于补吸气量、潮气量、补呼气量之和,正常成人男性约为3500ml,女性约为2500ml。肺总容量TLC:是指肺所能容纳的最大气体量,等于肺活量与余气量之和,正常成人男性约为5000ml,女性约为3500ml。用力肺活量:是指在最大吸气后再尽力尽快地呼出的最大气体量。★用力呼气量/时间肺活量:最大吸气后再尽力尽快地呼出的最大气体量称为最大气体量,并分别测定第1秒末、第2秒末、第3秒末呼出的气体量所占肺活量的百分比称为用力呼气量(时间肺活量),正常成人各为80%、96%、99%。肺通气量/每分通气量:是指每分钟吸入或呼出的肺气体总量,等于潮气量与呼吸频率的乘积,正常成人约为6~9L/min。最大随意通气量:是指尽力以最快速度、最大深度呼吸时的每分通气量,等于最大潮气量与呼吸频率的乘积,正常可达100~150L/min。★肺泡通气量:每分钟吸入肺泡并进行气体交换的有效通气量,即等于(潮气量-无效腔量)×呼吸频率。★解剖无效腔:从鼻至终末细支气管气道内的气体,不参与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这部分气道的容积称为~。肺泡无效腔:因血流在肺内分布不均,不能全部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的这些气体所占的肺泡容量称为~。★生理无效腔:从鼻至终末细支气管气道内的气体,不参与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这部分气道的容积称为解剖无效腔,因血流在肺内分布不均而未能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的这一部分肺泡容量,称为肺泡无效腔。两者合称生理无效腔。★呼吸膜:是肺泡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的结构,依次由由肺泡表面液体层、I型肺泡细胞与基膜、薄层结缔组织、毛细血管基膜与连续内

1 / 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