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拓展课程实施方案一、课程开发实施背景当今世界,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在我国,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与和谐,改善生态环境,增强区域经济发展活力,建设符合时代要求的地理课程是当前的迫切任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求地理课程改革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地理问题的学习情境。初中地理课程的学习仅限于初一初二两个年级,初一年级主要侧重于自然地理与世界地理的学习和了解,初二地理主要侧重于中国地理地理要素和区域地理的学习.近年来由于中考会考的压力导向,初中地理课程学习更多的把重点放在了地理知识掌握与读图识图能力的训练与培养,却忽略了学生地理学科素养的培养以及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家乡关注区域发展和以主人公思考解决问题意识.我校作为经区最大学校,3100名学生70%属于外来务工子弟,应该说作为学校主体的务工子弟知识基础参差不齐,家庭教育背景复杂异常,基于此学校把“生命教育”作为学校的办学理念,旨在关注学生的身心状况,促进学生的德智发展,挖掘孩子内在强大的生长力,重要举措就是课程体系建设与完善,也就应运有了初中地理拓展课程的实施。二、课程开发基本理念1.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地理课程要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侧重基础性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的视野和生存能力。2.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使所学内容不仅对学生现在的生活和学习有用,而且对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有用。3.改变地理学习方式。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地理学习能力,鼓励积极探究,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4.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地理课程要充分重视校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形成学校与社会、家庭密切联系,教育资源共享的开放性课程,从而拓宽学习空间,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5.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在课程内容选择、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和教学评价中,要充分考虑现代信息技术的影响,为发展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创造适宜的环境。三、课程开发的目标1.初步形成对地理的好奇心和学习地理的兴趣,初步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地理审美情趣。2.关心家乡的环境与发展,关心我国的基本地理国情,增强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3.尊重不同国家的文化和传统,增强民族自尊、自信的情感,懂得国际合作的价值,初步形成全球意识。4.增强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逐步养成关心和爱护环境的行为习惯。四、课程的内容与形式(一)课程内容的选择:1.初一学生课堂主要是侧重于自然地理世界地理学习方法的构建及基本地理知识的学习,但在世界区域地理人文地理要素的学习较为浅显,不利于学生地理人文素养的培养和地理学习兴趣的养成。所以,初一学科拓展课题内容为世界地理的深化与延伸,通过《国家地理》《人文与社会》等节目结合网络上国家自驾游大量的图片文字资料,选取区域典型的国家区域进行深入学习了解,使的学生在学习知识深度的同时培养兴趣理解地理要素联系。2.初二学生在已有地理学法的基础上应在拓展课程中重点培养关注学生关心社会关心家乡关心区域发展的意识以及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初二学科拓展课程内容定为《中国边疆行》《中国沿海行》《百川百山行》《北纬30°中国行》,通过大量的采访视频深刻领悟中国各个区域的文化形态,以及各地因地制宜解决区域发展问题的思路方法,对于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非常有益,丰富学生的学科素养,更有利于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二)课程采取形式1.初一初二学生地理学科拓展课程的实施遵循学生课程设置安排,利用周三下午综合活动课程时间主要进行一个区域地理的学习,具体课程开展有初一初二地理学科老师轮流选取典型区域进行自主合作学习,课程主要播放大量的反映区域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视频或者老师制作威客视频,旨在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开阔学生的视野。2.具体课程开展形式提倡鼓励尝试翻转课堂的模式,老师准备内容丰富的微课程及具有大的综合问题导向的助学单,引领学生有效的学习。五、课程实施的评价1、量性评价相结合,主要是采取思维导图的形式,初一学生构建区域地理基本方法的思维导图,初二学生构建地理学各个要素相互联系的导图。2、显隐性评价相结合,主要是学生可通过网络等手段渠道搜集反映中国文化与威海文化形态的图片或视频予以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