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的消化吸收与代谢.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食物的消化、吸收与代谢一、新陈代谢定义:人体在生理活动过程中不断地从外界摄取氧气和营养物质,用以合成体内组织中的新物质。同时原有组织内的物质也在不断地氧化分解,变成代谢产物排出体外。在这个过程中伴随有大量能量的储存与释放,以供给人体各种机能活动的需要。这种摄取、排出、合成、分解、储能、放能的交换过程就是人体的新陈代谢。正常人体的新陈代谢是在神经系统的主导作用下,由呼吸系统、消化系统、血液循环、泌尿系统、内分泌系统相互配合按照一定规律共同完成的。SARS(腹泻、高烧、呼衰-气管切开…….)种类:人体的新陈代谢包括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两方面。㈠物质代谢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水及其它物质的代谢,其中维生素、矿物质、水可直接被人体吸收利用或排出,而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物质则需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变化,才能被人体消化、吸收、利用或排出。2共同的基本代谢过程消化吸收细胞内的合成与分解(中间代谢)代谢产物的排泄㈡能量代谢定义:机体所需要能量是通过不断地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并通过物质代谢获得。物质代谢过程伴随着能量的释放、转移和利用。人类为了维持生命、从事劳动,必须每天从各种食物中取得能量,以满足机体的需要。事实上,不仅劳动时需要能量,就是机体处于安静状态,也要消耗一定的能量,例如心脏跳动、血液循环、肺的呼吸和腺体分泌等都需要能量,这些能量的来源就是我们每天吃下的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这三种营养素。食物中的矿物质和维生素不能供给能量。上述的三大营养素在人体内经过生物氧化,产生的能量通常先贮存在一些特殊的高能化合物(主要是三磷酸腺苷,ATP)中,ATP作为能量传递物将所贮存的化学能转变为热能(维持体温)、机械能(肌肉收缩)、电能(神经冲动的传导)等等。从比较长的时间来看,一般情况下,健康成人从食物摄取的能量和所消耗的能量经常保持平衡状态,否则会引起体重超重或体重减轻。体重是衡量能量是否平衡的一个标准。3正常情况:能量产生=能量消耗营养素摄入劳动、生长发育需要、特殊生理需要(孕妇、乳母)伤口愈合、抵抗感染异常情况:①能量产生能量消耗如果长期摄入过多的热量,超过人体的需要,多余的热量就会转化为脂肪储存起来→→肥胖。肥胖儿、日本的相扑运动员。②能量产生能量消耗如果长期热能摄入不足,人体内储存的糖元、脂肪、蛋白质都会被消耗→→体重下降、营养不良。如非洲灾民、艾滋病、癌症等。1.膳食中的热能来源人体所需要的热能来源于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体内的氧化分解,这三种物质又称为热源质。2.热源质的生理有效热能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的生理有效热能分别为4千卡、9千卡、4千卡。3.决定人体热能需要的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维持基础代谢所需要的能量4基础代谢能量当机体处于清晨、静卧、空腹(饭后10~12小时)、室温20℃左右(既无体力又无脑力劳动,外界环境安静),为维持体温和器官内脏最基本的生命活动(呼吸、循环、排泄、腺体分泌、神经活动、肌肉张力的维持等)所需要的最低能量,即基础代谢能量。影响基础代谢的因素基础代谢受许多因素的影响,特别是身体的大小(身高、体重)、性别、年龄、营养状态、气候因素等。一般说来,瘦长人比肥胖人基础代谢高,男性比女性高;儿童和青少年比成人高,青壮年较稳定,老年人偏低;寒冷气候下比温热气候下高。在某些疾病情况下,如发高烧时,基础代谢增高;甲状腺素、肾上腺素分泌过多,也使基础代谢增高。此外,还受种族的影响,同样的身高、体表面积,印地安人基础代谢最高,欧美人次之,亚洲人较低。从事劳动所消耗的能量从事劳动所消耗的能量在人体能量总需要量中占主要的部分。劳动所需要的热能与工作性质、劳动强度、劳动持续时间及工作熟练程度有关,劳动强度越大、持续时间越长、工作越不熟练,能量消耗越多。根据我国营养学会专家建议,成人劳动强度分为五级:极轻体力劳动:身体主要处于坐位的工作,如阅读、写作、办公室工作、修理钟表、开会等;5轻体力劳动:主要是站立为主的工作,如教师讲课、化学实验室工作,商店售货员等;中等体力劳动:肌肉活动较多或较为紧张者,如学生日常活动、司机、木工、电工、一般农田劳动;重体力劳动:炼钢、舞蹈、体育活动(足球、游泳、登山等)、半机械化搬运工作等;极重体力劳动:非机械化装卸工作、采矿、伐木、铸造、开垦土地等。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SDA)定义:摄入食物后,机体向外界散失的热量比进食前有所增加。此种由于摄取食物而引起的机体能量代谢的额外增高的现象,称为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只增加机体的能量消耗,并非增加能量来源。新陈代谢的动态平衡新陈代谢包括分解和合成两方面,新陈代谢处于平衡时,身体表现为健康状态,反之,则表现为疾病状态。这种平衡是相对的,会因某种原因被打破,造成代谢紊乱,因此我们称这种平衡为动态平衡。糖尿病由于患者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不能正常地发挥生理作用,引起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以血糖增高、出现尿6糖为临床特征,并由此引发了一系列急、慢性合并症,是一种终身代谢性疾病。我国目前糖尿病患者有3000-4000万人。痛风病由于人体内嘌呤代谢紊乱,血中尿酸含量增高,并由此引起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尿酸是嘌呤代谢的最终产物,人体内的尿酸有两方面的来源:一部分来自细胞分解,另一部分由食物在体内代谢产生。正常情况下,人体可以经尿和大便将尿酸排出体外,痛风患者则由于体内尿酸生成过多或尿酸不能正常地排出体外等原因使尿酸潴留在血液中,形成尿酸盐,沉积在关节或组织中,形成结石,引起手、足的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关节畸形、痛风性肾病等。二、消化系统的功能食物的消化是由消化系统来完成的。功能:将外界摄取的食物进行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和化学性消化,变成简单的可溶性物质,然后进入小肠吸收入血液和淋巴液,营养全身。另部分未被消化吸收的残渣在大肠中形成粪便,由肛门排出体外。外界摄取的食物→简单的可溶性物质→小肠(吸收→)血液和淋巴液→全身↘残渣→大肠→体外7消化系统是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消化腺:位于消化道外,通过导管开口于消化道。如唾液腺、肝脏、胰腺等、胆囊等。位于消化道壁内,直接开口于消化道。如舌腺、唇腺、胃腺、肠腺等。1.口腔、咽、食管口腔的主要工作是咀嚼和吞咽。咀嚼是保证食物的粉碎效果和胃部健康的重要环节。食物经过牙齿切割、咀嚼和舌头的搅拌作用,已被切碎、磨细,并与唾液混合,形成食物团,完成食物的初加工。食物的消化过程虽然是从口腔开始的,但消化的准备工作是在食物还没有进入口腔之前就已开始了。食物的色、香,刺激了口腔内的腺体分泌大量的消化液—唾液(每天1200~1500毫升)。唾液里含有一种酶叫淀粉酶,可以将食物中的淀粉转化为麦芽糖,部分转化为葡萄糖(馒头的甜味)。此外,唾液还有很强的解毒功能。吞咽是一次性完成的反射性动作,它引起食道蠕动,使吞咽的食物很快通过食道进入胃。2.胃胃的主要功能是暂时储存食物并通过胃的蠕动,使食物和胃液等8各种消化液充分混合,形成食糜,便于消化酶更好发挥作用,并通过蠕动将食糜送至幽门部,然后进入小肠。混合食物在胃内的停留时间一般为4~5小时。食物在胃停留的时间受到食物种类的影响,其中脂肪对胃运动的抑制作用最为明显,因此,高脂肪膳食在胃滞留的时间长,有饱腹感,不宜消化。胃分为贲门、胃底、胃体、幽门四部分。贲门连接食管,幽门连接十二指肠,胃小弯和幽门部是溃疡病常见的部位。胃黏膜有许多皱襞,胃扩张时皱襞消失(节假日胃扩张出血)。黏膜上皮凹陷形成胃腺,胃腺分泌可消化食物的胃液,成人一昼夜可分泌胃液1500~2000毫升。胃液的主要成分:胃蛋白酶、盐酸(胃酸)、黏液等。胃液有很强的酸性,其中含盐酸约0.5%,不仅能杀死随食物进入胃内的细菌,而且能把食物浸泡松软,使胃蛋白酶保持充分的活性。胃酸分泌不足,会引起消化不良,出现明显的食欲减退;而胃酸过多,对胃和十二指肠黏膜具有侵蚀作用,是发生胃溃疡的原因之一。胃液中的胃蛋白酶是主要的消化酶。最初分泌的是无活性的胃蛋白酶原,在盐酸或已有活性的胃蛋白酶作用下,变为有活性的胃蛋白酶。胃蛋白酶能将天然食物中的蛋白质变性,使之易于消化(生食)。胃液中的黏液,可以保护胃组织表面免受强酸的伤害和胃酸的自身消化。93.小肠小肠的主要功能是吸收营养物质。小肠通过进一步研磨和搅拌食糜,使之与消化液充分混合和分解食糜,又可吸收经过消化的营养物质,将其转运至血液或淋巴液,并将其余的食糜推向大肠。以上功能是通过小肠的紧张性收缩、分节运动和蠕动3种运动形式完成的。成人小肠约6~8米,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回肠三部分。小肠壁有一些环状皱襞,增加了肠腔内面与食糜接触的面积。皱襞的表面有许多细小突起的绒毛,它是人体吸收营养的主要部位,担负着吸收营养物质的重任。由胃来的酸性食糜一旦被推送进十二指肠,便刺激胰液、胆汁、肠液的分泌。胰液中有淀粉酶、脂肪酶和蛋白酶等多种酶,它们可分别消化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胆汁主要是参与食物中脂肪的乳化、水解和吸收,还可促进脂溶性维生素A、D、E、K的吸收。肠液是较稀的液体,可稀释消化产物,是其渗透压降低有利于吸收。小肠液分泌肠致活酶,可激活胰液中的胰蛋白酶原,使之成为有活性的胰蛋白酶,有利用蛋白质的消化。另外,还有分解多肽的肽酶,分解双糖的蔗糖酶和麦芽糖酶。4.大肠大肠自小肠末端接受大量液态食糜,其中有未被消化吸收的食物10残渣,在盲肠和升结肠中停留时间较长,经过肠管的各种运动将食糜搅拌揉搓翻转,将其中残余养分及水分消化吸收,形成半干粪便,推向直肠。大肠长约1.5米,可分为盲肠、结肠和直肠三部分。从自然界动物肠道的相对长度看,肉食动物的肠道较短,杂食动物的居中,而草食动物的肠道最长。这是因为草食动物促进是大量的纤维素,肠道肠道较长,有利用细菌发酵以分解哺乳动物机体不能消化的纤维素。肉食动物的食物因缺少纤维,肠道的相对长度在进化过程中逐步缩短。而在这一点上,人类居中,是同杂食动物相近的。食物残渣在大肠内停留时间的时间与膳食纤维含量有关,膳食纤维可促进肠蠕动,膳食纤维含量高,食物残渣在大,肠内停留时间就比较短,相反,停留时间越久,水分被吸收的越多,会造成粪便干燥,这是便秘的原因之一。食物通过胃和小肠的时间约12小时,而通过大肠约10个多小时。大肠新功能在大肠的主要部分结肠内栖居着一百多种、十万亿个细菌,形成人体内重要的微生态环境,其中有许多是对人体健康有益的双歧杆菌。双歧杆菌可以降解肠道中的某些致癌物.双歧杆菌与其他有益菌群一起,在肠粘膜表面形成一层菌膜屏障,构成人体抗病的第一到防线。双歧杆菌可以降低肠道内的酸碱度和氧化还原电位,抑制致病菌11的生长。双歧杆菌还可合成人体需要的泛酸、叶酸、维生素B12等多种维生素,促进钙、铁及维生素D的吸收。双歧杆菌可以清除人体内的致衰因子,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人体肠道内的有益菌群和有害菌群保持着动态平衡。肠道菌群失调时,有害菌群异常繁殖,有益菌群处于劣势时,人体就会发生疾病,最常见的症状是腹泻。长期服用抗菌素或服用多种抗菌素。膳食纤维的作用粗粮、豆类、蔬菜、水果、海藻、食用菌等天然食物中含有大量的膳食纤维。膳食纤维的主要作用是:防止便秘。膳食纤维使食糜在肠道内通过的时间缩短,同时增加粪便体积,刺激了肠道蠕动,排便次数相对增加,从而达到预防便秘的作用。2.改善肠道菌群和辅助抑制肿瘤作用。膳食纤维能改善肠内的菌群,使双歧杆菌等有宜菌活化、繁殖,并因而产生有机酸,使大肠内酸性化,从而抑制肠内有害菌的繁殖,并吸收掉有害菌产生的致癌物。膳食纤维因能促进粪便的排除,缩短粪便在肠道内停留时间,减少了粪便中致癌物质与肠壁接触;同时增加粪便体积,“稀释”有害物质,减少它们对肠道的毒害作用,从而起到了预防肠癌的作用。膳食纤维可以延缓胃排空速度,延缓淀粉在小肠内的消化或减12慢葡萄糖在小肠内的吸收,降低餐后血糖,对2型糖尿病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大多数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仅含少量的脂肪

1 / 2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