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农村建设中的人力资源开发现状及思考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内容提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关键在发展,根本靠人才。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新农村建设对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基础,我国农村有着十分丰富的人力资源,但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现状不容乐观,因此,认清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思路与对策,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目录一、人力资源及农村人力资源的内涵.................1二、加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意义...............................................2(一)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是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和前提的需要.......................2(二)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是推动农村生产发展和实现农民生活宽裕的需要.................................3(三)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4(四)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是提高农村劳动力资源利用率和转移剩余劳动力的需要...........................4(五)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是农村城镇化发展的需要...5(六)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是推动农业科技进步的需要.5(七)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6三、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现状及其成因分析.......7(一)农村剩余劳动力闲置过多,形成人力资源的浪费7(二)农村人力资源身体素质差,文化水平低.......8(三)农村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9(四)大量优秀青壮年和有知识人才外流..........10四、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基本思路和对策............10(一)科学制定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规划............10(二)大力发展农村基础教育....................11(三)加大对农村公共卫生医疗保健方面的投入....12(四)搭建农民创业的广阔平台..................13(五)加大投入力度形成整体合力................14参考文献........................................151浅谈新农村建设中人力资源开发的思考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按照中央关于“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五个要求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必须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加快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塑造一支高素质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型农民人才队伍。新农村建设涉及亿万农民的切利益,是农民的愿望和要求,为的是农民、靠的是农民,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开发农村人力资源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最根本出路。因此,分析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措施,以更好地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同时对促进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也有重要的意义。一、人力资源及农村人力资源的内涵“人力资源”一词最早是彼得·德鲁克在其《管理的实践》一书中首先提出的,他认为人是具有企业其他资产所不具有的“特殊能力”的资源。之后经过许多专家、学者的论证,基本达成这样一个共识,即认为人力资源是指能够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能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体2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的总和。农村人力资源是指农村范围内人口总体所具有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它包含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农村人力资源的数量,是指农村范围内构成劳动力的那部分人口的数量;农村人力资源的质量,是指农村人力资源所具有的体质、智力、知识、技能水平,一般体现在农村劳动人口的体质水平和文化水平上。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就是要充分利用和发掘农村人群的生产力,提高农村人口的整体素质,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进程。二、加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意义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村人力资源是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资源和关键所在。因此,加大对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和投资,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培养造就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把农村丰富的人力资源转化为高质量的人力资本和现实的生产力,是加快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战略措施。(一)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是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和前提的需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的是农民,靠的也是农民。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也是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资源和关键所在。并且按照马克思的生产力理3论,人是生产力诸要素中唯一的一个活跃性起主导作用的因素,马克思将劳动者称为“最强大的一种生产力”;列宁则称劳动者为“全人类的首要的生产力”。因此,只有大力加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才能培养造就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从而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和前提。(二)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是推动农村生产发展和实现农民生活宽裕的需要经济增长可以增加一个国家的财富和更多的就业机会,但是促使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是什么?对于这个问题,长期以来并没有一个统一的答案。经济学家们对此有不同的理解,譬如:哈罗德和多马认为储蓄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斯密、李嘉图则把资本积累当作经济增长的关键;以索洛为代表的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则认为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舒尔茨则认为,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变量和主要源泉。在《改造传统农业》一书中,舒尔茨认为,“我们(指美国)的国民收入现在与50年前的差别主要不是取决于现在和那时的自然资源的差别,也不取决于50年前存在的同样形式的物质资本存量的增加,同样不取决于大多数劳动者蛮力的增加,甚至不取决于这所有因素结合在一起的力量,它主要决定于知识的进步和把这些知识运用于生产比以前质量更好的物质资本形式,决定于人们在他们经济4努力中有用能力的巨大增进。”因此,大力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加大对农村人力资本的投资,才能有力地推动农村生产发展和经济发展,实现农民增收和生活宽裕。(三)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保护耕地、森林植被和水资源,保持生态平衡,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要做到这些,关键要转变农业增长方式。而要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粗放型农业向集约型农业转变,关键依赖于农业科技教育和农村人口素质的提高。因此,只有有效地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提高农业科技人员和劳动力的素质,才能有效、充分、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保护农村生态平衡,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化和可持续发展(四)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是提高农村劳动力资源利用率和转移剩余劳动力的需要随着农业生产机械化、自动化水平日益提高,农业生产对农业劳动力数量的要求越来越少,对劳动力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另外,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要求一部分劳动力从农业生产领域转移到农业服务领域。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就能增加他们在农业流通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扩大农民就业。同时,加快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也有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5(五)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是农村城镇化发展的需要城镇化是指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从农村生活向城镇生活的升级转化过程。这种转化,是减少农业人口的有效手段,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内在要求。农村人力资源对城镇化的作用表现在:第一,城镇化既是农业人口向城镇集聚的过程,也是资源深度开发利用、产业结构演进、生产布局更加合理、经济发展形成新的格局的过程,都离不开人力资源开发和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都有赖于各级各类人才的支撑。第二,人力资源开发是支撑城镇经济的重要基础。城镇化需要生产要素的集聚,生产力诸要素中最重要的是人力资源,高素质的人力资源可以使生产诸要素产生最大效益。城镇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升级,都需要大量高素质的专门人才支撑。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它对加快城镇化进程及城镇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世界银行《1991年世界发展报告》指出,劳动力受教育的平均时间增加一年,GDP就会增加9%(六)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是推动农业科技进步的需要经济发展依赖于技术进步,技术的进步取决于高素质的人力资源。依靠科技进步,才能促使农业发展从以劳动密集型为主向资本、技术密集型方向转化。我国农业科技成果累累,在有些方面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但是科技成果的有效转化难6以通过低素质的农民来完成,必须通过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培训,才能加快农村科技成果转化,才能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的规模、质量和效益。目前,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偏低的原因之一就是农村人力资源的文化素质和知识水平低,对农业科研成果的接受能力差,因此我们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加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营造有利于农业技术人才直接投身到农业科技推广中去,使农业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真正转移到为农业生产服务中的环境。(七)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人类对自然资源和环境资源的破坏而造成的人口、自然资源、环境严重失衡,主要表现在:一是人口过快增长大大降低了人均资源的拥有量,并成为生态破坏、环境质量恶化的主要根源。二是为了满足人口膨胀需要,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使自然资源不断受到破坏和退化,资源基础持续削弱,一些主要自然资源已出现严重短缺,保证程度下降,对农村社会发展构成严重影响,资源供需前景不容乐观。三是随着人口膨胀,农村的水环境污染、大气环境污染、固体废弃物及土地污染日益严重.过度砍伐,盲目开耕,乱杀滥捕,使得自然生态环境持续恶化,野生动、植物品种数量不断减少,濒危及面临灭绝的物种数量急剧减少。显然,没有人力资源的有效开发,不去有效提高农业科技人员和劳动力的素质,就不能有效地保护农业生7态环境。保护生态平衡,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关键是要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使农业增长由原来的依靠开发自然资源转化到依赖科技开发和提高人的素质上来。三、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现状及其成因分析我国农村人力资源的现状是数量大,质量低,结构不合理。造成如此现状的原因应该说是多方面、深层次的。譬如我国的基本国情、长期的人口政策、思想上对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视度不够、城乡二元结构固化等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农村剩余劳动力闲置过多,形成人力资源的浪费我国目前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存量大约在2.5亿-3.3亿之间,扣除已经进入非农产业的1.5亿左右,最保守估计,我国目前仍有一亿以上的剩余力和失业人口,有些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甚至占到劳动力总数的30%以上。我国农村劳动力就业压力大的主要原因:一是我国的城镇化水平相对滞后,难以将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二是由于国际国内统一市场的逐步形成,乡镇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滑落,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资源的吸纳能力受到限制;三是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使农村劳动力转移受到制约,城乡人口结构性矛盾突出,仍然存在城乡居民两种身份、两种社会形态和两大利益集团,严重阻碍了经济发展和农村劳动力就业;四是农村劳动力资源质量、结构与非农产业的8要求存在矛盾;五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组织程度低。(二)农村人力资源身体素质差,文化水平低农村人力资源身体素质差与农村医疗、保健和营养关系密切。我国农村医疗卫生保健投入大大落后于实际需要,办医形式以及农村人力资源的健康保障制度受到较大影响,农村公共预防保健服务薄弱,卫生基础设施条件相对较差,农村人力资源健康水平提高缓慢。一是在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一些重点传染病、地方病发病率还很高,严重危害着农村居民的健康。二是农村卫生投入不足,农村公共卫生和预防保健服务难以保证,一些地区农村居民主要健康指标的改善幅度明显减缓或停滞,城乡居民健康差距进一步加大。三是农村高素质卫生技术人才匮乏。四是农村卫生管理体制改革滞后,许多乡镇卫生院服务模式单一,医疗机构管理水平低,机制不活,效率不高,不能适应农民对卫生服务的需求。五是目前的农村合作医疗面临许多困难,原有的

1 / 1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