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届高考第二轮专题复习诗歌鉴赏答题规范专题诗歌鉴赏答题指导学习重点:1、针对不同诗歌考查角度采取不同的解决策略。2、规范答题。应考方略探究:角度一:鉴赏古诗词的形象解析:本考点的考查主要是赏析诗歌人物形象、意象、意境的能力。一、鉴赏诗词的形象设问方式:1、这首诗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2、试说说这首诗中的形象特点;3、通过诗中的形象塑造,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解题步骤:1、是什么形象2、形象的具体特征是什么3、形象的意义是什么(作者的情感)诉衷情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问:赏析上面宋词的人物形象。1、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2、诗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闲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3、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二、分析诗歌的意境设问方式:1、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2、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从“情”与“景”角度对某首诗或词作一赏析。意境常见的解题思路:1、找出诗中的物象、意象;2、展开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3、点明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能用两个双音节形容词概括出来,如:雄浑壮阔、恬静冷清、萧瑟凄怆等;4、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思考。江行[宋]严羽暝色兼霞外,苍茫旅眺情。残雪和雁断,新月带潮生。天到水中尽,舟随树杪行。离家今几宿,厌听棹歌声。请从“景”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诗中描写了雪残、雁断、月新、潮生的凄迷景致,景中寄寓了诗人的羁旅之情、思乡之感。角度二:鉴赏古诗词的语言本考点考查的题型:1、炼字型2、名句赏析3、分析语言特色一、炼字型设问方式:1、诗中最传神的字是哪个字,请作分析;2、对某字进行赏析或某字的表达效果;3、某诗中的某字,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认为哪个字更好,为什么;4、某诗的诗眼是什么;5、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注意的事项: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应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解答时要注意以下信息:1、肯定“好”或肯定哪一个更好;2、理解该字在句中的语表义与语里义;3、展开联想与想象,抒这个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句中描摹景象;4、点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江间作四首(其三)潘大临①西山通虎穴②,赤壁隐龙宫。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沙明拳宿鹭③,天阔退飞鸿。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注〕①潘大临(约1057~1106):字邠老,黄州(今湖北黄冈)人,善诗文。曾随苏轼同游赤壁。②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③拳宿鹭:指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样子。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拳”和“退”,用“拳”字形象地表现出鹭鸟在沙滩上栖息时的神态。用“退”字别致、生动地表现出鸿鸟在天空中飞行的状态。这样写构成了作者江边所见的一幅静动结合的画面。二、分析语言特色型设问方式:1、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2、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3、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答题模式:1、用一两个词或一两句话,准确点明语言特色(简练传神、凝练沉郁、入木三分、一字传神、对仗工稳、庄谐俱见……);2、结合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3、阐述诗中用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王观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宋人王灼《碧鸡漫志》评王观词是“新丽处与轻狂处皆足惊人”。这首词“新丽”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作简要分析。(4分)以美人的眉眼来描写山水的清秀;又想象送走的美丽春光和友人在江南同住。把山水景物写得清新秀丽如佳人。角度三:鉴赏古诗词的表达技巧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抒情、议论)二、表现手法(象征、用典、烘托、衬托、联想、想象、欲扬先抑等)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对偶、对比、设问、反问、双关等)四、结构技巧(铺垫、过渡、烘托、起承转合等)题型:1、分析技巧型2、分析构思型(结构思路型)设题方式:1、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2、请分析这首诗的表达撕开(或艺术手法,或手法);3、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答题模式:1、准确地指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2、结合诗句分析,何以见得是用了这种手法;3、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或旨意。初入淮河四绝句(三)杨万里两岸舟船各背驰,波痕交涉亦难为。只余鸥鹭无拘管,北去南来自在飞。【注】淳熙十六年十二月,金人派遣使者来南宋贺岁,杨万里奉命送金使北返途中,来到原为北宋腹地,现已成为宋、金国界的淮河时,感慨万端,作诗以抒怀。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诗。答案:前两句实写淮河两岸舟船背驰、波痕接触也难以做到,虚写作者对国家南北分离的痛苦与无奈;后两句实写鸥鹜可以南北自由飞翔,虚写作者对国家统一、人民自由往来的强烈愿望。二、分析构思型设问方式:1、这首诗表现了怎样构思的;2、请分析这首诗的构思之妙。答题时应注意:1、概述诗句的内容;2、揭示诗句之间的联系;3、指出这种构思传达出什么思想感情。[双调]雁儿落带过得胜令吴西逸①春花闻杜鹃,秋月看归雁。人情薄似云,风景疾如箭。留下买花钱,趱入种桑园②。茅苫三间厦③,秧肥数顷田。床边,放一册冷淡渊明传;窗前,钞几联清新杜甫篇。[注]①吴西逸:生平不详,曾当过小官,终看破红尘归隐。此曲为归隐前后所作。②趱:赶快。③苫:用草覆盖。(1)从归隐角度看,这首元散曲写了几个层次?请简要分析。答案:(4分)写了两个层次。前四句为第一层次,主要写向往归隐的理由。由春花秋月引起先阴如箭之叹,由鸟啼雁归生出人情淡薄之慨。后几句为第二层次,主要写向往中的隐居生活。其中又分为两层,“留下”句至“秧肥”句为第一层,写归隐后的物质生活:“床边”之后的几句为第二层,写归隐后的精神生活角度四:评价古诗词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题型:1、单项提问2、综合要求3、“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结合起来考查一、单项提问型:设问方式:1、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主旨;2、请分析某句诗蕴涵了作者当时何种心情。答题模式:1、具体诗句写了什么;2、抒发了什么情感,暗寓了什么。解题时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涉及的文化常识、生活常识、历史典故、神话传说和自然现象;2、某一诗句的大意或内涵;3、诗人的思想倾向、政治主张、志向追求、生活经历;4、时代背景、社会现实。登金陵凤凰台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概括这首诗的颔联、颈联的内容,并说出作者在这两联中寄寓着怎样的感慨?【答案】颔联写六朝古都的历史遗迹,颈联写金陵美丽的自然风物;寄寓人事沧桑、自然永恒以及六朝兴废的感慨。二、综合要求型:答题模式:1、说明形象、语言、技巧;2、具体阐释;3、传达出什么思想感情。(综合以上题型)三、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结合型设问方式:1、这首诗体现了××什么样的人生态度;2、这首诗流露出怎样的思想倾向,对此该如何评价。答题模式:1、提炼观点态度;2、结合诗句分析评价。临江仙[宋]侯蒙未遇行藏谁肯信,如今方表名踪。无端良匠画形容。当风轻借力,一举入高空。方得吹嘘身渐稳,只疑远赴蟾宫。雨余时候夕阳红。几人平地上,看我碧宵中。【写作背景】据宋人洪迈《夷坚志》记载:侯蒙其貌不扬,年长无成,屡屡被人讥笑。有轻薄少年画其形貌于风筝上,侯蒙见之大笑,作《临江仙》词题其上。后一举登第,官至宰相。这首词体现了侯蒙什么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词作予以简析。①侯蒙幽默诙谐。如戏称画他形貌的人为“良匠”,机智地应对别人的嘲讽。②侯蒙乐观自信。别人把他的形貌画在风筝上送入天空,他不自卑,而是想像成去“蟾宫”折桂。③侯蒙志向高远。结句含意:等到我事业有成时,“看我”怎样在“碧霄中”自由驰骋吧!提升训练泊歙浦方岳此路难为别,丹枫似去年。人行秋色里,雁落客愁边。霜月倚寒渚,江声惊夜船。孤城吹角处,独立渺风烟。(1)诗人用运了哪些意象,表达了他怎样的感情?(2)结合全诗说明惊字的好处?答案:1、诗人运用了“秋雁、霜月、寒渚、夜船、孤城”等意象展现了深秋时孤舟旅泊的情景,表达了身为游子的羁旅惆怅之感。2、“惊”为惊醒或惊起之意。深秋的涛声惊醒了夜泊江边的作者。诗人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江声”拟人化,与寒江有机融合,寒上加寒,展现出广阔凄清的背景。“惊”字表现出游子夜中被涛声惊醒,更感旅况凄凉的。(动静结合与反衬也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