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一、试分析早晚期重商主义思想有何异同?相同点:把货币看做是财富的惟一形态,把货币多寡作为衡量国家富裕程度的标准,强调政府对经济生活的干预。不同点:早期重商主义者主张采取行政的手段,禁止货币输出,在贸易上,主张多卖少买或不买。晚期重商主义者认为,国家应该允许将货币输出国外,以便扩大对国外商品的购买,但是在对外贸易中必须保证出超第三章一、配第的研究方法的特点配第在经济史上第一次较为系统地讨论了政治经济学的方法问题。其主要特点有三个:A接受了霍布斯与培根的哲学观,以研究客观规律作为政治经济学的任务。B广泛地采用了政治算术及统计学的研究法C成功地运用了抽象归纳法,例如首次把商品的价值归结为劳动。二、配第地租理论的主要内容(1)配第的地租理论实际上是关于农业生产中的剩余价值。定义为工人创造的价值与工人得到的价值之间的差额即为地租,可见地租就是剩余价值。(2)配第第一次提出了地租与工资之间的对立关系。由此主张给工人以生存工资。(3)配第还提出了级差地租的最初概念。分析了级差地租第一形态和级差地租第二形态。第四章一、不阿吉尔贝尔的财富思想法国财富为什么减少?法国财富减少的根本原因是土地收益的减少。他认为土地收益会下降的原因:1.消费不足。(税收变化及其不公正)2.禁止谷物输出和维持谷物贱价的政策。对财富的看法:1.农产品是真正的财富,农业是财富的源泉。2.财富是一切用于消费的东西。只承认衣食等物品是财富,货币不是财富,货币的数量与一国的富裕无关。3.他认为增加财富最重要的是要保持各个部门之间的平衡,提出了比例价格的概念二、比例价格比例价格是指不仅能使生产不亏本,还能继续经营而且盈利的价格。自由竞争是实现这一价格的社会过程。第五章一、为什么说“纯产品”理论是魁奈学说的核心内容?纯产品被魁奈定义为农业生产中的剩余价值。在纯产品的基础上,魁奈把社会划分为三个阶级,资本划分为三类资本,进而探索了社会总资本再生产问题。可见,魁奈理论的各个部分都是以纯产品作为基础和主线的。二、叙述并评价魁奈的阶级结构理论。内容:依据是否生产纯产品,魁奈把社会分为三个阶级:生产阶级、土地所有者与不生产阶级。评价:(1)魁奈最早划分社会阶级并按阶级分析社会现象是进步的,但他的划分依据错误,并掩盖了工人与资本家的矛盾。(2)他以生产纯产品为依据划分生产阶级和不生产阶级,从而把工业划分为不生产阶级是错误的。(3)他把土地所有者单独划分,反映其理论的封建主义外观。第六章一、亚当.斯密研究方法的特点归纳法与演绎法并用。归纳法,目的是解释经济现象本质;演绎法,目的是描述经济现象。在斯密看来,这两种目的同样重要,因此他研究的几乎所有经济范畴都具有二重性。二、斯密价值规定(3种)第一种价值规定:商品价值取决于生产该商品所花费的劳动时间,即耗费劳动决定价值。(正确)第二种价值规定:交换中所能购得的或支配的劳动决定商品价值,即购买劳动决定价值。(错误)第三种价值规定:商品的价值是由工资、利润和地租三种收入构成,即收入决定价值。三、生产性劳动理论第一种见解:生产劳动是生产m的劳动,即直接同资本相交换并为雇主带来利润的劳动。非生产劳动是不生产m的劳动,即同收入相交换,并不为雇主带来利润的劳动。第二种见解:生产劳动是生产价值或商品的劳动,非生产劳动是仅仅提供个人服务,不能生产价值或任何物品的劳动。评价:第一种见解是从劳动的社会规定性出发,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劳动的本质。第二种见解脱离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单纯从劳动的物质规定性出发得出的结论。但第二种见解与斯密重农思想的残余意识有关。第七章一、李嘉图方法论的3个特点优点:1、坚持一元论的抽象研究法。2、抽象出资本主义社会三大主要阶级,在阶级对立中揭示资本主义发展规律。缺陷:3、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看作自然、绝对的生产方式,因而忽视了经济范畴及经济规律的历史性。二、工人与资本家对立(未找到明确答案)相对工资论三、地主和资本家对立(1)李嘉图是通过分配上的对立来说明两大阶级矛盾的。(2)资本家的收入是利润,地主的收入是地租。这两个收入范畴都与工资有关。当土地肥力递减时,地租上升,由此导致地租上升,利润下降。(3)利润是资本积累的源泉,资本积累是扩大再生产的条件,因而资本家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中坚力量。地租的上升妨碍了利润,由此妨碍了资本积累,所以地主是社会发展的阻力和赘疣。第八章一、西斯蒙第学说特点:1、强调人及人的需要的重要性。2、强调人的情感、需要及渴望。3、他认为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反对李嘉图为生产而生产的观点。4、他指责李嘉图抽象法的形而上学,可比李嘉图更退一步。二、经济危机理论:理论基础:收入决定生产的理论产生原因:〃生产超过收入,收入不足引起消费不足。〃消费不足的原因:追求利润的生产无限扩张;小生产者、工人收入和消费萎缩;不公平分配制度使财产集中到少数人手中。评价:西斯蒙地认识到经济危机必然性是一个伟大的历史功绩,但他的经济危机理论又有根本缺陷,他把生产超过消费看作资本主义社会特有的现象,仅从生产与消费矛盾的角度揭示经济危机,因而未能发现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第十章一、人口理论:背景:马尔萨斯父子对葛德文观点的驳斥两个公理:①食物为人类生存所必需;②两性间的情欲是必然的。两个级数:人口以几何级数率增加,生活资料以算术级数率增加。三个定理:马尔萨斯认为,由于人类不变的情欲而导致人口增长超过生活资料增长,但人口自然法则要求两者必须保持平衡。因此,必然发生一种强大的妨碍,来阻止人口增加,这种妨碍就是道德的抑制、罪恶及贫困。引伸出以下几点结论:①失业和贫困并非社会制度造成,而是人口自然法则作用的结果。②财产私有制是人口自然法则作用的结果,它是发展人类的能力和智慧,培养和提高人类德性的最良好制度。③工人的工资水平与生活状况同样受到人口规律的支配。④济贫行为有害无益。马克思对马尔萨斯的批判:①相对过剩人口VS绝对过剩人口②对资本主义工资的不同见解二、三位一体学说:萨伊利用他的生产三要素论来说明工资、利润(利息)、地租的来源他认为劳动、资本和土地各自提供“生产服务”,创造效用、创造价值,因而也创造了自己的收入,即劳动—工资、资本—利润、土地—地租,即“三位一体”公式。第十一章一、凯里与巴师夏的思想比较:☆两者都以反资产阶级经济学说作为自己理论的对立面☆两人都炮制了“阶级和谐论”☆凯里的理论主要是反英国的李嘉图主义,巴师夏主要是反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在对外贸易上,凯里强调关税保护,巴师夏主张自由贸易第十五章一、李斯特的关税保护伦:李斯特为进一步论证关税保护的必要性,提出了经济发展阶段论他从生产力理论出发,认为经济发展分为五个阶段:①原始未开化时期②畜牧时期③农业时期④农工业时期⑤农工商时期。他认为当时德国正处于从农工业时期到农工商时期的关键时刻,应该实行关税保护制度。二、凡勃伦的制度分析:◎他把制度定义为“广泛存在的社会制度”,包括私有财产、价格、市场等,他认为制度的演进过程是人类的思想和习惯的自然淘汰过程,因此制度的发展只有渐进没有突变,并进一步认为不同的社会形态不存在什么自然规律。◎凡勃伦认为,人类社会经济生活有两个主要制度,一是生产技术制度,另一是私有财产制度。这两种制度都以人类的本能为基础,前者是人类的工作本能,后者是人类的虚荣本能。这两种制度在不同社会经济发展阶段有不同具体形式。◎在资本主义社会,两种制度分别表现为运用技术进行机器生产的“机器利用”和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经营”,前者的特点是大规模生产,提供充裕的产品,后者的特点是只关心盈利。◎于是“机器利用”和“企业经营”之间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弊病“企业经营”对“机器利用”的统治。由于这种统治,企业力图把价格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上,限制生产的发展和技术的采用,由此导致经济萧条。第十六章一、边际效用学派的特点(参考阅读,未找到明确答案):•边际学派也是以19世纪中期以前传统经济学的对立面出现的,反对劳动价值论。•边际学派以边际效用价值论来否定古典学派的劳动价值论和萨伊的成本价值论,并提出了“归算论”、“时差利息论”、“边际生产力论”等主观分配论,以否定剩余价值论。•边际效用学派在19世纪80~90年代得到很大发展。一方面,边际效用价值论本身愈益完备和系统化;另一方面,边际效用原理又被扩大和引伸到分配领域,实现了边际效用理论的普遍化。方法论:•边际效用学派在方法论上以反对德国历史学派相标榜,主张抽象演绎法。•他们把人类社会的经济生活归结为人的无限欲望和数量有限的资源之间的关系,把人的欲望及其满足作为研究的对象和出发点。•认为个人的欲望决定人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而个人行为的最高原则是追求最大限度效用,即以最小代价获得最大欲望满足。•这样,鲁宾逊式的孤立个体为追求欲望满足而适当处理与周围有限资源的关系,就成为该学派进行理论分析和数学论证的依据和模式。边际效用价值论:*价值来源于效用,又以物品稀缺性为条件;*价值尺度是边际效用;*物品市场价格是买卖双方对物品效用主观评价彼此均衡的结果;*如果考察所有商品在相互影响和制约条件下的价格决定,则各商品的价格之比应等于他们的边际效用之比。二、时差利息论:•基本假设:人们有重视现在、轻视未来的心理。•庞巴维克把物品分成能够用来满足眼前需要的“现在物品”,和只能用于满足将来需要的“未来物品”。•人们在若干心理法则支配下,总是倾向于高估现在物品的价值而低估未来物品的价值;因此,当同种类同数量的现在物品与未来物品交换时,两者之间就存在价值的差额,为了填补这个差额以实现“等价交换”,未来物品的所有者就须向现在物品的所有者支付一定的“贴水”即利息。•利息被理解为三种形态:借贷利息、企业利润、租金。时差利息论评价:1、时差利息论是主观价值论再加上时间因素来说明的。2、物品总有现在与将来之划分,于是利息这一概念被永恒化了。3、这种分析方式本身是唯心主义式的。第十七章一、马歇尔方法论的特点:1.以心理分析为基础2、渐近的社会改良主义3.强调所谓“连续原理”4.强调“边际增量”分析方法5.局部均衡分析6.强调静态分析二、分配理论——生产要素的均衡价格论①工资——均衡价格。劳动的需求价格由劳动的边际生产力决定,供给价格是由养活、训练和维持有效率的劳动者的生活费用所决定的。②利息——均衡价格。资本的需求价格是资本的边际生产力,供给价格取决于资本家的“等待”和牺牲。③地租——均衡价格。他认为土地供给是固定不变的,没有生产费用,没有供给价格,只受土地需求的影响,取决于土地的边际生产力。(提到了准租金的概念)④利润——均衡价格。是企业家才能的均衡价格,是企业家才能的报酬。分配论的实质:所谓收入分配就是把国民收入在各种生产要素之间进行分割。生产要素分为劳动、土地、资本和企业经营能力;四种要素共同创造了国民收入。分配只是份额大小的确定问题。马歇尔把分配问题最终就被归结为生产要素的价格确定问题。劳动的价格是工资,土地的价格是地租,资本的价格是利息,企业经营能力的价格是利润,也叫企业经营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