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时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内容:教材第24页、第25页的内容以及练习七第1~3题。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意义,能用字母表示。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概括等思维能力。教学重点:掌握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教学难点:理解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意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学生活动(二次备课)一、谈话导入师: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今天我们就继续学习一些新的运算定律——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让我们的计算更加简便。二、探究新知(一)乘法交换律。1.出示教材第24页情境图,引导学生看图,提出例5的问题。2.让学生独立解答,指名汇报。可能有下面两种方法:(1)4×25=100(人)(2)25×4=100(人)3.请仔细观察这两个算式,与小组里的同学交流一下,你们有什么发现?两个算式中两个因数的位置不同,但计算结果相等,即4×25=25×4。4.你们的猜测到底对不对呢?试着自己验证一下。小结:两个数相乘,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通常我们会用字母表示:a×b=b×a。(二)乘法结合律。下面我们继续观察植树情境图。1.课件出示教材第25页例6,学生独立列式解答。2.指名汇报。可能有下面两种方法:(25×5)×225×(5×2)=125×2=25×10=250(桶)=250(桶)3.你能说出算式中每一步的意义吗?(算式(25×5)×2中,25×5是先算一共有多少棵树,再算一共要浇多少桶水;算式25×(5×2)中,5×2是先算每个小组要浇多少桶水,再算25个小组一共要浇多少桶水)4.请仔细观察这两个算式,与小组里的同学交流一下,你们有什么发现?(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不变)5.你能举几个例子验证一下吗?总结:三个数相乘,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这叫做乘法结合律。6.如果用字母a、b、c分别表示这三个因数,乘法结合律可以这样表示:(a×b)×c=a×(b×c)。学生独立解答,指名汇报解题过程。学生组内讨论。小组内举例验证。学生独立解答,并说明每一步所求出的是什么。学生小组讨论,集体交流。小组合作,举例验证。板书设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25×4=4×25(25×5)×2=25×(5×2)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a×b=b×a(a×b)×c=a×(b×c)三、巩固练习1.教材第25页做一做。(独立填写,同桌互相说说是根据什么填写的)2.练习七第1题。(独立计算,同桌互相检查、订正)四、拓展提升在“保护护城河,献一片爱心”的活动中,同学们纷纷捐款。已知四年级有8个班,平均每班55人,平均每人捐款5元,你知道四年级一共捐款多少元吗?(怎样简便就怎样算)五、课堂总结我们今天学习了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并会用字母表示这些运算定律。乘法运算定律与加法运算定律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可以对比记忆。六、作业布置练习七第2题、第3题。小组内讨论,选派代表全班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