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布斯对自然状态的描述及其理论意义作者:徐晓全来源:作者赐稿本站发布时间:2009-12-1516:51:31阅读量:749次摘要:霍布斯把自然状态描述为“所有人反对所有人的战争”状态,认为在这种状态下人们过着极其恐怖的生活。为什么霍布斯会对自然状态作出如此描述呢?这要从他所处的历史背景、时代主题以及阶级属性等因素来综合来分析。如何摆脱“所有人反对所有人的战争”的自然状态,去寻求和平与安全?霍布斯主张建立一个拥有绝对主权的君主专制国家。霍布斯对自然状态的描述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其思想不仅与时代紧密契合,而且还散发着浓厚的人文主义气息。从当时的时代背景来看,霍布斯的思想代表着社会的发展潮流,具有重要的进步意义。关键词:自然状态;所有人反对所有人的战争;君主专制对自然状态的不同假定是近代政治思想家社会契约理论的出发点。洛克把自然状态描述为自由和平等的乐土;卢梭把自然状态描述为与文明生活相对的原始的自由王国,是已经逝去的“黄金时代”;而洛克之前的霍布斯则将自然状态描述为极其恐怖的“所有人反对所有人的战争”状态。为什么霍布斯对自然状态的描述是如此不同于其后的洛克和卢梭对自然状态的描述呢?这要从他们各自的历史背景和时代主题和他们的阶级属性以及他们要达到的不同目的综合来分析。本文正是以此为出发点,来分析霍布斯把自然状态定位为“所有人反对所有人的战争”状态的原因以及霍布斯对自然状态描述的理论意义。一、自然状态:所有人反对所有人的战争(一)在《利维坦》第十三章“论人类幸福与苦难的自然状态”中,霍布斯描述了一个极为恐怖的、被称为“所有人反对所有人的战争”的自然状态,作为其政治学说的出发点。霍布斯认为,人类是天生利己的,支配人的行动的根本原则是“自我保存”。在没有建立国家、政府之前,人类处在一种“自然状态”,“自然使人在身心两方面的能力都十分相等”[1]。在这种状态中所有的人生来都是平等的,对于一切事物都拥有权利。由能力上的平等出发,就产生达到目的的希望的平等。由于人的本性是自私的,每个人都想保持自身的自由,都想拥有他人的权力,都想占有能够占有的一切;由于每个人都想达到自己的目的,而不顾他人。因此,“任何两个人如果想取得同一东西而又不能同时享用时,彼此就会成为仇敌”[2]。因为每个人的目的都是自我保全,为达此目的彼此都会力图摧毁或征服对方,同时亦面临来自对方的同样的危险。“由于人们的互相疑惧,自保之道最合理的就是先发制人,就是用武力或机诈来控制一切他所能控制的人,直到他看到没有其他力量足以危害他为止”[3]。接着,霍布斯又论证了造成人们之间争斗的主要原因,“在人类的天性中,有三种造成争斗的主要原因存在:第一是竞争,第二是猜疑,第三是荣誉”[4]。由此霍布斯得出结论,“在没有一个共同权力使大家慑服的时候,人们便处在所谓的战争状态之下”[5]。这种战争就是“所有人反对所有人的战争”,人和人之间必然发生无情的争斗,霍布斯写到:“在人人相互为敌的战争时期所产生的一切,也会在人们只能依靠自己的体力与创造能力来保障生活的时期中产生。在这种状况下,产业是无法存在的,因为其成果不稳定。这样一来,举凡土地的栽培、航海外洋进口商品的运用、舒适的建筑……文艺、文学、社会等等都将不存在。最糟糕的是人们不断处于暴力死亡的恐惧和危险中,人的生活孤独、贫困、卑污、残忍而短寿”[6]。可见,霍布斯把自然状态描述为一个人人相互竞争,相互猜疑,相互攻讦的战争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和平与安全得不到保障,社会陷入了“所有人反对所有人的战争”状态。(二)霍布斯把自然状态描述为“所有人反对所有人的战争”,原因何在呢?这应该置身于霍布斯生活的历史背景来分析。霍布斯生活于17世纪欧洲风起云涌、革旧创新的大时代。文艺复兴思想在欧洲蓬勃发展,被称为黑暗时代的中世纪已走到了它的尽头,资本主义因素已经在封建制度的腹腔内不可遏制地生长起来,民族国家在新兴的资产阶级的呼声中开始诞生,整个欧洲处于旧制度的逐渐灭亡,新制度逐渐产生的历史过程中。革新与动荡并存是那个时代的真实写照。然而,资本主义的发家史并不光彩。新兴的资产阶级为扩大市场和获得原料生产基地,以及争夺相对稀缺的劳动力,在国与国之间进行着无休止的兼并,在国内也加紧对劳动人们的掠夺。火药武器的使用使得冷兵器时代坚不可摧的封建城堡变得不堪一击,昔日手持长矛大刀的骑士阶层也在火药武器的重创下走向没落。总之,那个时代是一个“丛林规则”下人与人之间相互攻讦,相互残杀的黑暗时期。霍布斯正是敏锐地认识到了这一社会现实,看到了人与人之间这种无休止的争夺。正如霍布斯描述的那样:“在所有的时代中,国王和最高主权者由于具有独立地位,始终是相互猜忌的,并保持着斗剑的状态和姿势。他们的武器指向对方,他们的目光相互注视;也就是说,他们在国土边境筑碉堡、派边防部队并架设枪炮;还不间断派间谍到邻国刺探,而这就是战争的姿态”[7]。霍布斯一生正值英国历史上政治、经济和社会大变革的动荡时代。因此,就英国来说,更是处于“所有人反对所有人的战争”的自然状态之下。在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中,资产阶级之间相互争夺,损人利己,贪得无厌,唯利是图的丑恶行径暴露无疑。为了进行资本的原始积累,他们不惜采取各种残酷的手段剥削和掠夺广大劳动人民,从而导致社会矛盾的尖锐化。“羊吃人”的圈地运动正是当时资产阶级之间赤裸裸地疯狂掠夺农民的真实写照。英国内战导致的社会动荡与混乱,是霍布斯得出自然状态是“所有人反对所有人的战争”的直接原因。“英国内战期间,教皇派潜藏暗伏,国教派明火执仗,新教内部小宗派林立,你争我吵;议会派、保土派等政治派别既打‘纸仗’,又动刀兵;英国政体由君主制到共和制,再到护国主统治,接着又是复辟,真所谓‘你方唱罢我登场’”[8]。宗教的纷争与政治的动荡交错,引发了整个英国社会内部的失序,内战带来的无休止地争斗使社会混乱不堪,不仅正常的经济活动受到影响,人们也常“常有性命不保之虞”。基于以上社会现实,霍布斯把自然状态归结为“所有人反对所有人的战争”状态。霍布斯的性格也影响了他对自然状态的描述。霍布斯生性胆怯怕事,当英国王权与国会的冲突日益激化,武装冲突的阴云密布时,他对内战及其恐惧和担忧,写了一篇维护王权以求得和平的文章。文章引起了国会极大不满,于是霍布斯见势不妙,惧而出亡巴黎。1651年完成的《利维坦》由于对君权神授和教会大加鞭挞,遭到法国当局和流亡巴黎的英国王党分子的强烈反对,霍布斯又惧而悄悄逃回英国。因此,霍布斯生性胆怯的性格不但使其对来自各方的攻击采取逃避态度,不敢去直面受到的攻击,而且也塑造了他把自然状态定位为“所有人反对所有人的战争”的状态的恐惧心态。因此,对中世纪末期社会动荡的敏锐洞察,对英国内战的切身体会,以及自己性格上的生性怯懦共同塑造了霍布斯对自然状态的恐惧,使得在霍布描述的自然状态中,人与人之间除了相互竞争,相互猜忌,以及对荣誉的争夺以外,毫无互利、合作可言,“所有人反对所有人的战争”在“丛林规则”中是永恒存在的,除非出现一个强大利维坦——国家。(三)如何克服“所有人反对所有人的战争”的自然状态呢?或者说,霍布斯把自然状态描述成为“所有人反对所有人”的状态的用意何在?霍布斯在第十三章“论人类幸福与苦难的自然状态”中对自然状态的种种论述毫无疑问是在为他的国家观作铺垫,在该章中已经很明显的表明了霍布斯的意图。如,“我们从原先在一个和平政府之下生活的人们往往会在内战中堕落到什么样的生活方式这种活生生的事实中可以看出,在没有共同权力使人畏惧的地方,会存在什么样的生活方式”[9]。可以说,在整个《利维坦》一书中,基于“人性恶”出发描述的自然状态不过是为其主张建立绝对君主专制国家服务的。正因自然状态的弊端种种,求取和平与安全在霍布斯看来才是时代的主要诉求,也就成了霍布斯追求的首要政治价值。霍布斯认为,脱离自然状态结成政治社会,人们就获得了和平与安全。“虽然有自然法,要是没有建立一个权力或权力不足,以保障我们的安全的话,每一个人就会,而且也可以合法地依靠自己的力量和计策来戒备其他所有人”[10]。而英国的议会派主张的有限权力与分权不能实现和平与安全,相反会陷入无休止的内战。因此,建立一个拥有绝对主权的强有力的君主专制国家才能保障和平与安全的生活。对于如何建立拥有绝对主权的君主专制国家以克服自然状态的混乱无序,霍布斯在书中这样论道:“如果要建立这样一种能抵御外来侵略和制止相互侵害的共同权力,以便保障大家能通过自己的辛劳和土地的丰产为生并生活得很满意,那就只有一条路——把大家所有的权力和力量托付给某一个人或一个能通过多数的意见把大家的意志化为一个意志的多人组成的集体……象这样统一在一个人格之中的一群人就称之为国家……这就是伟大的利维坦的诞生……这就是一大群人相互订立信约、每个人都对它的行为授权,以便使他能成为按其认为有利于大家的和平与共同防卫的方式运用全体的力量和手段的一个人格”[11]。总之,霍布斯把自然状态描述为“所有人反对所有人的战争”状态的用意正是建立一个绝对主义的君主专制国家。这个国家的主权者拥有不可分割的至高无上的权力。二、“所有人反对所有人的战争”的理论意义Kavka在《霍布斯的所有人反对所有人的战争》中对霍布斯关于自然状态的描述提出了质疑和批判。他指出,霍布斯对个人安全的描述包含两个致命的弱点:“它忽视了为了未来合作而当前进行的合作,以及它夸大了和错误地描述了一个组织中安全和权力集中的相互关系”[12]。而乔治?霍兰?萨拜因对霍布斯关于自然状态的描述评价道,“这种描述的历史准确性对他并无关紧要,因为他的用意不在于历史而在于分析”[13]。事实上,霍布斯的自然状态并不是指人类历史上存在过的一种真实存在,而是一种逻辑的存在,正如他所说的,“就具体的个人来说,人人相互为敌的状态虽然在任何时代都从没有存在过”[14]霍布斯使用“自然状态”一词只是为了揭示人类在没有建立政治权力情况下的一种极有可能的生存状态。因此,如果对霍布斯的自然状态作历史的分析与考证,“所有人反对所有人的战争”的自然状态是不合情理和十分荒谬的,甚至洛克、卢梭对自然状态的描述也是不合情理的。但是我们不能从文本意义上去挑剔思想家的对与错,而是应该认识到这些资产阶级思想家们提出这种思想的用意,他们的思想在当时产生的历史意义以及他们的重要地位。霍布斯是公认的英国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其之所以伟大关键在于他的思想在当时的先进性。事实上,霍布斯的思想不仅在当时,即使在今天都仍然在发挥着巨大的影响,尤其是对现实主义的国际政治理论仍有巨大作用。因此我们对霍布斯的“所有人反对所有人的战争”关于自然状态的描述的评价要置身于当时的历史背景,要看到其在当时的巨大进步性,而不能用今天的眼光和标准来衡量前人的思想。正确评价霍布斯思想的理论意义,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把握:1、思想与时代的契合。文艺复兴以来,欧洲在哲学和科学上的学术观点的巨大变化,也要求在政治理论方面作出相应的剧烈变化。意大利著名的人文主义者马基雅维里虽然向往古罗马的共和主义,但是他认识到在当时意大利四分五裂,诸侯争霸的特殊背景下,不论国家还是个人都是建立在武力和自私自利之上,他敏锐地洞察到建立极端的君主专制是结束国家四分五裂的最有效手段;博丹在法国宗教战争进行当中从事写作,曾强调需要有一个最高权力来制定法律,主张建立一个拥有主权的专制君主来实现统一;格老秀斯主张在国与国之间建立国际法来调节和规范国与国之间的冲突,等等,这些思想家的思想主张都是时代特征的反映,都在当时有着鲜明的进步性。此后的霍布斯同样扛起了文艺复兴的大旗,为结束混乱失序的“所有人反对所有人的战争”的自然状态而疾呼。中世纪末民族国家形成时期的动荡与英国内战所引起的社会失序,使得近代国家的权威,尤其是主权者的职位成为其政治思想的主题。离开中世纪民族国家形成和英国内战的背景,我们将无法理解霍布斯的政治价值与目标追求,也就难以理解霍布斯的政治理论。霍布斯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能够敏锐地洞察时弊,将自然状态等同于战争状态,将和平与安全而不是自由或其他作为首要的政治价值,由此呼吁建立一个强大的绝对君主专制的利维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