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短文二篇1.积累重点文言字词,疏通文义,背诵并默写课文。2.品味文章的语言美,提高鉴赏能力。3.学习《答谢中书书》,感受作品中大自然的纯净美好,培养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4.学习《记承天寺夜游》,感受作者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执着情怀,学习他面对逆境达观处世的从容心态。第1课时答谢中书书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曾随着郦道元一起畅游三峡,领略了它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其实,莽莽神州,高山大岳,千流百川,有无数神奇如画的风光让人心动神摇。今天我们再学习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共同欣赏一幅清丽的山水画,品味一首流动的山水诗。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然后提出朗读中的疑难字句,教师组织学生相互帮助解答。2.自主学习。结合工具书和注释,初步疏通文义,将自己不理解的词句标出。3.反复朗读课文,尝试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疏通文义。4.关注文言现象。【古今异义】四时.俱备(古义:季节今义:时间)晓雾将歇.(古义:消散今义:休息)夕日欲颓.(古义:坠落今义:消沉,萎靡)【词类活用】五色交辉.(名词作动词,辉映)5.本文虽属山水小品文,可是作者仍精心布局。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看看应该如何分才好?三个部分之间有何联系?明确: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总领全文。中间的写景部分从“高峰入云”到“沉鳞竞跃”,先仰视“高峰入云”,再俯瞰“清流见底”,再平视“两岸石壁”“青林翠竹”,接着分“晓”与“夕”两层来写。文章最后以感叹总括前文。目标导学二:赏析写景,体会感情1.作者笔下的景色很美,请问美在哪里?明确:其一:山水相映之美。山的峻峭,水的明丽相互映衬。水的动势给山增加了活力,山的倒影给水铺上了异彩,二者相映成趣。其二:色彩配合之美。“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大自然的各种色彩相互配合,绚丽动人,美不胜收。其三:晨昏变化之美。清晨白雾缭绕,似烟似缕,猿啼鸟鸣生机勃勃;傍晚红日西沉,山色苍茫,飞鸟归林,猿猴栖树,游鱼跃水。其四:动静相衬之美。高峰为静,流水为动(形体);青林翠竹为静,五色交辉为动(光色);日出雾歇为静,猿鸟乱鸣为动;日落山暝为静,游鱼跃水为动(声响)。2.“一切景语皆情语”,本文作者是如何以景传情的?明确:本文作者用寥寥数笔,描绘了一幅清爽宜人的画卷,其间景物色彩灿烂,生命勃发,灵动飞扬。通过高低、远近、动静的变化,视觉、听觉的立体感受,来传达自己与自然融合的生命愉悦,体现了作者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3.作者以感慨收束全文,说说本文最后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明确:“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言简而意丰。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它的妙处,而作者却能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深感自豪,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三、板书设计答谢中书书意境美山水相映之美——高峰入云清流见底色彩配合之美——两岸石壁青林翠竹晨昏变化之美——晓雾将歇夕日欲颓动静相衬之美流水五色交辉猿鸟乱鸣游鱼竞跃(动)高峰青林翠竹日出雾歇日落山暝(静)第2课时记承天寺夜游一、导入新课在夜深人静、皓月当空的晚上,月光如流水般洒落大地,一切都像笼着轻纱,若隐若现。如此景象,自然会触动诗人们多愁善感的心灵,或思念家乡亲人,或追忆在外漂泊的亲友,或寄托祝福,或表达相思。今天我们学习苏轼的一篇小散文《记承天寺夜游》,看看苏轼在美丽的月色中发出了怎样的人生感慨。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朗读课文,疏通文义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作者简介: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在诗词、散文方面都有杰出的成就,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均在“唐宋八大家”之列。写作背景: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年),苏轼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有职无权,过了几年闲居生活。《记承天寺夜游》这篇平淡自然的小品文,就写于作者被贬黄州的第四年。2.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及节奏。特别注意以下字的读音。遂.(suì)寝.(qǐn)藻.(zǎo)荇.(xìng)3.反复朗读课文,在朗读的过程中疏通文义。目标导学二:概括内容,把握情感1.根据内容(或表达方式)可以把课文分为几个层次?明确:三个层次。第一层(第一至第三句):记事,交代赏月散步的时间、原因。第二层(第四句):写景,写月下庭中景物。第三层(第五至第七句):议论抒情,抒发面对月光、竹柏疏影的感触。2.本文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从哪些词句可以体会出?请简要分析。明确:①“欣然起行”,作者见月光如见久违的知心朋友,睡意顿消,披衣而起,欣然相迎,表现了作者的兴奋喜悦之情。②“无与为乐者”“寻张怀民”,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当时心情是喜悦的,但也流露出寂寞之感。③“闲人”,指具有闲情雅致的人,也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表现了作者复杂的心境: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目标导学三:品味语言,理解写法1.如何理解“月色入户”?明确:“入户”二字把月色拟人化,写得自然而生动。月光似乎善解人意,主动来与人做伴,安慰这位失意的人。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有何妙处?明确:此句是全篇的精妙所在,寥寥18字,以极精练的文字描画出承天寺庭院中优美的月色,表现出浓郁的诗情。作者将月色当作水来描写,将月下的竹柏影当作水中的藻、荇来描写,突出月光树影的“交横”之态,创造出一个澄澈透明的世界。三、板书设计记承天寺夜游叙事——赏月缘由写景——庭下月景抒情——愉悦苦闷悲凉苦闷豁达乐观可取之处两篇文章本身比较简短,字词也容易理解,因此易于讲解,正是由此,两篇文章都强调在朗读的过程中疏通文义。同时,两篇文章都有自己独特的艺术特色,篇一的“动静结合”写作手法,篇二中的“抒情、叙事、议论”融合写法,在课时中都结合文本特色进行学习。不足之处两篇文章都有深刻的内蕴以及高雅的审美情趣,在课时中,难以用大量的辅读资料让学生对其加深理解,宜有所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