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资本论相关理论及其现实意义一、劳动价值理论及其现实意义(一)劳动价值理论的主要内容1.商品的二因素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分析是从商品开始的。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它包括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不同的商品有不同的使用价值;同一种商品的使用价值也是多方面的。使用价值是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不同使用价值可以进行交换,从而形成交换价值。交换价值首先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不同的商品可以交换,表明可交换的商品中有某种共同的东西,即一切商品都是劳动产品。劳动产品表示它们在生产上耗费了人类劳动力,积累了人类劳动,这种无差别的、一般的人类劳动,是价值的实体。它凝结在商品中就是价值。价值是指商品中一般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凝结。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二者的统一体,价值是商品最本质的属性,体现了商品生产者交换劳动的生产关系。有使用价值不一定有价值,使用价值反映的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价值体现的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必须通过交换才能解决。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关系是: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关系是: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2.劳动的二重性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性。从一方面看,它是具体劳动,从另一方面看,它是抽象劳动。在特定状态下所进行的劳动就是具体劳动。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它与自然物质共同构成使用价值的源泉。撇开劳动的特殊性所表现出来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就是抽象劳动。抽象劳动是价值的源泉,它形成商品的价值。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关系体现在:一是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同一次劳动的两个不同方面,而不是两次劳动;二是具体劳动体现劳动的自然属性,反映劳动中人和自然的关系,抽象劳动体现劳动的社会属性,反映劳动中人和人的关系,是商品生产所特有的历史范畴;三是有抽象劳动必定有具体劳动,反之则不然,具体劳动实现为抽象劳动,必须通过交换。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定商品的二因素。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商业机制,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劳动二重性理论是由马克思首先批判地证明的,具有重大的意义,它是理解整个政治经济学的枢纽。3.商品的价值量商品的价值有质和量两个方面的规定性:从质上看,商品的价值是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凝结,是由抽象劳动形成的;从量上看,商品的价值量决定于生产该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的多少。商品的价值量不能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而只能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决定。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对商品生产者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因为他们生产商品时,所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能否符合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直接关系到他们在竞争中的成败得失。-2-但是,在资本主义农业中,农产品的价值量不是由中等地的生产条件来决定,而是由劣等地的生产条件来决定。这是因为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的垄断造成的。另外,除了前面所说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马克思还讲了第二种含义上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第二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为了满足一定的社会需要,社会在某种商品生产上应该投入的总劳动的比例。也就是说,只有当社会全部的产品是按必要的比例进行生产时,它们才能卖出去。为了满足社会的需要,只有这样多的劳动时间才是必要的。劳动生产率是指劳动者生产某种使用价值的效率,它通常有两种表示方法:一是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二是单位产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商品的价值量与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量成正比,同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例变动。劳动生产率越高,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使用价值越多,单位商品的价值量越小;反之,劳动生产率越低,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使用价值越少,单位商品的价值量越高。4.价值规律在商品经济规律体系中,价值规律起着最主要、最基本的作用,因此,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价值规律是关于价值如何决定和如何实现的规律,它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是商品价值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也依据等价交换原则实行等价交换。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是商品的价格,因此,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价值规律的作用体现在:第一,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在社会生产各部门中的分配;第二,促使商品生产者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推动生产力的发展;第三,促使小商品生产者走向两极分化。(二)劳动价值论的现实意义作为一种科学的价值理论,劳动价值论对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深化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构建微观基础。深化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使商品生产者作为市场主体通过参与市场竞争,能按社会需要生产商品,并且能在市场上顺利交换商品,解决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2.提高经济运行效率个别生产者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可以在既定的总劳动投入下获取更多的使用价值,使单位商品所含劳动时间下降。在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不变时,单个生产者可以通过交换实现更多的收益;或者按照自己实际劳动耗费,适当降低产品价格,扩大产品销路,以求获得更多的收益。因此,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能够直接促进收益的增长从而促进整个经济的增长。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依靠的是科技的进步。我国经济发展所处的历史阶段从客观上要求我们自觉地走上依靠科技进步发展经济的道路,提高经济运行效率。3.构建规范的市场商品要能顺利地进行交换,价值规律要能发挥出有效作用,都依赖于有一个规范的市场。这就需要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规范市场,使商品生产者能在规范的市场中将生产的商品进行交换,并从市场中获取信息,促进商品生产。4.市场主体要充分考虑市场风险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要通过交换来解决。而商品生产者所生产的商品并不一定能完全在市场上交换出去,这就需要作为市场主体的商品生产者在生产商品之前要充分考虑到市场风险问题。-3-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能违背价值规律在坚持劳动价值论本质的基础之上,认清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必须建立在平等劳动、平等交换基础上,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活动中通行的行为准则。因为社会主义经济中还存在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价值规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流通领域仍然保持着调节作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仍然包含着一般市场经济的特征。因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样不能违背价值规律。6.劳动价值论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基础市场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形式,具体表现为价格的波动引导资源配置,其实质是从价格围绕价值的波动引导劳动在不同生产部门之间的配置。部门内部的竞争使商品的价值转化为市场价值,商品生产者可以通过采用先进技术或加强管理等手段提高劳动生产率,使自己的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市场价值而获得超额利润。这样,就起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二、商品理论及其现实意义(一)商品理论的主要内容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1.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1)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是物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它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是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它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其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一种物品要成为商品,仅有使用价值是不够的,它还必须是用来交换的,即具有交换价值。(2)交换价值。交换价值首先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与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和比例。两种不同的使用价值之所以可以相互交换,原因在于它们之间存在着某种在本质上共同的东西,这种本质上相同的东西就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价值。(3)价值。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它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也是商品所特有的属性,体现了商品生产者相互比较和交换劳动的经济关系。作为商品的二因素之一,价值是商品最本质的因素。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4)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使用价值和价值之间存在着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使用价值与价值是统一的,价值的存在要以使用价值的存在为前提,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寓于使用价值之中。使用价值与价值又是不同的、矛盾的,表现在:第一,对同一商品生产者或消费者来说,同一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不可兼得。第二,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体现人与自然的关系;而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第三,使用价值是一切有用物品包括商品所共有的属性,是永恒的范畴;价值是商品所特有的属性,是商品经济的范畴,因而是历史的范畴。2.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商品之所以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是由于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性。生产商品的劳动,一方面是有用的具体劳动,不同的具体劳动生产出不同的商品的使用价值,具体劳动同自然物质相结合成为使用价值的源泉;另一方面,生产商品的劳动又是抽象的人类劳动,即撇开了劳动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是价值的惟一源泉。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或两重属性。劳动的这种二重性是商品具有-4-价值和使用价值二因素的决定条件。劳动二重性学说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3.商品的价值和价值量价值量由凝结在商品中的劳动量(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不是由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而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1)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的大小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是在部门内部同类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决定商品价值的必要劳动分为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复杂劳动创造的价值量等于倍加的或自乘的简单劳动创造的价值量。(2)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关系劳动生产率是指劳动者生成某种使用价值的效率。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会随着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同一社会必要劳动在同样时间内创造的价值总量相等,但使用价值的数量则随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发生同方向变化。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同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而同体现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4.商品的本质是人的经济关系的物化商品的本质是在物的外壳掩盖下的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商品是劳动产品,但不是任何劳动产品都是商品。商品价值是一般人类劳动的凝结,但不是任何人类劳动的支出都会形成价值。不能简单地把商品归结为一个物,把价值归结为人类劳动。劳动形成价值,是商品经济关系赋予人类劳动的一种社会形式。商品体现的是在物的外壳掩盖下的商品生产者之间的一定的经济关系。5.劳动力商品理论劳动力商品的特殊性:劳动力的价值是由劳动力再生产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决定的,它包括三个部分:劳动者本人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价值,用于劳动者体力和脑力的恢复;劳动者养育子女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价值;劳动者受教育和培训的费用。此外在劳动力的价值决定上,还包含着历史的和道德的因素。这是劳动力商品不同于其它商品的一个重要特点。在劳动力这个商品中,使用价值对资本家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劳动力商品的最主要特点: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劳动力在使用过程中创造的新价值大于劳动力自身的价值。这一点不同于其他商品的使用价值,其他商品使用后使用价值就消耗完了,劳动力商品在使用过程中创造的超过劳动力自身价值的部分就是剩余价值,资本家购买劳动力,目的就是要劳动力为他创造剩余价值。6.资本商品理论——利息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借贷资本是从职能资本(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的运动中分离出来的一部分暂时闲置的货币资本所形成的。借贷资本所获得的利息,来源于职能资本家运用借贷资本从事商品生产或商品流通所获取的剩余价值。因此,利息在本质上就是借贷资本家将其货币当作资本商品,暂时借给职能资本家使用,从而取得一定数量的报酬,它是平均利润的一部分,是剩余价值的特殊转化形式。借贷资本在本质上反映的是借贷资本家与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