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时小数加减法(2)▷教学内容教科书P73例2,完成P73“做一做”,P74~75“练习十七”第5、6、7、9题。▷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经历探索位数不同的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2.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3.通过解决有关小数的实际问题,体会小数加减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探究并掌握位数不同的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对小数部分位数不同的小数减法的计算。▷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激活经验,导入新课1.师:前面我们探究了位数相同的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请大家动手算一算,想一想:你是怎样算的?在计算时应注意什么?(课件出示习题)(1)请4名学生上台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2)集体汇报交流。【学情预设】预设1:先把小数点对齐,然后按照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预设2:计算时要将小数点对齐,得数的小数部分末尾如果有“0”,可以根据小数的性质将“0”去掉。2.导入新课。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有关小数加减法的问题。[板书课题:小数加减法(2)]【设计意图】通过计算,既复习了旧知,激活了经验,又为学习新知奠定了基础。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究1.观察发现,提出问题。师:上节课我们解决了小丽买书的问题,今天我们再来解决小林买书的问题。看,小林也买了两本书。(课件出示)◎教学笔记【教学提示】可组织学生讨论“为什么要把小数点对齐”,从而理解“小数点对齐就是相同数位对齐”这一本质,突出小数点对齐的必要性。师: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学情预设】预设1:《数学家的故事》的单价是6.45元,《神奇的大自然》的单价是8.3元。预设2:提出的问题有:小林买《数学家的故事》和《神奇的大自然》一共花了多少钱?《数学家的故事》比《神奇的大自然》便宜多少钱?【设计意图】通过先引导学生收集信息,再提出数学问题,使学生经历“从头到尾”思考问题的过程。2.列式计算,解决问题。(1)师:我们来解决大家提出的两个问题。①小林买《数学家的故事》和《神奇的大自然》一共花了多少钱?②《数学家的故事》比《神奇的大自然》便宜多少钱?(2)学生先独立思考,在自己的练习本上列出算式,并尝试计算,教师再指名板演。在小组内进行交流,跟同伴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学情预设】学生有了上节课学习的经验,大部分同学能够正确列式解答。3.集中交流,探究计算方法。(1)探究位数不同的小数加法的算法。①小组推选代表到前面来讲一讲自己是怎样解决第①个问题的。【学情预设】预设1:6.45+8.3=7.28(元)预设2:6.45+8.3=14.75(元)②出现小数点没有对齐,而末位对齐的情况,教师组织学生讨论:这样做对吗?为什么?【学情预设】不对,小数点应该对齐,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③学生口述计算过程。(教师根据学生的口述板书问题①的正确答案)【学情预设】8.3的百分位一个单位也没有,可根据小数的性质,在百分位上添“0”再计算。先从百分位加起,5加0得到5个百分之一,在百分位上写5。十分位上4加3得到7个十分之一,在十分位上写7。最后个位上6加8得到14个一。④教师指出:两个加数的小数位数不同时,只要把小数点对齐就可以了。(2)探究位数不同的小数减法的算法。①师:位数不同的小数加法同学们会做了,那位数不同的小数减法你们会做吗?小组推选代表到前面来讲一讲自己是怎样解决第②个问题的。【学情预设】学生有可能出现小数点对齐和小数末位对齐两种竖式计算过程。②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百分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应该如何列竖式计算?【学情预设】学生会说:可根据小数的性质,在百分位上添“0”再计算。教师指出:当被减数的小数位数比减数的小数位数少时,被减数的末位可用“0”补足。③学生汇报计算过程。(教师板书)8.3-6.45=1.85(元)◎教学笔记【教学提示】由于被减数小数位数比减数少,与学生的认知发生冲突,因此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讨论:百分位上该怎样减?被减数的百分位上为什么添“0”?从而根据小数的性质来解决这一难点。【学情预设】被减数的百分位上没有一个计数单位,就看作0,0减5不够减,从十分位退1当作10,即10-5=5。十分位上退1后还剩2,2减4不够减,再从个位退1,在十分位上加10,即12-4=8。个位上退1后还剩7,7-6=1。4.归纳概括计算小数加减法的一般方法。(1)师:结合我们昨天和今天的学习,同学们想一想,列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要注意什么?【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说:列竖式时小数点要对齐,即相同数位要对齐;得数的小数部分末尾有“0”时,要根据小数的性质进行化简;被减数的小数位数比减数的小数位数少时,可以用“0”补足,等等。(2)在学生充分发言的基础上,教师小结并板书。方法:①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低位算起,按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得数点上小数点,与横线上方的小数点对齐。③得数的小数部分末尾有“0”的,一般要根据小数的性质把“0”去掉。【设计意图】学生自己能做的教师不做,学生自己能说的教师不说。本节课因为学生已经学过了“一位小数加、减一位小数”和“两位小数加、减两位小数”的小数加减法,所以对于小数位数不同的小数加减法,教师应完全放手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自己探索。三、巩固练习,提高能力1.教科书P73“做一做”。(1)请6名同学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2)全班交流订正。【设计意图】“做一做”呈现了不同情况的小数加减法练习,意在巩固小数加减法的竖式计算方法,并提高计算的灵活性和准确性。2.教科书P74“练习十七”第5题。(1)学生独立填表。(2)小组内交流订正,相互监督及时纠错。3.教科书P75“练习十七”第6题。(1)学生当好“森林医生”来“诊病”并改错。(2)指名汇报,让学生说出每道题的“病因”所在。(3)引导学生讨论:列竖式计算时该注意什么?【设计意图】本题意在通过生动有趣的练习形式,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计算中的易错之处,使学生在判断改错的过程中,内化对算理的理解和对算法的掌握,养成认真计算的好习惯。4.教科书P75“练习十七”第7题。(1)引导学生先想想不同计量单位之间的进率分别是多少,然后将复名数改写成小数再计算。(2)集体交流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计算的,为什么这样计算,从而体会到改写复名数的必要性。【学情预设】这里改写是计算的易错点,可结合错例,引导学生反思错误原因,提高计算的准确性。如3km50m的改写,学生可能会出现3km50m=3.5km的错误,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因为1km=1000m,所以3km50m=3.05km。【设计意图】本题结合人民币、质量单位和长度单位等进行小数加减法的计算。借助计量单位的进率关系,将复名数改写成小数的形式,运用转化的思想解决问题。◎教学笔记【教学提示】本环节是这节课的重难点,一定要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负迁移出现的错例,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5.教科书P75“练习十七”第9题。(1)学生通过统计表,说说从表中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然后审清题意,独立解答。(2)全班交流,让学生说说计算这组数据该注意什么,有什么体会,从而渗透爱国主义教育。【设计意图】此类应用小数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练习,既能让学生感受解题策略的多样性与灵活性,又能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四、课堂小结,畅谈收获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小数加减法(2)6.45+8.3=14.75(元)8.3-6.45=1.85(元)方法:①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低位算起,按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得数点上小数点,与横线上方的小数点对齐。③得数的小数部分末尾有“0”的,一般要根据小数的性质把“0”去掉。▷教学反思本节课是在上一节课的基础之上学习小数位数不同的小数加减法。小数位数不同的小数加减法可以通过小数的性质转化成已学过的位数相同的小数加减法,两者算法、算理相同,对于学生来说并不困难。教学时,鼓励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掌握算法,理解算理,并紧扣教科书通过生动有趣的练习形式,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计算中的易错之处,提高计算的准确性。整节课学生思维活跃,教学效果不错。▷作业设计见“状元成才路”系列丛书《创优作业100分》或《状元作业本》对应课时作业。◎教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