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唐代文学绪论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王国维《宋元戏曲考》第一章唐代文学概论隋唐的统一,消除了政治与地域的限制,使南北两种文风得以交流,为文学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唐人的贡献,就是在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基础上,合南北文学之长,创造了有唐一代辉煌的文学。第一节唐代文学繁荣的原因一、政治经济与唐文学(一)政治方面:政治开明1.士族的衰落与中小地主的兴起2.科举制代替门阀制,改变了上层文人的成分3.唐代文禁较为宽松,文人思想解放。(二)经济方面:经济繁荣1.均田制和两税法的施行适应了历史的发展。2.势力范围的广大和对外交易的频繁。3.城市的空前繁荣,标志着当时经济的发展水平。4.贞观、开元、天宝盛世促进了盛唐气象的形成。二、开放的文化环境与唐文学1.国力强大,促进中外文化的交融。2.唐代士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3.漫游、入幕、读书山林之风、贬谪生活。三、自由的思想与唐文学1.唐代儒、释、道的融合两汉时期思想定于一尊,造成了思想文化的禁锢。然而到了唐代为何一变而为文化开放的环境了呢?一是魏晋玄学起了解放思想的作用,二是陈寅恪所云“种族”状况所起的作用。2、佛教对文学的影响(1)影响士人的人生理想、生活情趣。(2)直接影响了唐代出现了大量的诗僧。(3)佛教的影响还表现在文学体裁的开拓上。3.道家和道教对唐文学的影响(1)道家:道家思想对于唐代文人来说,主要是使他们返归自然,产生一份对于自然的亲和力。(2)道教:给文学带来了积极的批判精神,丰富的想象力,浪漫的审美理想以及色彩绚丽、神奇诡谲的意象。四、文学自身的发展规律与唐文学1.文学的自觉2.文体的发展王国维在《人间词话》:“文体通行既久,染指遂多,自成习套。豪杰之士,亦难于其中自出新意,故遁而作他体,以自解脱。一切文体所以始盛中衰者,皆由于此。”第二节唐代文学的总体风貌一、唐代文学繁荣的几点表现:1.唐文学的繁荣,首先表现在诗、散文、小说、词的全面发展。2.唐文学的繁荣,还表现在作者众多,作品众多,大师辈出上3.与前后各代相比,唐文学在内容题材、思想、感情、艺术、造诣方面均取得了极高的成就。二、唐代文学的分期及风貌(一)分期:一般我们把唐代文学分为初、盛、中、晚四个时期。初唐:高祖武德元年——玄宗先天元年(618-712);盛唐:玄宗开元元年——代宗永泰元年(713-765)中唐:代宗大历元年——文宗太和元年(766-827)晚唐:文宗太和元年——昭宗天佑四年(827-907)(二)唐诗繁荣的原因与发展轨迹1、唐诗繁荣的原因:朱彝尊《静志居诗话》说得好:“唐诗色泽鲜妍,如旦晚脱笔砚者;今诗才脱笔砚已是成言。”概括起来,唐诗繁荣的原因如下几点:(1)农村经济、庄园经济和城市经济的空前繁荣;(2)政治制度开明,文化政策宽容,思想观念多元;(3)教育的普及和发达,全社会普遍喜爱诗歌的风气;(4)科举制度的引导,君主的提倡对诗歌创作的激励;(5)多民族、多元文化的沟通交融,姊妹艺术的滋润;(6)前代创作经验的丰富积累,自觉的继承和创新;(7)近体诗型形成,声调格律的完成。2、唐诗发展的轨迹(1)初唐:初唐是唐诗繁荣到来的准备阶段。↗齐梁文风(沈佺期、宋之问)→艺术形式↘两股文风→→情思格调↘反齐梁文风(四杰、陈子昂)→题材内容↗前者继承和发展了六朝的技巧,后者端正了唐诗发展方向。(2)盛唐:盛唐时代,唐诗的发展达到的繁荣的顶峰。↗山水田园:王孟盛唐:→边塞诗派:高岑↘双子星座:李杜(3)中唐:形成了唐诗创作的第二个高潮。↗韩孟诗派中唐:→大历诗人→↘元白诗派(4)晚唐:小李杜3.唐散文的发展轨迹唐诗的发展总体上按照诗歌自身内在规律的发展而发展的,但散文与诗的发展却不同,它的新变,主要是出于政治功利的动机。唐初近百年的时间,奏章疏表虽已有散体出现,但骈文仍占主要地位。天宝后期,李华、萧颖士、独孤及、梁肃、柳冕等人已开始倡导古文,明确提出以道为本,以五经为源泉,重视文章政教之用的主张。到了中唐韩柳登上文坛,提出文以明道,把文体文风改革与贞元、元和年间的政治革新联系在一起,使文体文风改革成为了儒学复兴的一部分。这样,才形成了改革文体文风的巨大声势,散文取代了骈文,占据了文坛,这就是后人所称道的“古文运动”。韩、柳之后,散体文的写作走向了低潮。晚唐虽然仍有皮陆。罗隐等人犀利的杂文,但骈文又重新得到发展。4.传奇小说、词、变文等的产生发展(1)传奇小说的出现,从文体内部来说,是六朝志怪志人和杂史杂传演变发展的产物;从产生基础上说,则是现实生活中娱乐的需要。(2)词。词随燕乐起,依调填词(3)俗讲和变文。思考题:你认为王绩的诗歌与盛唐的山水田园诗是否存在着内在的联系?为什么?陈子昂在《修竹篇序》中对齐梁诗歌的猛烈抨击,其现实意义是什么?其片面性又何在?第二章隋和初唐文学一、隋代的文学思想隋文帝厌恶华艳浮靡的文风,诏令“公私文翰,并宜实录”。当时的治书侍御史李谔也因对当时华艳文风不满,曾上书请求改革浮靡文风。虽收效甚微,但已预示了文体文风改革的势在必行。隋炀帝大倡南朝之风。隋朝学者王通也鄙薄六朝文学,鼓吹贯道重行轻文等儒家文学思想,对唐代古文运动有一定影响。二、隋代文学隋代文学的作者,基本上由两部分文人组成:一是北齐,北周旧臣,如卢思道,薛道衡、杨素等;二是梁、陈入隋的文人,如江总、许善心、王胄、庚自直等。北朝旧臣是北朝诗风的代表,南朝文人则将南朝诗风直接带入了隋朝。1、卢思道卢思道是由北周入隋的,其诗不失北朝诗风本色,但也受南朝诗风的影响。他与薛道衡的诗在以南朝诗风为主导的同时,多少体现了北方文人重“气质”的特色。如代表作《从军行》。2、薛道衡薛道衡是隋朝成就最高的诗人。其诗兼南北诗风,其诗声韵优美,词彩华丽,笔融细腻,善于描写心理,有南朝诗歌特色。如其代表作《昔昔盐》,另外,如《出塞》二首、《渡北河》等诗亦善于描写边塞风光,军旅生活,有北朝诗风的豪宕之气。《昔昔盐》:“暗牖悬蛛网,空梁落燕泥。”3、杨素诗文苍凉刚劲,是隋朝北方诗风的代表。如其代表作《出塞》二首。4、其它诗人:在隋文帝时代,南、北两种诗风是同时存在的,甚至在同一作家的创作中体现出来,但到了炀帝即位以后,身边聚集了一批南朝文士,隋代文学就明显地朝着重文采的南朝诗风发展了。隋炀帝杨广所作的一些乐歌,能称得上清丽明快。如《春江花月夜二首》,再如《炀帝野望诗》:塞鸦飞数点,流水浇孤村。斜阳欲落处,一望黯消魂。另外,相传作于隋炀帝大业末年的无名氏的《送别诗》,也值得一提:杨柳青青江水平,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沈德潜在《古诗源》里评此诗云:“竞似唐人手笔”。总观隋朝,南北文学的合流仅限于诗风的相互影响,呈现出明显的合而不同的过渡性质,到了隋代末年,《送别诗》出现,则预示着南北诗风合流的新趋势,代表着思想和艺术均健康发展的新歌新潮流。因此,《送别诗》的出现,预示着由齐、梁诗风向唐诗转变的广阔前景。第二节唐初宫廷诗人在南、北朝文学由对立走向融合的历史进程中,初唐的贞观时期是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一、贞观诗风1、文学思想。魏征在《文学传序》中言:江左宫商发越,贵于清绮;河朔词义贞刚,重乎气质。气质则理胜其词,清绮则文过其意。理深者便于时用,文华者宜于歌咏,此其南北词人得失之大较也。若能掇彼清音,简兹累句,各去所短,合其两长,则文质斌斌,尽善尽美矣。2.唐太宗及其群臣初唐的诗歌创作,主要是以唐太宗及其群臣为中心展开,一开始多述怀言志或咏史之作,刚健质朴;而贞观诗风的变化,则是起于对六朝声律辞采的模仿与整理。这是一种南北诗风试探性的融合。二.上官仪与上官体在贞观诗坛的后期,介于贞观、龙朔之间,出现了一位重要诗人上官仪,形成一种诗风“上官体”。上官仪对诗歌体制的创新,主要在体制图貌的细腻、精巧方面。他以高度纯熟的技巧,冲淡了齐梁诗风的浮艳雕琢;但是,诗的题材内容还局限于宫廷文学应制咏物的范围之内,还缺乏北方文学的慷慨激情的豪壮气息。三.文章四友文章四友指的是李峤、苏味道、崔融和杜审言。四.沈宋(1)律诗的定型。(2)沈宋的创作总之,经过文章四友特别是其中杜审言,李峤和沈宋的不懈努力,从武后至中宗景龙年间,唐代近体诗的各种声律体式均已定型,并出现了一批较为成熟的作品。

1 / 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