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时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教学内容教科书P29例8,完成P29“做一做”,P30“练习八”第2、3、5题。▷教学目标1.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结合具体数据、算式的特点和算式的意义,合理选择算法,使计算更简便。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3.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教学重点依据运算定律进行合理简便运算。▷教学难点根据数据、算式的特点,合理、灵活地选择算法。▷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感知思想1.师:前面我们学习了哪些乘法运算定律?用字母如何表示?指名学生口答,教师总结并板书:师:同学们尝试计算25×6×4和7×8×125,说一说怎样计算更简便。【学情预设】运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能使计算更简便。师:联系上题,再尝试计算25×24,你能想办法很快地得到结果吗?怎样计算更简便呢?【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说:①25×20+25×4;②25×4×6;③25×8×3;④(25×4)×(24÷4)……2.师:大家真厉害!可以想到这么多好方法,很有创新精神。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板书课题: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1.探究乘法中的简便计算。(1)课件出示教科书P29例8的主题图。◎教学笔记师:仔细观察,你从图中知道了哪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提出以下问题:每副羽毛球拍多少钱?每支羽毛球拍多少钱?一共买了多少个羽毛球?买羽毛球一共花了多少钱?买羽毛球拍和羽毛球一共花了多少钱?买羽毛球比买羽毛球拍多花了多少钱?【设计意图】枯燥、单一的计算很难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这里仍然以解决实际问题的方式进行情境呈现,通过主题图把本节课的研究内容融入学生熟悉的购物情境中。同时,在这个开放的情境中,学生能自主提出多种问题,方便学生后续交流讨论。(2)尝试解决问题。师:同学们提的问题都很好,我们先解决“一共买了多少个羽毛球”。师: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哪些信息?你能根据所选的信息,自己解决这个问题吗?【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说:买了25筒羽毛球,每筒装一打,“一打”是12个……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同桌间互相交流。(3)展示不同算法,读懂过程,感悟不同方法。【学情预设】这里学生很容易列式:12×25,但对于如何简便计算,学生的表现不尽相同。预设1:直接列竖式计算。12×25=300师:谁能说一说对每种解法的理解?每种解法的依据是什么?比较上述三种不同的解法,你喜欢哪种?说一说你的理由。【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想到:两个数相乘,如果其中一个因数是25(或125),可考虑将另一个因数分解成4×()或8×(),再采用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如果其中一个因数接近整十数、整百数……可将其分解成10±()、100±()……再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尝试自主解决问题,在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比较方法的异同,体会简便算法的关键是根据数据特征和算式特点,依据运算定律找到合理、简便的方法,培养其思维的灵活性。(4)针对例题练习。师:如果要解决“买羽毛球一共花了多少钱”,想一想,怎样计算简便?学生完成后全班交流。【学情预设】这一次学生会自觉想到将“32”看成4与8的积,或者30与2的和,然后分别利用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来进行简便计算。【设计意图】通过交流让学生感受到根据数据特点,灵活、合理选择算法的必要性。2.探究连除中的简便计算。(1)尝试解决问题。师:下面来解决“每支羽毛球拍多少钱”,同学们4人为一个小组,合作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小组合作解题,教师巡视辅导。学生汇报,展示解法,并说一说依据是什么。教师适时板书。◎教学笔记【教学提示】教师给学生提供充分发挥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充分说出自己的想法,关注和尊重学生的情感,尊重学生自主的选择,保护学生自主发现问题的积极性。通过这个充满探索的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学情预设】教师巡视过程中可能会发现:整理解题信息的时候,每副羽毛球拍有两支是学生容易忽视的点,教师可以指名学生说一说,再根据学生的回答作适当的引导。预设1:先算每副球拍花了多少钱,再算每支多少钱。330÷5÷2=66÷2=33(元)预设2:先算一共有多少支球拍,再算每支多少钱。330÷5÷2=330÷(5×2)=330÷10=33(元)(2)观察比较。师:330÷5÷2和330÷(5×2)表达的意思一样吗?我们可以用什么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说:它们的结果相等,都是求一支羽毛球拍的价格,所以可以用等号连接,即330÷5÷2=330÷(5×2)。师:请同学们观察算式:330÷5÷2=330÷(5×2),你发现了什么?把自己的发现说给同桌听听。【学情预设】根据上述两种解答思路,学生可能会发现: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除了可以按运算顺序,从左往右依次算;还可以先将两个除数相乘,再用被除数除以它们的积。(3)举例验证。师:是不是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都有这样的规律呢?你能再举出一些这样的例子吗?学生自行举例,集体交流。(4)归纳小结。引导学生总结出除法的性质并板书: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两个除数的积。用字母表示为:a÷b÷c=a÷(b×c)(其中的b、c都不能为0)。【设计意图】从“特殊到一般”,通过引导组织学生大量举例论证,在举例论证活动后教师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进行猜想,直至归纳总结。最后,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字母来表示规律,促使学生从感观的体验上升到理性的思考。三、巩固练习,应用提高1.教科书P29“做一做”。(1)指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独立完成。(2)集中交流,说说你是怎样简便计算的。2.教科书P30“练习八”第2题。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后,指名学生汇报,说出自己的想法。【学情预设】这道题是一步计算,学生很容易列出算式:350÷14,但在计算时,学生可能直接笔算。引导学生将算式变形为350÷7÷2后,这样计算更简便。3.教科书P30“练习八”第3题。(1)学生独立完成后同桌交流。(2)全班交流分享,说清楚自己的解题思路。【学情预设】预设1:用乘法,先算出5本相册一共可以插多少张照片,然后和◎教学笔记【教学提示】例8的核心是解题策略多样化。教学中需引导学生多样化思考,突破思维定势,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900张比较大小。预设2:用除法,如900÷5÷6,再将商和32比较大小。4.教科书P30“练习八”第5题。(1)先引导学生回顾年、月、日的知识,再认真读题,理解题意。学生独立完成。(2)集体交流,注意引导得出不同的解法。【学情预设】本题的计算方法非常灵活,学生可能有不同的方法,既可按每月实际天数用连加计算,也可将3、4、5、6等4个月都看成30天,共120天,再加上少算的天数。不管学生用哪种方法解答,都要予以肯定。【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够自主选择计算方法,灵活处理运算顺序,在提高运算能力的同时,也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四、课堂小结师: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能和同学们交流一下吗?▷板书设计▷教学反思一节课下来,感触最深的还是在教学要求的把握上要因人而异,针对教学。教材中不少题目的要求是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由于没有统一的标准,加上学生的个体差异,很自然地,同一个题目会产生不同的解决方法。例如25×12,既可以依据乘法结合律用25×4×3解决,也可以依据乘法分配律用25×10+25×2来解决,这两种方法都是解答这个题目的好方法,没有绝对的优劣,只要结果正确就可以。看来,简便计算作为一种计算能力和计算意识应在潜移默化中加以引导,让学生在体会简便运算的益处中,提高其意识和能力。▷作业设计见“状元成才路”系列丛书《状元作业本》对应课时作业P14第1题。1.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算。25×404300÷25÷498×2525×32×125125×(80+8)37×23-23×27参考答案◎教学笔记◎教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