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校本教研制度,推进课改进程自我反思、同伴互助、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建立校本教研制度,推进课改进程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王振邮箱:aswz2005@163.comQQ:261156595——学校是真正发生教育或进行教育的“场地”,“促进学生发展”的课程目标,必须通过学校的日常教育教学,才能真正实现。——学校是教育的主体,它意味着:发展教育必须通过发展学校来实现,改革教育必须通过改革学校来实现,提高教育质量必须通过提升学校教育能力来实现。1、对教育行政和业务部门意味着什么:工作重心的下移;2、对校长意味着什么:学校文化重建;3、对教师意味着什么:专业化发展和职业生活方式的转变;4、对专业研究人员意味着什么:深切的实践关怀。开展“校本教研”的理由开展“校本教研”可能导致的变化教师个人、教师集体、专业研究人员是校本研究的三个核心要素,他们构成了校本研究的三位一体关系,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专业研究人员的专业引领是开展校本研究和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三种基本力量,三足鼎立,缺一不可,其关系可用下图表示:校本研究教师专业化成长自我实践反思(教师与自我的对话)同伴互助(教师与同行的对话)专业引领(教师与专业人员的对话)教师专业发展1、知识与技能:教师实践性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的提高;2、过程与方法:教师拥有丰富、多样的教学实践经历,并在此过程中改善、优化教学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师呈现积极主动的教育教学实践态度,具有健康的职业情感,形成良好的职业价值观。一句话:发展并不仅仅指知识的增多和技能的提高,也指丰富了经历、优化了方法,更指促进了教师积极主动的教学态度、教学人格的形成。自我实践反思:让我丰富自己、发现自己、优化自己;同伴互助合作:让我不在孤单独行,让我们成为职业活动的生命共同体;专业指导引领:让我和我们在自我摸索中豁然开朗……反思是教师把自己的教学、教育活动作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教育教学过程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反思的本质是预设与结果的一种自主对照,也是过程与结果的一种自主寻找。更高层次说,是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心灵上的对话。站在教师个体角度思考:实践反思让我成长新课程改革要使教师成为研究者,成为反思性的实践者,教师不仅要成为教学的主体,而且要成为教学研究的主体,把自己作为研究的对象,研究自己的教学观念和实践,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反思自己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以及教学效果。通过反思、通过研究,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站在教师个体角度思考:反思让我成长自我反思有助于改造和提升教师的教学经验,经验+反思=成长,没有经过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意识性不够,系统性不强,理解不深透,它只能形成肤浅的认识,并容易导致教师产生封闭的心态,从而不仅无助于而且可能阻碍教师的专业成长。只有经过反思,使原始的经验不断地处于被审视、被修正、被强化、被否定等思维加工中,去粗存精,去伪存真,这样经验才会得到提炼、得到升华,从而成为一种开放性的系统和理性的力量,唯其如此,经验才能成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力杠杆。站在教师个体角度思考:反思让我成长在教学前进行反思,这种反思具有前瞻性,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并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预测和分析能力;在教学中进行反思,即及时、自动地在行动过程中反思,这种反思具有监控性,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并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调控和应变能力;在教学后的反思——有批判地在行动结束后进行反思,这种反思具有批判性,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并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总结能力和评价能力。站在教师个体角度思考:反思让我成长新课程对教师的传统教学经验提出了全新的挑战,经验反思的重要性也因此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但是,只有教师自己才能改变自己,只有教师意识到自己的教学经验及其局限性并经过反思使之得到调整和重组,才能形成符合新课程理念要求的先进的教学观念和个人化教育哲学。单一的实践,单调辛苦多样的实践,经历丰富实践+反思,感悟成长的快乐教师个体的自我反思站在学校方面思考一:教师间的学术对话,能促进学校教学的自主发展。教师个体的反思,是校本教研的基础,它肯定能使教师成长,并使教学在局部学科产生效益但并不一定导致校本教研的发生,并不一定导致学校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校本研究站在学校的立场,将个体的反思活动组织进学校的整体研究之中,通过学校教师同伴间的互动对话,致力于解决学校层面所面临的问题,即教师所碰到的共性问题。这样的研究,对学校来说,其效益是整体的、可持续的。就校本研究发挥作用的机制而言,必须是教师集体的研究,唯有教师集体参与的研究,才能形成一种研究的氛围,一种研究的文化,学校教师共同的一种生活方式,这样的研究才能真正提升学校的教育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只停留在教师个体身上的研究,虽然教学行为也会产生一时的变化,但这种变化难以持久,也难以从个别教师的行为转化为群体教师的行为。研究虽然开展了,但学校依然如旧,教师的行为也依然故我。当一个学校有好教师的时候,校本教研要做的是,将个体的“优秀”迅速有效地转化为群体的优势。站在学校角度讲,这才是高效的组织策略。自主、合作、探究的教研文化是校本研究的标志和灵魂。自主、合作、探究的教研文化是校本研究的标志和灵魂。也是积极、有效、高质量课堂教学的保证。促进“同伴互助和合作”的策略:1、营造民主的、学术对话的气氛1、摆脱日常生活气氛,营造工作学术气氛2、摆脱一言堂的学术气氛,倡导平等对话的气氛3、摆脱一人辛苦,群体依附的氛围,建立“分担与共享”的工作氛围要切实改造学校教育的情境,使学校真正成为一个民主的、开放的讨论领域,其中尤其要加以强调的是教师集体内部的专业争论。袁振国先生说得好,在一个教师群体当中,能够有不同的思想、观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交流与冲突,是非常宝贵的,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一个学校的教师没有不同的思想,一个人说了大家都认为好,这不是学校的幸运,而是一种灾难。特别是一些有威信的学校领导,一些有威望的老教师,尤其要注意对不同思想、不同观念、不同行为的支持。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强调科学精神和求实态度,学校要培植学术对话和学术批评的文化,营造一个教师内部自由争论的气氛。其基本组织形态有:教研组课题组带教组…………2、构建有形的“同伴互助和合作”组织形态有形:“责、权、利”保障;有形:有目标,有活动,有成果3、形成“同伴互助和合作”推动机制与工作形式1、课题招标2、项目任务驱动3、自由组队推动机制:1、对话。①信息交换。教师通过彼此间信息的交换可以最大范围地促进教育信息的流动,从而扩大和丰富教师的信息量和各种认识。信息交换途径:信息发布会——大家把自己拥有的信息公诸于众;读书汇报会——彼此交流看到过的书、观点以及心得体会工作形式②经验共享。教师通过经验分享,反思和提升自己的经验;借鉴和吸收他人的经验。经验只有被激活,被分享,才会不断升值。经验分享的途径:经验交流或经验总结会——大家把自己的成功的事例和体会,失败的教训和感想与同事分享、交流。③深度会谈(课改沙龙)。深度会谈可以是有主题的,也可以是无主题的。关键在于教师间要有非常真诚的人际关系,大家彼此信任,互相视为伙伴(心灵伙伴),只有这样才能无拘无束地发表意见,产生思维互动。深度会谈是一个自由的开放的发散过程,它会诱使教师把深藏于心的甚至连自己都意识不到的看法、思想、智慧展示出来、表达出来,这个过程同时也是最具有生成性和建设性的,它会冒出和形成很多有价值的新见解。④专题讨论(辩论)。专题讨论是大家在一起围绕某个问题畅所欲言,提出各自的意见和看法。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人都为自己的意见辩护,同时也不断地思考和质疑他人的意见。大家互相丰富着彼此的思想,不断地提高自己和同事对问题的认识。知识也因此不断地变更和扩张。在有效的讨论中每个教师都能获得单独学习所得不到的东西。2、协作。协作指教师共同承担责任完成任务,新课程要求教师共同承担教研课题或教改任务。协作强调团队精神,群策群力,第一要发挥每个教师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使教师在互补共生中成长;第二要发挥每个教师的作用,每个教师都要贡献力量,彼此在互动、合作中成长。3、帮助。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成绩突出的优秀教师,指导新任教师,发挥传、帮、带的作用,使其尽快适应角色和环境的要求。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是教师中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是教师队伍的核心和中坚力量。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要在同伴互助中发挥积极作用。通过同伴互助,防止和克服教师各自成为战和孤立无助的现象。校本研究是在“本校”展开的,是围绕“本校”的事实和问题进行的,但它不完全局限于本校内的力量。恰恰相反,专业研究人员的参与是校本研究不可或缺的因素。离开了专业研究人员等“局外人”的参与,校本研究就常常会自囿于同水平反复,迈不开实质性的步伐,甚至会停滞不前,从而导致形式化、平庸化。,站在学校方面思考二:专业引领,提高学校自主发展水平不可或缺的因素。专业研究人员的参与是校本研究向纵深可持续性发展的关键。学校要积极主动争取他们的支持和指导。专业研究人员主要包括教研人员、科研人员和大学教师,相对于一线的教师而言,他们的长处在于系统的教育理论素养。校本研究是一种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理论指导、专业引领是校本研究得以深化发展的重要支撑。专业研究人员应该有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以及对教学实践高度关注的热情,积极主动地参与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的建设,为学校和教师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专业引领就其实质而言,是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是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对话,是理论与实践关系的重建。从教师角度讲,加强理论学习,并自觉接受理论的指导,努力提高教学理论素养,增强理论思维能力,这是从教书匠通往教育家的必经之路。当前,要坚决纠正教学实践存在着的排斥教学理论指导的倾向。一线教师要欢迎“理论的引导”拒绝理论,就是拒绝进步,实践就只能在低层次上重复。实际上理论的价值不单在“操作”,理论更重要的价值在于给人:精神和气质的熏陶,智慧和思维的启迪,思想和理念的提升。这也是学习理论的根本目的。教师一定要养成学习理论的习惯,当前,要认真系统地学习与新课程相关的教学理论。读一本好书、一篇好文章,实际上就是与一位大师对话,所以,教师自学理论实际上是一种隐性的专业引领。专业人员要有深切的“实践关怀”从专业研究人员角度讲,要树立“实践第一”的理念,要有深切的实践关怀,自觉地长期地深入到课改第一线中去,从实践中,从教师的无穷智慧和创造性劳动中,归纳、概括、提炼、升华、构建出具有时代精神的指导力强的生动活泼的教学理论,从而既发展和完善教学理论,增强对教学理论的信念;又为教学理论应用于实践奠定良好的基础,充分发挥教学理论的指导功能。专业引领就其形式而言,主要有专业培训(专题报告、学习辅导讲座)与教学现场指导及咨询等。每一种形式都有其特定的功用,有助于达到某种目的,但就其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而言,教学现场指导是最有效的形式,也是最受教师欢迎的形式。实践证明,专业研究人员与教师共同备课(设计)、听课(观察)、评课(总结)等,对教师帮助最大。专业研究人员在开展教学现场指导活动中,要努力做到:到位但不越位。所谓到位,就是给教师提供所需要的帮助;所谓不越位,就是不越俎代庖,不包办代替。越位的指导(包括提供过细的教参)也许会急教师一时之所需,但却会导致教师产生惰性和依赖心理,从而不仅无助于而且还会阻碍教师的专业成长。教研员的工作行为:倾听提升指导传播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三者具有相对独立性,同时又是相辅相成、相互补充、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关系。只有充分地发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各自的作用并注重相互间的整合,才能有效地促成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的建设。总结语: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要素的校本教研机制的建立,将有效地促进——1、学生发展2、教师发展3、学校发展4、教研人员的发展5、教育管理人员的发展谢谢

1 / 3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