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课时教案简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8单元课时教案[教师专用]第8单元25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正确认读本课“戎、诸”等生字,规范书写“竞、唯”等生字,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过程与方法(1)利用不同方式朗读课文,自主学习感悟故事的内容。(2)通过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分析人物形象,获得情感体验。3.情感与价值养成仔细观察,善于思考的习惯,学会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避免不必要的错误,少走歪路。【教学重点】在多种形式的诵读中培养文言语感;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词语;学习古人仔细观察、善于思考的品质。【教学难点】使学生了解《世说新语》“志人”的特点,激发学生阅读《世说新语》中一些小故事的兴趣。【教学准备】学生:预习课文。搜集有关《世说新语》的资料。教师:1.查看学生预习情况,了解学情。2.制作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课时教案[教师专用]四年级语文上·新课标(人教)教学过程教师批注一、谈话启迪,激情导入1.如果我们大家在郊游的时候,看到路旁有水果树,上面结着水果,比如枣子、桃子、梨子、李子等,我们会不会摘呢?为什么?(不会。因为可能是别人种植的,不能未经别人同意轻易摘取别人的果子。)很好!如果是野生的果子呢?这是大自然的厚赐,摘一个,用纸巾擦擦,吃起来也别有一番风味。2.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古代的孩子,他在路旁看到李子树上挂满了李子,却没有摘,这是为什么呢?学习了课文后我们就知道了。我们来学习这篇文言文,《王戎不取道旁李》。注意“戎”字的写法。齐读课题。二、初读全文,理解词义1.读正确,读出节奏。(1)在预习时,大家遇到了什么问题呢?从字音、断句上帮助学生。(2)组织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3)抽测读文的情况。指导学生读文言文的方法。2.抽测对重点词的理解:(1)〔王戎〕西晋琅琊(今属山东)人,自幼聪明过人,为“竹林七贤”之一,官至尚书令,司徒。(2)〔尝〕曾经。(3)〔李〕李子。(4)〔曰〕说。(5)〔诸〕众,一些,这些,许多。(6)〔游〕玩耍。(7)〔子〕果实。(8)〔折枝〕压弯了树枝。(9)〔竞〕争着。(10)〔走〕跑。(11)〔唯〕只有。(12)〔信然〕的确如此。三、细读课文,理解感悟1.谁能用现代语言讲讲这个故事呢?师提示: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意思是学习文言文的一种好办法。重点指导“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2.其他的小孩都跑去抢李子,为什么王戎不动?点拨:王戎认为,这树长在大路边上,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3.在这则小故事中,王戎性格中的什么特点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点拨:王戎善于观察,勤于思考。4.你认为王戎是一个怎样的孩子?点拨:王戎是一个聪明、善于思考的孩子。四、拓展延伸这篇文章出自《世说新语》,全书有一千多则文言文。我们猜想一第8单元课时教案[教师专用]下,作者为什么要记述这件事?从哪句话可以看出王戎聪明?他为什么这样讲?依据是什么?你认为王戎聪明在哪里?《世说新语》里全是这类暗含聪明故事的文言文,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找来读一读。五、布置作业熟读并背诵课文。【板书设计】王戎不取道旁李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教学反思】[成功之处]这堂课目标重点明确突出,分析鉴赏透彻,更有所得的是教学中的方法改进与思想收获:我重视学生自主感悟理解,让他们学会从叙事中领悟情,从景语中感知情,学会鉴赏古文中的情感;教学中我重在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的点拨,让学生由感性到理性去分析鉴赏古文的内涵;在鉴赏中让学生与作者的感情产生强烈的共鸣,体会人物的性格及作者要告诉我们的道理,从而培养健康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不足之处]对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还不是很深入;方法点拨还不是很明显;教态还不够完善,应再抬头挺胸;教学过程应关注全体,而不是仅提问眼前的局部学生;教学中过程性评价还应更明确。26西门豹治邺【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正确认读本课“芜、娶”等生字,规范书写“豹、魏”等生字,能正确理解“提心吊胆、磕头求饶、灌溉”等词语的意思。(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课文内容简要复述课文。2.过程与方法课时教案[教师专用]四年级语文上·新课标(人教)通过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指导学生学习本课描写人物言行、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指导学生分角色表演这个故事。3.情感与价值了解西门豹注重调查研究,将计就计惩办首恶,教育群众及兴修水利的事迹,使学生受到破除迷信、尊重科学的教育。【教学重点】了解西门豹惩办首恶,教育百姓的经过。【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西门豹的办法妙在哪里。【教学准备】学生:预习课文。搜集有关西门豹的小故事。教师:1.查看学生预习情况,了解学情。2.制作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教师批注一、谈话启迪,激情导入同学们,距今2000多年的战国时期,有一位地方官名叫西门豹。(板书,并学习生字“豹”。)虽然他官职很小,却一直被人称颂。这到底是为什么呢?让我们通过课文学习来寻找答案吧!二、检查预习,理解字词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来看看这些词语会读吗?1.两字词语。开火车领读,全班跟读。2.这两个字会读了,再来看这两个四字词语会读吗?(1)(出示:田地荒芜、人烟稀少。)你头脑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你能把理解读出来吗?(2)那这两个词会读吗?(出示:提心吊胆、面如土色。)你想到了什么?谁能将理解带进去读词语?(3)一起读这四个词。第8单元课时教案[教师专用]三、整体感知,理清文章条理1.词读得很好,再来看课文读得怎样?请三位同学接读课文。读的同学注意读准字音,其他同学认真听,猜一猜为什么这样读。2.引导学生根据“摸清底细”“破除迷信”“兴修水利”的线索,给课文分段。第一段:(第1~9自然段):摸清底细。(调查。)第二段:(第10~15自然段):惩治巫婆和官绅。(除害。)第三段:(第16自然段):兴修水利。(开渠。)3.你对哪部分内容最感兴趣?4.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用自己的语言,简练地说出答案。)四、布置作业1.熟读课文。2.根据提示,简要复述课文。摸清底细→惩治巫婆和官绅→兴修水利。第二课时教学过程教师批注一、复习导入读课文,文中介绍了西门豹做了一件什么事?这件事对百姓有何好处?(严惩了河神娶媳妇的组织者,破除这一迷信活动,发动百姓大兴水利建设,庄稼年年得到好收成。)二、学习重点部分(一)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第10~15自然段,你能感受到西门豹是个怎样的人?这个办法如何?从哪看出来的?2.在文中找出描写西门豹语言的句子,请同学们画出来。(出示句子。)(二)具体分析。1.我们就先来看这一处。(出示第11自然段中的“不行……”)自读,你读懂了什么?引导:(1)找这个借口的目的是什么?(①救下姑娘。②惩治巫婆。)总结:真是安排周密啊!小结:同学们真不简单,还读出了西门豹的言外之意呢。(2)那这个借口应该怎样读?课时教案[教师专用]四年级语文上·新课标(人教)(3)我也想读读。你听出什么来了?(重读“麻烦”。)为什么这样说?(这是真客气吗?他想干什么?)总结:一个“麻烦”,读出了西门豹暗藏的腾腾杀机;一个“麻烦”,读出了他让巫婆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一个“麻烦”,读出了西门豹的表面客气,实则富有智慧,这就叫不动声色!(4)生自读,体会西门豹的话。2.那这句话该怎么读?(出示第12自然段中的句子。)(1)老师这儿还有一句话。(出示两个句子。)它们有什么不同?分别读出怎样的语气?不是询问,是命令的口气。(2)谁想再读?(读得好的,当西门豹。)3.最后该轮到惩治谁了?(官绅。)(出示第13、14自然段。)自己读读,体会体会,你有什么问题向西门大人请教吗?重点:(1)为何对待巫婆、官绅头子和对待官绅的态度不一样呢?总结:严惩主谋,从犯从轻,区别对待,讲究策略。(2)西门大人,你的目的达到了吗?(读出官绅害怕的句子。)小结:西门豹就是这样巧妙地惩治了巫婆和官绅头子,教育了官绅。4.渲染气氛,分角色朗读。让我们合作,再现一下那天的精彩场面,好吗?(出示第10~14自然段。)(师读旁白,生读西门豹的话。)5.看到这儿,老百姓都明白了。他们明白什么了?(出示:设想一下,如果你现在就是站在岸上的官绅、书生、老大爷、小孩其中的一个,你会说些什么?)6.大家说法不同,实际上都在赞扬西门豹办法的巧妙。你觉得这个办法可以叫什么?出示填空:西门豹用()的办法,既(),又(),还()。7.利用填空小结:西门豹用将计就计的巧妙办法,既惩治了巫婆和官绅头子,又教育了官绅,还帮老百姓明白了真相,彻底破除了迷信。这也为他后来带领老百姓开凿渠道打下了基础,表现了他过人的智慧和谋略。三、拓展类似这样的历史人物故事还有很多,请同学们课后搜集阅读。第8单元课时教案[教师专用]四、布置作业1.把本课的故事讲给别人听。2.根据“阅读链接”改编课文,并演一演。【板书设计】西门豹治邺巫婆官绅为民除害严惩首恶【教学反思】[成功之处]1.在课堂教学一开始做到了整体感知,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环节简练明快。课堂伊始,以向学生介绍西门豹导入教学,激发兴趣。接着让学生汇报预习情况,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写作思路。进而抓住联系,明白人物之间是通过惩治巫婆和官绅这件事联系起来的,从整体上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使学生能很快进入学习情境。2.能启发学生从西门豹对巫婆、官绅头子、众官绅说的话中体会将计就计办法之巧妙。还让学生根据板书用“既……又……还……”练习说话,进行语言文字训练,不仅让学生明白了西门豹是以客气的话为理由惩治恶人,而且还懂得了“将计就计”的真正含义,此环节的设计达到一举多得的效果。3.在探究过程中采用四人小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自己学习、自己寻找问题的答案的兴趣,时间比例的分配比较恰当。[不足之处]不足之处是学生在表演这个故事的时候,表情不到位,演着演着,就自己开始笑起来了,可能是太感兴趣了,也是我没有点播好。如果再有这样个环节,我会注意,应该先讲清要求。27故事二则【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正确认读本课“拜、桓”等生字,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简要复述两个故事。2.过程与方法课时教案[教师专用]四年级语文上·新课标(人教)(1)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读好人物的对话,揣摩人物的想法,准确地理解寓言的寓意。(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大家讨论,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3.情感与价值(1)了解扁鹊给蔡桓侯诊病的过程,联系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想法,懂得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道理。(2)利用品味关键词句、联系生活和展开想象的方法,感悟纪昌认真刻苦、坚持不懈的精神,体会到“无论学习什么本领都要练好扎实的基本功”的道理。【教学重点】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心理,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学难点】明白两则寓言的寓意,并能结合实际进行理解和应用。【教学准备】学生:完成预习。自学生字词,收集扁鹊和纪昌的一些资料以及其他寓言故事。教师:1.查看学生预习情况,了解学情。2.准备寓言故事的图片,课件。【课时安排】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教师批注一、图片激趣,揭示课题同学们,上课前我们来玩个猜谜游戏,怎么样?教师逐幅出示图片,学生猜故事名字。这些都是寓言故事,寓言往往是小故事里藏着大道理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两则寓言,看看它能带给我们什么。板书课题《故事二则》,指导书写“则、鹊、昌”。了解“扁鹊、纪昌”并质疑课题。预设问题:扁鹊治病,扁鹊是谁?扁鹊给谁治病?是怎样治病的?治好了吗?第8单元课时教案[教师专用]纪昌是什么人?纪昌是怎么学习射箭的呢?结果怎样?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同走进这两个故事吧!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要求:标出生字生词,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2.出示字词,谁来把这些生字读音需要注意的地方给大家提个醒?(如:拴的声母是sh,不是s。)那在写或记的时候又该注意些什么呢?如:桓—恒……3.采取各种

1 / 1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