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2020届高三毕业班综合第二次质检地理试题2020.5.7一、选择题发达国家“去工业化”是指制造业从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的过程。J公司1922年成立于英国,主要生产高端汽车,在英国“去工业化”过程中,国内工厂的生产规模缩小。但近年来其在英国国内的工厂产品出口增长较快,成为英国“再工业化”的典范。据此完成1~3题。1.发达国家“去工业化”过程中最易向外转移的工业部门是A.技术密集型工业B.资源密集型工业C.资金密集型工业D.劳动密集型工业2.在“去工业化”过程中,J公司仍在英国国内保有整车生产工厂的主要原因是英国国内A.研发能力强B.销售市场广C.工资水平提高D.国家政策支持3.2019年11月,J公司的英国工厂受脱欧进程影响停产一周,其原因可能是A.销售市场萎缩B.原料供应中断C.交通条件恶化D.外来劳工减少温度、湿度和风是影响人体舒适度的重要气象要素。舒适度指数越小表示人体越舒适,图1示意7月份杭州市不同区域人体舒适度指数的日变化。据此回答4~5题。图14.7月份,半山国家森林公园人体舒适度指数较城市硬化区域低,主要是因为城市森林能A.吸烟除尘B.释放氧气C.增湿降温D.降低风速5.相对于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半山国家森林公园人体舒适度较好的时间段及原因是A.白昼温度低B.白昼湿度高C.黑夜温度低D.黑夜湿度高技术创新正在引发人们工作和生活方式的深刻变革,也改变着人口的流动模式。研究表明,技术创新主要挤占的是中等技能的就业岗位,同时增加其他技能就业岗位。图2示意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广州、深圳(创新之都)、珠海(花园城市)、东莞(制造业基地)四地2000~2015年流入人口的年均增量的变化,据此完成6~8题。图26.2000~2010年期间东莞人口流动的主要原因是A.外来投资多,制造业发展迅速B.创新能力强,大量人才迁入C.环境优美,气候宜人,适于居住D.产业结构优化,就业机会多7.东莞人口的增长会增大东莞对人口流入的吸引力,其主要原因是A.收入增加B.技术进步C.交通便捷D.市场扩大8.相较于2000~2010年期间,2010~2015年期间东莞、珠海、深圳、广州等城市人口流动模式反映了①东莞产业规模萎缩②深圳对高、低技能人员吸引力大③珠海人居环境不断优化④广州人口规模优势依然明显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土壤容重指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土壤的干重。2008年四川汶川特大地震诱发部分区域滑坡、泥石流等次生地质灾害,致使土壤环境质量改变,影响区域生态恢复和农业发展。图3示意2011~2018年间受损点(受地质灾害破坏)和对照点(未受灾害破坏)的土壤理化指标变化情况。据此完成9~11题。图39.受损点的土壤A.肥力提高B.湿度增大C.更易风化D.趋于板结10.受土壤理化性质变化影响最显著的地理要素是A.降水B.地形C.植被D.河流11.为修复受损地的土壤,首先要A.植树造林种草B.增施有机肥料C.改变土体结构D.增加土壤水分二、非选择题:3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今越南北部和广西南部在唐代属岭南道安南都护府管辖。公元9世纪以后,南诏国(今云南境内)日益强大,不断骚扰安南地区,掠夺人口和财富,最终导致两国爆发一场历经十年的战争。战时,安南前线唐军的粮草物资主要经陆路从中原和江南地区运至,补给常常不及时。战争胜利后,为巩固安南边防,大唐在公元868年的四月至九月,打通了从行胶州(今广西北海市)至武安州(今越南海防市)的海上航线(图7),史书记载“…疏凿‘天威径’、以通南海之利…”。这条航线后来成为南海“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缺少明显的工程遗迹,关于“天威径”的具体位置,学术界一直有争议。一种观点认为“天威径”是疏凿江山半岛南面的海中礁石而成(图8甲处),另一种观点认为“天威径”是开凿于半岛中部的人工运河(图8乙处)。图7唐代岭南道西部地理形势及近海航线简图图8唐代江山半岛地理环境及“天威径”的可能位置示意图(1)简述战时安南前线唐军粮草物资常常补给不及时的原因。(8分)(2)说明行胶州至武安州海上航线沿海岸延伸的原因。(6分)(3)若“天威径”是疏凿江山半岛南面的海中礁石而成,指出海上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主要困难。(4分)(4)有学者认为“‘天威径’不可能是开凿于江山半岛的人工运河”。请为这一观点提供依据。(6分)3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西伯利亚是北半球冻土分布面积最大的地方,这里的冻土层十分深厚,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夏季融化,冬季冻结的活动层;层为坚硬的多年冻结层。西西伯利亚平原的冻土物质颗粒十分细腻,包含大量腐殖质(有机质经过微生物分解转化过程中的中间产物,主要是胶体物质),连块小石子都难得一见。受地形、冻土等因素的影响,在短暂的夏季,西西伯利亚平原的河流能够快速地侵蚀河岸,改变河岸的形状,形成蜿蜒曲折的河曲。河流还容易因凌汛等原因发生游移改道。图9示意西西伯利亚某地密集的河曲。图9(1)说明西西伯利亚平原冻土物质颗粒细腻的原因。(4分)(2)西西伯利亚河岸冻土容易崩塌,分析其原因。(4分)(3)分析西西伯利亚平原河曲密集的原因。(6分)(4)说明西西伯利亚平原上的河流夏季容易发生改道的原因。(8分)选做题:43.【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10分)随着科技的发展进步,以VR(虚拟现实)为呈现形式的线上“云端旅游”应运而生。“全景故宫”借助VR技术,360°无死角的画面呈现出景区完整风貌,游客可自主选择不同场景,实现三维场景效果,真实立体,互动牵引。而通过实景直播、专业讲解等多种媒介,可以更详细地介绍各种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带给观众全新的旅游体验。与传统旅游方式相比,说明发展“云端旅游”对故宫旅游资源和市场的积极影响。44.【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10分)城市内河由于水流速度慢,淤积在河床的泥沙量很大。城市内河河泥含重金属、有机污染物、害虫虫卵和病菌等有害物质,异味重。传统的处理方式是将河泥挖出填埋。研究发现:将重金属、病菌等有害物质处理后的河泥与厨余垃圾、园林修剪物、枯枝落叶等有机废料相结合,通过技术手段制备成城市的土壤替代物,更有利于城市生态文明发展。与传统处理方式相比,说明河泥制备成土壤替代物的利用方式对城市生态的有利影响。参考答案:1-11DABCAADBDCC36题24分(1)答出1点2分,共8分战争时间长,粮草消耗量大;安南地区不是粮食主产区(农业落后),粮草生产不足;距离中原和江南补给区路途遥远,当时的陆运速度慢;安南北部群山环抱,地势崎岖,使得陆路转运异常艰难;运输方式单一,依赖陆运(运输量小,没有水运与江南相连);(2)答出1点2分,共6分(唐朝时期的船舶抗风浪的能力弱)海岸附近的风浪较小,航行比较安全;遇到危险时可以尽快赶到港口停靠;船舶小,补给能力差,沿海岸行利于就近获取补给(寻找补给点);可利用沿岸的地物标志进行导航,不易迷航(3)潮汐影响施工(一天中可施工时间短);1分南海海域夏半年台风频发,风浪大,施工不安全;1分岩石坚硬,1分缺少海上施工的有效工具与方法1分(4)答出1点2分,共6分在当时在陆地上开凿运河的工程量巨大,五个月难以完成;半岛中部海岸处红树林广布,阻碍航行;如果是开凿人工运河,至今应该遗留有少量工程遗迹。37题22分(1)地形平坦,1分流水(搬运而来的物质颗粒小,)堆积的物质颗粒小;1分气候寒冷,1分有机质分解慢,积累大量腐殖质。1分(2)(4分)河岸冻土含水量高,1分加之冻土颗粒物细小松散,冰雪融化后难以支撑;1分流动的河水加速了河岸冻土的融化,1分在河水的冲刷(侵蚀、侧蚀)作用下容易崩塌;1分(3)6分)新西伯利亚平原下层冻土坚硬,1分河流流速慢,1分河流下蚀作用弱;1分河流侧蚀作用较下蚀作用强(侵蚀作用以侧蚀为主),1分河流易发育曲流(河流通常发育多个曲流);1分西西伯利亚平原河网密度较大,1分曲流密集。(4)(8分)平原地势平坦(,河曲密集);1分夏季河流(流量增大,)水位上涨,以及凌汛等原因,2分容易淹没大片土地(河流冲出河道);1分夏季气温高,1分冻土融化后易被侵蚀;1分河流侧蚀作用(或凹岸侵蚀、凸岸堆积作用强或河流裁弯取直)等原因2分导致河流改道43.旅游地理资源:6分保护方面:(故宫容纳游客的环境空间有限,文物珍贵),线上“云端旅游”无现场接触、无现场人群聚集,有利于故宫文物资源的保护和减轻故宫环境压力;价值方面:增加旅游新体验,提升旅游景点的互动性和观赏性,增强旅游资源的吸引力;开发方面:加大旅游资源的开发力度,创造性推出更多的文化旅游产品(延长旅游产品链);市场:4分客源市场:进一步提高故宫的知名度,开发潜在市场;(推动线上线下的联动,扩大旅游客源市场或改变市场结构;)旅游产品市场:通过线上直播、互动宣传,扩大旅游产品的销售市场(或深度挖掘市场)44.(10分)影响:每点2分,答出5点即可(6点)环境污染减轻的角度:(河泥中的有害物质处理后,与有机废料相结合)可减少污染物(和废弃物)的总量:可降低因填埋造成的(对地下水、土壤等)二次污染;(或者:处理后的河泥,减少有害物质下渗,地下水不易被污染)(或者:河泥中的有害物质经处理,土壤不易受到污染)资源保护开发的角度:减少对城市土地资源空间的占用;处理后的河泥与废弃物(厨余垃圾、园林修剪物、枯枝落叶等)资源化,循环利用,增加土壤资源(增加土壤供应);环境生态改善的角度:减少病虫害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土壤供应增多,(有利于城市绿化)增加绿地面积,改善城市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