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衣着到婚嫁第八组成员:王双建赵亦飞洪晓军胡俊杰满族满族,全称满洲族,辛亥革命后被称为满人、满族2000年统计的满族人口数为1,068万蜚声中外的优秀古典小《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当代被誉为人民艺术家老舍以及昭梿、集中、永琪、奕绘、罗浑培等等今著名文学家、科学家、语言学家、艺术家,都是满族人。八旗八旗是清太祖努尔哈赤于1601年组建的军队组织和户口编制制度,每个组织打出一面旗帜。最初具有军事、生产和行政三方面的职能。清军入关以后,八旗制度变为单纯的军事组织,变成了职业军队。这八面旗帜分别是:正黄旗、镶黄旗、正白旗、镶白旗、正红旗、镶红旗、正蓝旗、镶蓝旗。满族生活习俗旗袍满语为“衣介”,也就是长袍的意思,是满族最有特色的服装。满族男子喜欢穿两侧开叉、腰中束带,便于骑射的马蹄袖长袍马褂。女子旗袍大致与男子长袍在款式上是相同的,只是多一些装饰而已,在旗袍的衣襟、领口、袖边等处,镶嵌花纹或牙子。女子:旗头和旗鞋旗头”满语称之为“答拉赤”它是满族妇女在一般礼仪或婚礼场合佩带的头饰。此头饰多为满族上层妇女所用,一般民家女子结婚、节日、或祭祀祖先时方以为饰。满族妇女的鞋称为“旗鞋”,极富特色。这种绣花的旗鞋以木为底,史称“高底鞋”,或称“花盆底”鞋、“马蹄底”鞋。男子:披肩和便服帽男黑色披肩男便服帽满族人嗜烟酒,喜面食,饽饽是平时和节日的主要食品。流传至今的“驴打滚”、“萨其马”等都是满族的传统点心。满族人喜食白肉血肠和猪肉酸菜炖粉条,农历除夕必须吃手扒肉。最能代表满族饮食文化的莫过于“满汉全席”,这种宫廷佳宴流传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口袋房,万字炕”,形象地描述出了满族人居室的主要特点。满族宅院多为三间或五间,东南开门,整座房屋形似口袋,因此称作“口袋房”。屋里南、西、北三面筑有“万”字型大土坯炕,叫做“万字炕”。以西炕为尊,供有祖宗神位;南炕温暖向阳,是长辈居住的地方,北炕是晚辈居住的地方。满族人每日早晚要向父、祖问安,途中遇长辈人要让路,吃饭时长辈先坐先吃。见面或拜见客人,有各种礼节,其中有打千礼、抚鬓礼、拉手礼、抱见礼、半蹲礼、磕头礼等。打千礼、抱见礼、磕头礼主要为男人所用,其他则用于妇女。打千礼用于晚辈对长辈、下属对长官。(可重点)抱见礼是平辈之间用,晚辈对长辈也可用,不过晚辈要抱长辈的腰,长辈抚晚辈的背。女子问安要双腿并立,双手放右膝上,曲膝弓腰,问好。不允许亵渎神灵和祖宗。不许打狗,更禁忌杀狗、食狗肉、戴狗皮帽子。这与满族的犬图腾崇拜、祖先崇拜有关,也与狗在满族人生活、生产中曾起过重要作用有关。满族人不食乌鸦之肉,有饲喂乌鸦、祭祀乌鸦之俗。满族节日习俗满族许多节日均与汉族相同。主要有春节、元宵节、二月二、端午节和中秋节。节日期间一般都要举行珍珠球、跳马、跳骆驼和滑冰等传统体育活动。满族还有颁金节、走百病、填仓节、虫王节、中元节、腊八节等节日。颁金节(“颁金”是满语,意为满族命名之日。)颁金节是满族“族庆”之日。1635年农历10月13日,皇太极发布谕旨,正式改族名“女真”为“满洲”,这标志着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的形成。1989年10月,在丹东“首届满族文化学术研讨会”上,正式把每年农历10月13日定为“颁金节”。“颁金节”是满族最值得纪念的日子,每年这一天,全国各地的满族同胞都以各种方式庆祝自己的节日。新疆满族在10月13日这天,纷纷聚集在一起,载歌载舞庆祝自己的节日,许多满族同胞穿起旗袍等民族服装,跳起民间传统舞蹈,唱起民间歌曲,开展各种庆祝活动。同时,还准备奶茶、萨其玛、打糕、金丝糕等食品,供大家品尝。填仓节正月二十五,俗称填仓节,这是汉族民间一个象征新年五谷丰登的节日。“填仓节”因“填”与“天”谐音亦称为“天仓节”,民间有老天仓与小天仓之分。农历正月二十为小天仓,正月二十五为老天仓,是民间的传统节日。有的说天仓节是祭星之日,有的说是为祭土地或祭磨神。所谓填仓,意思是填满谷仓。“填仓”意即填满谷仓。后人为了纪念一位因为救灾民而牺牲的仓官,每年这天清晨,就用草木灰撒成圆圆的囤形的粮仓,有的还镶上花边、吉庆字样,并在囤中撒以五谷,象征五谷丰登,来表达人们填满仓谷救仓官的深情厚意。婚俗礼仪神话故事:长白圣母佛库仑,有一天在天池沐浴,见到一只嘴噙朱果的五彩灵鸟飞来,她上前去抱,不料朱果洽巧落入她的口中,因此怀揣有孕,生下始祖布库里雍顺。这是母系氏族社会的真实写照,也说明满族的婚俗是从群婚制、对偶婚制、最后发展到一夫一妻制的。早期满族和汉族之间是不能通婚的,此所谓“旗民不交产,满汉不通婚。”满族婚礼既带有本民族浓厚的特点,又融合了不少汉民族的风俗礼节一、订婚:两种形式:(1)男女青年的家长是熟人或朋友:相互了解,有意做亲,便托媒人给子女许订终身,有的是男方向女方求婚,有的是女方向男方求婚(2)男女双方互不认识:托媒人为子女订婚,“门户贴”,旗佐、履历、姓氏、三代,检验生辰八字二、定亲:在男方家中举行由村落中的头人主持双方家族的长者(穆昆达)、父母和媒人参加双方父母向新人赠送礼物,赠送给男方的是乌拉(鞋子),赠送给女方的则是阿库蜜(鹿皮长袍)三、婚礼:结婚前一日:送亲的:喝“迎风酒”新娘:“打下发”,离家到男方借好的寓所住宿次日清晨:女方家用彩车送亲,由其哥哥护送到新郎家时,“过火避邪”,新郎“射三箭”新娘新郎“拜北斗”——“撇盏”仪式在门坎上放有一副马鞍,新娘必须从上面跨过去。新房的床铺必须全科人铺设“响房”:洞房铺好后要在房内奏乐新娘入洞房:一小女孩手拿两面铜镜,对新娘照一下,然后把铜镜挂在新娘的前胸后背。接着,另一小女孩递过两只锡壶,里面盛有米、钱等,新娘或抱在怀里,或夹在腋窝,俗称“抱宝瓶”,“抱保媒壶”。“揭盖头”:当新娘在床上坐稳后,新郎用秤杆把罩在新娘头上的红布揭去喝交杯酒,吃合喜面、长寿面或子孙饽饽等“分大小”:结婚的第二天,新娘子由人领着去拜见邻里街坊的长辈人,行家礼回门:结婚三天后,新娘带上新郎回娘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