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课标下高中文言文教学方法浅探刘媚【内容摘要】:文言文教学历来是语文课程教学的难点,在新课标下探索教学方法迫在眉睫。立足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与强化,活跃文言文课堂,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关键词】:新课标文言文教学方法兴趣信心1988年初,75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巴黎宣称: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回首两千五百年,去汲取孔子的智慧。而做到这一点的前提是要解决学习和研究孔子的思想的工具问题,这个工具就是文言文。新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文言文教学的要求是“认同中国古代优秀文学传统,体会其基本精神和丰富内涵,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但对执教者来说,文言文教学历来被公认为费时费力的一个大难题。以传统的串讲方式呆板对待新课标下任务更加繁重的文言文,势必出现教师的“讲”和“灌”充塞课堂的“填鸭”式教学现象,收效甚微。长期如此,学生的学习兴趣日益泯灭,文言文教学发展遭遇了瓶颈。新课标下,古诗文在高中教材的比重提高到40%以上,加上《语文读本》的内容,阅读量几乎是原来的三倍到四倍,这就给师生造成更大的困难。由此可见,如何提高文言文课堂教学效率,如何实现新课标的基2本理理念——贯彻“三维”目标,重实践、积累和熏陶,如何让课堂充满活力,让学生爱上“之乎者也”,是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重要课题。就此,谨谈一点浅薄的看法,以求抛砖引玉。一、巧妙引导,激发学生兴趣,重拾学习信心因为古文对一些学生来说是最为恐惧的,一些学生一听到上古文课,一打开冗长的课文,就情绪低落,更不用谈如何提起兴趣了。所以,在课堂之初恰当地引导学生是十分重要的。“秩闻趣事”导入法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对轶闻趣事兴趣浓厚,在古文教学中可以投其所好,用故事引入。如讲《邹忌讽齐王纳谏》,可以由魏征直谏唐太宗李世民,触龙巧说赵太后等故事强调劝谏技巧的重要性来导入;讲《鸿门宴》,可以由霸王别姬的故事导入;讲《离骚》,可以由由端午节的传说导入。“温故知新”导入法所谓“温故知新”导入,就是利用学生已学过的同一个作者、同一题材或同一文体的相关作品带来的心理上的亲切感轻松导入新课,消除学生心理上的畏难情绪。由《过秦论》中秦亡的原因引出《阿房宫赋》的学习;由同是《左传》篇目的《曹刿论战》导入《烛之武退秦师》的学习;由同是表的《出师表》导入《陈情表》等等。“真情告白”导入法每个成功的语文老师都是课堂上以情感人的高手,古文中有许多情感真挚的篇目,教师若能创设情境,“真情告白”,就会感染学生,3触动学生的心弦,使之自觉地进入积极的学习状态。比如《陈情表》中李密对祖母的深情,可以由对亲情、孝心的歌颂导入;激发学生对祖国的深厚情义后,可顺势导入爱国忠君的屈原及《离骚》;对家、对亲人的留恋与热爱被教师唤醒后,学生学习《项脊轩志》也有了兴趣……二、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构建文言知识体系,树立学习信心。现代汉语的语言系统是由古汉语言衍变而来的。二者既有差异性,又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古汉语常用字还以单音节词、词素、成语等方式保留在现代汉语中。当然,由于语言的发展变化,文言文和现代汉语间已有一定的差距,不少词的含义发生了迁移、改变、扩大或是缩小,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先帮助学生养成结合具体语境记忆、整理、归纳、积累文言文词汇语法知识的习惯,将调动学生积极性,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在每篇文言文的学习中,将篇中的实词、虚词结合课文注解加以整理归纳,掌握常见文言实词和虚词的基本含义,牢记典型例句,让学生形成深刻印象后能够在阅读解题过程中迅速进行知识迁移。古今词、通假词、异体字在文言文中比较固定,总数也不是特别多。每一篇都进行小结,反复记忆,聚沙成塔,让这些零碎的知识不再成为阅读的“绊脚石”。文言文中词类活用、特殊句式是一个难点,教学中在老师讲析了例词、例句之后,最好要求学生举一反三,总结全篇中的文言现象,记住典型例子,从而达到深刻理解的目的。当建立起完备的知识体系后,也就搭建好了沟通文言与现代汉语之间的桥4梁,阅读解题轻松不少。文言文知识体系越牢固,学生对古文学习的信心也越容易树立。三、通过听、说、写、画、演,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巩固学习信心。第一、过“听”与“读”,真切感受古文学的韵味。进入课文课堂学习之初,应多“听”,听学生读,老师读和名家朗读,利用录音或多媒体,将声画效果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听读中感受古文的魅力。正确的范读,能够直观地告诉学生如何断句、停顿、语气怎样,能够对学生的理解起到帮助作用,并且给学生先入为主的印象,避免了读错字音、句读的麻烦。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朗读可以用大声齐读、小组齐读、男生齐读、女生齐读、单人读、分角色读等多种方式交替进行,在课堂教学过程,要求学生放开嗓子,旁若无人地朗读,在理解的基础上反复多遍,自然而然地培养了语感。朱熹说:“凡读书须要读得响亮,……只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第二、通过“说”和“写”,让学生主动思考,提升他们对古文的理解能力,塑造美好的心灵。高中古文篇目很多都是生动有趣的故事,比如《荆轲刺秦王》、《烛之武退秦师》、《鸿门宴》、《勾践灭吴》、《信陵君窃符救赵》等。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在古文中出现,他们的性格、语言各不相同,他们的成败让后人感叹。语文教学又是培育灵魂的人学,道德教育也十分重要。文言文教学完全可以借这些人物和故事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信陵君窃符救赵》中侯生“士为知己者死”5的义举,《鸿门宴》中刘邦、项羽一成一败的较量,《五人墓碑记》中五人坚持正义,勇于斗争的精神……刘学生来谈看法、写评价,汲取古人的优秀品质,这样,既实现了新课标要求语文课程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这一目标,又让学生亲近古人,加强了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何乐而不为呢?第三、通过“画”和“演”,让课堂充满活力,远离乏味。因为文言文教学知识点繁多,日常教学中不可能每节都采用多媒体,所以,在黑板上简单地画画图不失为一个好方法。比如在《烛之武退秦师》中,把郑、秦、晋三国大概的地理位置画出来,就能更好地解释“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烛之武是如何从地理因素来劝说秦伯的。又如,在《鸿门宴》上,宴会上项羽、项庄、范增、刘邦、张良依次由尊列卑排列的座次图一画,学生就发现了许多端倪:项羽的自矜功伐,任人唯亲的毛病一目了然(项羽自己的位置最显要,贴身而坐的不是谋臣而是亲戚)。这样的画图,自然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事半功倍。而表演,也是给冗长的课堂制造亮点的一个最好的办法。表演既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还能激发创造力,调动他们的热忱,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有所收获。比如《荆轲刺秦王》中荆轲如何用三言两语激起樊於期心中的仇恨,劝说樊於期自刎,为行刺做好准备;在面见秦王时荆轲与秦武阳的表现的差异等,在学生们的表演下课堂生动活泼了。《鸿门宴》中樊哙闯帐吃生彘肩这一环节,我先介绍了古人吃的礼仪——用匕首取熟肉,6放到俎上,再移至席上,而樊哙身份低微,他的吃,却也气派而合礼法。学生在我的表演后,自然地领悟到樊哙性格豪爽,粗中有细的一面。所以,在课堂上灵活运用听、读、说、写、画和演等多种方式,学生的兴趣被激发出来,并得到巩固,想不爱“之乎者也”都难。大诗人屈原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方言文教学改革的道路充满了艰辛,但我相信,只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文言文教学将不再成为语文教学的“拦路虎”。为此,仅谈了一孔之见,希望求教于大方之家。【参考文献】:[1]《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例谈语文课堂导入的有效性》,新浪网[3]《浅谈语文课堂导入的几种方法》,《学习方法报》,李立冬[4]《文言文教学价值的再认识》,王珏,《语文教学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