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建筑史——日本建筑2目录一、早期神社建筑·····························3二、飞鸟、奈良时代:佛教建筑的兴起···········5三、平安时代:建筑风格的融合与本土化·········6四、幕府时代:宗教建筑与世俗建筑的新发展·····9五、日本建筑小结····························10附录:参考文献及图录························12一、早期神社建筑神社是崇奉与祭祀神道教中各神灵的社屋,是日本宗教建筑中最3古老的类型。由于神道教与日本人民生活密切联系,神社十分普遍。神社的主寺称为神殿或本殿。还有连带建筑如外厅、珍藏楼等。日本,神社的主寺称为神殿或本殿。还有连带建筑如外厅、珍藏楼等,但是这些建筑的布局没有一定之规。神社的拜殿里,看不见祭拜的对象,既没有神像,也没有牌位。各个神社最典型的标志物,就是“鸟居”(如图一)。“鸟居”是一种木制的门型牌坊,造型很简练,在神道里那是神界和人界的划分之门,走过鸟居,就是进入了神界。日本神社的鸟居很类似于,在中国寺院圣地常见的牌坊。在日本的神社,经常有一座或者几座鸟居矗立在神社的入口以及通向神社主殿的沿途中。鸟居颜色绚丽,材料质地也多种多样。最多被使用的是木材,最常见的是被漆染成橙色与黑色的鸟居。图一严岛神社鸟居早期神社的三种形式:住吉造、神明造、大社造。住吉造——住吉大社住吉大社(图二)是一座具有1800年的悠久创建历史的古老神社。是全国2300多家住吉神社的总本宫(总神社)。住吉大社位于大阪,坐落于海边,是献给海神与天皇的,它有四座造型4一致的神殿,三座成一字纵向排列,面向大海,一座偏离主轴线。住吉造——建筑平面均为长方形,正面四开间,侧面两开间。外墙板壁刷成白色,而立柱等构件则为朱红色。图二(右图)住吉神社,大阪,重建于1810年神明造——伊势神宫伊势神宫(图三)是日本神社的主要代表。神社自7世纪起实行“造替”制度,即每隔几十年要重建一次。伊势神宫的“造替”制为每隔20年一次。伊势神宫位于三重县,传说起于远古时代。主要由内宫皇大神宫与外宫丰受大神宫所构成。内宫祭祀天照大御神,外宫祭祀丰受大御神。此外尚有别宫、摄社、末社、所管社等一连社宫,亦总称为神宫。图三伊势神宫内宫本殿,日本,重建于1973神明造——平面矩形,长边入口,挖土立柱,山墙上有山花中柱,悬山式曹屋顶,屋面呈直线形。从外宫至内宫有数道栅栏和围墙围绕,形成层层空间。5二、飞鸟、奈良时代:佛教建筑的兴起本时期是日本建筑受中国影响的发展时期,一方面,由于佛教的传入,日本传统的宗教建筑发生了很大改变,另一方面,在城市与建筑上也吸收了很多中国传统内容。这时期的主要代表建筑为佛教寺庙,如法隆寺,唐招提寺等。法隆寺,又称斑鸠寺(图四),位于日本奈良生驹郡斑鸠町,是圣德太子于飞鸟时代建造的佛教木结构寺庙,据传始建于607年,但是已无从考证。法隆寺分为东西两院,西院保存了金堂、五重塔;东院建有梦殿等,西院伽蓝是世界上最古的木构建筑群。图四法隆寺西院俯瞰,奈良,公元670年东大寺(如图五)是奈良时期最重要,规模最宏大的佛教建筑。建于圣武天皇743年。该寺的主殿大佛殿多次被焚毁,现在的主殿是1706年建的,规模比原先缩小了三分之一,仍气象不凡,尤其是室内保持了中世纪奈良的宏大风格。6图五(左图)东大寺主殿,奈良,8世纪,1706年左右重建唐招提寺(图六)为中国鉴真大师于759年主持建造,它是一座优秀的唐风建筑,其金堂据说是8世纪的原物,它正面七开间,进深四间,比较严谨,造型饱满,大气恢宏。三、平安时代:建筑风格的融合与本土化794年日本天皇迁都平安京,开始了“平安时代”。本时期日本建筑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在继续汲取中国建筑的成图六唐招提寺主殿,奈良,8世纪中叶就的同时,更加注意与日本民族文化的结合,在材料、结构和构建方式等方面都具有了鲜明的民族特点。“和样”特征:(1)材料方面,树皮、革、木材、砖瓦一起被用于建造屋顶,模板壁取代了原先的砖石墙壁(2)在建筑文法上,珠子和斗栱仍是主要支撑构建,建筑比例的基本单位以两柱之间的距离为模数7(3)墙壁仍无承重功能,而只起围隔空间的作用(防震)(4)地板架空离开地面(用于防潮)“和样”最著名的实例是比睿山的延历寺以及高野山的金刚峰寺。这一时期另外一种形制便是“寝殿造”,所谓”寝殿造“就是主殿与厢房不做固定分隔,而是用可移动的屏风、垫子、草席与搁架来区分功能区域。室外柱间悬以移动式的木格屏,开启自如,允许室内外空间自由贯通。代表作是平等院凤凰堂。平等院凤凰堂(图七)建于平安时代,原为一贵族府邸中供奉阿弥陀佛的佛堂。平等院凤凰堂的平面为矩形,中央为主殿,两侧为厢房,以廊道相连,左右两边向前伸出,布局完全对称。图七平等院凤凰堂,日本,11世纪神社建筑的新风格早期神社三种形制,即住吉造、神明造和大社造。到了平安时代,神社的形制趋于成熟,其中最为常见的是“春日造”和“流造”。到了后期,由于受到佛教建筑的影响,在神庙建筑中出现了一些变体形式,如“八幡造”、“榷现造”和“日吉造”。8春日造:每个殿都很小,约1.83米×2.64米,四个角落的圆柱被固定于一个框架上,最有特色的是设于山墙一端得楼梯,上又深远的出檐。代表作品有春日神社(图八)。图八春日神社本殿,奈良,平安时代,重建于1863年“流造”的每座神社中有两座朝南的神殿,尺寸大致相等。正面三间,侧面两间,山墙位于两侧,所以南面的屋顶向外延伸,覆盖了入口楼梯及门廊,创造了一种流畅的屋顶线条效果。代表作有“上贺茂神社”(如图九)。图九上贺茂神社,京都,698年“八幡造”的代表性建筑是九州岛大分县的宇佐神宫(如图十),该神社三殿并列,每殿又由前后两座分别冠以三角形屋顶的建筑组成,屋顶联接的凹处设有大排水槽。图十宇佐神宫,重建于1861年9“榷现造”的代表作是北野神社(如图十一)。一条石造的有顶通道连接着本殿和拜殿,两殿屋顶分别建造,并采用了佛教建筑歇山顶的形式,形成了复杂的屋顶天际线。木结构的平台和外墙板壁体现了日本传统的建筑特色。图十一北野神社,京都,始建于947年四、幕府时代:宗教建筑与世俗建筑的新发展在平安时代后期,豪族混战,武士阶级兴起。1192年,天皇沦为傀儡,日本进入幕府时代,先后经历了“镰仓时期”、室町时期、桃山时期和江户时期。在镰仓时期和室町时期的佛教建筑中,除了平安时代广泛流行的“和样”以外,还有“天竺样”和“唐样”。更为重要的是“唐样”。唐样是以中国南宋时期杭州建筑结构形式为典范,寺院布局又回到了一中轴线为中心严格对称的做法。主殿圆柱修长,屋顶陡峭,角落屋檐上翘。主空间常诶平整的天顶,绘有龙的图样,侧堂的屋顶则可看到结构构件。斗栱结构复杂,不仅大量运用柱头铺作,在柱子之间阑额上夜采用补间铺作。代表作是圆觉寺。住宅建筑:从“武家造”到“数寄屋造”武家造:采用集中式布局,四周环绕着壕沟或围栏,院内设10岗哨屋。主体建筑为四间屋子,平面为“田”字形状。书院造:基本布局为一间主屋,周围有数间厢房环绕,室内空间用纸糊贴的移门隔扇来分隔;天花架设不高,在檐部以木梁环绕整个建筑;木窗做成可移动的隔扇,光线可通过半透明的窗纸照射进来;木板上满铺草席。实例:京都的慈照寺(图十二)书院造样式建筑群:京都二条城中的二之丸御殿(图十三)图十二慈照寺,京都,建于1484年图十三二之丸御殿与庭院五、日本建筑小结日本的拿来主义似乎更为有效,但这并不意味着民族传统的丧失。日本早期宗教建筑主要有两类,一是本地的传统神社建筑形式,一是假道朝鲜引入的中国佛教建筑式样。神社建筑最具日本本土特色,它成熟于公元5世纪大和国统一日本的年代,与日本传统民居密切相关,其简朴的造型,精良的做工和与自然和谐统一的观念,成为日本建筑的本质特征。中国传统建筑堂皇气派,斗栱技术典雅而精致,适应了日本佛教建筑以及大型纪念性建筑的需要。以中国建筑为基础的“和样”风格开始形成。到了平安时代,包括建筑在内的日本文化经历了一个重大的转折11点,开始了消化外来因素、融合民族传统的本土化进程,将神社传统与“和样”传统冶于一炉。代表作品是平等院凤凰堂,以及佛教密宗的山林寺院建筑。这一过程极其重要,为日本建筑未来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进入幕府时代之后,一方面,佛教建筑流行“天竺样”和“唐样”,与“和样”风格相融合;另一方面,在佛教禅宗观念的影响下,更发展出书院造、数寄屋造、茶室和枯山水园林等独具日本特色的建筑样式。而这一切,都是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相融合结出的硕果。12参考文献:1、潘谷西何建中著《营造法式解读》东南大学出版社2、陈平著《外国建筑史》东南大学出版社3、刘建强著《新编日本史》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4、(美国)詹姆斯·麦克莱恩《日本史》海南出版社5、王雪松清水行建何珍珍《简明日本史教程》武汉大学出版社图录:图一严岛神社鸟居图二住吉神社,大阪,重建于1810年图三伊势神宫内宫本殿,三重县,日本,重建于1973图四法隆寺西院俯瞰,奈良,公元670年图五东大寺主殿,奈良,8世纪,1706年左右重建图六唐招提寺主殿,奈良,8世纪中叶图七平等院凤凰堂,宇治,京都附近,日本,11世纪13图八春日神社本殿,奈良,平安时代,重建于1863年图九上贺茂神社,京都,698年图十宇佐神宫,大分县,日本,重建于1861年图十一北野天满宫,京都,始建于947年图十二慈照寺,京都,建于1484年图十三二条城,二之丸御殿与庭院,京都,江户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