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态度练习题(1)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当代社会心理学》态度部分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请选出正确的或最确切的答案。1.以一定的经验为基础,对一定对象形成的评价性持久反应倾向被称之为(B)。A印象B态度C刻板印象D偏见2.构成态度的三个要素是(D)。A主体、对象、过程B主体、过程、评价C对象、过程、评价D主体、对象、评价3.根据态度的ABC模型,构成态度的三种成份是(D)。A主体、对象、评价B认知、意志、行为C主体、过程、评价D认知、情感、行为4.表明态度倾向于某一方向程度的概念是(A)。A强度B深度C向中度D外显度5.一种态度在得不到支持时所产生的挫折感强度可以作为下列选项的测量操作指标(B)。A强度B深度C向中度D外显度6.有人内心感受非常强烈,但外表却看不出来,能描述这种情形的概念是(D)。A向中度B深度C强度D外显度7.态度与个人核心价值观的接近程度被称之为(A)。A向中度B深度C强度D外显度8.在下列选项中,对态度的稳定性有较好预测作用的指标是(B)。A指向性B深度C强度D外显度9.在下列选项中,对态度的稳定性有较好预测作用的指标是(C)。A指向性B向中度C强度D外显度10.与态度相一致的、可观测的行为或情绪的出现频度称之为态度的(D)。A指向性B深度C强度D外显度11.有人说,他喜欢足球,这表明了他对运动态度的(C)。A强度B深度C指向性D外显度12.有人说,他非常喜欢古典音乐,这表明了他对音乐态度的(A)。A强度B深度C向中度D外显度13.“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视爱情的价值超过生命,这表明了人对爱情态度的(B)。A强度B深度C向中度D外显度14.在现实生活中,说某人的“城府”很深,这是在描述他态度的(B)。A指向性B深度C强度D外显度15.当情境的意义不明时,人常常启用的态度功能之一是(D)。A适应B认知C表现D防御16.“你明天有空吗?”“什么事?”对话中的后者反映的态度功能是(D)。A适应B认知C表现D防御17.“党与腐败水火不容!”这句话反映的态度功能是(B)。A适应B认知C表现D防御18.在要短时间内引发较大程度的态度改变,信息的发布者最好是(B)。A低权威者B高权威者C低相关者D高相关者19.态度如果与其它观点或自身行为相矛盾,就会产生一种内驱力促使态度或行为发生改变,这种观点属于态度的(B)。A认知反应理论B认知相符理论C诱因论D学习理论20.根据费希本与阿赞的观点,对一般态度有更好预测作用的行为是(C)。A重复行为B特定行为C多重行为D典型行为21.拜恩(DonnByrne,1971)在进行态度相似性与人际吸引关系的研究时,为了排除或控制其他因素(如外貌、人格)对态度的影响,发展出的一种独特的研究技术是(C)。A空椅子B角色扮演C虚构/虚拟他人D情境模拟22.根据一种具体行为预测人的态度往往不可靠,更为可靠的是(C)。A重复行为B特定行为C多重行为D典型行为23.由若干同类行动组成的一组行为称为(C)。A重复行为B相关行为C多重行为D典型行为24.当社会发生恐慌时,在要短时间内影响公众的态度,信息的发布者身份最好是(C)。A普通百姓B地方官员C科学家D公众人物25.认为态度的形成是人们主动权衡利弊的结果,这种观点属于(D)。A认知相符理论B情境论C学习论D诱因论26.由于认知冲突所引起的内在不一致状态被称之为(C)。A认知差异B认知冲突C认知不协调D认知矛盾27.通过改变人的行为来改变人的态度,这种做法的理论根据源自(A)。A认知相符理论B认知不协调理论C学习论D诱因论28.人具有保持自我内在一致性的倾向,这种观点属于(B)。A认知相符理论B认知不协调理论C学习论D诱因论29.当发生认知不协调时,人的反应中最不可能的情形是(B)。A改变态度或行为B保持态度和行为C重新评价认知因素D增加辩解理由30.根据认知不协调理论,要巩固人原有的态度,则对与态度不一致的行为要尽量(A)。A避免B鼓励C淡然处之D引导31.根据认知不协调理论,要改变人原有的态度,则对与态度不一致的行为要尽量(D)。A避免B克服C淡化D引发32.根据认知不协调理论,态度改变与否的一个重要或关键因素,是能否从外部找到行为的(A)。A辩解理由B充分根据C明显动机D显著特征33.根据凯尔曼的理论,不属于态度转变三阶段的选项是(B)。A依从B保持C认同D内化34.根据凯尔曼的理论,态度的真正转变阶段是(D)。A依从B保持C认同D内化35.根据凯尔曼的理论,态度发生表面转变,实则为印象管理策略的阶段是(A)。A依从B保持C认同D内化36.根据凯尔曼的理论,态度开始发生转变,但这种转变仍需外力维持的阶段是(C)。A依从B保持C认同D内化37.态度成为主体内在价值体系的一部分,成为一种自觉、独立、稳定的态度,其存在不需依赖外部压力及他人支持,社会心理学中描述这种态度状态的概念是(D)。A依从B保持C认同D内化38.低威信来源的信息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持续作用后,对态度改变的影响作用会增大,这一现象被称作(C)。A叠加效应B辐射效应C睡眠者效应D霍桑效应39.当说服者的观点与受众态度之间的差异不大时,说服力较大的人应该是身份差异(C)。A较大的人B中等的人C较小的人D不确定的人40.当说服者的观点与受众态度之间的差异较大时,说服力较大的人应该是身份差异(A)。A较大的人B中等的人C较小的人D不确定的人41.当受众的文化程度较高,辨别能力较强时,具有较好效果的说服方式应该是(B)。A单面沟通B双面沟通C重点沟通D反复沟通42.当受众的文化程度较低,辨别能力较弱时,具有较好效果的说服方式应该是(A)。A单面沟通B双面沟通C重点沟通D随机沟通43.当受众的文化程度较高,辨别能力较强时,说服者的说服意图应该(B)。A很明确B隐蔽些C无所谓D视情况44.根据精细可能性模型,在态度形成与转变过程中,人们选择中心路径还是周边路径,取决于下列两个因素(D)。A认知需求和情感体验B动机强度和情感体验C动机强度和感知能力D认知需求和认知能力45.在汽车销售中,向顾客详细介绍汽车的性能和技术指标,是在引导顾客走(B)。A周边路径B中心路径C中间路径D理性路径46.在销售中,营造热烈的现场气氛,附赠其他商品和服务,这些做法都属于(A)。A周边路径B中心路径C中间路径D理性路径47.对于认知性态度,说服效果较好的方式是走(B)。A周边路径B中心路径C随机路径D综合路径48.对于情感性态度,说服效果较好的方式是走(A)。A周边路径B中心路径C随机路径D综合路径49.要使改变后的态度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则态度改变的路径应该选择(B)。A周边路径B中心路径C随机路径D综合路径50.与中心路径相比,通过周边路径改变的态度保持时间(A)。A较短B较长C中等D不定51.让态度的持有者先少量接触较低强度的反对观点,并对这种观点进行反驳,则会使态度(B)。A更加易变B更不易变C更难预测D更加模糊52.根据“抗拒理论”,过于强烈的外部压力和明显的说服会使态度的持有者(B)。A更加易变B更加坚定C更难预测D更加模糊53.一种态度和行为如果受到严格禁止,人们对这种态度和行为的兴趣和行为意向会(D)。A更弱B不定C一般D更强54.通过分散对象的注意力,让对象无法有意识地组织论点来反驳呈现给他们的信息,从而降低态度改变的阻抗,这种方法被称为(D)。A预防免疫B抗拒技术C耶鲁态度改变法D分心技术55.“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反映的是心理的(C)。A相似现象B免疫现象C投射现象D极化现象二、简答题1.五维度理论在态度测量中有什么意义?2.根据态度预测行为,如何提高预测的生态效度?3.如何将态度理论用于社会控制或各种组织成员的管理?4.态度理论的实际应用价值与方法——应用研究

1 / 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