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简答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简答题1.简答周公的政绩:A平定东方之乱,伐三监和征东夷,讨伐三监,性质为平叛,征东夷为武力开拓国家版图,巩固西周王朝在东方的政治成果。(1)迁移殷顽民到周王朝直接控制的成周(洛邑)(2)以武庚殷余民封重叔于,开姓族统治天下的先河。B营建东都洛邑,驻八师。2.简答西周分封制的内容、作用和对后世的影响:一是褒封先古圣王之后裔,二是以同姓亲戚和异姓功臣谋士为分封对象,授民授土,分封建国。作用:(1)在全国要冲建立一批大小不一的带有武装殖民性质的次等侯国,通过政治权利的层级分化,起到藩屏固王室的作用,建立起“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家天下的政治模式。(2)从社会史的角度看,国家社会运作中人口的再编组具有族群衍裂以组成新族群的意义,推动了各族群政治经济文化的融化。(3)周王通过特定的册命仪式,确定诸侯,卿大夫对周天子的臣属关系,周王可以另立国君,乃至废除封地,分封制造成了土地和政治权力的层层分割。3.简答春秋初期政治混乱的表现及其原因:1周王室丧失了“天下共主“的地位。2华夏族与少数民族矛盾的激化。3诸侯国之间与诸侯国内部之间篡杀、攻伐不断。原因:1社会经济的发展:铁器和牛耕的使用,水利灌溉事业的发展,促使井田制的瓦解。2赋税制度的改革,由劳役地租向履亩而税过渡,承认了私田的合法地位。3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新的阶级力量的壮大,加速旧贵族的衰微,破坏了原有的等级制度秩序,表现为政治权力的下移(礼崩乐坏的局面)4.简答战国变法运动的背景和内容:背景:1国与国之间纷纭复杂的残酷的战争,对各国提出了增进实力的迫切要求。2随着旧的社会政治秩序的解体,新的生产关系的发展,新的统治阶级需要重建一整套与经济基础相适应的上层建筑,维护和巩固他们的利益。3士阶层的崛起为变法提供了人才基础,有知识、才能、智慧。内容:1奖励农战,提升国家的经济军事实力,其目的是在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和抗衡中,进可兼并他国,退可自保四境。2强化君权,通过立法的方式,确立君主专制体制和尊君卑臣观念。3废除贵族政治,推行官僚集权政治。4公布成文法,明确规定各个阶层的责任和义务,其目的是调节国内矛盾,并加强对民众反抗活动的镇压。5.简答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形成的历史条件:1时代要求,社会变革时期,新旧生产关系交替,社会矛盾错综复杂,各个阶级,阶层和社会团体,对许多社会重大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企图以自己的思想改造社会,彼此间展开激烈争论。2士人阶层的扩大,为百家争鸣奠定了人才基础。3私学的兴盛进一步促进了知识的传播与学派的形成,为百家争鸣提供了舆论阵地。4宽松的文化政策,政治上的分裂为思想解放提供了宽松的外部环境。?简答西汉初年施行“与民休息“政策的历史背景与具体内容:6.简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1彻底解决封国问题,采取推恩令和附议之法,打击割据势力。2重用酷吏,迁徙和打击地方豪强势力。3设立州刺史。4设立中朝,这是加强中央集权,提高皇权,削弱丞相权利的措施。5强化中央思想专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6加强军队建设。7完善法制。7.简答汉武帝对中国统一的贡献:8.简答西汉王朝是如何解决封国问题的:10简答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形成的原因:1、184年,张角率领的黄巾大起义彻底破坏了东汉政府的统治秩序,削弱了中央政府的权威。2为了有效地镇压黄巾起义,东汉政府强化地方的镇压权力,地方长官借机招揽军队,蓄养谋士,扩充私人实力,分裂割据的萌芽开始出现。3东汉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成为东汉分裂的根源。9.简答曹操势力崛起的原因:1、19岁举孝廉入仕,西园八校尉之一,参与镇压黄巾军和讨伐董卓。2、公元192年,收黄巾军30万,逐步占据黄河下游的豫二州,是崛起的基本力量。3、196年迎汉献帝至许都,“挟天子以令诸侯”政治优势。4、不拘一格,唯才是举,严明法纪,信赏必罚,又能网罗人才,擅长使用人才。5、经济上大力兴办屯田组织士兵和经过军事化编制的流民开垦荒地因而大大提高经济实力。200年官渡之战,败袁绍成北方最大割据势力。10.简答东晋立国南方的历史条件:1面对北方民族的进攻,北方南来士族与南方士族的合作,是东晋立国江南的阶级基础。2为了抵抗北方民族的形成,汉族百姓需要一个中央权威的保护。3王导的功业,坚决执行笼络南方土著士族的政策,安抚南迁的北方士族,设置侨州郡,安置流民。11.简答南朝重振皇权的措施:1寒门武将执兵柄,受士族重文轻武风气的影响,对武将从政是一个严重的压力,还有一些武装家族转而习文,使宗族衰落。2寒门掌机要,将寒门掌军权及重要官职。3皇子镇要藩。12.简答南朝门阀士族的特征:1士族的文化性格,由儒入玄。2任官特权,平流,进取,坐致公卿。3门第婚,士族内婚。4谱学与郡望,为维护士族的政治经济特权,防止昌滥。5士庶之辩,士族重文轻武,鄙视武职。6文武之辩,皇权有意识地把军权交黄使宗族掌握。13.简答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1官僚制的改革,俸禄制、考课制、官制。2法制的完善,《魏律》20篇。3均田、租调和三长制。4制礼作乐,移风易俗。5士族化的政策。14.简答魏晋玄学兴起的原因:1汉代经学日趋繁细碎,方法和思想上都走到了尽头。2汉晋间社会政治的大动荡,刺激推动了思想文化的新探求。3魏晋名士拥有政治政权,思想转向道家老庄。4儒家思想没有为个体的精神自由与内心解放提供一个舒展的空间,为玄学的发展预设了一条路径。15.简答安史之乱发生的原因及其影响:原因1唐玄宗晚年在政治上的统治危机,宠爱杨贵妃,任用李林甫,杨国忠,政治腐败,吏治黑暗。2均田制的破坏,致使农民破产流亡,从而导致唐朝政府财政收入的减少和府兵制的破坏。3府兵制的破坏导致唐政府军事的分化的变化,即边地军事力量膨胀压倒内地和中央,出现了“外重内轻”的局面,这对安史之乱爆发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影响:1给北方的社会经济与生活,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严重的破坏。2出现了藩镇割据的局面,成为唐朝分裂瓦解的直接原因。3是唐朝由强盛走向衰落的转折点,也是中国古代南北方经济文化发展的分水岭。16.简答东汉地方豪强的特点:17.北宋王朝重文轻武政策的具体表现:18.北宋王朝完善科举制度的措施:19.简答明朝内阁制度的变迁及其特点:1废除丞相,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2A在朱元璋时期,内阁由低职人员充任,只是皇帝的私人秘书,以备顾问。B永乐皇帝时,内阁成员开始参与机务。C宣宗时,为感谢大臣的支持,开始有意识地使六部长官兼任内阁职务,阁臣位尊权大。并开始让内阁和个别尚书对中外章奏提出处理意见,用小票墨书,帖于疏面进上,称为票拟,然后皇帝易红而出。D英宗时内阁票拟权制度化。特点:A在制度设置上,内阁只是皇帝的私人秘书,不是行政机构。B在人员的设置上,内阁成员是平等的,彼此间没有权力级别的分化,这为后来内阁倾轧埋下了因由。C由于上述两点,导致内阁所拥有的权力极其有限,无法按正常途径指挥帝国的官僚机构。其权力极易受外在因素的干扰和影响。20.简答明嘉靖年间倭乱的主要原因:A、朝贡贸易制度无法满足海外诸国的贸易要求。B、江南商品经济的发展,人地矛盾的加剧,海禁政策无法满足江南人民海外贸易的要求,形成走私贸易。C、日本处于南北朝分裂时期,战败的浪人、大名、商人、海盗等组成到东南沿海贸易或抢劫。D、明中叶以来海防的衰落和卫所制的破坏。21.简答铁木真统一蒙古高原的主要过程:22.简答1206年大蒙古国的制度建设:1建立千户、百户受封制度。2创建怯薛护卫军。3创制蒙古文字、畏兀儿文字书写。4分封子弟。5颁行法律与设置司法长官。23.简答大蒙古国的对外征服战争:24.简答元朝选官制度的特色:1高级官僚基本上为上层蒙古、色目贵族以及极少数汉族勋贵所垄断。2上、下级官僚中,出生吏员者占了压倒优势。3昔日凭借文化知识学而优则仕的儒士集团受到冷遇,在官僚构成中仅占很小的比重。25.简答康乾盛世下的危机表现:1人口压力导致物价上涨2吏治腐败与惩治手段无效。3内在不稳定因素:下层民众秘密结社和起义。4外部环境的潜在危险:来自西方的威胁和清政府的保守无知。26.简答洪武时期的重典统治:1胡惟庸,蓝玉,空印,郭桓四起大案,诛杀10万人以上。2《大诰》量刑严酷。3特务统治,设锦衣卫,东厂,直接听命皇帝,是明代专制皇权发展的象征。4在朝廷上杖责进谏触怒皇帝及有过失的大臣以提高皇帝的权威。5文化专制,文字狱,严禁生员议政,寰中士大夫不为君用条。6强化社会控制,27.简答清巩固边疆的贡献:28.简答张居正改革的内容:1政治改革2军事改革3水利整改4经济改革:一条鞭法。田赋择银征收,徭役择银上纳,赋、役银合并征收,赋、役银合并后,直接交与地方官府再有官府用银雇人应役。

1 / 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