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教与学方式,让课堂充满活力(361004)福建省厦门市滨东小学连向灿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启动后,我们学校就确立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并加入教育部福建师范大学课程研究中心组织开展的“新课程与学习方式转变”课题实验。回顾六年来,全体老师围绕研究课题,认真学习、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努力促进教与学方式的转变,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一、多途径营造活力课堂,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新课程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建立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尊重、信任、理解和宽容的氛围中受到激励和鼓舞;组织学生创造和保持教室中和学习过程中的积极的心理氛围;采取多种方法,通过多种途径,营造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参与。1、运用营造氛围策略,多角度协调师生、生生关系。在教学中,教师关心爱护学生,看到学生的每一点进步及时给予表扬,对学生的不足或回答不正确,以他能够接受的方式指出,而不采取在班上公开批评的方式。如沈雅芳老师在一次上《长方形的周长与面积》的练习课时出示了这么一道题:用6分米长的铁丝围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分米?一位男同学地回答:这个长方形长3分米,宽2分米,这时班级里发出了一阵哄堂大笑,这位同学涨红了脸,沈老师急忙用眼光制止了这一场“骚乱”,微笑着对该男生说:“别着急,刚才同学们可能没听明白你的答案,不如你一边操作,一边给同学们讲解一下行吗?这位同学走上讲台,通过动手操作,反复修正终于将铁丝拗成了一个长方形,这时他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所在,立即修正了自己的答案:这个长方形的长2分米,宽1分米。顿时班级里响起了一阵热烈的掌声……。这位同学笑容满面地回到自己的座位上。这样的处理方式不仅让这位同学找回了自信,而且也使全班同学在和谐,愉悦的氛围中进一步体验了长方形面积与周长之间的内在联系。2、运用情感交融策略,促进师生之间建立起朋友似的和谐关系。课堂上,人格平等,师生互爱,教学民主,是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教学的动力源之一。日本心理学家菊池章夫指出:教师态度温和这一变量与学生学习成绩之间是正相关。教师若能有意识地做到与学生亲密、友好、合作,那么学生的学习成绩就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对于那些学习成绩原来就较好的学生而言,智能发展会更快一些。对于那些学习有因难的学生而言,学习成绩会有显著提高。好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间的心理距离非常近,他的一个手势、一个眼神都会调动学生的注意力,他的拍肩摸头也会使学生受到鼓舞,促进师生间的情感交融。因此,课改后,我们教师的角色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者”向“平等中的首席”转变,教学行为要求“带着微笑进课堂”,“俯下身子看学生”“能倾听不同的声音”,“尊重学生个性化发展”。同时也教育学生尊重老师的辛勤劳动,虚心向老师求教,赢得老师的热心帮助,从老师那里获得父母般的温暖和朋友式的友爱。3、运用情境创设策略,发挥现代教育技术优势,激发学生兴趣。我们学校在上级部门的关心支持下,每一间教室都拥有多媒体设备,因此教师们充分利用学校课件资源库、网络共享资源、师生共同制作课件等多种途径,让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整合,创造丰富形象的情境,引导学生乐学,提高教与学的效率。如林雅斌老师执教《比尾巴》一课时,先将事先制作好的VCD片播出,同时配上老师颇富儿童化语言的讲解:一天早晨,森林里突然变得热闹起来了,锣鼓声、欢笑声响成了一片,原来今天动物们要举行比尾巴大会。瞧!顽皮的小猴来啦,小兔蹦蹦跳跳地来了,可爱的小松鼠来了,公鸡来啦,美丽的孔雀也来啦。小朋友们,让我们一起来当评委,评一评谁的尾巴最漂亮,好吗?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进入到老师创设的情境中,整节课学生热情高涨,课堂气氛热烈。4、运用积分比拼策略,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小学生有着很强的团队意识和争先思想,许多老师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在课堂教学中或个人、或以小组位单位,经常性地组织开展发言、朗读、口算、作业完成质量等评比打积分活动。对获得积分高的学生、小组成员和进步大的学生给予表扬,奖给星星、小花、笑脸……英语林琳老师还把网络游戏中奖赏虚拟币的做法引用到课堂中来,对踊跃参与者、表现进步者,发给一定量的虚拟币。一段时间后虚拟币可从老师那儿换取学习用品、小玩具等等。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教师们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有奇招”。二、树立新型的课程观,转变教育教学方式传统观念把课程等同于科目,认为课程是教学内容与进程的结合,课程缺乏弹性及活力。新课程观认为,“课程是学生习得经验,”,“是学生在活动中自主建构意义”。课程具有生态性、生成性和动态性。因此,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我们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从“告诉——接受——记忆——复现”的教学方式转变为“探究——发现——建构——创变”的教学模式。两种教学方式所带来的效果可以通过以下两图展示:传统的教学方式:新教学方式:↓↓教材←告诉→知识的灌输丰富的课程资源←探究→经验的习得↓↓接受→被动接受发现→主动发现↓↓记忆→知识的积累建构→情感内化↓↓复现→知识的再现创变→创造改变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出,新的教学模式所带来的是课堂的生机和活力,是学习活动的可持续发展。而开发课程资源是走进新教学模式的第一步,认识了课程资源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地位,有利于教师主动地了解课程资源的范围和把握课程资源开发的尺度。如《品德与生活》课程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课程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所有对儿童有意义、有兴趣的题材;课堂从教师扩展到家庭、社区及儿童的其他生活空间。教师再也不能躲在教材里,埋头苦干,在引导学生走出教室,体验生活之前,教师要先学会观察,敏于体会,乐于感受,深挖本校、本地区涵盖的有价值的教育资源,建立本校品德与生活课程的资源网络,实现社区、家庭、学校三维互动的的教育氛围。我校洪玲老师在开展《春天来了》主题活动之前,她自己先来一次“赏春活动”:在校园中漫步,听那小鸟在刚吐新芽的树枝上婉转地鸣叫,在那温暖的春光里舒展羽毛,嬉戏追逐。走进南湖公园,感受和煦的春风,体会古诗“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的意境;探访花卉市场的销售人员了解种植的知识。有了这样的直接体验,教师捕捉了“春天来了”这一单元中最有价值的课程资源,如:动植物的变化、天气的变化、春天给人们带来的喜悦和美好的体验等,搭建了《春天来了》单元活动的资源网络,并针对自己对该资源的了解制定了“校园里的春天”、“公园里的春天”等小主题,确定了活动的指导方案,有效地指导学生开展了春天的探秘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从过去仅作为知识传授者这一角色解放出来,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课程资源的开发者,由此不难看出在这样的课程观指导下,学生才是真正的主人,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体验者。三、提供交互式学习平台,开展多形式探究性学习在“新课程与学习方式转变”的课题研究中,我们在课堂上努力搭建起师生、生生合作探究,相互交流的学习平台,克服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式,倡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鼓励学生选择合适自己的学习方法,再与学习伙伴(包括教师)进行交流、合作,然后在探究学习中表达自己的想法,加入自己的创造。同时,教师要做一个称职的引导者,正确地处理好学生的自主选择、主动实践与教师的有效指导的关系,使学生在课堂活动中形成问题意识,并善于指导学生采取多样化的方式开展探究活动,倡导亲身体验学习法,尽量让学生不仅用眼看,还要动手、动口、动脑,多种感官协同活动;在学生讨论时,教师主动参与到学生的小组讨论中,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类指导,并给予适时的点拨和必要的帮助。如语文综合性学习我们教师采用开放式教学,即鼓励学生面向生活,不局限于课堂,不拘泥于教材,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教师降低控制度”。在这样的教学中,学生以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为学习内容,以自己独特的视角选取研究主题;凭自己的见解提出假设并搜寻相关资料,自己制定学习进度;自由组合学习小组,设计并组织各种语文活动,共同商定评价指标。但是教师并不是完全放手,在与学生共同选取研究主题后就放任不管,而应该参与学生学习的全过程,以合作者的身份与学生共同设计学习活动,并在学习过程中影响学生。例如在制订语文综合性学习计划时,了解学生的活动意图、活动方式、要达到的目标,以平等的态度提出建议并加以指导;给学生提供搜寻相关资料的途径,可以选择的学习内容范例,展示学习成果的方式等。探究性学习方式是我校开展“新课程与学习方式转变”课题研究过程中形成的旨在转变教与学方式的课堂学习模式。数学科教师在概念、几何、统计概率等教学中一改陈旧的传统教学方法,采用让学生带着问题学,带着疑惑研究,通过自己收集(资料)信息,自行动手实践操作,自主研究、分析、观察发现;以《实验报告》为载体,大都由学生自行设计,对研究过程进行记录、疏理、归纳、推导、自主完成实验,再通过集体交流,丰富完善最终释疑解难获得结论。这种在研究中发现,在发现中学习,在学习中感悟、理解的学习方式,学生学得积极活动,富有情趣又充满挑战,深受同学们喜爱。目前这种教学方式已逐步成为我们学校老师的自觉行为。这种促进师生发展的课改理念已渗透到老师们的课堂教学研究中,逐步形成一种校本研究的学科文化,校园文化,提高教师们的研究水平;造就了一批青年教师,感化带动了中老年教师,涌现了以刘秋蓉、李南燕、沈雅芳、张惠芳、朱丽玲等为代表的一批在“探究性学习”教学中各树一帜的领军教师。总之,课改以来,让我们欣喜地体会到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师生以新的角色投入到新的课堂教学中,改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起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让课堂充满了生机,充满了活力,更充满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