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语文一年级下册教材通览一年级下册教材概览这套教材由教育部组织编写,一年级下册共有8个单元,其中第一和第五单元是识字单元,其余6个是课文单元,每个单元都编排有语文园地。口语交际有4次,间隔安排在一、三、五、七单元的语文园地之前。第一单元之后,安排了“快乐读书吧”。全书最后附有:识字表、写字表和常用偏旁名称表。具体来看,每个单元内部的安排大致如下:“书写提示”“我的发现”“展示台”并不是每个单元都有,轮流出现。一、“语文园地”各版块的基本情况“识字加油站”,是集中识字的一个重要窗口。一年级下册编排有7个识字加油站。生活归类识字:天气识字、卫生间、身体识字。韵语识字:包字族的儿歌。语言规律识字:量词识字、加一加和减一减。其他:词串识字。识字加油站是有识字的任务,没有写字的任务。“字词句运用”,指向课标的核心理念——语言文字应用。低年级主要是字、词、句方面的训练。同时注意了训练的梯度,并注意与二年级的衔接,在一年级下册的语文园地七安排了一次“用给出的词语展开想象说话”的内容,语文园地八安排了一次写心情,先说后写。可以说是为二年级的写话做一个预热、做一个铺垫。“音序查字法”,教材对音序查字法的学习做了精心设计,循序渐进。在语文园地一安排学习拼音的大小写;语文园地二进行大小写的巩固练习;语文园地三安排了音序查字法的步骤、口诀和练习,语文园地五再次安排了巩固练习。“我的发现”,在一年级下册有两次,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学生:1.发现构字规律,迁移运用,举一反三。例如,了解了“口”字旁的意义,就可以类推带有“口”的字大多和“嘴”有关,和吃喝有关。2.渗透汉字文化。汉字是表意文字,通过分析字形,让学生了解汉字所含有的文化信息。“展示台”,围绕识字展开,激发识字兴趣,展示识字途径。一下安排了两次:课程识字和食品包装识字。“书写提示”,这个栏目贯穿全套教材始终。平时写字的时候,教师进行单字指导,在书写提示中对于写字的普遍规律进行归纳提示。“书写提示”展示了每个年级书写的重难点,在本册安排了3次,重在笔顺规则:单字的写字规则。“日积月累”,系统地安排传统文化内容,值得背诵的传统经典,形式有古诗、成语、格言、俗语、对联等等。要求就是背下来,对于内容只求大致了解,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和大人一起读”,材料本身都比较简单,大部分是学前接触过的材料。方式是亲子分享阅读,陪伴阅读,给学生创造一个无压力阅读的环境,在阅读方面尽快起步,形成阅读的习惯。二、一年级下册的总体特点(一)内涵: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与传播从语文课程的内容看,语文“教材要注重继承与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中华传统文化千姿百态.包罗万象,底蕴深厚。针对一年级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一年级下册从多个方面反映中华传统文化。(二)梯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这套教材的编写围绕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织阅读单元,每个单元的语文学习目标都十分清晰,在教材的课后练习和语文园地中加以呈现,努力做到难度适宜,梯度合理,衔接自然。(三)选文:营养与趣味并重坚持选文的典范性和适切性。一年级下册的课文大多富有童真童趣,贴近儿童生活,容易引起学生共鸣。新编选的课文,接近全部课文的一半。课文文质兼美,语感鲜明,文化底蕴丰富,体裁多样,既便于学生学习和语言积累,又能使学生在思想和智慧上得到启迪,在情感上受到熏陶感染。(四)弹性:注重开放性和弹性,增强适应性尊重客观存在的地区差异、学校差异、学生个体差异,为了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教材加大了选做题和开放性题目的比重,以增加教材的弹性和适应性。识字写字编排简介一年级下册识字与写字的编排延续一年级上册的体例,采取的是识字与写字分开,多认少写。认字400个,写字200个。从具体的编排来看,集中识字和分散识字相结合。集中识字,一年级下册编排了两个识字单元,第一单元和第五单元,共8个识字课,还在语文园地编排了7个“识字加油站”。教材中的集中识字形式很多,大致分为以下四类:1.字理识字。2.同类事物列举识字。3.趣味性知识、活动设计识字。4.传统蒙学识字。“识字写字”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教材围绕这个重点,进行了很多设计。我的发现、展示台、字词句运用、书写提示、附录《常用偏旁名称表》《识字表》《写字表》、识字条上的偏旁、写字旁边的新笔画等等,都是为识字写字服务的。“我的发现”栏目引导学生发现形声字的规律,加深对汉字的认识。“展示台”为学生提供了展示交流语文学习成果的平台,同时也鼓励学生主动在生活中识字。“书写提示”,通过系统梳理笔顺规则,为学生打好写字基础提供凭借。新偏旁的掌握对学生来说是个难点,因此教材把每课新学的常用偏旁在生字条上呈现出来,一课不超过3个。识字写字安排注重基础,先认先写“300基本字表”,逐步发展识字写字能力,部编教材一年级,把“300基本字表”绝大多数的字都写完了。识字教学在开展教学中有两个要注意的地方。第一,偏旁、部首和部件要分清楚。偏旁是传统文字学分析合体汉字时使用的概念。按照传统的说法,每个合体字至少由两个偏旁组成。合体字主要是左右结构,左边称偏,右边称旁,合称偏旁。后来为了分析的方便,人们把偏旁泛化,上下左右都称偏旁。部首源自于《说文解字》,《说文解字》收录小篆9353个汉字,归为540部,每一部的首字就成为部首。汉字字体不断演变,到了明代梅膺祚的《字汇》,收录的都是楷体字,部首也进一步归并为214个,相比《说文解字》大大简省。《字汇》可以说是现代字典的雏形,现代字典基本都以其为蓝本,以《现代汉语词典》为例,其中归部201个。在《现代常用字部件及部件名称规范》中,把部件定义为“由笔画组成的具有汉字功能的构字单位”。分为基础部件、合成部件、单笔部件等几类。基础部件,最小的、按照规则不再拆分的部件。第二,字理识字要慎用。字理识字作为识字教学的一个流派,影响是很大的。如何看待字理识字,需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王宁先生的建议,“讲解字理是小学识字教学不可或缺的内容”,但是“讲解字理的重要目的,是使学习者对汉字的表意性质有所体会”。“小学识字教学是汉字教育的正常开端,从一开始就培养学生对汉字正确的感觉和认识,使他们对汉字的构造充满了探索的兴趣,喜欢认字和写字,是一个很重要的教学目标。这个教学目标是在字理教学中潜在完成的。”语文教科书中“我的发现”等栏目关于偏旁的梳理即起到这个作用。此外,王宁先生认为“汉字的讲解必须是科学的,不科学地讲解汉字,肆意而为,造成思想混乱,会使学生的文化素质下降,不利于他们的继续学习”。换言之,讲解字理必须依据文字学,不能凭空臆造字理,见形生义。汉字演变过程中由于隶变、楷化等原因,现代汉字相当的一部分已经很难看出其构字的初始依据,也就是字理并不明确。因此,建议运用字理识字教学法尤其要慎重。宁可不讲,不可乱讲。语文要素的安排与教学一、阅读教材是如何安排语文要素的(一)阅读教材中语文要素的安排。教材的编写围绕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织阅读单元。一年级下册六个阅读单元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是这样安排的:(二)语文要素学习目标的发展。阅读能力在低年级主要体现为“朗读课文”“理解内容”两个方面。从这个表格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这两方面在要求上的递进和发展。比如,“借助图画阅读”一上主要是借助图画猜读生字、了解意思,到了一下程度加强,发展到利用形声字特点、依靠上下文来猜字、认字,并根据图文一一对应的特点理解课文内容。二、如何围绕语文要素开展阅读教学(一)关注目标的层递性同一个语文要素的学习是螺旋递进的,在教学中要做到前后联系,循序渐进。语文要素“根据信息作简单的推断”在教科书中的体现是层层递进的。一上主要要求“找出课文中明显的信息”。到了一下,要训练“根据课文信息作简单推断”这个能力,集中在第七单元的课文中。从课文《一分钟》开始,课后题用“要是……就……”的句式说话,需要学生把握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作出简单推断;《动物王国开大会》中,要着眼在课文几个反复的情节上,建立信息完整性的意识,继续进行逻辑思维的训练;最后一篇课文《小猴子下山》,要求学生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整合信息,对“小猴子最后为什么会空着手回家去?”作出推断。(二)把握目标的整组性一个单元语文要素的编排不一定都会在这个单元的每一篇课文中明显提及,但在教学中,老师们需要建立单元整组意识,语文要素的学习要贯穿整个单元,并且要逐步推进。第三单元的语文要素“联系上下文了解词语的意思”。在《小公鸡和小鸭子》中,通过联系上下文,了解“吃得很欢”“偷偷地、飞快地”等词语的意思。《树和喜鹊》要引导学生联系上文了解词语的意思,让学生到第1自然中去找一找哪里可以看出“孤单”。在第7课《怎么都快乐》的学习中,“独自、静悄悄、有劲”等词语的意思都可以引导学生用这种方法进行学习。连环画课文的安排与教学一、为什么要在低年级安排连环画课文小学语文低年级教材通常采用全文注音的方式,以使学生在初学阶段不受识字量的束缚,体验自主阅读的乐趣。但是,低年级语文教材全文注音,在现实中也存在着一个潜在的弊端,就是学生有可能会过于依赖拼音,思维上产生惰性,使得本来可以发挥更多价值的阅读过程,丧失了应有的思维教育价值。二、连环画课文的特点为了培养积极主动的阅读者,部编本教材继续沿用人教版教材的连环画课文编排。连环画课文,就是连环画形式的课文。课文配有几幅连续的图画,这几幅图画逐一反映故事的情节,图画本身也可以构成完整的故事。在注音系统上,连环画课文只给部分难字注音。这些没有注音的难字,都是精心挑选的、学生可以借助某种方法猜读的字,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调动多种手段来识字和阅读。连环画课文对文本的难度进行了合理的控制,其中没有注音而留给学生猜测的字词中,以常用的名词和动词为主,方便猜读和理解。三、阅读连环画课文时可以运用哪些策略猜读生字阅读连环画课文时,要让学生意识到,在阅读时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有很多办法来解决,可以运用多种策略来认识生字,比如可以借助图画,借助汉字的构字特点,借助上下文语境,以及借助生活经验来猜读汉字。学生在阅读的时候通常并不是单独运用某种策略,而往往是综合运用多种策略,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比如“咕咚”。学生借助上下文语境知道“咕咚”是一种比较重的东西掉到水里发出的声音;再借助生活经验,可以大体推测出“咕咚”具体是一种什么声音(也就是汉字的读音);再结合汉字构形特点,可以进行综合判断,印证这是拟声词“咕咚”。所以,这个过程,不只是单纯的“猜字”的过程,而是一个主动阅读的过程,是基于理解的阅读的过程,是发展阅读能力的过程,也是发展思维能力的一个过程。四、教学连环画课文应该注意什么(一)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教师不宜过早介入,不要急着给出答案,不要剥夺学生阅读思考的乐趣,要留给学生充分的自己阅读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地经历思考的过程,让他们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二)引导学生充分交流方法教师要激励学生“大声思考”,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思维过程与别人分享。比如:“这个字是什么字?你是怎么知道的?”用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把自己模糊的思维过程变得清晰,在反思交流的过程中,使学习方法的运用自动化,进一步形成可以调控的认知策略。课外阅读的编排与教学一、编排理念和意图上个世纪的六十年代,有研究者提出了“分享阅读”的概念。这是一种专门用于学前和小学低年段儿童开展阅读活动的有效的教学方法,它指的是在轻松、愉快的亲密气氛中,成人和儿童共同阅读一本书的活动,是一个帮助儿童逐渐学会独立阅读的过程。从本质上来说,“和大人一起读”是与分享阅读一脉相承的,都是强调在一种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引导儿童尽早爱上阅读,尽快从依赖式阅读过渡到自主阅读。从栏目编排的定位,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特点:1.“和大人一起读”是一种强调亲子互动的课外阅读方式。2.“和大人一起读”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儿童的阅读兴趣,非功利性、无压力是它的一个重要特点。它关注的东西只有一个——发展儿童的阅读兴趣。3.儿童最基本的阅读方法、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发展,内隐性是它的另一个特点。通过“和大人一起读”,儿童所获得的不仅仅只是阅读的兴趣,还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基本的阅读方法和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