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窗》教学案例——王玉教学背景:学习本课课文是让学生理解作者对天窗的特殊感情,激发学生通过“天窗”看世界的情趣。通过本课的教学,激发学生想象的兴趣,学习文中想象的方法,知道想象的基础是仔细观察,从而展开丰富的想象。教学片段:师:(板书)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有一个新词“慰藉”,请大家齐读三遍。生:(齐读)“慰藉”师:“慰藉”是什么意思?生:慰藉是安慰的意思。师:谁能用“慰藉”说一句话?生说话练习。师:那么,这一块装在乡下人屋顶上叫做天窗的玻璃,是怎样成为孩子们心灵、情感、精神慰藉的呢?请同学们认认真真的默读课文,看看你能从课文的哪些地方感受到天窗给了孩子们慰藉。生:(默读课文)师:老师在同学们读书的时候,看到很多同学都在自己有感受的地方做下了记号,这种读书习惯真好。下面,我们来交流交流自己的收获。生:我从第5自然段里可以看出天窗给了孩子们慰藉,因为这段写了当小孩子被大人关在地洞似的屋里时,他们从天窗里看到的外面的世界。师:说得真不错,你能把这一段读一读吗?生:(读课文)“从那小小的玻璃,你会看见雨脚在那里卜落卜落跳……”师:在他朗读的时候,我的目光落在了“从那小小的玻璃,你会看见雨脚在那里卜落卜落跳”这句话上,就再也离不开了。我想请大家认真听我读这一句话,行吗?生:(齐)行。师:“从那小小的玻璃,你会看见雨脚在那里卜落卜落跳。”请再听我读第二遍——“从那小小的玻璃,你会看见雨点儿在那里跳。”师:(环视学生)有没听出什么不同?生:我听出来了,您读的第二遍把“雨脚”换成了“雨点儿”,把“卜落卜落跳”换成了“跳”。师:你听得真仔细!那大家猜一猜,我更喜欢哪一句?生:您更喜欢第一句。师:恭喜你,答对了。有和我一样喜欢第一句的吗?请举手。生:(纷纷举手)师:我喜欢这句有自己的理由,你们有吗?生:(部分)有。师:好,我们来交流交流,请你说说。生:因为这是个拟人句。生:因为这句写得好。师:听了你们的回答呀,老师仿佛一个跑了很远很远的路的人,又累又渴,你们对我说,那儿有水。我跑过去一看,里面只有一滴水。仅仅一滴水呀,怎么解渴呢?孩子们,想听听我的感受吗?生:(齐)想。师:我特别喜欢“雨脚”和“卜落卜落跳”这两个词,因为读着它们,我仿佛看见雨的精灵光着伶伶俐俐的小脚丫,在天窗上舞动最美的姿势,我甚至能听见那一个个小脚丫上挂着的银色铃铛叮咚作响。我是怎样看到和听到这美妙的一切的呢?因为我知道,当作家拿起笔,写文章的时候,他总是用一双含情脉脉的眼睛看着他的生活,用深情地文字记录他的生活,那我们在读这些文字的时候,也一定要和那双含情的眼睛对视,和这深情的文字交流。聪明的你们,一定比老师更能体会天窗下的世界,请快快默读第5自然段,你又听到什么,看到什么了呢?生:我看到那带子似的闪电划过,然后隆隆的雷声响起,天窗上闪过的光照亮了整个屋子。生:我听到了雨声、风声、雷声,他们像一道动人的自然协奏曲。生:我看见雨的天使站在天窗上朝我微笑。师:是啊,我也跟着你们听到了,看到了。谁能把你听到的,看到的这一切美好的感觉读出来给我们听?课后反思:《天窗》这篇课文写得比较深刻,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我先让学生听了课文后完成填空题,再让学生质疑。学生非常自然地提出了为什么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因此在课上我主要围绕着这个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交流。一、通过品词品句的方法让学生理解句子。在我的启发下,学生们通过找句子,读句子悟出了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闪电的形状,云朵的变幻多端。作者的想象主要是在颜色、大小、形状等方面展开,十分合理。二、指导学生朗读。因为学生理解了句子,所以在朗读的时候也就有了感情。加上暴风雨的呼叫声,学生的朗读有起有伏,抑扬顿挫。多次,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积累到了不少优美的句子,给写作提供了素材。三、给学生说话的机会。这节课,我设计了说话练习,除了平时就能说会道的,我还特别让好同学帮助那些平时不太开口的学生,让每个人都有开口说话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