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办公室文件浙质办发〔2010〕31号关于印发瞿素芬局长在市局局长例会上讲话的通知各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省局机关各处室、各直属单位:现将瞿素芬局长在4月27日市局局长例会上的讲话录音整理后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学习,抓好贯彻落实。二○一○年四月三十日 -2-瞿局长在一季度市局局长例会上讲话二〇一〇年四月二十七日按照惯例,今天我们召开一季度市局局长例会。刚才各市局都汇报了各自工作情况,并谈了下一步工作安排,重点突出,简明扼要。下面,结合大家发言,我讲两点意见。一、充分肯定一季度工作成绩一季度,各级质监部门紧紧围绕今年工作会议精神,按照“一强三大”总体工作要求,部署及时,措施扎实,为全面完成今年全省质监工作任务开好了局,起好了步。(一)上下联动,大力推进大质量格局。首先,进一步加强了政府对质量工作领导。系统工作会议后,各地及时向政府专题汇报,各级政府对质量工作领导和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强,质量强省建设在各级政府层面得到有效贯彻实施。“提升发展质量,建设质量强省”被列入今年省政府领导重点调研课题,由王建满副省长领衔实施调研,并召开了课题开题会。省政府成立了由王建满副省长任组长、32个省级部门为成员的质量强省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质监局。衢州、丽水等地也都成立了质量强市领导小组。湖州、舟山等地都把质量强市建设列入政府工作报告,作为政府年度重要工作。温州、嘉兴、台州等质监部门制定了“质量强市”主要指标,纳入市政府对县(市、区)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其次,进一步增强 -3-了部门联动。大质量格局的形成,重要表现就是在政府有力领导下,包括质监部门在内,各个部门齐抓共管。今年以来,从省局到各地,都进一步加强了与政策研究、科技、农业、旅游等部门联系,联合调研,共同研究质量工作,共同下发品牌建设、标准化建设等提升质量工作文件。部门联动得到了持续加强。第三,进一步强化了政策研究。各地在原有工作基础上,把政策研究放到了重中之重位置,争取政府对质量工作的支持和激励,出台了很多对质量工作起到促进和激励作用的文件。省局制定了《关于实施标准化战略促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意见》,杭州、宁波等质监部门制定了推动标准化战略实施意见和实施细则。第四,进一步加大了工作实践创新。宁波市局加强与县(市)区政府的合作,以“合作备忘录”形式建立合作机制。舟山市确定普陀区作为“质量强区”试点地区,水产加工行业和有关水产企业作为“质量强业”、“质量强企”试点,为“质量强市”工作进行探索。湖州市紧紧围绕“六大重点特色产业”、“27个10亿元以上块状产业”、“235个重点骨干企业”,展开“质量强市”调研,力求重点突破,以点带面。衢州、海宁等地质量强市工作不断创新,成效明显,得到了省政府领导批示肯定。 (二)完善机制,努力形成大监管工作合力。一是充分发挥政府质量安全的主导作用。形成大监管合力的核心,就是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把三大安全监管列入到各级政府,特 -4-别是乡镇政府的考核内容。根据各单位汇报情况来看,目前已经有不少地方都已把食品和特种设备重点产品监管列入乡镇政府考核内容。二是着力落实企业质量安全的主体责任。大监管合力的形成,很重要就是发挥两头作用:一头是政府,一头是企业。企业主体这个重点抓不住,那我们的监管工作就很难推进。今年一季度,各地着重抓了企业主体在确保食品、特种设备安全方面的作用。三是推进完善质量安全县级区域监管模式。义乌现场会后,进一步加强科学分类、后续监管指导,各地推广工作逐步有序推开。温州市局在设立乐清柳市等5个分局的基础上,在县级强镇扩权试点中落实乡镇质监站(所)建制,得到地方党委政府的充分支持,按照三步走方案,通过两年努力,将建成41个质监站(所)。绍兴市局明确绍兴县为全市基层质监站(所)建设综合试点县,实现基层监管全覆盖。丽水市全面落实乡镇(街道)政府特种设备安全监管责任,召开了特种设备安全监管现场会。金华、嘉兴、舟山等地在这方面也均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四是不断探索安全监管的新方法和新途径。各地都加强了产品质量分类管理,突出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集中有限监管力量,强化监管力度。同时,积极探索了机制创新。舟山完善了特种设备“二四”模式维保制度,二种方式是“内包”和“外包”,四类模式是“重包”、“轻包”、“联包”和“走包”,取得了较好效果,95%以上的水产冷冻企业、80%以上船舶修造企业和90%以上起重机械已实 -5-施这一制度。(三)多管齐下,全力打造质监大平台建设。在政策研究服务平台构建上:温州建立市、县两级质量与品牌奖励基金和质量工作专项资金,今年市财政安排1500万元和220万元专项资金,分别奖励在质量与品牌建设中做出突出贡献和用于开展质量攻关的单位。嘉兴市对区域名牌、嘉兴名牌、联盟标准和省、市标准创新型企业等实施政府奖励。此外,各地围绕重点工作组织力量开展调研。金华市局通过网络平台、座谈会、登门拜访、发征求意见函等多种形式,面向系统内外发放征询意见函1500份,征集意见和建议383条。通过调研,进一步厘清了工作思路,明确政策支持方向。在质量发展规划平台构建上:根据省级“十二五”专项规划编制目录初步方案,质量强省建设“十二五”规划列入了省级重点专项规划;标准化战略和公共检验检测能力建设“十二五”规划列入了省级一般专项规划;全省质监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列入省级子规划。省局各项规划都进入前期调研阶段。各地也主动融入经济社会大局,把质监工作纳入各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绍兴、台州等地都把“质量强市”列入了当地“十二五”重点专项规划编制目录。在检验检测大平台构建上:重点围绕42个现代产业集群示范区建设,制定完善检验检测能力提升实施计划,加快检验检测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组织编制了全省系统2010年度检验检测项目建设计划,着力优化检验检测能力建设布局。以国家高速电梯 -6-质检中心建设为契机,进一步探索了技术机构与龙头企业、科研院所的合作模式。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检验检测能力建设,省光伏等新能源检验检测能力建设规划提交省府办公厅审定。省级检测实验室基地、省特种设备检验科研综合楼建设顺利。各地技术机构也不断拓展发展空间。湖州市局围绕市委提出培育提升六大特色产业和做大做强五大百亿级现代产业集群,重点抓好六个检验检测中心能力提升;舟山、绍兴等地以国家质检中心筹建为载体,得到地方政府高度重视,在土地、资金等方面都争取到实实在在的支持,为下一步新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此外,各地还高度重视党建工作和作风建设。嘉兴市局开展了“文明树形象,满意在质监”活动。省局也对作风建设开展了调研,对如何加强作风建设形成了初步意见,下一步要进行专题部署。各地要根据省局部署,结合实际,进一步加强这一方面的工作。回顾全省系统一季度工作,面上工作已经全面铺开,开局良好。但是我们还是要看到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质量强省工作进度不够快,工作主动性不够强,地区之间工作还不平衡。有些地区还存在观望现象;探索开展工作力度不强;真正比较深入的调研工作还不是很突出。二是质量提升工作力度不够大,氛围不够浓,整体工作声势还没有形成。今年质量提升工作总局提出了明确要求,但省局具体实施方案还在酝酿 -7-过程中,并没有出台。各地质量提升工作氛围还不够浓。三是部分重点工作进度不够理想,责任机制还没有到位。包括“六个一”计划在内的一些今年重点工作还没有完全启动起来。有些地方工作仅仅停留在思路、文件上,还没有真正落实到产业和企业上去,推进速度还不够理想。四是“两个安全”责任很重,大家做了大量工作,但我心里还不是很放心。尤其是今年即将举办的世博会,历时半年有余,到底有没有隐患,隐患怎么样,这些隐患如何解决,心中不是非常有数。因此,围绕世博会,对重点隐患的排查、解决等工作还需进一步加强。二、下一步要重点抓好的几项工作全年三分之一时间即将过去,全省系统重点工作任务依然繁重。今后一个时期将是全年工作抓落实、见成效的关键阶段。我们务必要集中精力,埋头苦干,确保全年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已经展开的,要持续推动,深入实施;还没有启动的,更要刻不容缓,克难求进。下面,我重点强调一下当前几项重点工作。(一)全力推进质量强省建设。建设质量强省,是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是质监部门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新的实践。各级质监部门必须高度重视,要举全局之力,作为重中之重,排在各项工作首位。通过前期调研和专家咨询,我们进一步明确了质量强省范畴和方向,围绕产品、工程、服务和环境四个方面质量提升,推动质量工作由质 -8-量监管向质量建设转型,提高生活品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前不久,我带队赴有关地区,就质量强省建设进行专题调研。通过调研,我看到了市县质监部门在质量强省工作中的努力和信心。各地行动快,措施实,力度大,效果明显。但我也感到了当前质量强省建设面临的一些难题。如:全社会质量意识还不是很高,公正的质量环境有待进一步建立;政府部门抓质量工作载体还有所欠缺,部门分工协作机制需要进一步形成;中小企业质量管理水平还不够均衡,企业质量主体责任必须进一步落实;等等。这些必须在今后工作中予以解题。质量强省工作已启动,现在已进入全面推进和实施阶段。我们在解决为什么抓的基础上,就需要解决抓什么、谁来抓、怎么抓这些问题;在摸清问题的基础上,就需要突出重点、抓好试点、破解难点。我觉得,当前全省系统质量强省工作要做到“五个明确”:一是明确主体。质量强省建设不是质监局一个部门工作,必须是政府、部门和企业共同的责任。因此,我们要发挥政府在质量强省中的主导作用,加强政府组织协调,大力开展“质量强市、县(区)”活动,不断加大质量工作推动和引导;要强化企业在质量强省中的主体责任,推动企业唱“主角”,开展“质量强企”、“质量强业”活动,夯实质量基础,形成倒逼机制,促进责任主体落实;要增强部门在质量强省中的主抓力 -9-度,分解任务,多方联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齐抓共管,形成合力。二是明确定位。质监部门作为质量强省建设牵头单位,要进一步明确自身定位,主动做好组织、协调和督促检查工作,上下齐心,左右协力。在整体工作中要当好组织者,发挥好协调作用,整体抓;在产品质量方面要当好牵头者,发挥好领导作用,为主抓;在工程质量、服务质量、环境质量方面要当好协助者,发挥好助手作用,配合抓。三是明确目标。质量强省建设必须紧紧围绕“两线”展开。一方面,坚持以服务产业转型升级为主线。我们的指导思想、目标要求、工作方案和具体措施,都要围绕主线。强化质量管理、品牌建设、标准化、检验检测公共技术服务,充分发挥质监工作在引领、推动和服务产业转型升级中的作用,在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中当好推手,在培育发展新兴产业中当好拉手。另一方面,坚持以筑牢质量安全、社会公共安全为底线。围绕社会对质量安全领域的关注点,进一步突出重点,分类监管,加强监管机制建设。质量强省建设中,质量安全要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加重安全底线的分量,在体系构架、指标设置中,都要予以体现。要完善质量安全风险评估、监测、预警、信息通报和快速处置制度,倡导质量诚信。四是明确重点。首先,要把建立评价体系作为突破点,明确质量强省导向。评价体系就是工作导向。省局确定了质量总 -10-体水平、质量安全状况、质量管理及诚信、质量创新及技术支撑、质量政策和人文环境五个方向,初步设计了相应评价指标;各地也通过工作实践,摸索制定了质量强市、县工作评价指标。下一步要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抓紧形成一套科学、合理、成熟的评价体系。在制定评价指标体系时,要注重共性和个性相结合、长期和短期相结合、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突出可操作性和可考核性,并在工作实践中不断调整完善。其次,要把确立工作抓手作为关键点,构建质量强省载体。质监部门在长期工作实践中,已经形成了自身固有的工作优势,如品牌、标准化、质量管理体系、检验检测公共技术服务等。在质量强省建设中,必须继续深化推动,主动设计载体,形成有力抓手。要做到活动载体化、载体工程化、工程项目化、项目指标化。第三,要把推动政府考核作为着力点,落实质量强省责任。质量强省建设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