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在雨中奔跑的速度与淋雨量的关系摘要:本文通过分析人在雨中奔跑的速度与淋雨量之间存在的关联,针对不同的降雨方向,将人简化为长方体模型,建立了奔跑速度与总淋雨量的优化模型。针对问题一,假设雨水淋遍全身且不考虑雨的方向,通过简单的模型分析得到跑完全程的总淋雨量。针对问题二,考虑雨从迎面打来,雨线方向与奔跑方向在同一铅直平面,通过分析淋雨部位、竖直方向雨速和水平方向雨相对于人的速度,建立了总淋雨量的模型,又对模型进行了函数的单调性分析,得知总淋雨量最少时奔跑速度最大。针对问题三,考虑雨从后面打来,雨线方向与奔跑方向在同一铅直平面,通过分析淋雨部位、竖直方向速度和水平方向上的相对速度,针对不同情况,建立了总淋雨量的模型,又对模型进行了函数单调性的分析讨论,得出了总淋雨量最少时的奔跑速度。针对问题五,针对雨线方向与跑步方向不在同一平面内的情况,对雨速进行空间直角坐标分解,结合问题三,分析模型发生的变化。关键词:跑步速度;总淋雨量;相对速度;单调性分析;矢量分解2一、问题重述对于行人来说,下雨天最糟糕的情况莫过于出门在外雨伞没带。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习惯用快跑来摆脱困境。归根结底,“跑得越快淋雨就越少”的观点只是一种感性认识。因此,考虑通过建模来科学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对于下列四个问题,分别给出奔跑速度与淋雨量之间的定性分析。问题1:在不考虑雨线方向的情况下,计算以最大速度跑完全程的淋雨量。问题2:考虑雨从迎面打来,且与跑步方向在同一铅直面上,雨线与人体的夹角为。建立总淋雨量与奔跑速度的模型,进而求总淋雨量最少时的速度。问题3:考虑雨从背面打来,且与跑步方向在同一铅直面上,雨线与人体的夹角为。建立总淋雨量与奔跑速度的模型,进而求总淋雨量最少时的速度。问题5:考虑雨线方向与跑步不在同一铅直面上时,模型的变化。二、问题分析问题1,将人简化为长方体模型,不考虑雨的方向,设降雨淋遍全身,分析人的淋雨面积共五个面分别为前面、背部、顶部、左侧面和右侧面。在雨速为常数且方向不变情况下,可以根据人的最大奔跑速度和路程来求出时间;若测得单位时间,单位面积的降雨量,可以求出总淋雨量。问题2,雨从迎面打来,雨线方向与奔跑方向在同一铅直面内,且与人体的夹角为,雨速为常数且方向不变,可以将雨速正交分解为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由此分析可知淋雨部位为前面和顶部。另外,雨迎面打来,雨相对于人的速度会发生变化,查阅资料可以知道降雨强度与雨的空间密度以及雨速有关。故通过关系式表示出雨的相对速度后,可以进一步表示出降雨强度(单位时间段内的降雨量),时间则可以用路程与人的速度相比得出。将时间、淋雨面积、降雨强度与总淋雨量关系表示出来,即可建立总淋雨量与奔跑速度的模型,进而分析求解出总淋雨量最少时的奔跑速度。问题3,雨从背面打来,雨线方向与跑步方向在同一铅直面内,且与人体的夹角为,同问题2一样进行分析,忽略次要因素,分析得知淋雨面积为背部和顶部。另外,由于雨线方向与问题2不同,以奔跑速度和雨速在水平方向上的分量大小分类讨论,时间仍由路程与奔跑速度之比表示,由此表示出时间、淋雨面积、降雨强度与淋雨量之间的关系,建立总淋雨量与奔跑速度的模型,进而讨论分析出总淋雨量最少时的奔跑速度。问题5,若雨线方向与奔跑方向,不在同一平面内,可以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将雨速进行空间分解,分析可知淋雨部位,与问题3中的模型进行分析比较,可知模型变化。三、模型假设.1把人简化为一个长方体。.2雨速对人的奔跑速度的影响忽略不计。.3若长方体表面与雨速平行,假定不沾雨。.4人的奔跑速度恒定。.5降雨速度与强度不变。.6风速始终不变。3cabθvu图1四、符号表示a人体身高b人体宽度c人体厚度d跑步距离maxv跑步最大速度u雨速I降雨强度降雨量v跑步速度同一平面内,雨从迎面吹来,雨线与人体夹角同一平面内,雨从背面吹来,雨线与人体夹角t全过程所花费的时间S面积Q淋雨量p在一定时刻单位体积空间内雨滴所占的空间比例数五、模型建立与求解5.1问题1的模型建立与求解设长方体模型作为人的简化模型。全身面积:bcacabS)(2淋雨量:maxmax)(2vbcacabdvdSQ5.2问题2的模型建立与求解图1为问题2的示意图。4迎面淋雨量:vvuabdpQ)sin(1其中)sin(vupI顶部淋雨量:vbcdpuQcos2其中cospuI淋雨量:avcaubdpvcuvuabdpQQQ)cossin(cos)sin(21(1)模型(1)连续变化,通过单调性分析,可知模型(1)是Q关于v的单调递减函数,故当人的奔跑速度达到最大时,总淋雨量最少。5.3问题3的模型建立与求解图2为问题3的示意图。背面淋雨量:vvuabdpQ)sin(3其中)sin(vupI顶部淋雨量:vbcdpuQcos2其中cospuI当vusin时淋雨量:cabvuα图25vvuacubdpQQQ)sin(cos32(2)模型(2)连续变化,通过单调性分析,模型(2)是Q关于v的单调递减函数,故当人的奔跑速度达到最大时,总淋雨量最少。当vusin时背面淋雨量:vuvabdpQ)sin(`3顶部淋雨量:vbcdpuQcos`2淋雨量:avacubdpvuvacubdpQQQ)sincos()sin(cos`3`2(3)当0sincosac时,人奔跑的速度越大,总淋雨量越小。人的奔跑速度最大时,总淋雨量最少。当0sincosac时,人奔跑的速度越小,总淋雨量越小。sinuv时,总淋雨量最少。5.4问题5的模型建立与求解图3为问题5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将与跑步速度方向不在同一平面内的雨速分解,分析雨速u在zyx,,轴上的分量,可知淋雨部位包括侧面,背面和顶部,图3xcab前面侧面yzuO6与模型)2(、)3(相比,多考虑了侧面,由此可知,若雨线方向与奔跑方向不在同一平面内,要多考虑侧面,另外雨相对于人的速度会发生变化,需要分类讨论,但问题的性质没有变。六、模型结果的分析与检验在不考虑雨的方向的情况下,奔跑速度越快,总淋雨量越小。当雨从迎面打来时,奔跑速度越快,总淋雨量越小。当雨从背面打来时,奔跑速度与总淋雨量的关系与参量的大小有关。由以上结果可知,并不是奔跑速度越大淋雨量越小,淋雨量的大小与奔跑速度以及雨下落的方向有关。查阅资料可以得到参数具体数值的一组数据如下:41001039.142.05.07.16mdpsmumcmbma通过MATLAB进行简单数值运算和函数单调性分析,得到当smuv828.2sin时,总淋雨量最小值为L13.0,经检验符合实际情况。七、模型评价与推广优点:.1模型结果的分析较易实现,不涉及复杂的编程运算。.2模型简单易懂,便于计算和操作,实用性强。缺点:.1为了简化模型,忽略了一些影响因素。.2降雨强度的测定会有误差。该模型可以推广应用于估算总淋雨量(可以根据降雨强度等级划分标准找出降雨强度的估测值代入模型中),还可应用于确定火车、汽车、公交车等交通工具在雨中行驶的速度,以减少淋雨对车身的破坏。该模型没有考虑人的奔跑速度是变化的情况,在改进模型的过程中可以假设雨速会适当延缓人的奔跑速度,奔跑速度为雨速和时间的函数,结合原模型的推导过程,得到改进后的模型。参考文献1姜启源,数学模型(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