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际经济合作基本概念目前,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不断增强,各个国家在国际分工基础上所形成的相互联系,相互依赖,共同发展,已构成当今世界经济体系。任何国家都不能脱离这个体系,独立地存在于世界上。所有国家都必须遵循世界经济发展规律,参加国际分工,发展同别的国家长期而稳定的经济贸易合作关系。只有这样,这些国家才能够在未来的国际经济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世界经济才能够得到发展,这是世界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与结果。如果有哪个国家仍然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或因惧怕经济全球化会带来“陷阱”而拒绝实行开放政策和进行改革,那么,该国解决资源、资金、技术设备的困难,获得先进的管理方法以及扩大产品出口等;通过开展国际经济合作,生产要素从生产效率低的地区或部门转移到生产效率较高的地区或部门,从而使资源得到充分开发、合理分配和有效利用;通过国际经济合作,促进生产要素在国际间的流动,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实现优势互补,缩小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推动整个世界经济的发展。二、关于国际经济合作的内容国际经济合作是不同国家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由于各国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各国所拥有的生产要素(如资本、劳动力、技术、土地、自然资源、现代管理、信息等)存在一定的差异,只有将不同国家的优势生产要素结合起来,才能更快发飞展自己的经济,进而促进整个世界经济的发展。通过国际经济合作,各国可以直接利用其他国家的生产要素,弥补本国生产要素的不足。通过生产要素在不同国家间的相互转移,使一种生产要素从具有优势的国家流向在这方面不具优势的国家,与当地具有优势的其他生产要素重新组合与配置,达到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一个国家可以通过国际经济合作活动,输入本国经济发展所必需的各种生产要素,同时输出本国具有优势和丰裕的生产要素,使生产要素在国际移动中得到优化配置,达到发展经济、共同繁荣的目的。另外,各国根据比较优势原理参加国际分工和国际经济协作活动,力争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一般来说,国际投资合作主要研究资本要素在国际间的移动;国际科技合作主要研究技术要素跨国的转让;国际劳务合作主要研究劳动力要素在国际间的移动,等等。可见,无论以何种形式和类型出现,国际经济合作的内容都是围绕着生产要素国际移动展开的。三、国际经济合作与国际贸易的异同国际经济合作与国际贸易都是国际分工的表现形式。从历史发展进程看,国际经济合作是在国际贸易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传统意义上国际贸易的扩大和延伸,两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从广义上看,国际经济合作与国际贸易同属于一个研究范畴。若从狭义上看,两者在研究上又有各自不同的侧重点。国际经济合作无论就其内容、方式还是就其运动规律看,都具有与国际贸易完全不同的特殊性。国际经济合作与国际贸易的共同之处有:(1)都是国际经济交往的重要形式,是各个国家参与国际分工,获得比较利益的重要手段。两者都离不开国际市场这个重要的交易环境,都受到国际经济贸易法律规范的保护和国际经济协调机制的调节。(2)都与生产要素相关,一般来说,各国开展国际经济合作的具体方式反映了其生产要素的禀赋情况,同样各国大量进出口的商品生产中也都密集地使用了其禀赋稀缺(或丰裕)的生产要素。生产要素的禀赋即决定了国际经济合作中各种生产要素的组合形式和结构类型,也决定了国际贸易中各国参与交换的商品种类和数量。(3)两者常常结合起来,形成综合性的国际经济活动。如国际投资、国际工程承包等国际经济合作方式就是国际商品贸易、国际资本输出、国际技术转让和国际生产的结合。国际经济合作与国际贸易的主要区别是:(1)研究对象不同。国际经济合作是研究国际之间各种生产要素重新组合与配置的运动规律及协调机制,其侧重点主要是生产领域的直接合作;国际贸易则是研究国际之间商品流通的规律性,其侧重点是商品的进出口贸易活动,属于流通领域的范畴。(2)具体方式不同。国际贸易的业务程序,往往是一笔商品交易签约后,出口方的责任是按合同要求的商品品质、规格、数量及时交货。进口方的责任是按合同规定及时支付货款。一旦双方完成交货与付款后,交易即告结束。国际经济合作则完全不同,在项目谈判时,双方要根据项目的特点和各自的需要求来确定一个适当的合作方式。达成协议后,还需要组成一个联合性质的经济实体。参加实体的有关各方,对项目的经营成败有着共同的利害关系,有的项目还要共同管理、共担风险和共负盈亏。(3)业务周期长短不同。国际贸易从洽谈、成效、签约到交货收汇的时间,一般在1年以内。而国际经济合作的项目周期都比较长,内容也较复杂,从谈判、签约到合同执行完毕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一般在1年以上,有的长达几十年。(4)国际经济合作可以发挥独特的作用。通过国际经济合作,可以绕开针对商品贸易保护主义壁垒,在东道国投资办厂,就地生产和销售,有利于谋求自身在国际市场的生存和发展。通过国际经济合作,可以直接获得比较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知识,有利于本国落后产业的改造,建立新的产业,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组合。四、什么是经济全球化所谓经济全球化是指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和合理配置,逐渐消除各种壁垒和阻碍,使其国家间的经济关联性和依存性不断增强。经济全球化即是一个事实,又是一个过程。事实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国际分工的深化,各国和地区经济相互开放和相互融合,商品、服务、资本、技术、人员等要素的流量越来越大,经济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程度不断加深。同时,经济全球化也是人类朝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过程,是生产力和国际分工向高级阶段发展的必然结果。(2)经济全球化的特征经济全球化表现出四个重要特征:①全球市场化全球市场化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目标。经济全球化主要是指各国经济的高度开放和国际市场连为一个共同市场的过程。在这个大市场上,资本、商品、服务、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可以高度自由流动,任何阻碍都将被取消。②全球信息化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离不开信息技术革命的推动。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微电子技术、通讯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一方面改变着人类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另一方面改变着并创造出新的生产和交易方式,更直接地加快了信息流通,拉近了地区之间的联系,消除了地域隔阂,大大减低了国际间的通讯费用和交易成本,成为当前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推动力。③资本全球化资本的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资本本身固有的特性是要打破一切国家界限,千方百计地追求最大利润。正是资本国际流动的不断扩大加深了各国相互间的经济联系,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步伐。反过来,经济全球化又促进资本更快速和更加频繁地在全球范围内流动。④生产的全球化生产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形式。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国际分工向更广和更深层次发展,各国在生产领域里的合作更频繁和更加紧密。在生产全球化过程中,跨国公司扮演着主要角色。据统计,目前跨国公司总数已达6万家,他们的子公司、分公司达到40多万家,其对外直接投资量占全球GDP的21%,出口值占世界出口值的1/3。跨国公司的投资、生产、销售、技术贸易领域不断拓宽。近年来,发展中国家的跨国公司不断涌现。所有这些,都把世界各国的经济越来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3)经济全球化与国际经济合作国际经济合作是国际经济交往的重要方式。全球化意味着融合与一体化,必然导致国际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适应、相互协调与合作关系的发展与加深。整个世界经济已成为由各个国家、各个民族、各个地区在国际分工基础上所形成的经济上互相联系、互相依赖的有机体系。任何国家都需要利用国际分工,发展国际间长期而稳定的经济贸易合作关系。不仅发达国家如此,发展中国家更应加强与其他国家的紧密联系。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市场全球化、资本全球化、信息全球化和生产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必将对国际经济合作的方式和内容产生重要影响。在原有的投资、技术、劳务合作方式基础上,国际信息合作方式日益受到重视。面对各国经济日益紧密的联系,各国需要不断加强合作,协调彼此间的经济发展目标、经济指标和政策与措施。总之,经济全球化对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也带来严重的挑战。如何利用机遇,应对挑战,如何在这场竞争中做到趋利避害,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已成为各国政府和企业所面临的重大课题,也是我们这门课程要研究的主要问题之一。五、比较利益理论英国古典经济学派集大成者大卫·李嘉图进一步发展了国际分工理论。他认为在国际分工—国际贸易中起决定作用的不是绝对利益,而比较利益(比较成本),并且把比较利益作为国际分工的理论基础。现在我们用两个国家、两种商品的贸易模型来说明李嘉图比较利益理论,见表2-1:表2-1呢绒酒葡萄牙90小时80小时英国100小时120小时比较成本90/10067/100按照斯密的绝对利益理论,一个国家在一种商品的生产上处于绝对有力的地位,而另一个国家在另外一种商品的生产上拥有绝对的优势,只有这样,两国才有必要进行国际分工,贸易才会发生。因此,在以上情况下,葡、英两国不会发生贸易。但是,经过李嘉图的分析证明,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两国仍然能够进行对双方都有利的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根据上述的例子,葡、英两个国家生产呢绒和酒的劳动比例分别是:90比100和67比100。这两种比例表明,葡萄牙生产呢绒和酒这两种产品都具有绝对优势,但在酒的生产上效率更高,优势更大;而英国生产呢绒和酒的单位劳动成本都比葡萄牙的高,生产效率都比葡萄牙低,但是相比之下,英国生产呢绒的效率相对地高一些,也就是说,英国在生产呢绒方面有比较利益。因此,葡萄牙应集中生产利益更大的酒,而英国应集中生产具有相对优势的呢绒。这样,通过国际分工两国只生产各自具有比较利益的产品,不但各自的产量会增加,而且通过贸易,双方都会获得利益。总之,与绝对利益不同,在比较利益情况下,一个国家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都处于绝对优势地位,但优势大小不同。另一个国家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都处于绝对劣势地位,但劣势的程度也不同。在这种情况下,两国仍然存在国际分工与贸易的必要性。处于绝对优势的一国专门生产优势更大的产品,而另一国则专门生产劣势相对小的产品,通过自由交换,两国都可以获得比较利益。六、赫克歇尔—俄林理论赫克歇尔在1919年发表的重要论文事,以李嘉图比较利益理论的各项假定为依据,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就是用什么来解释李嘉图学说中两国之间比较成本差异。通过分析,他提出产生比较成本差异必须有两个前提条件:一个是两个国家的要素赋予不一样;另一个是不同产品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要素比例不一样。俄林接受了上述观点不,于1933年出版了《区间贸易和国际贸易》一书。提出了重要的资源赋予理论。由于俄林的国际分工—国际贸易理论与赫克歇乐的理论密切相关,因此两者合起来称为赫克歇尔—俄林理论。该理论的重要观点是:“贸易的首要条件是有些商品在某一地区比在其他地区能够更便宜地生产出来。一个地区的出口商品含有相对大量的、比其他地区便宜的生产要素,而进口的是其他地区能更便宜地生产的产品。总之,进口的是使用高昂的生产要素比例的商品;出口的是使用低廉生产要素比例大的商品。”即每个国家都以自己相对丰富的生产要素进行商品的专业化生产和国际交换,就会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根据该理论,我们可以按照商品中所含有密集程度大的生产要素种类的不同,把商品大致分为劳动密集型的、资本密集型的、土地密集的和技术密集型的等不同类型的商品。各国应按各自生产要素的丰富与稀缺进行分工,能使生产要素得到最有效的利用,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价格、增加生产,通过自由贸易,各国均可获利。赫克歇尔—俄林理论从生产要素禀赋的角度来分析国际分工产生的原因,可以说是对国际分工理论的发展。但是,这一学说是建立在几个严格的假设条件基础之上的,这影响了其理论的适用性,而且该理论忽视了科技进步这一当今世界经济中的重要因素。在该理论的现实应用与验证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相反的情况。七、萨缪尔森的要素价格均等化学说该理论认为,由于每个国家出口的商品生产中,都密集地使用了它所拥有的丰富的生产要素,当生产要素在各国间不能直接移动的情况下,国际贸易将导致各国生产要素的相对价格和绝对价格的平均化。因此,国际贸易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