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试论徐志摩的诗歌肖小云(网名:江天月)重庆市武隆县巷口镇青坪小学校摘要:本论文探讨了徐志摩诗歌的思想内容,基本艺术个性以及徐诗的时代价值意义。其中主要以爱情诗展开论述,以抒情诗为落脚点,从而得出徐志摩的诗歌具有明显的矛盾性,他在矛盾中生活着、奋斗着,拼搏着,尽管他写了一些消极颓废的诗,但是他对我国新诗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是不可否认的,他是我国现代诗坛一位举足轻重的诗人。他高举人道主义的大旗,宣扬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提倡个性解放,他追求光明和单纯的人生信仰而付出自己一生的青春和热血,徐志摩的美好信仰将伴随他美妙的诗篇一起响彻中国大地。关键词:徐志摩的诗歌思想与内容艺术个性突出特点时代价值意义那天你翩翩的在空际云游,自在,轻盈,你本不想停留在天的哪方或地的哪角,你的愉快是无拦阻的逍遥。……2他为你消瘦,那一流涧水,在无能的盼望,盼望你飞回!————《云游》志摩啊,他在无垠的天际云游,他的诗魂永驻人间,至今诗坛仍争论不休。他是一只痴情的鸟,他用他柔软的心窝紧抵着蔷薇的花刺,口里不住的唱着星月的光辉与人类的希望,非到他的心血滴出来把绚白的花儿染成鲜红他不住口。他的痛苦与快乐是浑成一片的。1931年11月18日是一个十分悲痛的日子,徐志摩不幸撞机身亡。他的爱妻陆小曼失去了亲爱的丈夫;他的红颜知己林徽因失去了亲密的朋友;他的前妻张幼仪失去了心中的挚爱;新月诗坛失去了可亲、可敬、可佩的盟主。从此一颗中国诗坛的明星陨落了,一颗曾经光芒四射的巨星就这样消逝了,一个曾经为爱疾苦奔嚎的人走了,一个追求爱、理想与自由结合的人从此只能遗留在人们的记忆中。他生前编撰的《志摩的诗》和《翡冷翠的一夜》两集中的前期作品,少数流露出一些消极虚幻的情思。迟来的佳音带来《天国的消息》:“无声的落叶随着秋风飘落小路上,脚踩上去软绵绵的,这时竹篱内传来小孩的笑声,不知是秋叶飘落大地的声音,还是儿童灿烂的笑声,装扮着这个宁静安谧的乡村。”使诗人紧闭的思绪豁然开朗,犹如撕裂昏沉的黑夜开启那无垠的光明,可是人生的欢欣是短暂的,悲哀长存。秋天黄叶遍地,诗人感叹大自然的神奇,迈步感叹大自然的神奇,迈步枫林红叶飘香。可是他感到孤独寂寥与惆怅,没有谁能够明白他3在想些什么?他推测人生犹如树叶在无声中飘落大地。来年又见新叶摇曳。他更觉察人生就是欢乐与悲哀的交织,是光明与黑暗的交替运行。他觉得人生是短暂的,他不想销声匿迹,他想张开理想的翅膀去触摸时代的脉搏,去感应伟大时代的号召。他的想象犹如山洪爆发,掀起灵海的波涛,他好似在天国中得到了永生。从这里看出诗人独具匠心,将“深秋”这一充满虚幻的意象构思得淋漓尽致,情景交融更加增添诗人的内在哀愁。诗人推开天国的梦幻,走向人间《去吧》:“诗人假设如果去到人间,将高峰与苍穹对应;如果去到青年中,那么,香草埋没幽谷,群鸦付与悲哀;如果去到梦乡,摔破幻景笑贺山峰与海涛;如果舍弃种种与一切,则当前有出插天的高峰与无穷的无穷。”整首诗歌共分为四节,每节四行,用“去吧”一词贯穿始终,同时每节的一、三行循环复踏,遥相呼应,第一节与第四节前后照应。初读感觉曲折动人,荡气回肠。再读感觉人生有许多无奈,同时也有些佛教的韵味。反复吟咏逐步感悟到诗人学成归来,看到中国的现状是人民生活在水生火热之中,青年一代都在努力寻求救国救民之路。诗人沉思着英美式的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如何在祖国大地施行呢?中国的现状确是一座插天的高峰,诗人苦苦找不到出路。诗人迈着迟缓的脚步,在远处聆听着《常州天宁寺的礼忏声》:“犹如初夏鹧鸪的叫声穿越云霄响彻天际;犹如骆驼的铃声轻灵的由远及近;犹如空虚的笑声。失望与痛苦的呼吁声,厌世与自杀的高歌声,残杀与淫暴的狂欢声在生命的舞台上合奏着,光明的翅羽飞舞在4伟大、庄严、无疆、和谐的静定中。”整首诗歌呈散文态势,用各种声音构织全诗,将丰富的比喻句和奇特的想象熔为一炉。读来让人浸润在无极的乐感之中,同时明显的感觉到诗人在矛盾中挣扎。志摩回国后看到中国大地充满了血腥气,军阀混战,贫穷的人民苟且偷生。他苦于找不到出路,因而将社会现实融汇于诗句中,借助我国的遁世涅槃,寻求心灵的出路。徐志摩创作的前期诗歌,大多数具有比较积极地思想意义:提倡个性解放与争取民主自由融为一体,高举人道主义的旗帜,诗歌中随时灵活多样地贯穿着爱祖国、反封建、讲人道的思想线索,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五四”的时代精神与文化先驱的使命。具体说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不懈地追求光明与自由,将理想主义隐藏于意象之中。探究徐志摩的身世,知道他出身在浙江省海宁县硖石镇的富豪之家,后又长期接受英美式的资产阶级教育。所以。在创作《婴儿》时寄托了他的资产阶级民主与空想社会主义的政治思想。他希望“一个伟大的事实出现”,他期盼着那个肥白的“馨香的婴儿出世”。那就是能够在中国大地实现他的远大抱负,将人生自由与爱的自由融为一体。“婴儿”在母体里挣扎着、奋斗着、拼搏着,他渴望出世给漆黑的人类带来光明的福音。充满可怖痛感的母亲,在死神逼迫里追求着快感的永生。是的,诗人有他自我的精神寄托,他希望早日实现心中的理想。可是理想的实现谈何容易,正如产妇在临产前经受生与死的较量一样5可怕,死神随时有可能夺取母亲的生命,同时危及婴儿的生命。可是母亲是无私的,她忍受着地狱般的煎熬,只为婴儿的出世。诗人运用丰富多彩的比喻铺陈产妇的痛苦,用排比的句式展现即将临盆产妇的痛苦,这一生动的意象无疑暗示自我理想难以实现的痛苦。然而,诗人时常期盼着理想的实现,婴儿的出世。中国大地劳动人民的生活正经受着像产妇一样的痛苦煎熬,如何实现诗人的理想主义呢?辗转覆侧,诗人只有用他的生化妙笔赐予“婴儿”的出世来实现。志摩在《雪花快乐》中采用柔和隽永的笔墨,生动地描绘出优美雪花的形象。再现了雪花的快乐。全诗读来感觉节奏轻快、疏朗、和谐悦耳,在优美的意境中寄托着志摩追求自我单纯的人生信仰。将人生自由与恋爱自由紧密的交织在一块儿。“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你看,我有我的方向!/粘住她的衣襟,溶入她柔波似的心胸!/”诗人一生都在追寻他的理想主义,即美与爱与自由的结合体。可是现实的中国不能给他提供实施的舞台,那只是一种空想的社会主义。又由于他在剑桥大学结识的红颜知己林徽因与他的师兄梁思成(梁启超之子)结成终生伴侣,致使徐志摩与林徽因的恋爱破灭。这段时间创作的诗篇总是在不同程度上蒙上忧郁、苦闷、悲凉的格调。这充分地说明了徐志摩创作诗歌时受他主观情感因素的制约。诗人总是将主观的感受与客观的物象,凝结成生动的意象再现在读者的面前,让读者引起心灵的共鸣。二、通过描述底层劳动民众来反映黑暗社会的现实生活。6诗人在《太平景象》、《大帅》、《人变兽》中揭露了反动军阀统治的罪恶,发出了对黑暗现实生活的诅咒。志摩创作的《太平景象》看似太平,但从买油条的士兵的对话中不难窥见现实生活的残酷。“前边稻田里德尸体,简直像牛粪,全的,残的,死透的,半死的,烂臭,难闻。”“天生是稻田的牛粪——唉,稻田里德牛粪。”军阀统治简直视人命如草芥,诗人为此惊怒痛斥当今社会人道主义到底何存呢?在《大帅》诗中,志摩更是直截了当地揭露了军阀的凶残暴虐:“大帅有命令,以后打死了的尸体再不用住回挪(叫人看了挫气),就在前边挖一个大坑拿瘪了的兄弟往里掷,掷满了给平上土,给他一个大糊涂,也不用作记认,管他是姓贾还是姓曾!也好,省得他们家里人见了伤心:娘抱着个烂了的头,弟弟提溜着一只手,新娶的媳妇到手个脓包的腰身!”剪取这样一幅凄惨可怖的画面,诗人强烈地表露出对不断挑起战祸,陷民众于水火之中的官僚、军阀的憎恶,对违反人道主义的暴行的愤恨。那么,在《人变兽》诗中又是怎样表现的呢?全诗共分三节,第一节用了“乌鸦为分不匀死人的脂膏争吵”暗示军阀开战后的残杀凄荒的景象:第二节用“跳舞着没脑袋的英雄”直指战争的可怖现象:用“碧葱葱的豆苗全是用鲜血浇”暗指血流成河的残暴。最后一节用“挑水的姑娘走道带伤”暗指对女性的奸淫启遍地,人已经丧失了人性,人由于战争的驱使变成野兽一样可耻、凶残。诗人在《先生!先生!》、《叫化活该》、《盖上几张油纸》里写出了底层劳动人民的痛苦。如《先生!先生!》这首诗中,描绘了一个7“衣衫破烂的孩子追赶着铄亮的车轮”那个“先生”却坐在车里“戴大皮帽”这就构成了鲜明的对比,真实地表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那个小姑娘多么天真善良,为了“又饿又冻又病”的妈妈来讨吃,而那个先生却扔来一句:“没带子儿”再从小孩的反问中知道那“先生”是那么轻视贫穷,“可是你出门不能不带钱,你哪,先生。”小姑娘明明知道那位“先生”非常有钱,但是却无奈的“紧紧的跟”着“铄亮亮的车轮”可是让他绝望,那车像旋风“飞奔”,只留下那小孩“气喘着断续的呼声”。诗人在《叫花活该》中深刻地记录了这时的思想轨迹。他清楚地看到:“可怜我快饿花了,了、发财的爷,”大门内有欢笑,有红炉,有玉杯;“可怜我快冻死了有福的爷,”大门外西北风笑说,“叫花活该!”,“我是战栗的黑影一堆,蠕伏在人道的前街:我也中要一些同情的温暖,遮掩我的剐残的余骸——”他将目睹的底层民众惨淡饥寒交迫的现状浓缩成“叫花”这一鲜明形象,可谓用心良苦。他觉得从前自我生存环境和阶级与现在看到的具体情况完全是天壤之别。因而他用诗歌的形式,在《灰色的人生》中号召资产阶级的兄弟姐妹们到广大的底层劳动民众中去听“衰老的,病痛的,贫苦的,残毁的,受压迫的,烦闷的,奴服的,懦怯的,丑陋的,罪恶的,自杀的。”——和着深秋的风声与雨声——合唱的“灰色人生”的灵魂的悲怆呻吟。他殷切的希望资产阶级能够用人道主义的标准肩负起救国救民的重任,尤其希望像诗人一样的资产阶级青年们走出自我生长的行宫,用实际用动来拯救国民。然而,救国救民出路在哪里呢?8徐自摩在忧叹中呐喊,在颓唐中昂奋,在同情中批判,在愤怒中伤感。他的笔下不由自主地突现出为了求人生的理想与自由,在希望中绝望,在爱的威灵中获得荣光,诗人的思想在混乱、矛盾中挣扎着。志摩在《盖上几张油纸》中则真实在再出了一位爱子如命,有点神经错乱的母亲,在雪地里独自哽咽,啼哭。以梦幻为铺垫显现骨肉亲情,用冰天雪地来衬托人世的沧桑,现实生活的困惑与无奈。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贫苦人民的深切同情,尤其是对妇女和儿童的痛心。那么,在《庐山石工歌》的附录中诗人是怎样记叙的呢?“我那时住在小天池,正对着鄱阳湖,每天早上太阳不曾驱净雾气,天地还只暗沉沉的时候,石工们已经开始工作,浩唉的声音从邻近的山上度过来,听了别有一种悲凉的情调。……尤其是浓雾凄迷的早晚,这悠扬的音调在山谷里震荡着,格外使人感动,那是痛苦人间的呼吁,……那浩唉的声调至今还在我灵府里动荡,我只盼望将来有音乐家能利用那样天然的音籁谱出我们汉族血赤的心声!”从描述中我们可以真切的感悟到诗人对底层劳动人民深切的同情,同时也表现出苦难劳动人民在贫困中挣扎与生存着,但是他们高亢的精神响彻天地。徐志摩的以上这些诗篇虽然不可避免的带有阶级的局限,如不能正确解释苦难的根源和铲除罪恶的途径,但确实明晰地显了诗人关注社会现实,憎恨封建军阀,同情下层劳动人民的人道主义、民主主义向,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同时也表现出这种现实与诗人的理想主义的尖锐矛盾。在写法上,这一类诗与他大多数抒情诗不同,比较严峻、写实。9三、以自身经历或“假想”恋爱描绘爱情体验。徐志摩有时以自我的感情经历为基础,有时则以假想的异性为对象,坦率地表现纯真的爱情,真挚的追求、讴歌高尚的爱情。他以“本色当行”的爱情诗赢得了现代诗坛的崇高声誉。我国著名现代散文家朱自清先生,早年也曾是现代诗歌的爱好者,他研究徐诗发现“徐志摩的情诗是为爱情而咏爱情,不一定是真实生活的表现,只是想象着自己保举自己作情人,如西方的诗家一样。”我国现代著名小说家茅盾先生,嗟来之研究徐诗发现“志摩许多披着恋爱外衣的诗,不能够把它当作单纯的情诗来看,透过恋爱的外衣,有他的那个对于人生的单纯的信仰。”我国现代著名散文家胡适先生,研究徐诗发现“徐志摩的人生观是一种单纯的信仰,这里面涵概自由、美、爱三个大字。他梦想三个理想的条件能够汇合在一个人生里,他一生的历史只是他追求这个单纯信仰的实现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