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法治教育教学计划一、学生情况分析:通过一学期的法治法规学习,学生初步具有法治观念,知道守法光荣,违法可耻,敢于同违法行为作斗争,自觉守法,维护法律尊严。要想让他们有较强的法制意识,养成依法办事,遵纪守法的好习惯。还必须加强法治法规教育。二、教材分析:本期主要学习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法、教育法等。三、教学重难点:第一课我是懂法,守法的小公民。第二课路上的安全。第三课压岁钱的风波四、教学目标:1、小学法治教育要对学生进行法律启蒙教育,着重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观念教育,增强他们的国家意识、权利义务意识、守法用法意识。2、进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教育,使学生明辨是非,提高自我约束、自我保护能力,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行为。3、向学生普及有关法律的基本常识,培养他们的爱国意识、交通安全意识、环境保护意识、自我保护意识,以及分辨是非的能力,从小养成遵纪守法的好品德。五、教学方法和措施:1、要根据不同学龄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有针对性地开展法制教育。2、运用多种形式,生动、形象的教学方式,,向学生普及有关法律的基本常识。3、在品德课中,加强法制、纪律、行为习惯教育。4、坚持法制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坚持课堂教育与课外教育相结合,坚持近期目标与长远目标相结合,不断提高广大青少年学生的普法知识水平和法律素质,增强法制意识,努力把青少年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合格人才。第一课我是懂法,守法的小公民教课时间:2016年9月22日教学内容:我是懂法,守法的小公民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习与我们有关的权利,义务等法治知识。(2)能力目标:权利永远伴随着义务,两者是密不可分,相互依存的。(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我们要珍惜法律赋予我们的权利,承担自己的义务,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公民。二、教学方式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让学生自己举例,用具体、生动的事例教育学生,引导学生尊重规则。三、教学过程新课导入:1.请学生翻开书的第2.3页。教师:请同学们看看图中说了哪些法律?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与我们有关的是那些呢?学生:权利,义务。3.和老师一起了解我们的权利吧。学生:举手发言,交流。4.教师:同学们再看看我们的义务是什么呢?学生:自由发言。5.教师:我来给大家说说还有哪些拿?学生:分组交流。6.请学生和老师一起阅读《法律链接》。四,法律链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序言本宪法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中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成果,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五,教师小结:通过本节课学习学生了解了权利永远伴随着义务,两者是密不可分,相互依存的。我们要珍惜法律赋予我们的权利,承担自己的义务,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公民。第二课路上的安全教课时间:2016年10月20日教学内容:路上的安全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我们珍爱自己的生命,尊重他人的生命。(2)能力目标:不抢道,不相互竞逐,不并行,不随意在车流内穿行等。(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让我们珍爱自己的生命,尊重他人的生命。二、教学方式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让学生自己举例,用具体、生动的事例教育学生,引导学生尊重规则。三、教学过程新课导入:1.请学生翻开书的第6.7页,情境再现里发生了什么呢?请学生举手发言。2.请学生分组讨论如果你是平平你会怎么做?3.请学生组内分享你有没有经历类似的事情?4.请每组推荐一名代表在全班分享自己的经历。5.请和老师一起阅读并分析学生用书第7页《法律链接》。6.通过了解了法律链接请学生翻到学生用书第8页“案列分析”,学生自由发言发表自己看法和了解了多少。7.请同学们来到“活动天地”看图发言,并说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四.法律链接:《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五十五条(三)摩托车后座不得乘坐未满12岁周岁的未成年人,轻便摩托车不得载人。第七十二条在道路上(二)驾驶自行车,三轮车必须年满12周岁:第七十四条行人不得有下列行为:(一)在道路上使用滑板,旱冰鞋等滑行工具,(二)在车行道内坐卧,停留,嬉闹;(三)追车,抛物击车等妨碍道路交通安全的行为。五.教师小结:通过本节课学习学生了解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摩托车后座不得乘坐未满12岁周岁的未成年人,轻便摩托车不得载人。第七十二条在道路上(二)驾驶自行车,三轮车必须年满12周岁:第七十四条行人不得有下列行为:(一)在道路上使用滑板,旱冰鞋等滑行工具,(二)在车行道内坐卧,停留,嬉闹;(三)追车,抛物击车等妨碍道路交通安全的行为。第三课压岁钱的风波教课时间:2016年11月17日教学内容:压岁钱的风波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一律平等。(2)能力目标: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只能进行与他人的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赠与人明确表示将赠与物赠给未成年人个人的应当认定该赠与物为未成年人的个人财产。二、教学方式: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让学生自己举例,用具体、生动的事例教育学生,引导学生尊重规则。三、教学过程:新课导入:1.请学生翻开书的第10,11页。教师:请同学们听完图中的故事“情境再现”,说一说:你有过类似经历吗?如果你是东东你会怎么做?2.请学生小组讨论自己的压岁钱是怎么分配的?3.请小组派一名代表在全班分享。4.教师阅读《法律链接》。5.听完这些法律请学生说一说你明白了什么?6.请学生和教师一起进行“案列分析”,通过分析我们知道了怎么花压岁钱,请同学们自由发言。7.请学生翻到学生用书第13页,大家一起阅读并填写“活动天地”。四,法律链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十条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一律平等。第十二条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只能进行与他人的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不满10周岁的未成年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第一百二十九条赠与人明确表示将赠与物赠给未成年人个人的应当认定该赠与物为未成年人的个人财产。五,教师小结:通过本节课学习学生了解了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只能进行与他人的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不满10周岁的未成年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