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科学上册 教学设计 2.《我们周围的动植物》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2我们周围的动植物【教学目标】1.能用各种感官感知动植物的外部特征,尝试用尺子、放大镜等工具对所选择的对象进行观察,对并用语言或图画等自己喜欢的方式描述所观察的动植物的形态特征;根据观察提出自己的问题,尝试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假设与猜想。2.在观察动植物活动中,体验合作与交流的愉快;珍爱生命,与自然要和谐相处。3.知道生活中常见动植物的名称,初步感知动植物的形态、种类的丰富和有趣。【本课是为学生在以后课程中全面学习动、植物相关知识打下基础,更注重的是培养学生对生命世界的兴趣,体验探究事物的过程,掌握探究的方法。】教学过程描述:一、谈话交流,导入新课老师让大家回家观察身边的动物或植物,大家有收获吗?谁愿意与大家分享一下?(学生自由汇报观察发现)你是怎样进行观察的?(学生汇报观察方法)关于这种动(植)物的观察结果有没有可以补充的?(学生对观察结果进行补充完善)【汇报过程应该围绕你观察的什么,发现了什么,发现不同的观察方法(看、听、闻……)和角度(全面、局部、对比……),并给予积极的评价。】谁还愿意分享一下自己的成果?(学生继续交流自己的成果)每个人都进行交流时间太长,各组内交流自己一下自己的收获,其他同学可以进行补充完善。(学生小组内交流课前观察及收获)小结:感谢每一位同学的分享,其实,有关动物和植物的知识还有很多,只要我们仔细观察、认真思考,会发现更多与它们有关的知识。【学生充分的课前体验是本课成功的一半,使之在学习前对已有的知识与经验进行总-2-结、归纳、表达,教师可以根据反馈情况掌握学生的知识基础、探究方法等情况,有针对性的对学生的观察能力进行培养。】二、我们的发现1.将带到课堂的动物植物进行分组,分配到各组进行研究我们的观察活动还将继续,有的同学把研究动物和植物带到了课堂上,大家想不想发现更多与动植物有关的知识?各小组老师都带来了什么进行研究?交流一下,你们将怎样进行研究?研究过程要注意什么?(小组讨论、交流研究的方案和应注意的问题)老师也为每个组准备了一些工具,它们可以帮助你们发现更多。(进行观察、记录、交流)【从学生开始接触科学学科开始,就应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小组是探究活动的最基本形式,分工、合作是小组的基本功能。在探究前制定探究计划,让探究变成更有目的性,培养学生活动的计划性。在这里设置的工具只是提示性工具,为的是让学生初步体验工具探究的方法,使用的决定权在学生自己手中,他们可以根据自己探究的需要进行选择。】2.在交流总结中学习观察方式、方法。(学生发现鱼身上有鳞片、叶子上有叶脉……)你们能去观察动物(植物)身上的一部分,这种方法很有价值。(学生发现蚂蚁有触角、植物的高度、植物的根……)你们能用放大镜(尺子)工具去观察,这种方法很意义。(学生发现吊兰与月季花的花期不同、鱼的部分结构不同……)能用对比的方法去观察,这种方法很好。……【学生的认识方式、方法、能力各不相同,因此教师要发现探究过程中认识方法有代表性的个案进行分析,从而让学生明晰探究的方式与方法。科学教师应具有敏锐的嗅觉,灵敏的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将其放大,这样既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学生的创造思维提供舞台,使师生在精神的交流中共同成长。】(教师为每个组发一张记录表,内容如下)观察动物(植物)记录表-3-观察项目观察到的现象经过一会儿的观察,大家发现了很多平时没有发现的东西,这是为什么呢?(交流学习体会)【交流学习体会是为了让学生带着发现的眼光去寻找身边的知识,将思考引向深入。】其实,我们在观察动物(植物)时,只要改变一下观察角度,用一种新的观察方法,用心观察,就会得到更多的知识。【观察的过程就是运用创造性的思维,寻找不同的观察角度,获取新知的过程,这不仅对课程本身,对学生的科学素养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教师不能强调各种不同方法的本身,而让学生通过体验学习探究的过程掌握自我学习的方法。】3.让我们走出教室,继续对我们学校内的动物(植物)进行观察。(学生对校内动植物进行观察)三、我们的问题1.根据观察,提出问题。根据我们的观察,大家有了很多自己感兴趣的发现,这些发现给我们留下了很多问号,带来很多思考。你是不是有这样的问题呀?【应该引导学生从“是什么”、“为什么”、“我认为”提出和分析问题,既为学生明确依据发现提问的方法,也为学生指明解决问题的方向】(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小组内交流,记录)(教师为每个组发一张记录表,内容如下)我们组的问题记录表我们的问题我们的猜想-4-请各小组提取出你们认为有价值的问题,我们一起交流一下。(1)如果遇大家可以回答的问题这个问题谁来回答?你是如何知道的?(2)如果遇到大家都不能回答的问题遇到这样的问题我们应该想什么办法来解决?(讨论解决方法)伟大的科学家牛顿曾说过:“没有伟大的猜测,就不会有伟大的发现。”我们可以利用猜想来初步解决我们遇到的问题。你的问题是什么?你是如何猜想的?为什么要这么猜想?(继续交流发现的问题,将没有解决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猜想,做好记录)总结:当我们通过观察发现问题时,我们可以尝试去寻找答案,当暂时无法回答时,我们可以利用我们的猜想,初步解决问题。【对于暂时解决不了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猜想和假设,假设一个我们认为可能原因,然后对猜想和假设进行证明,这也是一种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以利用课本中牛顿的话,引起学生对这一方法的重视。当然猜想是建立在一定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并非空想。】2.我来模仿大家猜我们一起来玩个游戏好吗?游戏规则就是一个同学模仿动物的运动,其他的人来猜猜看,他模仿是什么动物?(指生模仿)他模仿的是什么动物?动物的这种运动有什么好处?【模仿活动是对学生观察的总结,很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对于探究过程来说,更重要是发掘引发学生深度思考的东西。】四、我们的朋友1.大家想对动植物更深入的研究吗?那我们应该和他们朋友,大家有兴趣参加吗?播放人类与动植物和谐相处的视频。-5-【激发学生的参与探究的热情,培养他们热爱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情感。】2.学生活动:活动主要由二部分构成,第一是为他们制作标牌,让更多的人认识他们;二是长期的观察他们,更深入的了解他们,大家有信心做到吗?(学生自由选定研究对象,做好观察记录)(教师为每个组发一张记录表,内容如下)观察记录表日期我的发现我们的问题我的猜想【拓展活动将学生的探究从课堂引到课余,将探究由浅薄引向深入。在这过程中培养学生长期观察的能力和毅力,培养良好的科学品质。教师在这过程中要不断跟踪、调查、评价、矫正,并在合适的时机组织交流。】体会与反思:本课在教学设计上主要体现了以探究活动为核心,不以传授知识为最终目的,强调在学习过程的体验和学习方法的发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玩不等同于观察对于和动(植)物们的相处,孩子们是有经验的,且在我们的生活的环境里随处可见,孩子们经常三五成群的凑在一起玩过小动物,但他们的活动是无意的,随意性十分明显,仅仅停留在“玩”的层面上,对“怎样去观察”这样的问题,缺乏必要的思考。做为教师应该通过与学生的交流,把学生的注意力由手转移到眼,由兴趣转移到思考,有了思维参与的观察,让思维对观察对象的每一个细节进行比较和分析,不断地提出问题,积极地指引、调节观察活动的进行,能增强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二、做好学生的思维训练活动本身所蕴涵的知识比较简单,没有太多的思维训练的成分。比如,教学设计中设计“让学生去表演动物的动作”,这种活动可以调动学生的兴趣,但只能体现学生观察的仔细程度,其中蕴涵的思维的成分就不多,如果在对动物运动的模仿之后引发学生去思考:-6-“动物为什么必须要那样运动?那样运动会有什么好处?”这样的模仿活动就显得有一定的意义,就能有一定层次上的提升。否则,活动不过是玩游戏的过程而已,学生在各个方面并没有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提高。很多科学教育者在对科学探究的理解上存在着偏差,有些人把科学探究等同于“动手做”。虽然两者都倡导学生的主体性,都提倡体验式学习。但实际上它们却存在着一定的差别。科学探究是以问题为核心,它不否认对知识的学习,提倡学生通过亲身参与来积极主动地建构知识,但同时也承认通过查阅资料等间接形式来获取知识信息的重要性。而“动手做”提倡的是“做了才能理解”的理念,非常重视第一经验的学习。由此可见,“动手做”更强调的是动手,而科学探究则更强调动脑;“动手做”重视的是第一经验的学习,甚至认为是获得知识的唯一模式,而科学探究却不否认对间接经验的学习。把探究教学理解为活动教学的结果是,教师把精力过多地考虑到活动的设计和安排上,并没有充分地考虑到学生的思维问题。还有些人把科学探究机械化地理解为一种流程了。认为探究必须要按照提出问题、进行假设、做计划、设计实验、交流、验证假设这些步骤来进行。而事实上,对问题的讨论来寻求答案、对资料的分析来提取信息也都是一种探究模式。科学探究不一定都需要动手,也不必按部就班地一步步地来进行。我们不能把探究看成一种机械形式,它的本质应是思维。否则,在短短的几十分钟的课堂上是无法完成探究教学的。三、让学生的思考走向深入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的伙伴。教师组织和引导学习的主要导向工具就是“问题”,因此问题的深度和方向对课堂的走向起决定性的作用。问题方向错误会将课堂引向歧途;问题难度过高会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问题过于简单会失去提问的必要性,使与学生的交流流于形式。在本课教学中,主要提出“你是怎样观察的”、“大家发现很多平时没有发现的东西,这是为什么呢?”、“遇到这样的问题你会用什么办法来解决?”、“你是怎样猜测的?为什么这么想?”把学生的思考从浅引向深入,启发学生对知识的关注引向对思维活动的思考。因此在设计问题时,一是要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不能过难,打击学生学习的兴趣,也不能让思考浮于表象,流于形式;二是教师应对学生的思维活动进行积极的引导,防止思考进入误区。四、让学生学会记录科学课堂中,教师为了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进行探究的兴趣,设计了很多新颖的-7-实验、活动,教师只注意到学生学习的过程心理愉悦,往往忽视了学生在整个探究的进程后,缺少对学习过程的梳理、反思的表达的环节,使学习过程流于形式,学生只是在不断的中断中被动的进行探究。往往一节课课堂丰富多彩,而课后学生收获甚微。改变这一状态的最好办法是让学生学会记录,除了要记录实验情况外,还要学着记录下学会的知识、发现、问题等学习情况,对课堂学习进行反思、梳理。学会记录也是科学素养的一部分,是良好学习品质的表现。

1 / 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