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人墓碑记.ppt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感谢你的观赏2019-8-12张溥(1601——1640),复社的创始人和领袖。字天如,太仓(江苏)人。明末有许多文社,复社大约本于“应社”,集合许多小社而成。以复兴古学,务为有用相号召,大约成立于熹宗天启末。张溥幼年刻苦读书,《明史·文苑传》言之:“所读书必手抄,抄已朗诵一过,即焚之,如是者六、七始已。”后来把自己的书斋命名曰“七录斋”。和同乡张采并称“娄东二张”。2感谢你的观赏2019-8-12碑记,又称碑志,是记叙死者生前的事迹,评价、歌颂其功德,刻在墓碑上的文字。叙述兼议论的文体。解题3感谢你的观赏明代万历、天启年间,统治阶级内部斗争十分激烈。皇帝昏庸,不理朝政,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专横跋扈,排斥异己,一般正直的士大夫皆蒙其害。顾宪成等一批有识之士,在无锡东林书院以讲学为名,指斥时政,被称为“东林党”,受到人民同情。天启六年(1626年)在苏州的东林党人周顺昌因指责魏忠贤而被逮捕,激起了苏州人民久积的义愤,与差吏发生了武斗,打死了两名官差。事后,在这一事件中英勇斗争的五人,挺身自投,从容就义。这件事后,不到一年崇祯皇帝即位,阉党败势,魏忠贤畏罪自缢。苏州人民毁掉魏忠贤生前的祠堂,并在那里筑墓重新安葬了五人,并立碑以为纪念。作者就为此写了碑记。4感谢你的观赏2019-8-125感谢你的观赏2019-8-12字词正音:阉湮皦赀缇骑抶溷曷缳暴谥牖詈yānyānjiǎozītíjìchìhùnhépùshìyǒulìhuán6感谢你的观赏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关于五人)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关于墓碑)呜呼,亦盛矣哉(感慨)首段,介绍“五人墓”的由来,抒发感慨7感谢你的观赏2019-8-12第二段本段为什么不接叙五人之死的经过,却就建墓事发表议论?以常人与五人对比,已暗含“死生之大”四字,实为结尾张本。8感谢你的观赏本段中两个“夫”字作用有何不同?第一个引出事实作为立论的出发点,第二个引出议论的内容9感谢你的观赏突出“独五人之曒曒”的问题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其疾病而死,死而湮没不足道者,亦已众矣;况草野之无闻者欤?独五人之皦皦对比对比点是:死后的影响以“何也”引发下文10感谢你的观赏2019-8-12周公被逮,士人声义缇骑厉斥,众不能堪吴民痛心,噪而相逐吴臣请示,按诛五人英勇抗暴五人当刑,意气扬扬詈骂中丞,谈笑以死头断悬城,色不少变贤者发金,脰与尸和慷慨就义叙“五人之皦皦”11感谢你的观赏2019-8-12可分两层:前一层叙述苏州市民反阉斗争经过,用事实印证上文“激于义”三个字;后一层写五人被诛。从分析结构入手,理解第三段的意思。本段可分为几层?试概括层意。12感谢你的观赏讨论明确:这一层的描写,感情真挚,写吴民,则“哭声震动天地”“抶而仆之”,其义勇可见;写缇骑,则“按剑而前,问‘谁为哀者’”,凶横之态毕见;写狗官,则“匿于溷藩以免”,惶急之状可知。可见作者憎爱分明的感情。前一层叙述反阉斗争的经过,所表现出的作者的感情如何?13感谢你的观赏反映五人浩气长存,虽死犹生。3、文中述贤士大夫发金买五人之脰,有何作用?既有称颂贤士大夫之意,又有从侧面烘托五人形象的作用。第四段1、如何选材来突出五人事迹?五人之事迹不可尽书,故只写其当刑之从容,说明作者选材之精当。2、“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反映五人的什么精神?14感谢你的观赏第五至第七段第五段论述五人之死在当时政治斗争中的意义。用一反问极言在魏阉统治时期不附逆者极少。又用一提示性的问句揭示出五人之死确实于“激于义”。第六段论述五人之死的重大意义。连用四个长句,运用强烈对比,提出死的轻重问题,突出五人之死重于泰山,点明“匹夫之有重与社稷”这个重大主题。15感谢你的观赏五人之死的意义不畏强暴,声张正义挫败阴谋,功在国家苟且偷生,轻于鸿毛仗义而死,重于泰山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16感谢你的观赏2019-8-12上文两次提到贤士大夫,都没交代姓名,为什么要放在最后写呢?既可使行文简洁,又有评功的作用,对贤士大夫不称名,表示一种敬意。17感谢你的观赏归纳中心思想:•歌颂五义士“激于义”而死的斗争精神•反映、歌颂了群众的伟大斗争和巨大力量。•批判甘心依附阉党的官僚士大夫的卑劣行径。18感谢你的观赏写作特点:1、夹叙夹议,叙议结合。从全文看,前两部分侧重记叙,第三部分侧重议论。两部分之中,记叙和议论又互有穿插。2、巧妙使用对比。文章多处使用对比,突出五人慷慨就义的英勇事迹和重大意义。如第二段把富贵之子、慷慨之徒与五人对比,突出五人之伟大。3、用简练传神的笔墨刻画人物形象。19感谢你的观赏大阉之乱,缙绅难以不易其志五人则激昂大义,蹈死不顾对比对比点:面对暴政的不同态度20感谢你的观赏2019-8-12由是观之,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其辱人贱行周公:忠义暴于朝廷,赠谥美显,荣于身后五人:得以加其土封,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斯固百世之遇也对比对比点:生与死,生不如死与虽死犹生21感谢你的观赏2019-8-12五人“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凡四方之士无不有过而拜且泣者”假若五人“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人皆得以隶使之”22感谢你的观赏2019-8-12对比手法对比意义五人“激于义而死”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淹没不足道”光明磊落五人“激昂大义、蹈死不顾”缙绅“易其志”不畏强暴五人“有重于社稷”高爵显位“辱人贱行”死之意义重大五人“尽其天年”(假设)豪杰“扼腕发悲”(现实)容于身后的显耀23感谢你的观赏2019-8-12本文思想内容的进步性和局限性都有哪些?1.进步性:(1)作者站在反对阉党,支持群众抗暴斗争的政治立场,歌颂了五义士“激于义而死”的斗争精神,同时也看到了群众斗争的巨大力量,反映、歌颂群众的伟大斗争,这是很可贵的。(2)张溥领导的“复社”,在当时是一个进步的文社。他们提出诗文应该反映时代,表达作家的思想感情,作品要为政治斗争服务。张溥在创作实践中实现了这一思想,写出了反映现实斗争、内容感人至深的《五人墓碑记》,成为明末古文运动的一面旗帜。文章所体现的文学必须为现实政治斗争服务的思想,对后世作文有相当的作用。24感谢你的观赏2019-8-122.时代局限性:(1)作者所主张的“义”(“激于义”、“激昂大义”等),是站在反阉斗争的立场上,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利益,与我们现在所倡导的为人民的事业奉献一切的“正义”不可相提并论。(2)作者看不到明王朝衰颓覆亡的趋势,寄希望于“待圣人出”以挽既倒之狂澜,这是不切实际的幻想。(3)作者推崇五义上的义举,却也流露出对“生于编伍”、“素不闻诗书之训”、“人人得而隶使之”的轻视态度,这种门第等级观念,表现了封建立大夫知识分子的思想局限,这又是那个时代使然。25感谢你的观赏2019-8-121、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夫十有一月之中2、敛赀财以送其行3、亦曷故哉通假字“有”同“又”。“赀”同“资”,资财,钱财。读zī“曷”通“何”26感谢你的观赏•1、吾社之行为士先者•2、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3、按诛五人古今异义•“行为”是“行”和“为”两个词的连用。行:品行,名词;为,成为,动词。今义为: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在外面的活动。•私人:党羽;今指与公家相对的个人。•按:考查,查究。今常用义为:压住,依靠等。27感谢你的观赏4颜色不少变5视五人之死6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颜色:面貌、容貌、脸色。今常指由物发射、反射或透过的光波通过视觉所产生的印象。视:比较。今无此义。首领:头颅,脑袋。28感谢你的观赏1、人皆得以隶养之2、去今墓而葬之3、其疾病而死4、为之声义5、缇骑按剑而前6、是时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词类活用隶,名词作状语,当作奴隶那样。墓:名词用作动词,修墓。疾病:名词用作动词生病。声:名词用作动词,伸张前:名词作动词,走上前。抚:名词用作动词,担任巡抚。29感谢你的观赏7、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8、不能容于远近9、抶而仆之10、安能屈豪杰之流远近:形容词用于名词,远近的人;远近的百姓。仆:动词使动用法,使……倒下屈:动词使动用法,使……屈身记:名词用作动词,作记。哀: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哀,哀惜。30感谢你的观赏11、荣于身后12、尽其天年。13、买五人之脰而函之14、亦以明死生之大荣:名词使动用法,使……得到荣誉。尽:形容词用作动词,享尽。名词用作动词,用木匣子装形容词用作动词,阐明31感谢你的观赏1、即今傫然在墓者也。2、斯固百世之遇也。3、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4、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5、故今墓中全乎为五人也6、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句式判断判断句32感谢你的观赏激于义而死焉者也钩党之捕遍于天下“之”字提宾被动句宾语前置33感谢你的观赏1、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2、且立石[于其墓之门]3、忠义暴[于朝廷]4、荣[于身后]5、不能容[于远近]6、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7、令五人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8、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介词结构后置句34感谢你的观赏省略句1断头置城上2投缳道路3激昂大义4扼腕墓道(于)(于)(于)(于)35感谢你的观赏义激于义而死焉者也。为之声义/忠义暴于朝廷一词多义义愤合宜的道德,行为或道理,正义,名词。为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为之声义/谁为哀者替,给,介词。花费的时间36感谢你的观赏行1吾社之行为士先者2敛赀财以送其行3其辱人贱行固1轻重固何如哉2斯固百世之遇也。品行,名词。走,动词。行为,名词。本来,引申为“究竟”“到底”,副词。实在,真是,副词。37感谢你的观赏第一段实词1、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当路)居于要地,比喻执掌政权的人。“夫子当路于齐,管仲、晏子之功,可复许乎?”《孟子·公孙丑下》2、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除,治,整理⑴台阶。登自东除。《二京赋》张衡⑵清除,去掉。诛乱除害。《史记》⑶拜官,任命,授职。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指南路〉后序》⑷整治,治理。祠:祠堂。封建制度下同姓族人供奉祖宗或生前有功德的人的房屋。3、以旌其所为:表扬。/古时一种用五色羽毛装饰的旗子。38感谢你的观赏第一段虚词1、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助词,提示、领起作用。当,适值,正当。“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出师表》2、激于义而死焉者也:兼词,相当于“于是”。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桃花源记》4、请于当道:引入动作涉及对象。39感谢你的观赏第二段实词1、去今之墓而葬焉:距离。墓,名词用作动词,修墓。⑴离开。阳虎去齐走赵。《韩非子》(引)过去的。去年下扬州。李白《江夏行》⑵除掉,去掉。除残去秽。⑶距,距离。⑷到,往。休去倚危栏。辛弃疾《摸鱼儿》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通假字,通“又”。慷慨得志之徒:(做事合乎心愿,顺利)官运亨通。其疾病而死:名词用作动词,作状语。况草野之无闻者欤:原指乡野,此处指民间。独五人之曒曒:同“皎皎”,光明貌。40感谢你的观赏虚词1、夫五人之死:发语词。2、而葬焉:兼语词。3、凡富贵之子:一般的,那些。此句中的子与下句中的“徒”均指一类人。像“郯子之徒”。4、亦已众矣:程度副词,太。5、况草野之无闻者欤:语气词,较“乎、哉”为弱。6、独五人之曒曒:副词,只有,唯独。41感谢你的观赏第三段实词1、在丁卯三月之望:天干地支纪年法的推算。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补:农历每月初三(朏)第一天(朔)最后一天(晦)十五(望)十六(既望)2、吾社之行/为士先者:品德可以作为读书人表率的人。先:形容词用作动词。3、敛赀财以送其行:募集款项。“赀”同“资”。4、缇骑按剑而前曰:本指古代贵官的侍从,此指明代专事侦查,逮捕人犯的差役。名词用作动词,向前。42感谢你的观赏虚词1、予犹记周公之被逮: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2、敛赀财以送其行:目的连词。3、则噪而相逐:偏指一方。4、既而以

1 / 4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