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构建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各位领导,同志们:根据安排,我就构建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谈几点自己的学习体会,和同志们一起探讨,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现代农业的内涵、特点和基本形态*国内外现代农业发展的态势*目前构建现代农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分析*推进我市现代农业建设必须坚持的几个原则*构建现代农业的几项重点工作一、现代农业的内涵、特点和基本形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第一要务是生产发展。实现生产发展,最重要的是构建现代农业。锦涛总书记指出:“我们必须下更大的决心、拿出更多的投入、进行更扎实的努力,推动现代农业建设迈出重大步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打下坚实基础。”现代农业是新农村建设的根本点,是产量增加、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立足点。在此,首先要弄清现代农业的内涵、特点和基本形态,以及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主要要求。(一)现代农业的内涵农业是最古老的产业,也是永不衰退、不断推陈出新的母亲产业。迄今为止,农业大体经历了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自给自足的传统农业和各国正在进行的现代农业三个发展阶段。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是在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和现代工业有了较大发展的基础上逐步实现的。这一转变大体上起始于19世纪初,已有近两百年历程。20世纪中叶后,农业现代化进程明显加快,发达国家先后实现了农业现代化,使农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高度发达的基础产业。在丹麦、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现代农业已经成为立国产业。现代农业是与传统农业相对应的发达农业,是历史的、动态的。现代农业以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普遍使用现代生产工具、全过程实现现代管理的生产方式,改变了传统农业以手工劳动为主的生产方式,实现了生产专业化、集约化、社会化。现代管理手段的应用,更新了发展理念,创新了经营机制,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2发达国家曾经称现代农业为“石油农业”,现在更多叫它“持续农业”、“有机农业”、“设施农业”,甚至可以叫“精细农业”等等。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去描述现代农业:从以市场为导向看,它是市场农业;从以现代科技为支撑看,它是高科技农业;从对各种资本的需求看,它是资本密集型农业;从经营方式看,它是产业化农业。综合起来,中国特色的现代农业是以统筹城乡发展为前提,以充分吸纳世界工业文明成果、合理汲取中国传统农业精华为基础,通过科学化、市场化、产业化建立起来的,应用现代发展理念、运用现代工业装备、采用现代科学技术、推行现代经营形式、实行现代产业结构的、农业经济技术生态有机统一的多元产业形态和多功能产业体系。它以现代发展理念为指导,没有市场导向、集约经营、和谐发展和外向开发等先进理念的确立,就没有现代农业;它以现代工业装备为物质条件,没有农机具、电脑等现代工业装备和化肥、农药等现代物品投入,就没有现代农业;它以科学技术为强大动力,没有细胞学说、植物矿质营养学说、杂交优势理论、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等科学技术的创新与推广,就没有现代农业;它以现代经营形式为手段,没有一体化运作、专业化分工、集约化经营和社会化服务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就没有现代农业;它以现代产业结构为支撑,没有发达的畜牧业、发达的农产品加工业和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同样没有现代农业。现代农业是我国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一是全面提高我国农业生产力水平的需要,有利于加强农业设施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满足人们对农畜产品不断增长的需要;二是加快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需要,有利于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强化农业这个薄弱环节,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相互促进、协调发展;三是加快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和和谐社会的需要,有利于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让广大农牧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促进社会和谐进步,建成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二)现代农业的特征现代农业与传统农业相比,核心是科学化,特征是市场化,途径是产业化。我以为:一是现代农业的科学化,突破了传统农业的自然性。现代农业充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遗传育种)、现代物质手段(农机耕种)和现代管理方式(电脑分析),改变了传统农业过分3依赖自然条件、生产力水平落后的状况,走出了农业工业化的道路,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二是现代农业的市场化,突破了传统农业的封闭性。现代农业打破了传统农业自给半自给的封闭状态,实现了农业资源的跨区域优化配置和农产品的国内外流通,走出了农业的区域化和国际化的道路,提高了农业的商品率、竞争力和赢利能力。三是现代农业的产业化,突破了传统农业的分割性。现代农业打破了传统农业主要从事初级农产品原料生产、产业脱节的局限性,走出了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的产业化经营道路,实现了一二三产业互动,提高了农民组织化程度、农产品开发能力和农业综合效益。(三)现代农业的基本形态综观世界各国,现代农业发展主要有以下四种形态:一是生态农业。生态农业是美国土壤学家阿布莱切于1970年提出的,它是“低投入、低成本,生态上能自我维持,经济上有生命力,在环境、伦理和审美方面可接受的小型农业”。它是一个使能量消耗减少到最低程度的自我维持系统。在这个系统内,一切副产物都通过再循环,并大量种植固氮植物,施用腐殖质肥、农家肥,实行作物轮作,保持土壤肥力,增强生态效益的农业。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生态农业实践,目前已有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生态农业试点2000多个。二是有机农业。有机农业的理论最初是由美国学者罗德尔提出的。1980年,美国农业部一个调查小组给有机农业下的定义是:“所谓有机农业是指完全不用人工合成的化学肥料、农药、生长调节剂和饲料添加剂的生产制度。它在可能的范围内,尽量依靠轮作、作物秸秆、家畜粪尿、绿肥、外来的有机废弃物、机械中耕、含有无机养分的矿石及生物防治等方法,保持土壤的肥力和易耕性,供给作物养分,防治病虫杂草危害的一种农业。”2001年,欧洲有机食品和饮料销售值达120亿美元。三是持续农业。持续农业是发达国家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农业新模式。1991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在荷兰通过的《登博斯宣言》将它定义为:“管理和保护自然资源基础,调整技术和机制变化的方向,以便确保获得并持续地满足目前和今后世世代代人们的需要。因此这是一种能够保护土地、水和动植物资源、不会造成环境退化;同时在技术上可行、经济上有活力、社会上能广泛接受的农业。”持续农业注重传统有机农业技术与现代科学技术和管4理方法的结合,从而把农业发展和环境保护有机地统一了起来。目前,持续农业已经成为世界农业发展的基本方向。四是园区农业。园区农业是在一定区域内集聚现代农业基本要素,重点以推进农业科研和农产品加工等产业,加快农业科研成果转化和农业企业孵化为主要目的区域性农业(如陕西杨凌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区)。它表现为农业高新科技园、设施农业、庄园农业、都市农业、观光农业和体验农业等等,其产业集群和孵化效果明显,生态环境优美。成都市锦江区幸福梅林、花乡农居等“五朵金花”,可称得上园区农业的典型。二、国内外现代农业发展的态势很多同志去过国外,在欧美、日本、以色列等地看到的农业大多是现代农业。美国是最早建成现代农业的发达国家之一,也是现在世界上农业现代化水平最高的发达国家之一。到20世纪50年代,美国农业就经过了机械革命、生物革命、化学革命和管理革命,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目前,美国人口只占世界人口的5%,农业从业人员只占全美从业人员的3%,可它生产的粮食占世界的20%,生产的油料占世界的30%;美国340万农民平均每人一年要生产98.2吨粮食、5.3吨油料、18.5吨奶、3吨禽肉、1720打禽蛋。一个美国农民提供的农产品可满足80个人的消费需要。美国出口的农产品约占世界农产品贸易总额的20%。这就是当今世界最发达的现代农业。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一直致力于对传统农业进行改造,积极探索农业现代化的道路。早在20世纪50年代,我国就提出了农业现代化的“四化”目标,即机械化、水利化、化学化和电气化。20世纪80年代后,又逐步走向了市场化和产业化。几十年来,我国农业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方面发生了一系列变革,农业生产条件得到很大改善,农产品生产跃上新的台阶,农民生活水平基本达到小康标准,发达地区已部分实现了农业现代化。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业发展水平还比较低,我们西部地区的差距更大。总的看,我国农业目前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的关键阶段。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市农业得到长足发展。我省现有农村户籍人口6681万人,占总人口的77.7%,高于全国7.8个百分点。我们仅用占全国3%的耕地,生产了占全国7%的粮食、7%的油料、8.6%的肉类、5%的蛋类、13.2%的茶叶和5%的蔬菜,成为我国的农业大省。农民人均纯收入2803元,在全国31个省区市中排第21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452元。而我州5的农业发展总体水平不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强,与省内农业发达地区的差距较大。2005年,我州农村户籍人口约68万人,占人口总数80%左右,人均生产粮食约248公斤、肉类114公斤、鲜奶134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1881元,增幅居全省第一,但低于全省平均水平922元,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374元,因此,我州构建现代农业任重道远。纵观国内外现代农业的发展态势,我认为有以下四条经验可以借鉴:一是现代农业建设应立足实际,分类指导。不同的地区由于历史的、经济的、自然的、社会的条件不同,在现代农业建设的过程中,所选择的侧重点及采取的措施、办法等因农业发展中的主要矛盾有着较大差异(突出生态特色农业)。二是现代农业建设应着眼于综合提高农业生产力。建设现代农业应将农业机械技术现代化与农业生物技术现代化、农业化学技术现代化等相结合,既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又提高土地生产率。三是建设现代农业必须重视农业的科研和教育。特别是建立以地方农业院校为主,实行教学、科研、推广三结合的制度,在建设现代农业过程中,作用十分明显。四是建设现代农业需要国家的大力扶持。构建现代农业与国家的大力扶持和鼓励密不可分。三、我州构建现代农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分析纵向看,阿坝州农业和农村的发展变化是翻天覆地的。但横向比较,由于历史、地理、自然诸因素的制约,农业基础还相当脆弱;第一产业对GDP的贡献率低,农村经济增长缓慢,与全省、全国相比有很大的差距;弱质产业与弱势群体相互交织,信息闭塞、滞后;农牧业人口比重较大,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远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综合分析,制约我州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主要有五个方面:农业基础设施落后是制约构建现代农业的瓶颈一是土地少、农田水利建设差、自然灾害多、生产率低下。阿坝州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农村和农耕地主要分布在河谷的冲击台地和高半山缓坡上,这样形成的农耕地面积小,零星分散,坡度大、土层薄、肥力低、水土流失严重。目前,全州128万亩耕地中,高产地仅35万亩,占27.3%,中低产土却多达93万亩占72.7%,有效灌面仅为27万亩。耕地数量少且耕地产出低,与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的要求相差甚远。就农业生产设施而言,农业总体上还是靠天吃饭,农田水利设施老化失修,末级渠系不配套,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每年都有多种自然灾害交替发生,尤以干旱、冰雹、低温影响最大。6二是农村交通、通讯、能源相对落后,制约农村经济发展。2005年底,全州仍有346个行政村不通乡村公路、还有近15万农村人口尚未解决交通运输问题;有20个村的近4万农牧民的用电问题没有解决;农村通讯条件更是落后,除沿公路村镇外,大多数高半山农村没有程控电话和移动通讯。正是由于农村基础设施落后,严重影响了农产品产量和质量,制约了农业经济效益的发挥。三是农业基础设施不仅在存量上与现代农业的发展不相适应,在增量上也不能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全州的农田基本建设高潮是在“农业学大寨”时期,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农业基本建设的速度明显放慢,农业基建的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下降,尤其是水利基建部分更是下降明显。基本建设速度的明显减缓,严重制约了农业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二)农业产业化经营程度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