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细细的蓝线》——纪后现代主义简要:《细细的蓝线》是标志“新纪录电影”诞生的代表作,该片呈现了一场权威公正的司法审判与事实真相大相径庭的司法“闹剧”。导演莫里斯一反传统,用多个“真相”启发观众对“真相”的思考,具有浓重的后现代主义特色。影片不确指的片名、不明确的主题、超常规的叙事策略、异样的黑色电影风格无不透露出后现代主义倾向。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进入了后工业时代,在这一时期现代主义向极端的反传统倾向发展,它不仅反现代主义传统,甚至还反艺术本身,极尽破坏人们公认的思维方式、经验方式和审美惯性之能事,这就是后现代主义。它源自现代主义但又反叛现代主义。莫里斯是从反叛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盛行于欧美的直接电影开始创作路程的。1988年《细细的蓝线》的成功给莫里斯带来了巨大的名声,而这部影片也被批评界视为标志“新纪录电影”诞生的代表作。该片以一种无中心的、自我反思的、游戏的、模拟的、多元主义的叙事策略将“伍德警察被杀”一案客观公正地展现在观众面前,采用拼贴的、模拟的艺术风格,模糊了高雅与世俗、艺术与生活经验的界限,彰显了后现代主义电影的典型特征。一部电影的片名就是这部电影的主题概括,就像一篇文章的标题起到起画龙点睛的作用一样,无论是情节片还是纪录片,通过片名能使观众对电影的基本内容有概括性的了解。然而《细细的蓝线》却让人捉摸不透,看到片名会让人产生诗化的联想,丝毫不会和司法冤案联系到一起。导演利用这个案子对美国法律制度和法律体系进行拷问,在欧美民众眼中,他们的立法、司法体系是坚不可摧的,是引以为傲的。然而,当埃罗尔.莫里斯通过影片揭示了原来他们心中的权威、公平的象征实际上也不过是满足一些人的私欲的工具而已时,对他们而言,这无疑是沉重的打击,犹如惊世的警钟重重地敲打在每个人心中。也有人认为警察是一条易断的线,穿着蓝色制服的警察代表着正义,闪烁的警灯也在给人警示。哈里斯在采访中说过,“自由女神的正义是分等级的,正义?怎么说?我不知道她是怎样说的。她只是闭着眼睛。她手中的天平是可以上下浮动。”哈里斯一定在嘲笑美国的司法公正,用他的七次作案行为挑衅着美国的“正义”,而所谓的正义的化身——警察、法官自信地将一个无辜者扔进了监狱——他们是这场“闹剧”的执行者,亚当斯成了他这个可怕“闹剧”的牺牲品。正义何在?这道蓝色的线确实太细了。新纪录片《细细的蓝线》从选题上所表现的创伤及可怕程度无法与《证词》、《华氏9.11》相比,但莫里斯的影片却给了我们同样的震惊。这种震惊缘何而来?这是一部活脱脱的美国司法黑色讽刺剧。“警察被神秘枪杀!”“是谁杀了警察?”,倘若莫里斯按常规方法,把该片拍成一个凶案调查片,不可置否会受到一定的关注度,但莫里斯的一反常态的表现却让该片上升到另一个层面,他在片中所表现的内容远远超过了作品本身的东西。影片没有一句旁白,故事的推进全靠剪切的采访对象的讲述,一个人的谈话引出下一个人,亚当斯——哈里斯——警察——法官——证人——律师——目击证人逐一出现,当然每个人“自我陈述”的时间不同,出现次数也不同,这些人在讲述自己在事件中扮演的角色时所呈现出的不同情态让人颇感有趣。例如米勒夫人竭力证明自己具有侦探的敏感性,因此会注意到案件的每个细节;法官在采访中似乎急于表现自身的“公正”、“清白”……莫里斯独特的风格化的采访方式,使人物与案件失去了直接联系,但却在某种程度上让观众将他们看得更清楚。对于“侦探式的导演”莫里斯而言,探究事件背后的真相才是最吸引人的。影片本身可以说是对平日里不为人关注、生活在社会边缘的人们的一次社会学、心理学的注目与反思。导演莫里斯将看似非正常的现象视之为正常并加以表现,影片并没有围绕“Whokilledthepolice”这个疑问对每个受访者打破沙锅问到底,而是平静地对待镜头前每一个力图证明自己的或正直诚实或秉公办事的人,尽情地展现他们自己所谓的“真实”,在此过程中引发观众自己的思考,去寻找案件的答案,甚至可以说是生命的答案。影片的深度恰恰来源于此,主题再一次升华。新纪录电影的主旨就是——积极主张虚构的叙事策略来表现真实,提倡“搬演”。《细细的蓝线》犹如抽丝剥茧般缓缓进入每个人(罪犯、法官、警察、目击证人)的隐秘的内心世界并将之逐步展现出来。首先是亚当斯、哈里斯和警官各执一词,难辨真假的案情,之后是辩护律师的案件剖析,接着是影片最经典的部分:三个目击证人分别讲述了三个版本的案发现场。他们确信自己知道所发生的,并认为自己看见了所发生的。但真相是什么?是不是就是他们看到的?也许他们看到的是真相的部分场景,但那绝不是真相,真相永远是一个未知之谜,或许只有死去的伍德警官和凶手才知道。眼睛是会撒谎的。例如片中的女目击证人米勒夫人,她情绪异常激动,“That'stheman!That'stheman!”。她真的看到Themankilledthepolice了吗?在这里:眼睛做了伪证。人们常说眼见为实,这点无可否认,但笔者要补充的是,出现在人眼睛里的东西,并非全是人所看到的。后面出现的邻居证实了她的不可信任性。莫里斯精心叙述的这个扑朔迷离的司法案件给迷信影像真实的观众一个警醒。《细细的蓝线》影片在开头就奠定了黑色的基调,第一个镜头:夜幕降临的城市,一个圆顶的高层大楼,零星的灯光,镜头向下推移到依稀的街头灯光,暗示着夜幕下的达拉斯不安的气氛。影片中大部分场景都是以黑夜或低光照明的方式形成低调的影像的特色,即使对人物的采访也是黑白对比明显。影片中,黑夜的场面特别多,无论是内景或外景,总给人以阴森恐怖、神秘莫测的感觉,引发危机感;再加上有力而施催眠术般的音乐,配以缓慢动作,特写镜头的频繁出现,危险似乎一直笼罩在周围,而且愈发紧迫。《细细的蓝线》的导演莫里斯对“警察被杀”案进行了反传统的艺术表现,大量采用后现代的叙事策略,对传统纪录片进行了大胆的革新。从后现代主义视角审视《细细的蓝线》之后,我们不难发现,无论在内容、形式及艺术特色上,这部影片都显示了它与众不同的风格,堪称新纪录电影的创始制作,为新纪录电影掀开了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