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经很多次的读过这本书,每次都会有新的收获,给我带来的震撼至今难以忘怀,它冲击着我的思想,甚至无形中让我接受了它对生活的诠释,让我感到什么是人生的感动、生活的无常、人情的冷暖。重拾这本书,本以为我渐渐成长、成熟了,不会在“泪水横流”,然而我错了,那些感动仍然实实在在。无论我如何掩饰,如何遮蔽,我都会情不自禁发出对生活的感慨。平凡的人、平凡的事、平凡的生活,却隐含着某种不平凡。本书讲述了人们在时代变革激流中如何摸索、如何前进。它真切地描绘出文化大革命在农村所反应出的实际情况,农民饿着肚子却要大搞农田基建会战,一天起早贪黑,却挣不了充足的口粮,几乎每家每户都处于半饥饿状态。即使这样很多人还是满怀热情地“闹革命”,以一处而窥全貌,中国这头雄师还被病魔围困着,她喘息、挣扎,努力想要昂起她那高傲的头颅,她已经度过了那奄奄一息的时刻,因为文革已经快要结束了。在这历史交替的时刻,各种思想地碰撞、交会,不可避免引起人的变化,尤其是情感的变化。在生产责任制推广的时候,就明显感到来自不同方向的阻力,比如省委已经下发文件了,而区、县、乡各级领导虽表面应承,却在背地里不肯落实,这就是新老思想的碰撞。当中国走向经济复兴的时候,人们卸下了身上沉重的枷锁,重新看到生活的曙光。在这个能人辈出的时代,人们在致富大路上各行其道,整个中国像沸腾的开水一样,又在热热闹闹进行另一场“革命”。但与此同时,带来的问题也同样让人困恼,人们越来越看重金钱,而忽视人们之间的情谊,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是社会的不成熟,也是历史遗留的诟病。十年的时间(1975-1985)演绎了感人至深的生活画卷,那里有气势磅礴的“斗争”,有汹涌澎湃的激情,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还有少年不羁的豪气。那是一个交织着“情”的世界:暖人的亲情、可贵的友情、真挚的爱情。孙少平,一个平凡的名字,在同样平凡的身躯中蕴含着青春的豪情。从黄原飘蓬的揽工生活,再到煤矿上“杀机”四伏的掏炭工作,他没有放弃他所执着的。什么是男子汉,困难打不倒的人才是男子汉。他做到了,他承受劳其筋骨的考验,苦其心志的锤炼,饿其体肤的磨练;他成熟了,他坦然面对晓霞的死,虽然他很痛苦,只能用牛马般的劳动来使精神麻木,但他知道生活还要继续,他把对她的爱深深埋藏在心底。正如晓霞所说,真正的爱情,不应该是利己的,而应该是利他的,是心甘情愿地和爱的人一起奋斗并不断自我更新的过程,是溶合在一起-----完全溶合在一起的共同斗争!田晓霞,多好的一个女孩子啊!她漂亮、聪慧、正直而又富有同情心。她摒弃世俗的观念从心灵深处接受一个煤矿工人,然而一场天灾之后,她那充满活力的生命却在这个世界消失了。她用自己的生命换取另一个更年幼的生命。我们都应该为她感到骄傲,也应该为她感到欣慰。她对孙少平来说是那么重要,虽然他们地位悬殊,但彼此心心相印。当孙少平在省报证实她死时,他面对是一片沙漠——人生的沙漠啊!她失约了,因为上帝急于把这位可爱的天使召回,她也只能流泪从天堂俯瞰在杜梨树前同样流泪的他。读罢此书,便是从精神上得到升华。几年前,这本书让我从懵懂少年向未来迈出成熟的虽然没有像孙少平那样出外闯荡,但我会不断寻找能够增加我人生阅历的时机。我从少平身上学到了两一步,懂得什么是爱情,也开始思考生活中的自己。现在的我也处在青年意气风发的时候,点:一是对生活的客观认识,不放弃希望,有一份执着进取之心;二是他对书的爱好,是书让他具有与众不同的气质,也是书让他与田晓霞成为最亲密的朋友。书者,可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对书喜爱的无论如何都是让人可敬的。我由衷地感谢路遥,是他让我领略了一个真实的世界,你我不应该让时间从我们眼前流逝再来搓叹,而应该用平凡的身躯燃烧起青春之火,让涌动的心潮迎接来自生活的考验。劳动着是幸福的,无论在哪个时代。《平凡的世界》正白纸黑字的告诉我们这样的人生真谛。它响亮的提出,人,无论在什么位置,无论多么贫寒,只要一颗火热的心在,只要能热爱生活,上帝对他就是平等的。只有作一名劳动者,不把不幸当作负担,才能去做生活的主人,用自己真诚的心去体验,毕竟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这是一部用生命来写成的书。在亘古的大地与苍凉的宇宙间,有一种平凡的声音,荡气回肠。读完《平凡的世界》,心中涌起一股热辣辣的感觉,有时竟禁不住热泪盈眶。我没有资格对它评述,只有被它感动。它给我的,不仅是精神上的享受,而且是对生命意义的体会。《平凡的世界》以孙少安和孙少平两兄弟为中心,表现了一代青年农民奋斗的艰难经历,讲述的是七五年至八五年,在广袤的黄土高原上,一个叫双水村的地方和双水村人的变化。在这个十年里,中国又发生了惊天动地的变化。双水村及双水村人是中国和中国人民的缩影。在那段年代里,文化革命结束了,邓小平上台执政带来了改革开放。路遥用一种现实主义的笔法细致地勾勒出了一幅宏大的社会画卷。纵观全书,我觉得可以用四个词来概括,苦难和奋斗,平凡和伟大,而贯穿其中的是亲情、友情、爱情。讲述了一个平凡人的奋斗历程,一个平凡家庭的奋斗历程,一个平凡人的成长过程,一个平凡家庭的成长过程。处于文革以及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的双水村人民,吃不饱,穿不暖,生活过得何等凄惨,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孙少安,一个在全县升初中统考中得了第三名的优等生,为了帮助父亲操持那个家,为了让他的弟弟妹妹能够顺利地完成学业,放弃了学业。少安和润叶的爱情是最纯洁的,但是因为他的出身,使他在爱情面前表现出了退缩和自卑,那个勇敢而又脆弱的女孩最美好的爱情只能因为少安的抉择而灰飞烟灭,留下的是无尽的痛苦和遗憾。但他是个质朴、善良、能吃苦、有责任心的人,尽管日子过得凄苦,但是以孙少安为首的双水村人,在改革开的浪潮中,艰苦奋斗,带领村民走向了致富的道路,还为公共事业做出了贡献。孙少平,可以放下读书人的架子,为了生计去做最底层的工作,可以在那样的一种境地下,仍然不放弃读书的机会,在那样苦难的日子里,还能保持着上进心,可以这边脱掉肮脏的工作服,那边就可以坦然风趣地和他人探讨人生,他以独有的人格的力量,赢得了晓霞的爱,虽然晓霞因为救落水的小女孩而献出了年轻的生命,但是,“伟大的生命,不论以何种形式,都将会在宇宙间永存。”出生于贫困的农民家庭——给少平带来的好处使他一生受用不尽;但他又从他出身的局限中解脱出来,从意识上彻底背叛农民的狭隘性,追求更高的生活意义。苦难,奋斗,平凡,伟大,如此简单而又复杂的词汇,如此枯燥而又鲜活的概念,读懂了他们,我才明白了生活的要义,苦难与幸福是一对连体的兄弟,只需我们的心灵稍换一下角度,眼中的世界就会如此迥异。在这个用生命谱写的平凡而伟大的世界里,金钱、权力、虚荣,显得那么苍白无力,普通人的奋斗是那么辉煌,原来,生命的意义就在于奋斗!世界是平凡的,人生也是平凡的,很多不甘平淡的人,追求了折腾过后还要屈于平淡。一个农民的生命同伟人的生命具有同样的价值,普通人的劳动同伟人的业绩一样伟大,他们厚重的感情比才子佳人的风花雪月更催人泪下。我能够认识到平凡的人的平凡的生活是最伟大的,能够让我在努力奋斗的同时提醒自己保持一颗平凡的心。纵观全书,字里行间流淌的全是浓浓的爱意,对土地,对父老乡亲的亲情、友情、爱情。少安与少平、兰香的亲情,少安与润叶,少平与晓霞的爱情,少平与金波的友情……总之,世间所有的真情都在这里得到了体现。我想起冰心曾说:“爱在左,情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路长径点缀得花香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却不是凄凉。”这爱情,这友情,再加上一份亲情,便一定可以使你的生命之树翠绿茂盛。《平凡的世界》中主人公面对困境艰苦奋斗的精神,对今天的青年朋友仍有启迪。少安对家庭的责任心,感动着每一个人,家永远是最重要的。少平,这个倔强地与生活搏斗的煤黑子,正是在家境日渐好转的情况下,一个人去外面闯荡,最终以矿山为归宿,虽然只是干一些小工干的粗活,但年青人的自信、自强、自立,在他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他用自己的双手养活了自己;虽然生活充满了苦难,但他能够专心干好自己的事业,还能够保持一颗年轻向上的心,不断地向外界汲取知识;他认为人最大的优点是认识到自己是平凡的,所以当他有机会调出煤矿进入大城市工作时,他选择了放弃,因为他对自己工作的地方充满了热爱和眷恋之情,他选择了平凡;而她与田晓霞的爱情,折射出了当代有志青年的价值观。比起书中那个时代的人物所受的苦难,我们在生活中碰到的有些困难,跟本算不了什么,书中提到的那个贫困的时代将一去不复返,我们的生活富裕了,我们的精神不能贫穷,我们应该努力地追求我们想要的东西,在逆境中磨练自己。人的成熟离不开这样那样的痛苦经历。曲折,加速了人的意志的成熟;挫折,培养着人的性格的成熟。把痛苦看作一种精神财富吧,战胜痛苦,收获的必将是成功和快乐。所以,面对生活,我们要少一些抱怨,多一些奋斗。故事看来是个悲剧,当孙少安的砖瓦厂办得蒸蒸日上的时候,他的妻子却得了肺癌;当田润叶接受了李向前的爱的时候,向前却已经成了双腿截肢的残疾;当孙少平正憧憬着他与田晓霞的爱情走向成熟的时候,晓霞却因舍己救人,献出了年轻的生命,离他而去了;孙少平因为在事故中挽救工人,使自己毁了容。但这正是平凡的生活,真实的生活,在这个平凡的世界里,每天都发生着不幸,谁也不能保证厄运不会降临到自己头上,这就需要我们像少平那样,与命运抗争。平凡的世界,蒸腾着不平凡的真情;一群普通的人,演绎着悲壮的人生,每一个平凡的人都有一个不为人知的不平凡的世界,每个平静背后都有激情澎湃,无声有时胜似有声。但愿自己在今后的人生岁月中,不管是失意落魄,还是辉煌兴奋的时候,都能够想起路遥,想起《平凡的世界》。《欧也妮﹒葛朗台》是我读过的为数不多的外国文学名著之一,还是初中的时候看的。它的故事没有骇人听闻的事件,没有丝毫传奇色彩。正如作者本人所说,这是一出“没有毒药,没有尖刀,没有流血的平凡悲剧。”但对于它,我却始终留有深刻的印象。当初喜欢这个故事,是因为喜欢那个美丽善良的欧也妮。她温柔隐忍,对于自己吝啬的父亲,她始终是顺从的态度。但为了爱情,她勇敢地把自己全部的金币给了表弟查理,在父亲例行要她展示自己的金币的时候,她因拿不出金币,被父亲关进房里,只给冷水和面包。因为此事,她胆小而贤淑的母亲被吓得一病不起,而最终,她等来的却是发财归来的负心汉。欧也妮是个让人心疼的女子,她的父亲,视财如命;她的母亲,懦弱胆小,在关键的时候保护不了她;克罗旭一家和格拉桑一家把她作为继承万贯家财的跳板;而她深爱的表弟查理,在发财后,为得到新贵头衔,日后挤进官场,和奥勃里翁小姐联姻,最终负了她。那时候,觉得这样一个女子,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下,为了爱情,敢于把金币给自己爱的人、不怕因此同自己一直顺从的父亲起冲突,真的很勇敢。但随着年岁的增长,我不再单纯地因为喜欢这个女子而喜欢这本书,在这本书里,我看到了更深层次的东西,能够更为客观地来评价书中的人物形象,尤其是老葛朗台这个形象。葛朗台这个人物形象很特别。一般人的吝啬,大多是对于别人,而葛朗台却不止如此,他对自己的家人吝啬不说,对自己,也是吝啬得很。葛朗台称雄一世,积累了万贯家财,但他们一家人却过着近似穷困潦倒的生活,“他从来不买肉、蔬菜和水果,这些都由佃户替他送进柴房。他什么都节约,连动作在内。每顿吃的食物,每天点的蜡烛,他总是亲自定量分发;每年十一月初一堂屋里才生火,到3月31日就得熄火,不管春寒和秋凉;他给妻子的零用钱每次不超过6法郎;多年来给女儿陪嫁的压箱钱总共只有五六百法郎。”金钱于他,只是一种虚幻的满足感,他抱着大把的金币,看金币发出的金晃晃的颜色,听金币碰击的声音,因此而产生满足感。他大把地囤积金钱,不使用它们,只是为了欣赏,为了满足自己的敛财癖。在巴尔扎克看来,葛朗台的聚敛癖,是当代社会的一种情欲,只有人性已经异化,完全为贪欲所支配的人,才会将金钱视为人生的最高需要。他因为钱,已经完全丧失了人性。在知道女儿把金币都给了查理后,他认为金钱比亲情重要,固而将女儿关起来。妻子因为此事一病不起,在即将离世的时候,葛朗台不是没有伤心难过的,这个时候,他的人性得到了些许的流露,但是,当妻子死后,尸骨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