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名词解释及简答论述题集【名词解释】(1)EPSP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突触后膜的膜电位在递质作用下发生去极化改变,导致该神经元对其它刺激的兴奋性增高,这种电位变化称为EPSP.是突触后膜产生的局部兴奋,可以发生总和。EPSP产生的离子机制(突触后膜-Na+,K+内流-去极化)(2)IPSP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PSP)-突触后膜的膜电位在递质作用下发生超极化改变,导致该神经元对其它刺激的兴奋性降低,这种电位变化称为IPSP。IPSP产生的离子机制(突触后膜-Cl-内流-超极化)(3)DecerebrateRigidity去大脑强直(decerebraterigidity),又称去脑强直,是因病变损害,使大脑与中脑和桥脑间的联系中断,影响了上部脑干的功能所致。常见于重症脑出血以及其他原因引起的严重脑干损伤等。其主要表现为四肢强直性伸展,上臂内收并旋内,前臂伸直并过分旋前,髋内收、内转,膝伸直,颈后仰呈角弓反张。患者常呈深昏迷状态,伴有呼吸不规律及全身肌肉抽搐。治疗宜查找引起去大脑强直的原发疾病,针对病因给予治疗。(4)Decorticaterigidity去皮质强直(decorticaterigidity)表现为上肢屈曲内收,腕及手指屈曲,双下肢伸直,足屈曲。多因双侧大脑皮质广泛损害而导致的皮质功能减退或丧失,皮质下功能仍保存。患者睁眼闭眼均无意识,光反射、角膜反射存在,对外界刺激无意识反应,无自发言语及有目的动作,呈上肢屈曲、下肢伸直的去皮质强直姿势,常有病理征。因脑干上行网状激活系统未受损,故保持觉醒-睡眠周期,可无意识的咀嚼和吞咽。常见于缺氧性脑病、脑炎、中毒和严重颅脑外伤等导致的大脑皮质广泛损害。也称去皮质综合征。(5)AscendingReticularActivatingSysterm(ARAS)上行网状激活系统,脑干腹侧中心部分神经细胞和神经纤维相混杂的结构。其神经核和纤维束有两个特点:①没有特异的感觉或运动功能;②各个核中发出的纤维散漫地投射到前脑(包括大脑皮层)、脑干和脊髓的许多部分。上行网状网状激活系统包括网状结构内,外侧区的感觉传入,自内侧区向间脑(背侧丘脑板内核)的上行投射,以及自丘脑核团至大脑皮质广泛区域的投射。网状结构上行投射功能与丘系系统(内侧丘系,脊髓丘脑束,三叉丘系)不同,经丘系系统传导的感觉信息自丘脑腹后核投至感觉皮质区域具有高度特异性,定位明确。(6)RapidEyeMovement(REM)快速动眼期(REM)是一个睡眠的阶段,又称快速眼动睡眠。眼球在此阶段时会快速移动。在这个阶段,大脑的神经元的活动与清醒的时候相同。多数在醒来后能够回忆的栩栩如生的梦都是在REM睡眠发生的。它是全部睡眠阶段中最浅的,在REM睡眠时醒过来的人会不同于在其他睡眠阶段的情形,而是充满警觉心并且精神饱满。由于REM睡眠在生理学上面与其他的睡眠阶段极为不同,因此除了REM以外的睡眠阶段被称为非REM睡眠(NREM)。(7)StressSysterm应激系统。Selye将机体受到非特异性刺激时发生的,以下丘脑-腺垂体-肾上腺皮质为基础而引起肾上腺皮质增生,大量分泌糖皮质激素的一系列反应称为应激,他是机体维持生命所必需的反应。应激系统(stresssystem)位于CNS和外周,前者包括下丘脑和脑干部位,后者指HPA轴、传出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和副交感系统。”全身适应综合症”是一段时间以内的反应。(8)慢波睡眠(slow-wavesleep)慢波睡眠,又称正相睡眠或慢动眼睡眠。慢波睡眠的脑电图特征是呈现同步化的慢波。(9)EmergencySysterm应急系统。Connon将集体在紧急情况下因交感神经系统-肾上腺髓质系统活动加强称之为应急反应,其意义在于调动集体各个系统的潜在能力,以适应急骤变化的环境。”应急反应”,是短暂时间的机体的反应。(10)TendonReflex腱反射。又称深反射,其实是指快速牵拉肌腱时发生的不自主的肌肉收缩,其实是肌牵张反射的一种(另一种为肌紧张)。腱反射的传入纤维直径较粗(12至20微米),传导速度较快(90m/s以上)。腱反射是单突触反射,反射的潜伏期很短(约0.7ms)。例如膝反射,叩击膝关节下的股四头肌肌腱,股四头肌即发生一次收缩。腱反射是体内唯一的单突触反射。(11)PermissiveAction激素的允许作用是指:有些激素并不能直接作用于器官、组织或细胞而产生生理作用,但是它的存在却为另一种激素的生理学效应创造了条件(即对另一激素起支持作用),这种现象称为激素的允许作用。例如糖皮质激素本身对血管平滑肌没有收缩作用,但是只有在糖皮质激素存在的情况下,儿茶酚胺才能发挥它对心血管的作用;孕激素的生物作用需要雌激素的存在等。(12)AlveolarVentilation肺泡通气量,是指静息状态下单位时间内进入肺泡的气体总量,是指每分钟吸入或呼出肺泡的气体总量,它是与直接进行气体交换的有效通气量(13)BohrEffect波尔效应指的是血液pH值降低或pCO2升高,使Hb对O2的亲和力降低,在任意pO2下Hb氧饱和度均降低,氧离曲线右移,反之,pH值升高或pCO2降低,则Hb对O2的亲和力增加,在任意pO2下Hb氧饱和度均增加,氧离曲线左移。pH对Hb氧亲和力的这种影响称为波尔效应(14)GastricReceptiveRelaxation胃的容受性舒张是指胃壁肌肉的活动。当咀嚼和吞咽时,食物对口、食管等外感受器的刺激,可通过迷走神经反射性地引起胃底和胃体平滑肌的紧张性降低和舒张。胃壁肌肉的这种活动,被称为胃的容受性舒张。(15)EnterogastricReflex十二指肠和空肠粘膜具有多种感受器,可以感受酸、渗透压、机械扩张以及脂肪、氨基酸、肽类等物质的刺激反射性抑制胃的运动,延缓胃排空,抑制胃酸分泌。此反射称为肠胃反射。(16)OsmoticDiuresis渗透性利尿。肾小管液中某些溶质因未被重吸收而留在肾小管中时,可使肾小管液溶质浓度升高,由于渗透作用,也使部分水保留在小管内,导致肾小管液中的Na+被稀释而浓度降低。于是,肾小管和上皮细胞内的Na+的浓度梯度降低,从而使Na+的重吸收减少而小管液中有较多的Na+。进而又使肾小管中保留较多的水,结果使水的重吸收减少,尿量和Nacl排出量增多。简而言之:渗透性利尿是由于在血浆、肾小球滤液和肾小管腔液中形成高渗透压,阻止肾小管对原尿的再吸收,尿量增多。(17)PlasmaClearance血浆清除率。指肾脏在单位时间内能将多少毫升血浆中所含的某物质完全清除出去,这个被完全清除了某物质的血浆毫升数就称为该物质的血浆清除率。(18)Poiseuille'sLaw泊肃叶定律,血流量与血管半径4次方成正比,而血流阻力却与血管半径4次方成反比。(19)IP3RecepterIP3受体是一种内质网通道蛋白,由四个相对分子质量为260kDa的糖蛋白组成的四聚体。四个亚基组成一个跨膜的通道,每个亚基都有IP3结合的部位,当3~4个部位被IP3占据时,受体复合物构象发生改变,打开离子通道,储藏在内质网中的Ca2+随即释放,进入胞质溶胶。(20)LocalReaction局部反应,阈下刺激不引起细胞或组织产生动作电位,但它可以引起受刺激的膜局部出现一个较小的膜的去极化反应,称为局部反应或局部兴奋。(21)Quantumreleaseoftransmitters递质的量子释放,神经末梢里的递质是被一个一个的囊泡包住的,在释放时是一个胞裂外排形式,每一个囊泡含有的神经递质种类和数量是恒定的。所以每当有一个分泌小泡与细胞膜融合释放神经递质时,都有大量神经递质被释放出来。(22)Overshoot超射是指在除极时相中,由于Na+的内流膜内的负电位降低并超过零电位而形成膜内的正电位的现象,在除极时相中,由于Na+的内流膜内的负电位降低并超过零电位而形成膜内的正电位。膜由原来的-70mv去极化到0mv,进而变化到20~40mv,去极化超过0电位的部分称为超射,此时膜的状态为反极化(ReversePolarization)状态。(23)EPO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又称红细胞刺激因子、促红素,是一种人体内源性糖蛋白激素,可刺激红细胞生成。缺氧可刺激促红细胞生成素产生,早已有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用于临床,用于治疗肾功能不全合并的贫血、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本身或治疗引起的贫血、恶性肿瘤伴发的贫血及风湿病贫血等多种贫血。(24)RhBloodGroupRh血型系统,意为恒河猴(RhesusMacacus)血型系统,是人类的一种血型系统,有阴性与阳性之分。当一个人的红细胞上存在一种D血型物质(抗原)时,则称为Rh阳性,用Rh(+)表示;当缺乏D抗原时即为Rh阴性,用Rh(-)表示。大部分人都为阳性,Rh系统可能是红细胞血型中最复杂的一个系统,其重要性仅次于ABO系统。(25)肺扩散容量气体在0.133kPa(1mmHg)分压差作用下,每分钟通过呼吸膜扩散的气体的ml数为肺扩散容量(26)PO/AH(preopticanteriorhypothalamusarea)体温治疗的初级中枢位于视前区下丘脑前部(POAH),而廷髓、脊髓等部位对体温消息有肯定水平的整合功效,被以为是体温治疗的次中枢所在。2、大脑皮质也参与与体温的行为治疗。PO/AH的温度敏感神经元不仅能感受局部脑温的变化,而且还能对来自中脑、延髓、脊髓、皮肤及内脏等中枢和外周温度感受器的传入信息进行整合。此外,PO/AH的温度敏感神经元还能接受致热源、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区以及一些多肽类物质的直接作用,进而引起体温的调节反应,使体温发生变化。这些说明下丘脑PO/AH是体温调节的基本中枢。(27)再生性除极(Regenerativeprocess:depolarization)Na+内流引发更多的Na+通道开放,加速Na+内流,形成再生性除极。同时,K+通透性降低,膜电位保持在去极化水平(28)行波理论声波的振动作用于卵圆窗时,基底膜便产生相应的振动。振动从蜗底开始,逐渐向蜗顶推行,振动的幅度也随着逐渐加大,到基底膜的某一个部位,振幅达到最大值,然后振动停止前进而消失。随着外来声波频率的不同,基底膜最大振幅的所在部位也不同。声波频率越低,最大振幅部位越靠近蜗顶;频率越高,最大振幅部位越接近蜗底。耳蜗底部的基底膜对高、低音都能发生振动,而顶端只对低音刺激发生振动。(29)球-管平衡(GlomerulotubularBalance)不论肾小球的滤过率增加或减少,近端小管的重吸收始终占肾小球滤过率的65%-70%,这一现象称为球-管平衡。(30)下丘脑调节肽(hypothalamicregulatorypeptide)下丘脑促垂体区的肽能神经元能合成并分泌一些调节腺垂体活动的肽类激素,称为下丘脑调节肽。(31)稳态(Homeostasis)指的是生理学家把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得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32)化学门控通道(chemically-gatedionchannel)细胞膜通道的一种通道的开闭是由膜两侧的化学物质(如递质、激素或药物)控制的,则称为化学门控离子通道,或称为配体门控离子通道。(33)电压门控通道(Voltage-gatedIonChannel)电压门控离子通道主要有钠、钾、钙等离子通道,通常由同一亚基的四个跨膜区段围成孔道,孔道中有一些带电基团(电位敏感器)控制闸门,当跨膜电位发生变化时,电敏感器在电场力的作用下产生位移,响应膜电位的变化,造成闸门的开启或关闭。孔道口的孔径和电荷分布形成离子选择器,但并非对其它离子绝对不通透。(34)慢反应自律细胞按照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的电生理特性,特别是其去极化速率的不同,可以把心脏各部分心肌细胞所产生的动作电位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快反应动作电位(fastresponseactionpotential),另一类是慢反应动作电位(slowresponseactionpotential)。产生这两类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