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静脉输血法操作并发症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三章静脉输血法操作并发症一、发热反应(一)原因1.血制品或输血用具污染2.反复输血引起免疫反应3.违反输血操作原则(二)临床表现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1~2小时内,初起发冷或寒颤、体温升高、皮肤潮红、头痛、恶心、呕吐等。严重者可出现抽搐、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甚至昏迷。(三)预防及处理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2.输血前严格检查血液质量、输血用具及有效期。3.发生发热反应,立即停止输血,保留剩余血液、输血用具送检4.遵医嘱给药并对症处理5.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并记录。二、过敏反应(一)原因1.患者呈过敏体质。2.输入血液中含有致敏物质3.多次输血产生抗体。(二)临床表现皮肤瘙痒、尊麻疹、血管性水肿;严重者出现咳嗽、呼吸困难、喘鸣、面色潮红、腹痛、腹泻、神志不清、休克等。(三)预防及处理1.输血前详细询问患者的过敏史,既往有输血过敏者,输血前半小时口服抗组胺药2.病人仅表现为局限性皮肤搔痒、荨麻疹或红斑时,可减慢输血速度严密观察,重者立即停止输血。3.过敏反应严重者,注意静脉通畅,严密观察生命体征。保持呼吸到通畅,给予高流量吸氧,喉头水肿者应立即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遵医嘱给药三、溶血反应(一)发生原因1.输入异型血2.输血前红细胞已被破坏发生溶血3.Rh因子所致溶血(二)临床表现头胀痛、四肢麻木、腰背部剧烈疼痛和胸闷,继而出现黄疽和血红蛋白尿,同时伴有寒战、高热、呼吸急促和血压下降,急性肾功能衰竭症状,严重者可导致死亡。(三)预防及处理1.认真做好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2.输血前严格执行三查八对。3.运送血液时不要剧烈震荡4.发生溶血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维持静脉通路,及时报告医生。遵医嘱给药,对症处理,抽血送检5.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和尿量、尿色的变化并记录。四、循环负荷过重(一)发生原田1.短时间内输血过多过快。2.病人原油心、肺功能不良。(二)临床表现病人突然出现呼吸困难、胸闷、气促、咳嗽、咳泡沫痰或泡沫样血性痰,听诊肺部出现大量湿罗音(三)预防及处理1.根据病人病情及年龄特点控制输血速度不易过快,输血量不可过多2.经常巡视输血病人,避免体位或肢体改变而加快滴速3.发现上述症状,应立即停止输血,通知医生,共同进行禁急处理。4.遵医嘱给药5.安慰病人,解除病人的紧张情绪五、出血倾向(一)发生原因1.稀释性血小板减少:库存血超过3小时后,血小板存活指数仅为正常的60%,24小时及48小时后,分别降为12%和2%,若大量输入无活性血小板的血液,导致稀释性血小板减少症。2.凝血因子减少:库存血液中,血浆中第V、Ⅷ、Ⅺ因子都会减少。3.枸橼酸钠输入过多:枸橼酸盐与钙离子结合,使钙离子下降,从而导致凝血功能障碍。4.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输血前使用过右旋糖酐等扩容剂等。5.长期反复输血。(二)临床表现患者创面渗血不止或手术野渗血不止,手术后持续出血;非手术部位皮肤、黏膜出现紫癫、痰斑、鼻衄、牙根出血、血尿、消化道出血、静脉穿刺处出血等。凝血功能检查可发现PT、APTT、PIT明显降低。(三)预防及处理1.短时间内输入大量库存血时应严密观察病人意识、血压、脉搏等变化注意皮肤、黏膜或手术伤口有无出血。2.尽可能的输注保存期较短的血液,情况许可时每输库血3~5单位,应补充鲜血1单位。即每输1500ml库血即给予新鲜血500ml,以补充凝血因子。3.若发现出血表现,首先排除溶血反应,立即抽血做出血、凝血项目检查,查明原因,输注新鲜血、血小板悬液,补充各种凝血因子。六、枸橼酸钠中毒反应(一)发生原因大量输血的同时输入大量枸橼酸钠,如肝功能不全,枸橼酸钠尚未氧化即和血中游离钙结合而使血钙下降,导致凝血功能障碍、毛细血管张力减低、血管收缩不良和心肌收缩无力等。(二)临床表现手足搐搦、出血倾向、血压下降、心率减慢,甚至心跳骤停;心电图示QT时间延长,ST段延长,T波低平倒置;血液化验血清钙小于2.2mmol/L。(三)预防及处理1.严密观察病人的反应,慎用碱性药物,注意监测血气和电解质化验结果,以维持体内水、电解质和酸碱的平衡。2.每输注库血1000ml,须按医嘱静脉注射10%葡萄糖酸钙或氯化钙l0ml,以补充钙离子。七、细菌污染反应(一)发生原因1.采血袋、保养液及输血器具未消毒或消毒不彻底。2.献血者皮肤未经严格消毒或在有化脓病灶的皮肤处穿刺采血,或献血者有菌血症。3.采血环境无菌状况不符合要求,采血完后针头帽拔出过早使空气进入采血袋。(二)临床表现烦躁不安、剧烈寒战,继之高热、呼吸困难、发绀、腹痛,可出现血红蛋白尿和急性肾功能衰竭、DIC、中毒性休克等。(三)预防及处理1.采血到输血的全过程中,各个环节都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2.血袋内血制品变色或混浊、有絮状物、较多气泡等任何可疑迹象均可以认为有细菌污染可能而废弃不用。3.一旦发现,立即停止输血,及时通知医生。4.剩余血和病员血标本送化验室,做血培养和药敏试验。5.定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高热者,给予物理降温。准确记录出入液量,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早期发现休克症状,积极配合抗休克、抗感染治疗。八、低体温(一)发生原因输入的血液温度过低,或输血过快、过量。(二)临床表现病人出现寒冷或寒颤,皮肤冰冷,心律紊乱,监测体温降至30℃左右。(三)预防及处理1.将大量备用的库血放在温度适宜的环境中自然升至室温再输入,也可以用热水袋加温输血的肢体。2.大量、快速输血时将房间温度控制在24~25℃。3.注意给患者保温,避免不必要的躯体暴露;输血过程中使用温热的盐水作为冲洗液;低体温者给予热水袋保暖。4.密切观察并记录患者的体温变化。使用能测量35.5℃以下的体温计。九、疾病传播(一)发生原因1.献血员患有感染性疾病,如乙型、丙型病毒性肝炎、艾滋病等,未能被检出,患者误用了带有病原体的血液。2.采血、贮血、输血操作过程中血液被污染。(二)临床衣现输血后一段时间,出现经输血传播的相关疾病的临床表现。常见的疾病有: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艾滋病、巨细胞病毒感染、梅毒、黑热病、回归热、丝虫病和弓形体病等。(三)预防及处理1.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非必要时应避免输血。2.杜绝传染病人和可疑传染病者献血。3.严格对献血者进行血液和血液制品的检测。4.在血液制品生产过程中采用加热或其他有效方法灭活病毒。5.鼓励自体输血。6.严格对各类器械进行消毒,在采血、贮血和输血操作的各个环节,认真执行无菌操作。7.对己出现输血传染疾病者,报告医生,因病施治。。十、空气栓塞、微血管栓塞(一)发生原因1.输血导管内空气未排尽。2.导管连接不紧,有缝隙。3.加压输血时,无人在旁看守。(二)临床表现随进入的气体量多少不同,临床表现不同,当有大量气体进入时,病人可突发乏力、眩晕、濒死感,胸部感觉异常不适,或有胸骨后疼痛,随即出现呼吸困难和严重紫绀。(三)预防及处理1.输血前必须把输血管内空气排尽,输血过程中密切观察;加压输血时应专人守护,不得离开病人,及时更换输血袋。2.进行锁骨下静脉和颈外静脉穿刺时,术前让病人取仰卧位,头偏向对侧,尽量使头后仰,然后屏气,深吸气后憋住气,再用力作呼气运动。经上述途径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后,随即摄胸部平片。3.拔除较粗、近胸腔的静脉导管时,必须严密封闭穿刺点。4.若发生空气栓塞,立即停止输血,及时通知医生,积极配合抢救,安慰病人。立即为病人取左侧卧位和头低脚高位,头低脚高位时可增加胸腔内压力,以减少空气进入静脉;左侧卧位可使肺动脉的位置低于右心室,气体则向上飘移到右心室尖部,避开肺动脉口,由于心脏搏动将空气混成泡沫,分次少量进入肺动脉内。5.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提高病人的血氧浓度,纠正严重缺氧状态。6.每隔15分钟观察病人神志变化,监测生命体征,直至平稳。7.严重病例需气管插管人工通气,出现休克症状时及时抗休克治疗。

1 / 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