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版!!29782语文教学研究知识点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将来的你,一定会感激现在拼搏的自己。加油!1语文教育学新论第一编语文教育发展论导言研究语文学科教育史所具有的三方面价值(B)答:首先是认识价值;其次是借鉴价值;再次是发展价值第一章古代语文教育第一节古代语文教育概述1、言文教育:“言”就是言语,即说话,“文”就是文字,即记录言语的符号。2、古文教育:是指古代的书面语亦即“文言”为主要内容的语文教育。3、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书”专指识字、写字的教育。4、古代语文教育的基本特点答:⑴语文教育思想:以儒家思想为主导,以“教化”为根本目的⑵语文教育内容:以儒家经典为主要教材,多学科知识高度综合⑶语文教育方法:以记诵为基本的学习途径第二节古代语文教育的内容1、古代语文教育读本的类别和编写特点(B)答:蒙学读本、经学读本、文选读本(《昭明文选》,现存最早的古代诗文总集,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语文阅读课本。)2、三百千(识记)蒙学读物《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习称“三、百、千”3、四书五经(识记)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4、简述古代各历史时期思想文化的发展对语文教育的影响(B)第三节古代语文教育的方法1、《学记》是我国古代教育史上出现最早,内容又最为完备的教学论著作。2、古代语文教育的主要学法与教法(A)答:古代语文教育的主要学习方法:⑴记诵和积累;⑵多闻和阙疑;⑶熟读与精思3、古代语文教育的教法:⑴导和喻;⑵序和贯;⑶适与问将来的你,一定会感激现在拼搏的自己。加油!2第四节对古代语文教育遗产的研究与认识1、张志公先生对传统语文教育的主要经验、存在问题及弊端所作的概括和总结(A)答:传统语文教育的“三大经验”:建立了成套的、行之有效的汉字教学体系;建立了成套的文章之学的教学体系;建立了以大量的读写实践为主语文教学体系。三大“问题”:语文教育的性质目的——成为科举考试的附庸;语文教育内容——识字加读古文、作古文;语文教育手段——记诵和摹仿。四大弊端:语文教育脱离语言实际;脱离应用实际;忽视文学教育;忽视知识教育。2、概述古代语文教育存在的几个倾向性问题(B)答:1)在文与道的关系上,是重道的。2)在“应用”与“应试”的关系上,是重“应试”的3)在语言和文字的关系上,是重“文“轻”语“的4)在教与学的关系上,是重“教轻“学”的3、研究和认识古代语文教育传统应采取的科学态度和方法(A)答:(1)、坚持以科学态度对待古代语文教育(2)不应以现代标准去评价历史(3)把现状研究与历史研究结合起来(4)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促进传统语文教育经验的创造性转化第二章现代语文教育第一节现代语文教育概述1、现代语文教育的发端时间及其标志:1903年,以语文独立设科为标志。2、《奏定学堂章程》和“癸卯学制”(识记):这是第一个经正式颁布并在全国范围内实际推行的学制。因1903年是癸卯年,这一学制称为“癸卯学制”。3、自分科教学以后,语文学科名称的演变(识记):1903年——中国文字(初小)、中国文学(高小、中学);1907年——国文;1920年——国语;1929年——国语(小学)、国文(中学);1948年——语文4、语文学科名称由“国语”、“国文”统一更名为“语文”,其内涵和性质发生的变化。(B)反映了时代的变化和学科的发展演变,也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人们对语文教育,对语文学科性质、任务认识的深化。将来的你,一定会感激现在拼搏的自己。加油!35、现代语文教育发展进程的阶段划分及各阶段的主要特点(C)答:第一阶段初始阶段(1903年——1912年)第二阶段起步阶段(1912——1923年)第三阶段建设与探究阶段(1923——1929年)制定第一部体系比较完整的“课程标准”;第四阶段深入发展阶段(1929——1937);第五阶段艰难前进阶段(1937——1949)6、现代语文教育史上第一部语文课程标准产生的时间及其特点与意义。(B)答:1923年实行新学制,制定中小学课程标准纲要,标志语文学科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国语课程标准纲要》,这套“课程纲要”第一次较为完整地提出了语文学科的性质、教学目的任务、教材体系、教学原则、教学内容及分阶段教学要求,对当时的语文教育产生了重要的指导、规范作用,其体例也为其后的课程标准奠定了基础。第二节语文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验1、自动主义程序教学法:所谓“自动主义”,其核心是以学生为主体,相对于被动地接受学习,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所谓“程序教学”,就是变课堂教学的“无序”为“有序”,使之符合教育教学的规律。“自动主义程序教学法”所追求的是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自动学习”且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的有序的过程,从而提高教学成效,促进学生发展。2、“因文而异”教学模式对教材的分类和所采取教学方法以及启示意义(B)答:语文教员陈启天提出“因文而异”的教学主张,并形成了较为系统的教学方法。他把国文教材分为“模范文”、“问题文”、“自修文”。“模范文”是学生需要精读深究的文质兼美的文章。教学上应当“特别留心考究形式,贵熟、贵精不贵多”,采用“自学辅导法”。“问题文”是反映社会、政治、人生等重大问题的文章。采用“共同研究法”。“自修文”是学生课外自修的教材。采用“个别指导法”。3、黎锦熙的“三段六步”教学程序及特点(B)答:第一段理解:预习(一步)整理(二步)第二段练习:比较(三步)应用(四步)第三段发展创作(五步)活用(六步)。这一教学程序以心理发展规律为依据,已自动精神为出发点,对教学环节进行了整合和提炼;简化了步骤,增强了可操作性;既层次分明,又有较为严谨的逻辑联系;纠正了此前某些“程序”生硬模仿或过于繁琐等偏向。尤其是发展阶段的“活用”,注重方法、习惯的培养,着眼于终身受用,这种语文教育思想体现了语文教育家对语文教育本质的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代表着语文教育发展的正确方向。4、设计教学法:是以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说和杜威的实验主义教育思想为理论而创立的一种教学模式。按照克伯屈的主张,就是把教学过程设计成为达到某种预定的目的而有计划地开展一系列连续活动的过程。在这过程中,学生是活动的主题,教师是指导者,教学内容太因活动需要确定,教材因活动需要来编制。将来的你,一定会感激现在拼搏的自己。加油!45、设计教学法的理论依据与教学基本模式(B)答:理论依据:(1)儿童中心主义,教学活动以儿童为本位;(2)兴趣主义,学习过程中应不断提起儿童的兴趣;(3)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强调“在做中学”。教学模式由五步构成:(1)提出活动课题;(2)确定活动目的;(3)制定活动计划;(4)实行活动历程;(5)评判活动成果。6、对设计教学法的评价(A)答:设计教学法优点:(1)教学贴近儿童生活,学用结合;(2)学生能在兴趣支配下充分活动;(3)有利于训练知行合一的态度和随机应变的能力;(4)在活动中能养成学生互助合作精神;(5)活动步骤符合人们的认识历程。缺点:(1)因一味地顺应实际境况,迎合儿童兴趣,所教所学都逃不出环境的事物和眼前的目的,所以,有永久价值而无直接需要的教材,就要摒弃;(2)教学内容缺乏系统性,教材的使用又有较大的随意性,不免主次不分、轻重失衡;(3)学生分工作业,获得的经验不完整,教师又难以照顾周全,无法保证学生的全面发展;(4)组织活动需要一定的条件和设备,缺少这些设备和条件的学校,试行就受到限制。7、道尔顿制教学实验:道尔顿制是美国教育家柏克赫斯特于1920年创立的一种新的教育制度,因为创试工作是在美国的道尔顿中学进行,故名道尔顿制。8、对道尔顿制实验的评价(B)优点:这个制度在打破班级授课制的局限、关注学生发展差异、实行因材施教方面,在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特别是阅读和写作)能力方面,具有突破意义和显著特色。要害:将闭塞的教室变成封闭的作业室。它忽视了教师必要的讲授,忽视了师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与集体研讨,忽视了广泛的社会接触和各种课外活动。9、结合语文教学改革的实践,从以上三次影响较大的教学方法改革与实验中选择其一,阐述个人的认识。(A)第三章当代语文教育第一节当代语文教育概述1、当代语文教育发展过程中的起落及其原因(C):1978年——1982年是当代语文教育发展史上改革探索最活跃、最繁荣的时期。将来的你,一定会感激现在拼搏的自己。加油!52、对当代语文教育发展的基本认识(A)答:第一,社会制度的性质决定着教育的性质。新中国的建立和旧中国的终结,决定了当代语文教育的新民主之一和社会主义性质: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的人民大众的教育,它是以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养为目的的教育。这是当代语文教育的根本性质。第二,从新中国建立起到“文革”结束,我国语文教育两起两落,走过来一段曲折发展的道路,这主要是社会政治的曲折造成的。语文教育的健康发展,离不开正确的政治路线,离不开稳定、宽松的社会环境。第三,几十年来,我们对语文教育中若干基本问题的讨论,诸如语文学科性质中“文”与“道”关系问题,教材“分”与“合”问题,教学过程中“教”与“学”问题,对语文知识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和在教材中的处理问题等,都可以归结为对语文具体规律的探索。第二节新中国语文教育的重要改革1、建国初期推行凯洛夫教学“五环节”的利弊(B)答:教学五环节:组织教学、检查复习、教授新课、巩固新知、布置作业。教学“五环节”的推广,促进了教师对现代教育理论的学习,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教学过程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使得教学过程遵循一般认知规律。但是,由于行政的方式强行推广,也造成了语文教学过程中的的程序化,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2、红领巾教学法(p47)3、推广“红领巾教学法”的意义:在语文教学中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注重语言和文学因素;重视从课文本身的分析进行政治思想教育。4、进行汉语、文学分科教学试验的起因和目的(C)过去的国文课,把语言、文学、社会科学混合在一起,有很大的混乱。不能在语言学科里解决文学、社会科学问题5、汉语、文学分科教学试验的成绩和问题(B)答:成绩:(1)结束了两科混教要求不明、缺乏系统的状态,初步创建了比较完善的汉语学科体系和文学学科体系。(2)依据这两个体系进行教学,目的任务比较明确,教学内容系统性、序列性比较清晰,增强了教学的科学性。(3)有利于纠正“重道轻文”偏向,语文基础知识教育和文学教育得到了加强,促进了汉语拼音方案和普通话的推广。(4)大大促进了教师的业务进修和业务水平的提高。问题:(1)文学教材分量过重;(2)太偏重文学的要求,对字、词、句徐年的要求注重不够。外国文学作品偏多,实用文较少。(3)无论是韩玉科,还是文学课,与写作练习如何结合的问题没有解决。(4)由于教材分量重,时间紧,给教学带来一些困难,导致“赶进度”、“满堂灌”现象。(5)汉语课本内容缺少重点,叙述比较呆板,练习缺少多样化,还不能很好的指导语言实践。将来的你,一定会感激现在拼搏的自己。加油!66、60年代语文教学大纲的特点:纠偏求实7、60年代初期的教学改革与试验答:(1)加强“双基”与“精讲多练”(2)集中识字教学实验(3)“十六字诀”:紧扣教材、边讲边练、新旧联系、因材施教。第三节新时期语文教育的更新发展1、语文教育性质观、主体观、方法观的更新(A)答:语文教育性质观:确认语文学科是一门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工具性学科,它的基本任务就在于教会学生“学语文”和“用语文”。语文学习主体观:确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主精神、自学能力。语文教学方法观:语文教学改革往往以观念的更新为先导,以教学方法的改革为“突破口”。2、语文教学科学化探索(C):教学内容的序列化、教学过程的程序化、教学目标的系统化、语文考试的标准化。语文教学科学化首先从教学内容的序列化开始。3、语文教育改革的多元化研究(C):发展智力与思维训练、大语文教育、培养语感等。4、新时期语文教学改革与研究的总体特点(B)答:①从单项改革发展到整体改革,从单一研究到系统研究;②从以“双基”为主发展到知识、能力、智力并重,在推进到整体素质的全面提升;③以研究“教法”

1 / 3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