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2(人教版)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课前点击课前预览互动释疑课堂点睛栏目链接课前点击课前预览互动释疑课堂点睛栏目链接课程标准目标分解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1.掌握“一五计划”、社会主义改造、中共八大、“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国民经济的调整等重大史实。2.理清1949—1978年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历程。3.分析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出现失误的原因并总结其经验教训。课前点击课前预览互动释疑课堂点睛栏目链接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课前预览课前点击课前预览互动释疑课堂点睛栏目链接1.背景。(1)新中国成立前夕,国民经济全面崩溃。(2)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3)1952年,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完成。2.重大举措。(1)实行“一五”计划(1953—________年)。①侧重点:优先发展________。1957重工业课前预览课前点击课前预览互动释疑课堂点睛栏目链接②主要成就:________钢铁公司三大工厂、________第一汽车制造厂、________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先后建成投产。③意义: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面貌,为________________奠定了初步基础。(2)社会主义改造(1953—________年)。①方式:A.农业:广大农民参加农业生产________,走________道路。鞍山长春沈阳社会主义工业化1956合作社集体化课前预览课前点击课前预览互动释疑课堂点睛栏目链接B.手工业者加入手工业生产合作社。C.资本主义工商业:掀起全行业________高潮。②意义:______________和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中国基本建立。温馨提示: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中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应用思考1.“一五”计划为什么要优先发展重工业?公私合营社会主义公有制课前预览课前点击课前预览互动释疑课堂点睛栏目链接①历史因素:重工业基础尤其薄弱,亟待发展。②现实需要:帝国主义的军事包围,发展重工业有助于增强综合国力,尤其是增强国防实力。③苏联经验:苏联的五年计划同样优先发展重工业并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④经济关系:重工业的发展有助于推动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提示:二、探索与失误课前预览课前点击课前预览互动释疑课堂点睛栏目链接1.成功探索:中共八大(1956年)。(1)背景:三大改造基本完成,________制度建立。(2)主要内容。①国内主要矛盾:建立先进的________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②主要任务:尽快地把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社会主义工业国课前预览2.探索中的失误。(1)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总路线(1958年):鼓足干劲,力争上游,_________地建设社会主义。(2)“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①“大跃进”A.特点:片面要求大办________、大办农业,提出不切合实际的________。B.评价:反映了人民迫切愿望,忽视了___________。②人民公社化运动:初期一切财产由公社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大办公共食堂。课前点击课前预览互动释疑课堂点睛栏目链接多快好省A.工业高指标客观经济规律课前预览③后果:导致1959—1961年的经济困难。(3)纠正“左”的错误。①方针:“________、巩固、充实、提高”②成就:1962年起,经济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温馨提示:“大跃进”属于社会生产力发展范畴,人民公社化运动属变革生产关系的范畴。应用思考2.“大跃进”错在何处?给国民经济发展造成了什么危害?课前点击课前预览互动释疑课堂点睛栏目链接调整课前预览课前点击课前预览互动释疑课堂点睛栏目链接大跃进错在违背经济发展规律、脱离国情,造成国民经济农轻重比例失调、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不利于经济可持续发展。提示:课前预览三、国民经济的劫难课前点击课前预览互动释疑课堂点睛栏目链接1.原因:“文革”的爆发与扩展。2.表现:行之有效的政策、规章制度被废除,大批工人、干部停产“闹革命”。(1)1971年,_________着手恢复调整国民经济,1973年国民经济出现复苏局面。(2)1975年,________明确提出__________的思想,国民经济迅速回升。周恩来邓小平全面整顿课前预览课前点击课前预览互动释疑课堂点睛栏目链接应用思考3.你怎样看待“文革”中两次经济好转?“文革”中两次经济好转不是“文革”本身带来的,而是党和国家领导人抵制或纠正“左”倾错误、调整和整顿国民经济而取得的成就,这说明党和国家的政策对国民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提示:课前点击课前预览互动释疑课堂点睛栏目链接互动释疑一、如何全面把握“一五”计划?方法点拨:“一五”计划是中国有计划进行经济建设的起步,要从实施的时代背景、基本任务、积极影响和存在问题等角度全面剖析。精讲阐释:(1)实行的时代背景:①1952年底国民经济的恢复为其奠定了物质基础。②苏联计划经济体制的成功经验为其提供了参考。③冷战与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形势为其提出了紧迫要求。④1954年宪法为其提供了法律保障。课前点击课前预览互动释疑课堂点睛栏目链接互动释疑课前点击课前预览互动释疑课堂点睛栏目链接(2)主要内容: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同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其中前者是主体,后者为前者服务。(3)基本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发展生产力与变革生产关系有机结合。(4)评价:①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近代以来工业布局的地域分布不均衡性。②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基础。③为社会主义制度和计划经济体制在中国全面确立奠定了基础。④从长远来看,不利于国民经济的协调、持续发展。互动释疑课前点击课前预览互动释疑课堂点睛栏目链接特别提示:一五计划“一化三改”的基本任务是符合当时中国国情的,但后期出现急躁现象;一五计划取得的成就在某种程度上成为经济建设中“左”倾错误的诱因。应用示例1.腾讯网发起的《大国脚印·网友票选60年最具影响力的历史事件》评选活动。其中,1953年当选的事件是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施。网友选此事件的理由应包括()①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②有力配合“三大改造”的进行③初步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④激发了人们的生产劳动热情互动释疑课前点击课前预览互动释疑课堂点睛栏目链接A.①②③④B.①②C.②③D.①④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五年计划”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进行,它既在工业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同时也激发了人们的劳动热情,促进“三大改造”的顺利进行。故①②③④符合题意,选A项。解析:A答案:互动释疑课前点击课前预览互动释疑课堂点睛栏目链接二、如何认识20世纪50—70年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中的失误?方法点拨:分析20世纪50—70年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中的失误要在弄清失误的主要事件的基础上从各自的主要特征、危害进行比较认识,然后总结其教训。精讲阐释:(1)主要失误。互动释疑课前点击课前预览互动释疑课堂点睛栏目链接事件主要特征危害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多快好省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错误理论指导错误实践大跃进大炼钢铁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人民公社化运动“一大二公”人民的生产积极性遭到严重挫伤十年“文革”以阶级斗争为纲国民经济受到严重影响互动释疑课前点击课前预览互动释疑课堂点睛栏目链接(2)失误的主要原因:①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经验。②冷战对峙和国际环境恶化的影响。(3)主要教训:①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国情出发。②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生产力放在首位。③经济建设必须遵循客观规律,不能盲目求快。④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发扬党内民主,坚持走群众路线。⑤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阶段的阶级斗争问题,防止阶级斗争扩大化。互动释疑课前点击课前预览互动释疑课堂点睛栏目链接特别提示:20世纪50—70年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中的失误实际上是党和国家由于建设经验不足,在社会主义建设速度与社会主义阶段的阶级矛盾、阶级斗争方面认识出现错误而导致的。应用示例2.右图《荒山欠我万担粮》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后某一时期经济建设的状况。对此解读错误的是()A.它记录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的历史互动释疑课前点击课前预览互动释疑课堂点睛栏目链接B.该生产方式违背了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C.它与中共八大的思想相背离D.它客观反映了农业生产的巨大成就本题从时间信息以及图片信息可知此时为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这是重大失误而非成就,选择D项。解析:D答案:课前点击课前预览互动释疑课堂点睛栏目链接课堂点睛课前点击课前预览互动释疑课堂点睛栏目链接关键信息一条道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三大失误1958年“总路线”、“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文革”四次成功一五计划、社会主义改造、中共八大、“八字”方针本课要旨1.“一五”计划的完成,为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奠定了初步基础。2.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3.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使中国的经济建设发展遭到严重挫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