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生态课堂评价方式探究》课题结题报告菜园三小吴晓萍朱妙芬(转载)一、问题的提出构建生态课堂,是我校改革课堂教学提出的一项新举措。生态课堂,首先要营造和谐宽松的课堂教学“生态环境”,建立新型的和谐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使不同潜质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能拥有轻松、愉快的好心情。但在课堂上,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有的教师才高八斗、侃侃而谈,面对学生的回答很不耐烦,责怪连连:“这么简单的问题都回答不来?”“你真笨,笨得像……”有的教师小心“呵护”,对学生的回答不假思索,一律加以笼统表扬:“说得好”,“真好”,“非常好”,“太好了”……语言单调,评价语贫乏。这样的课堂评价语已司空见惯,对前者我们已认识到了它的不足,而对后者我们也许缺乏一定的认识,常常持肯定的态度。但这种评价语一旦在一个班级上用久了,学生听了就会味同嚼蜡、耳根生茧,还会使课堂气氛显得沉闷、机械、程序化,导致课堂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如此下去,创设生态课堂的“生态环境”犹如泡沫。要改变课堂上呆板沉闷的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教师的课堂评价语对课堂教学的顺利实施及学生的发展起着不可小视的作用。因此,我们提出了这个课题,想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寻找一种良好的、正确的课堂评价方式,以改善课堂教学氛围。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现代心理学的研究也表明,当学生的某种良好行为出现以后,如能及时得到相应的认可,就会产生某种心理满足感,形成良好的心境,并使同类行为向更高的层次发展。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每个学生都希望得到赏识,因此,准确、合理、富有鼓励性的评价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处于兴奋、主动、积极的学习状态,充分发挥学生的内在。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她的评价语应该是丰富的、多彩的。在课堂教学中,语文老师如果有着多样、灵活、生动、丰富的评价语,就能使学生犹如坐春风、沐春雨,课堂内也总是洋溢着勃勃生机。因此,在语文教学中适时、正确地运用评价方式,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轻松和谐的学习气氛,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可以说,生动丰富的评价语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有利于生成一个民主、和谐的课堂。三、课题研究的目标1.运用多种评价语言,创设最佳学习氛围。2.共同合作,促进学生学会互相评价。3.积极自主,形成自我评价的能力。4.学生评老师,促进师生平等对话。四、课题研究的内容1.重视教师的评价语言。2.引导学生间的相互评价。3.完善学生的自我评价。4.加强学生对老师的评价。五、课题研究的方法本课题主要运用了行动研究法、文献资料法、个案分析法、调查法、以及实验法。六、课题研究的具体过程1、课题研究准备过程(2010年8月——2010年10月)搜集与本研究课题相关的研究成果理论资料,制定课题实施方案,学习了大量的评价方式,对课堂教师的评价及班级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跟踪记录,加强了语文学科学习评价基本理论的研究。2、课题研究实施阶段(2010年11月——2011年4月)实施课题研究阶段,积累研究资料,对语文课堂进行跟踪纪实。课题组内分阶段进行研讨活动,调查设计及分析记录,教育个案研究记录。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不同的语文学习评价方法及策略的个案研究。搜集学生语文课堂表现、学习状态以及教师评价方式,形成阶段性总结。3、课题研究的总结阶段(2011年5月——2011年6月)课题的总结阶段,撰写结题报告。进行课题材料的整理汇总,形成研究手册、经验材料、论文等成果。七、课题研究的具体措施与做法《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在新理念的指导下,新的课堂评价方式日趋丰富起来,能针对学生学习的具体状况全方位地做出评价,及时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每个学生都希望得到赏识,因此,准确、合理、富有鼓励性的评价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处于兴奋、主动、积极的学习状态,充分发挥学生的内在。同样,小学生也希望能在师生间平等交流。互换师生角色,我们也可以让学生来评价教师。于是,我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以下几方面的研究。(一)重视教师的评价语言。1.教师的评价语言要多一点赏识与鼓励。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性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引导。在课堂上,每一位学生提出问题或回答问题后,总是希望得到教师的赞扬与肯定。因此,教师在评价学生时要尽可能多一些赏识与鼓励,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有被认可的满足感与成就感。如:“你这个词用得真准确!”“你真是作者的知音”他们的发言中实在连值得夸奖的词句也没有,还可夸他们“发言声音响亮!”“真自信!”“你敢于发表自己意见,进步真大!”这样可以让每一个学生意识到教师在时时关注着他们细微进步,并和他一起分享这种进步带来的快乐。在教学《匆匆》一课时,我班的高意然同学读得很深情,完全读出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惋惜之情。我深受感动,无比诚挚地说:“你读得太好了,播音员也不过如此。在读这一课上,我不如你,我和同学们还想再听你朗读一遍。”话音未落,同学们顿时报以热烈的掌声。对学生的赏识与鼓励,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学会欣赏他人,相信自己,积极向上的品格,充分体现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2.教师的评价语言要机智风趣。机智风趣的评价语言,不仅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赞许,而且能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老师风趣幽默的语言必将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从中有助于学生良好人文素质的养成。孩子们都喜欢幽默的老师,这样的老师能给学生以亲切、平易近人的感觉,如果老师把幽默恰如其分地用到课堂中去,会拉近老师与学生间的距离,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如我上完《最好的老师》一课时,学生很受感染。快结束时,何其臻激动地说:“吴老师,我想用四个字赞美你:“我爱你!”我和同学们当时都愣了,我连忙做出最快的反应,大声说:“何其臻,我想用两个字对你说:“你真棒!”台下的同学哈哈大笑,愉快的课堂氛围,愉快的师生关系恰然形成。这种随机引发的机智风趣的评价,不仅对学生有很大的激励作用,而且渗透了思想教育。这样,对学生的评价也成为语文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3.教师的评价语言要宽容和信任。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的独特体验是一种珍贵的教育资源。作为教师,应该用宽容的眼光去理解孩子,去保护孩子稚嫩纯真的心,那我们的评价语言才会宽容、亲切、真诚,才会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尊重与赏识,从而增强他们继续超越自我的信心。一名平时不敢回答问题的女学生,突然举起了手,老师高兴地让她发言,可是这位学生在站起来后,一紧张,什么都忘了,急得哭了起来。老师没有批评她,而是鼓励她说:“你能主动回答问题,非常好。尽管这一次没回答好,我相信下一次你肯定能成功。”在随后的提问中,老师多次通过目光暗示或鼓励这名学生大胆发言,这位学生终于成功地回答了老师的问题,并赢得了同学们的掌声。试想,如果面对学生的失误或错误,教师采取的不是宽容而是严厉的训斥,还会有这位学生的第二次发言和成功吗?教师充满魅力的课堂评价语言,虽不是蜜,但可以粘住学生;虽不是磁,但可以吸引学生。在课堂中,它让我们看到的是学生一张张阳光灿烂的脸,听到的是欢声笑语,体悟到的是学生的个性飞扬。(二)小组合作,引导学生间相互评价。以往的教育教学评价主要以教师评价为主。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往往是单向的、片面的。而学生间的相互评价却是多向的、全面的。其实,在评价中,应当运用鼓励性评价方式,确立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进行多角度、多方位的评价,让学生学习关注自我和相互关注,发现自己和他人的长处,以促进下一阶段的学习。于是,我利用小组合作,引导学生相互评价。在小组合作中,制定了这样一种互评机制,用符号代替,促进成员积极合作。回答出色:“☆”(优);回答较正确:“√”(良);勇于回答,但回答错误:“○”(较积极);没有参与答题:“△”(不认真)每组叫组长设立一本评价表,每合作一次评价一次,每周一小结。评选本组优秀学员,由老师和同学评选优秀合作小组。一方面是对小组学习的情况进行总结,让学生把小组讨论的良好方法及结果进行汇报,观点可以是自己的也可以是小组的,把小组讨论拓展为全班交流,允许学生互相质疑,让学生在思考和探讨中,思维得到充分的发展。另一方面,还要对小组的活动情况进行评价,对每个同学在小组的表现也要进行评价,目的是让每个学生了解自己在小组活动中的表现。同时在组与组之间进行评比,看一看哪个小组的活动开展得最好,哪个小组的同学最积极主动、团结友好,尤其要特别关注那些在学习上有一定困难的学生,看看他们是否积极参与。学生互评在课堂教学中运用非常频繁,这种互评的方式有利于学生互相学习优点,改正不足,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使更多的学生有发言的机会,也可以锻炼学生自己的判断是非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不断地发展和完善自己。互相评价,促使小组合作共同努力,共同进步。(三)完善学生的自我评价。叶圣陶先生提出“尝谓教而教各种学科,其最终目的在达到不复需教,而学生能自为探究,自求解决。”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必须使学生具备自我评价能力。自我评价是自我意识的组成部分,是个人能力结构中的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自我评价能够消除被评者本身的对立情绪和疑虑,调动他们参与评价的积极性。学生自我评价是学生主体对自己表现的认识与批判。通过评价,学生不仅可以看到自己的足迹,进而享受成功的喜悦;同时还可以看到自己的不足,正视自我,从而明确努力的方向,形成对自己的鞭策。学生自我评价能力的形成,不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而且有利于促使学生自主学习,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还有利于学生自我发展、终身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更有利于建立新课程理念下的学生自我评价模式,也更有利于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如教《卖火柴的小女孩》,指导学生朗读时是这样倡导学生自主评价的。出示了“可怜的小女孩!她又冷又饿,哆哆嗦嗦地向前走。雪花落在她的金黄的长头发上,那头发打成卷儿披在肩上,看上去很美丽,不过她没注意这些。每个窗子里都透出灯光来,街上飘着一股烤鹅的香味,因为这是大年夜—她可忘不了这个。”这一句,问:“谁能读好这段话?”有位学生读得很投入,边读边做着哆哆嗦嗦的动作。“你有评价自己朗读的优先权,先请你自己评价吧!”老师这样引导着,学生于是开始评价起来:“我在读时,我把自己想象在一个冰天雪地的冬天,穿得很单薄,什么东西也没吃,很冷很饿,这样我就读出卖火柴的小女孩的可怜和悲惨。”“真好,你真能体会。是的,要读好文章,你必须走进文中的人物。大家用这种方式试试。”这个朗读评价过程教师始终让学生自己当自己的评委,教师仅在引导。教师在和学生作平等的交流,在这种和谐的心理环境下,学生是自己的老师,而评价的功能显然不是定性,而是成了促进学生朗读能力提高的手段之一。语文课堂需要这样的自我评价,实施自我促进。(四)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教学过程是师生双边活动过程,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难免会出现看似“微不足道”的错误,对于学生善意的提醒与纠正,教师应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切不可找理由为自己辩白或对学生加以训斥来维护所谓的“师道尊严”。所以,评价方式除了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更应加强学生对教师的评价,体现出师生间平等对话、融洽相处。例如:我在教学《十六年前的回忆》一课时,在范读课文前,我用征求的目光巡视了一下全班同学,诚恳地说:“老师要读课文了,你们对老师有什么建议和要求吗?”有的孩子稍加思索,大胆地说道:“我希望老师读得入情入理。”“老师读的时候要注意当时的时代背景”……我读完后,学生纷纷举手点评:“老师读得很好,很有感情。”“老师读反动派的凶横不够。”这时我对学生点点头,微笑着说:“谢谢同学们,我再读的时候一定注意。下面请同学们自己试读”我抓住学生跃跃欲试的朗读欲望,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阅读课文。由此可见,平等是增进情感、融洽关系的柔和剂。小学生渴望同学之间的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