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爱,叫无私;有一种爱,叫关怀;有一种爱,刻画着伟大的灵魂;有一种爱,歌咏着崇高的品质。———题记转眼间,踏上讲台身为人师已经快两年了,一路走来,有泪水,也有欢笑;有迷茫,也有收获。刚刚踏上讲台之时,战战兢兢,因为教书育人,事关国计,马虎不得。“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于是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学习,学习他们的教书之法,秉承他们的育人之德,使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得到逐步提高。然而,在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我深切地感受到,要当好一名教师,不仅要有精深的知识和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更为重要的是要用那颗博爱之心去热爱学生,让自己爱得专心致志,爱得无私无畏!因为爱是教师最美丽的语言!如果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能用“爱”去对待我们的每一位学生,蹲下身子去看待学生,那就能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如果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能把爱的阳光播洒给每一位学生,走进他们的心田,做他们成长路上的呵护者,那他们就能健康、茁壮地成长;如果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能用爱心去开启每个学生的心扉,那每一扇心门之后,就会是一个不可估量的宇宙,一个不可预测的未来!教育不是对学生的“给予”,更不是“施舍”,而是真诚的唤醒,心灵的雕塑。想起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篇文章。作者海伦•凯勒身受盲聋哑三重残障,七岁以前一直生活在无声无息、没有光明的混沌里,直至遇到了生命中的天使——沙利文老师后,她的人生才得以彻底的改变。沙利文老师用了毕生时间陪伴这可怜的孩子,将她由一个无知、粗鲁、暴躁的孩子,变成了一个勇敢博爱的伟大的作家。如果不是爱,如何有这么巨大的奇迹?如果不是有爱,怎能在黑暗的心中灌注光明,在残缺的躯体上播种健康的灵魂?爱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教师对学生的爱更是一种把全部心灵和才智献给孩子的真诚。这种爱是无私的,它要毫无保留的献给所有学生;这种爱是深沉的,它蕴涵在为所有学生所做的每一件事当中;这种爱是神圣的,它能凝成水乳交融的情谊。记得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赞科夫曾说过:“没有教育对儿童阳光般的爱,学生的成长将会弯曲变形。”教育是爱的事业,热爱学生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学生的成长不只是阳光、雨露、面包和开水就能完成的。他们需要一样与植物和其他动物所不同的东西——这就是火热而真诚的心。中国有句古话:“爱人者,兼其屋上之鸟。”老师对学生的爱,会被学生内化为对教师的爱,进而把这种爱迁移到教师所教的学科上,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而“乐其道”,因此爱的教育是我们教学上的巨大推动力。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用师爱与学生建立起感情,它不仅能提高眼前的教育质量,也会促进学生的成人和成才,对学生身心的发展、品德的形成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曾经见过这样一段话:“教师是船长,于浪谷潮尖,急流险滩导航掌舵,将年轻的水手送往希望的大海、成才的彼岸。”热爱学生是师德教育的核心,也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有人这样说过“热爱一个学生等于塑造一个学生,而厌弃一个学生则无异于毁坏一个学生。”教育首先就是爱的教育,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爱,爱学生也是老师的天职。作为学生,他们时刻承受着来自父母、同学甚至社会的压力,所以他们更希望得到教师的信任和爱。所以,在我们的教学工作中,最大的事应该是用爱滋润每一个孩子的心田。虽然有时会因学生的调皮而埋怨,因他们的退步而急躁,因他们的违纪而失态,虽然有时也感到很累,很烦,但只要心中始终持有那颗对于学生的博爱之心,就会对孩子少一份埋怨,多一份宽容;少一份苛求,多一份理解;少一份指责,多一份尊重。俗话说:教师的活儿是良心的活儿。家长把天真烂漫、聪明伶俐的孩子交给我们培养,这是对我们的极大信任,那我们又怎么能不全身心地去爱他们呢?我坚信,皮格马利翁能用真情使石头变成少女,我们也一定能以一片至真至诚的爱心感动上帝,这个上帝不是别人,就是我们所面对的全体学生。“起始于辛劳,收结于平淡”。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人生写照。是的,我们甘为人梯,吃也清淡,穿也素雅,面对大千世界,我们心怀淡泊,像春蚕,像蜡烛,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用青春和生命谱写无怨无悔的人生,虽然平凡,我们的脊梁却支撑着祖国的未来;虽然清贫,我们的双手却托举着明天的太阳。我很庆幸,我是一名教师,我为自己的选择感到骄傲。每一份职业,都赋予了它责任,而教书育人,就是我神圣的职责,就是教师神圣的天职。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我的事业是常青的。我的生命在学生身上延续,我的价值在学生身上体现,我从中感受了一种奉献的圣洁和伟岸。我无悔于我的生命,更无悔于我的选择,在这三尺讲台上,阅历春秋,苦苦耕耘,用自己高尚的师德,真诚的师爱塑造学生的灵魂,真正负起“三钱粉笔,万钧重担”的为师之责,让自己的生命之火为教育事业而燃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