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三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考点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点击观看考点视频撬点·基础点重难点基础点一、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历史背景1.经济上:崩溃,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2.政治上:周王室衰微,瓦解。3.阶级关系上:“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4.思想文化上:从“学在官府”到“”。深化拓展“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根本原因“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与当时政治、经济、阶级关系及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变化密切相关,这些变化都是由社会大变革引起的,即社会制度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故社会大变革是“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根本原因。井田制分封制学在民间二、主要派别1.早期儒学时期代表主张地位和影响春秋孔子(1)政治:①思想核心是“”,即爱人;②“德政”,即强调统治者“以德治民”;③主张“克己复礼”,“礼”,即周礼,希望每个人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2)教育:主张“”儒家学派创始人。首创私学,被后人尊称为“至圣”续表时期代表主张地位和影响战国孟子(1)政治:①发展孔子“仁”的思想为“”;②发展孔子的民本思想,提出(2)伦理:主张“性本善”儒家学派的两位重要代表人物,对儒家思想加以总结和改造,使儒学体系更加完整,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仁有教无类仁政民贵君轻特别提醒孔子“仁”的学说在当时不被重视的原因(1)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分裂割据,缺乏一个实行礼制的强有力的中央政权;而且当时各诸侯国热衷于兼并战争和改革古制,以图自强。(2)孔子恢复周礼和仁政爱民的主张不符合当时统治者的需要。深化拓展孔子思想主张中的人文主义精神(1)“仁”,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为人文精神的发展提供了宽松的社会环境。(2)“敬鬼神而远之”,优先考虑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渗透以人为本的理念。(3)“有教无类”,体现了教育平等的观念,保证了教育的发展,推动了社会成员素质的提高。2.其他学派主张影响老子哲学上,认为万物的本原是,强调要顺应自然;政治上,提出“”;辩证法,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可以互相转化道家庄子把世间万物看作是的;认为放弃一切大小、生死、贵贱、荣辱等观念,就能获得精神上的自由代表没落的奴隶主贵族利益,表现了其没落、消极的情绪;对中国文化,包括哲学、伦理学以及中国人的道德人格产生深远的影响法家非韩子主张君主要;提出了系统的法治理论迎合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墨家墨子“”“非攻”“尚贤”“节用”反映了广大小生产者要求和平、稳定的愿望“道”无为而治相对差别以法治国兼爱思维导图中国古代三种治国思想深化拓展诸子百家中相反的观点(1)在治国上,儒家主张实行“仁政”,反对严刑峻法;而法家主张法治,强调严刑峻法。(2)在人性上,孟子主张“性本善”;而荀子主张“性本恶”。(3)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荀子主张“制天命”;而庄子主张“顺自然”。(4)在人生态度上,儒家强调社会责任;而道家主张“逍遥”的人生态度,强调“超脱”。三、历史影响1.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各家学派相互取长补短,逐步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也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和宽容开放的特点。2.“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运动,对当时和后来社会历史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兼容并包思想解放重难点1.如何正确评价和对待孔子的思想(1)评价: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仁”和“礼”。①“仁”:对于缓和阶级矛盾,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具有积极的作用,对现代所提倡的人本理念也具有借鉴作用,其改良政治的主张,也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精神。②“礼”:带有承认等级和阶级剥削、压制人民斗争的消极性,以后的历代统治者都把它作为进行阶级压迫的思想工具。(2)态度:古为今用,批判继承。①孔子思想中大量的优秀价值原则,可以转化为时代精神加以继承。a.孔子强调“仁”“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思想,强调和谐的人际关系的重要性。这可以说是古代社会和谐思想的典型,在提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儒家思想对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仍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b.孔子思想中“民无信不立”的诚信观念、“和而不同”的和谐思想、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天下为公的政治信仰等思想精华,对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②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使之成为今天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有用的思想要素。例如孔子所追求的“礼”,是西周时的等级名分制度,体现了其政治思想中保守的一面。但“礼”作为一般的政治伦理规范,仍是当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内容。2.诸子百家思想的现实意义(1)儒家的“仁政”“有教无类”等思想具有和谐意识,对于调节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具有积极作用,对今天倡导的人本理念具有借鉴意义;孔子等人的教育思想为今天推行全民教育、素质教育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2)道家的“无为”思想主张顺应自然,对于增强环保意识,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现实价值;道家思想构成了中国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3)法家的法治、变革思想对于当今中国的法制建设具有借鉴意义;法家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4)墨家的“兼爱”“非攻”“尚贤”思想成为今天平等博爱、热爱和平、尊重人才的重要思想来源。3.要语背诵(1)儒家提倡“仁”“礼”“德治”“仁政”;老庄崇尚自然,主张“无为”;法家主张奖励耕战,推行严刑峻法;墨家提倡实践精神,在逻辑学方面作出较大贡献。这些学派的思想都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起到了奠基作用。(2)春秋战国时期的大变革,促进了“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成为中国思想文化取得显著进步的重要条件。1.思维辨析(1)孔子提倡的“仁”和孟子提倡的“仁政”相同。()(2)孟子的“民本”思想与现代我们提倡的“以人为本”的理念有本质的区别。()(3)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也是道教的创始人。()(4)老子的“小国寡民”与希腊城邦的“小国寡民”相同。()×√××2.选择:孔孟学说主要讨论的是()A.人与人的关系B.人与自然的关系C.国与国的关系D.夷夏关系3.选择:“人为”两字合起来,就是一个“伪”字。与这一观点相符的学派是()A.墨家B.道家C.儒家D.法家4.思考:孔子的“仁”和“礼”是什么关系?试答:提示:(1)仁:是人内在的道德、修养,仁者爱人,是人的自觉自律,体现了孔子思想积极的一面。(2)礼:是人外在的规范、准则,克己复礼,是人的外在他律,体现了孔子思想保守的一面。撬法·命题法解题法[考法综述]本考点是高考容易命题的区域。儒、道、法的主张和当时经济、政治的关系是命题的重点。今后高考可能会精选典籍等新材料,侧重考查儒、法。也可能会加大对考生文言文材料的考查力度,以非选择题为主。命题法1考查孔子和苏格拉底的思想典例1在史学研究中,人们习惯于把孔子与苏格拉底相提并论,两位圣贤在中西传统文化中的历史地位大致相当,获得的尊重与崇拜难分伯仲。孔子与苏格拉底在东西方都受到尊崇的主要原因在于他们()A.生活在同一个历史时期B.思想主张适应了时代的需要C.思想主张中含有人文主义思想D.都是著名的学者和教育家【解题法】解决孔子和苏格拉底的思想问题的一般思路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即“仁者,爱人”;苏格拉底的思想核心是“美德即知识”,他们都强调道德和知识的作用,都主张追求个人的善,都注重个人修养。不过也要知道孔子的主张从根本上压抑了人的个性发展,苏格拉底的思想有利于个性发展,有利于民主政治。[解析]孔子的思想主张并不能适应当时国家从分裂走向统一的时代要求,排除B项;A、C、D三项都是二者的共同点,但其中最为主要的是孔子强调“仁”,苏格拉底强调“美德即知识”,他们的思想都含有人文主义的内容,C项更为重要,排除A、D两项,答案为C。本题为程度型选择题,解题关键是抓住限定信息“主要原因”。命题法2考查道家思想的主张典例2“他们试图超越日常的关注,而让他们的心灵在更为虚幻的生活内容中漂浮。他们并不把人类置于宇宙的中心位置,为人类发明将打乱万物的自然秩序而忧心忡忡。他们更愿意提倡一种不可分割的、不可言传的非物质的力量或能量,认为这种力量或者能量是现存世间万物的本原。”这里的“他们”所属的派别应是()A.儒家B.道家C.墨家D.法家[解析]结合题干中的关键信息“虚幻”“一种不可分割的、不可言传的非物质的力量或能量……本原”,可知此派别主张“道”是世界万物的本原,答案为B。【解题法】解决道家思想主张问题的一般思路道家思想的主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认为“道”是万物的本原,主张无为而治,提出朴素的辩证法思想。道家的一些主张如顺其自然在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的今天备受推崇。命题法3考查法家思想典例3“这一派别对宇宙论、认识论或者个人伦理道德不感兴趣,这些谋略家只专注于对无序的状态提出政治解决的办法,推荐积累权力的技巧。”以下观点中与该派别的思想主张一致的是()A.厉行赏罚崇尚法治B.奖励耕战与民休息C.仁者爱人尊君爱民D.崇尚贤能厉行节俭【解题法】解决法家思想问题的一般思路法家代表首推韩非子,其主张有三点:集权观、改革观、法治观。一般情况下都会围绕这三点来命题。[解析]结合题干信息“对无序的状态提出政治解决的办法”可知该派别主张国家的大一统,结合“推荐积累权力的技巧”可知该派别主张加强君主和中央的权力,据此可知该派别为法家学派,A项正确。B项“与民休息”属于道家思想;C项属于儒家思想;D项属于墨家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