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政治权利和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准则第一课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复习提问公民与人民权利、经济权利、政治权利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是什么根据我国宪法和法律的规定,下列人员中,有资格参与选举的是()A.在中国上海开办企业的加拿大人B.某中学高一(14)班的同学C.因违法犯罪被判死刑的人D.除外国人、未满18周岁的人和依法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白鹤村村民王大娘是天主教徒,村里召开选举大会时,对王大娘能否参加选举一事,村干部发表了下列看法,其中正确的是()A.可以作为列席代表参加B.可以参加C.退出天主教才能参加D.不能参加(2)政治自由公民通过这六个方面的自由,表达对国家大事的关心和参与管理国家大政方针的制定和执行。包括言论、出版、结社、集会、游行、示威的自由(1)政治权利: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读一读英国有一个海德公园,被人称为最自由的地方,在那里什么话都可以说,但还是有条规定:侮辱英国女皇和暴力革命的话不能说。《中华人民共和国集会游行示威法》节选公民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不得反对宪法规定的原则,损害国家、集体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权利。举行游行示威前,必须提出申请,获得批准后方可举行。一般要提前五天向主管机关递交书面申请,要写明目的、方式、人数、标语、口号、时间、线路、负责人姓名、住址等。主管机关在接到申请书后,要在申请举行日期前两天,将许可或不许可的结果书面通知负责人。举行游行示威时要注意:时间限于早6时至晚10时(特殊除外);要按事先批准的事项进行,不得进行擅自变更;不得进行犯罪活动。注意归纳:政治自由,是民主政治的基础,让人民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参加国家政治生活,敢于讲话、将真话,也是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方式,是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表现。自由是相对的,政治自由也是相对的,世界上没有绝对的自由,都是在一定法律允许下的自由,法律是自由的体现和保障,自由和法律是统一的(3)政治权利:监督权A、监督的对象B、监督的方式:C、公民依法监督的意义(2)政治自由包括言论、出版、结社、集会游行、示威的自由(1)政治权利: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查一查1、在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中,处于首位的是()A.对商品和服务的自主选择权B.公民依法享有的批评建议的权利C.公民依法享有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D.人身自由权练一练2、干部用得准不准,交给群众“审一审”,干部用得行不行,交给群众“评一评”。这是目前大庆市干部任用实行公示制的通俗说法,该市选用干部通过媒体公示的办法让群众把好最后一关。将干部人选交给群众评说、把关。这种制度()A.表现了我国公民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B.表明公民享有充分的言论自由权利C.扩大了民主监督的渠道,有利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接受群众的监督D.体现了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自由权利3.在一个餐厅,几个就餐的中年人在吃饭的时候,利用等待上饭的机会,对2002年3月九届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展开争论。他们是在行使()A.批评建议权B.结社自由权C.集会自由权D.言论自由权宪法规定我国公民的政治性义务你能说说下列有哪些属于义务吗?劳动者平等就业依法获得劳动报酬劳动者接受职业技能培训公民依法纳税对照9—10页中的义务,你能说说它们的主要区别和联系吗?2002年底,食人鲳被封杀。由于长期以来我国对外来生物入侵缺乏认识,有些地方盲目引进外来物种,已经造成了严重的损失。几种主要外来入侵物种造成的经济损失平均每年高达574亿元人民币。这表明,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A、要维护国家荣誉B、要保证国家的尊严不受侵犯C、要有选择的开放D、要注意维护国家安全二、参与政治生活把握基本原则1、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1)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主要含义:※任何公民都平等地享有宪法、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法律规定的义务。※任何公民的合法权利都受到法律的保护※任何公民的违法犯罪行为都会受到法律的制裁。(2)在理解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时,还应注意以下问题A、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指法律实施上的平等,不是讲立法上的平等;(司法平等和守法平等)B、不是指绝对的平均主义,是要求法律赋予一切人以平等的法律地位;C、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反对一切特权;D、我国宪法对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规定,是宪法和法律范围内的平等,现实生活中仍然存在着不平等。---消灭它,需要运用法律手段,更重要的是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全面提高人民的文化素质和物质生活水平2、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1)权利和义务的含义及表现权利是指公民依法享有的权益。它表现为享有权利的公民有权作出一定的行为和要求他人作出相应的行为。义务是指公民依法应履行的某种责任。它表现为负有义务的公民必须作出一定的行为或禁止作出一定的行为。(2)从法律关系、阶级关系的不同角度认识权利与义务的关系①从法律关系角度看,坚持权利与义务的统一,这是任何国家都具有的相同性。因为二者是同时产生、相对应而存在的。对任何公民来说,没有无权利的义务,也没有无义务的权利。②从阶级关系的角度看,在剥削阶级社会里,权利与义务是分离的。剥削阶级几乎享有一切权利,却把义务推给被剥削阶级。只有在社会主义国家,由于建立了公有制,全体人民利益根本一致,人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所有公民才能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和履行自己的义务。(3)要注意的问题①我国宪法规定的某些权利和义务是紧密结合的。如劳动权、受教育权既是公民的权利,也是公民的义务。②有些权利是可以放弃的,但义务不能放弃。如行使选举权,公民可以放弃。③公民平等地享有权利,平等地承担义务。但这并不意味着每个公民享有同样的权利和要履行相同的义务。④义务的履行确保权利的实现:公民要履行义务,首先应当有生存权,这是首要的人权,也是首要的公民权利。但这并不意味着享有权利是履行义务的前提,也不意味着只有先享有权利,然后才能履行义务。(4)我国公民的权利与义务之间是统一的在我国现阶段,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A、二者不可分离。首先,权利与义务在法律关系上是相对应而存在的,权利与义务都是实现人民利益的手段和途径。其次,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权利的实现要求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要求权利的实现。3.“权利的真正源泉在于义务”。这句话意味着()A.权利和义务是相对应而存在的B.履行义务是实现权利的前提C.只有先实现权利然后才履行义务D.履行义务必然要享受权利AB【解析】本题为2001年全国高考不定项选择题。考查考生对权利与义务关系的理解。“权利的真正源泉在于义务”讲的是权利和义务的依存关系,权利与义务在法律关系上是相对应而存在的,权利的实现要求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要求权利的实现,公民只有自觉履行义务后才能促进社会的发展,社会因此为公民享有权利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因此,不能把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对立起来。A、B项应选。C项割裂权利与义务的关系。D项不科学,因为义务不可放弃,但权利是可以放弃的,D项错在“必然”二字上。(4)我国公民的权利与义务之间是统一的A、在我国现阶段,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不可分离。B、权利与义务又是相辅相成的。一方面,国家保障公民充分享有权利,使公民真正意识到自己是国家的主人,要自觉履行公民的义务;另一方面,公民自觉履行义务,必然促进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为公民享有权利创造更多的机会;观点一: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观点二:权利与义务是完全对等的。你认为这两个观点是否相同?说说你的理由。(1)这两个观点不同。(2)观点一揭示出权利与义务是辩证统一、不可分离的关系,即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要确保权利的实现。这一观点是正确的。(3)观点二是错误的。权利即公民依法行使的权力和享受的利益,义务是公民依法应尽的责任,二者是有区别的。虽然两者在法律上是相对应的,但并不意味着二者在生活中是完全对等的。(本题的核心是既要看到权利和义务密不可分的联系,又不可将二者简单等同起来)2、坚持公民权利和义务统一的原则3、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讨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公民利益与国家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但在某些具体问题上,也会产生矛盾。能力·思维·方法1.在人们广泛享用网络的同时,我国政府又对网络的合理使用制定了相应的规定,并要求公民遵守这些规定。这体现了我国公民权利与公民义务之间的如下关系()A.权利与义务是对等和统一的B.权利是由技术进步带来的,义务是由国家规定的C.有权利,然后才能承担义务D.公民的权利和义务都是由政府实现的A【解析】此题是2000年文综高考选择题,围绕互联网的正确使用这一社会热点,主要考查考生对公民权利与义务关系的理解和运用能力。A项观点正确,并符合题意。B、C、D项观点都是错误的。故答案为A项。2.继承权是我国公民的一项重要权利。公民甲、乙为同胞兄弟,其父母去世后留下的遗产被甲独占,乙状告到法院。法院判决甲、乙各得一半。这表明我国公民()A.在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他人的合法权利B.权利和义务都是受到法律保护的C.权利和义务都是相对的D.权利和义务是不能放弃的A【解析】本题为2000年春季高考题。主要考查权利与义务的统一性问题。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公民在行使权利时不能侵犯他人的合法权利,A项应选。甲乙二兄弟,甲在享有遗产继承权的情况下独占整个继承权,也就是损害了乙的继承权,法院做出判决,纠正甲的错误,维护了权利与义务的统一。B项观点正确,但与题干材料不符;C项说法正确,没体现题干;D项说法错误,要剔除。故答案为A项。延伸·拓展1.据报载,一家工厂在与“外商”谈判“引进设备”中,因厂长受贿等原因,被“外商”骗去人民币400余万元,而已构成受贿罪和玩忽职守罪的该厂厂长,却只受到了“撤销厂长职务的”处分。这种“以官代刑,以职代刑”的处罚()A.违背了公民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B.违背了对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的原则C.违背了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D.违背了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原则C(1999年高考题)在我国,受教育程度越高的公民,享有的公民权利越多。【参考答案】(1)我国法律规定,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因此,公民受教育程度的高低不应影响公民权利的多少。(2)在实际生活中,公民受教育的程度会影响其实际享有权利的范围或程度,因此,提高公民的受教育水平是公民更充分地享有广泛权利的重要途径。【解析】试题把公民受教育程度高低与享有公民权利的多少联系起来,从中引出“公民的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考生一般能答出第一要点,但由于教材中未出现第二要点内容,很少考生能归纳出“公民受教育的程度影响其实际享有权利的范围和程度”这句关键内容。材料某单位一女职工听说本单位领导有经济问题,便夸大事实,四处散布该领导受贿数万元,闹得满城风雨,直至上级主管部门进行专案调查后,方澄清事实。事后有关部门找她谈话,指出她的错误,她振振有词地说,《宪法》保护公民的言论自由,公民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有监督权,拒不认错。辨析:言论自由和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工作进行监督是公民应有的权利,受法律保证。【参考答案】(1)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我国公民享有言论自由,有权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实行监督。这个单位的女职工是有权行使这些权利和自由的。(2)我国《宪法》同时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社会、集体利益和其他公民合法的自由和权利。”(3)任何公民的自由、权利不是绝对的和不受任何限制的,不是随心所欲地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必须受到《宪法》和法律的制约。(4)这位女职工在未掌握确凿证据和查清事实以前,捕风捉影,夸大、捏造事实,纯属诬告陷害,直接侵犯了单位领导的人身权利,违背了《宪法》和法律,属违法行为,应当受到追究。宪法规定我国公民的政治义务又有哪些(单选)有的报摊的摊主用高音喇叭反复播放提示语,噪音干扰了人们逛街、购物的秩序和心情,影响了周围群众的休息,引起了人们的不满。这一事实告诉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