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材料:2005年是国家宏观调控的关键年,它既关系到2004年宏观调控的成果,又关系到为“十一五”规划的实施奠定基础。2005年7月26日中共中央重点就国家宏观调控问题在中南海召开党外人士的座谈会。胡锦涛指出:要坚定不移地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握好稳定政策、分类指导、调整结构、深化改革、协调发展的原则,切实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深化体制改革、促进协调发展上,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坚持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要继续帮助贫困群众解决实际困难。抓好安全生产,强化责任制,切实遏制重大事故频频发生的势头。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于2005年11月29日至12月1日在北京举行。会议认为: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过程,实质是加深理解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点的过程。2006年要稳定宏观经济政策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良好势头。关键是要努力扩大内需,坚持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扩大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和基本立足点。要努力调整投资和消费的关系,把增加居民特别是农民消费作为扩大消费需求的重点。要继续加强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等的协调配合,用好税收、利率、价格等经济杠杆和法律手段,完善和严格执行市场准入规则,引导资源优化配置。12月12日人民网报道,中国人民银行的最新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居民储蓄已经超过13万亿元,与巨额居民储蓄相呼应的是,我国最终消费率却连续多年走低。数字显示,近5年,我国居民最终消费率平均为百分之59.5,比世界平均消费率低近20个百分点。2005年4月以来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措施:(1)、4月20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通过《钢铁产业发展政策》。(2)、5月11日中央七部门联合出台《关于做好稳定住房价格工作意见的通知》。(3)、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根据对汇率合理均衡水平的测算,人民币对美元21日起升值百分之二,即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这一调整幅度主要是从我国贸易顺差程度和结构调整的需要来确定的,同时也考虑了国内企业的承受能力和结构调整的适应能力。(4)、10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关于修改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将个人收入所得税减除费用标准从800,提高到1600元。规定2006年1月1日起施行。(5)、2006年若干项刺激消费的新政策:a、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b、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覆盖面扩大到百分之四十。c、在近年来减负的基础上,全国将取消农业税。d、从2006年开始,国家将用两年的时间在农村全面免除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e、减轻住房、汽车消费的税费负担、停止对小排量汽车使用限制等措施。f、2006年国家将努力提高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严格执行企业最低工资制度以全面增加居民收入。g、着力解决教育和医疗乱收费、电信服务价格高等问题。h、将扩大消费热点,完善住房、汽车等消费政策,发展文化、健身和旅游i、将优化消费环境,规范和促进消费信贷发展,加快个人诚信体系建设j、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切实解决医疗费用过高、居民就医难的问题。一、稳定宏观经济政策,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1、健全和完善宏观调控体系,改善宏观调控方式。2、宏观调控政策效果显著。3、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引导和调控。4、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5、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正式成立6、坚持“双稳健”政策,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二、个人所得税:1、个税调整势在必行。2、提高个税起征点。3、修正案的两大变化。(1)、个税起征点提高到1600元。(2)、高收入者要自行报税。三、经济结构调整:1、经济结构的构成:(是什么?)经济结构可以分为地区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行业结构、企业结构、产品结构、消费结构、外贸结构、就业结构、城乡结构。其中产业结构调整是经济结构调整的核心。2、经济结构调整的必要性和我国经济结构存在的重要问题:(1)、从国内环境来看,有效需求不足。(2)、从国际环境来看,当前世界科技革命迅猛发展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3)、只有加快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才能保证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才能在国际竞争中处于有利的地位。(4)、产业结构不合理,第一产业基础薄弱,第二产业素质不高,第三产业发展滞后。(5)、地区发展不协调,东、中、西发展不平衡,差距拉大。(6)、城乡发展不平衡,城镇化水平低,发展严重滞后。3、经济结构调整的方式、方法、手段、方向、目标:(1)、要依靠改革推动调整,继续坚持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2)、进一步深化国企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使企业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3)、鼓励国有大中型企业实行公司制、股份制。(4)、转变政府职能改善宏观调控。(5)、三大产业的结构调整。(6)、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7)、把地区结构不合理,东西部发展差距拉大作为新时期必须抓紧解决的一个重大新课题,推进城镇化建设,走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道路。(二)、学科知识联系:经济常识:经济基本经济理论具体经济活动指导反映商品经济理论(商品、货币、价值规律)市场经济理论(市场经济的共性、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个性特征)经济制度理论发展基础(基本经济制度、分配制度)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企业、经营者产业、劳动者财政、税收银行、储蓄商品服务市场(国内)世界市场(国际)家庭消费的内容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我国的对外经济经济常识:1、市场经济的特征、市场机制、市场的弱点和缺陷等知识,分析经济运行中局部领域投资增长过快导致产能过剩的现象,必须加强和改善国家的宏观调控。2、宏观调控的手段,综合应用经济、法律、行政手段,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实现国民经济又快又好的发展。3、积累和消费的关系,相互促进也存在不一致的方面。积累是消费的基础,消费反作用于积累。说明为什么要处理好投资和消费的关系、怎样处理好投资和消费的关系,为什么要扩大消费必须转变消费观念、调整消费结构、改善消费环境、培育新的消费热点。4、生产和消费的关系:(1)、生产决定消费。(水平、对象、方式、动力)(2)、消费反作用于生产。(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带动一个产业的发展。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并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提高劳动生产率。说明为什么要处理好投资和消费的关系、怎样处理好投资和消费的关系,为什么要扩大消费必须转变消费观念、调整消费结构、改善消费环境、培育新的消费热点。5、消费者应树立正确的消费观:(1)、家庭生活消费必须和国情及家庭收入相适应,提倡适度消费,反对铺张浪费。(2)、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要协调发展。(3)、改变落后的生活习惯,提高消费的科学性。结合建立节约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等角度,分析改善消费环境、扩大消费热点等问题,做到科学消费、合理消费。如提高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严格执行企业最低工资制度等全面增加居民收入,解决教育和医疗乱收费、电信服务价格高等问题。6、财政和税收的作用。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从2006年开始,国家将用两年的时间在农村全面免除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切实解决医疗费用过高、居民就医难的问题。7、企业的经济效益、价值规律等知识,分析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于促进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中的作用。个税的调整。8、个税改革的积极意义:(1)、调节收入分配。(2)、保证财政收入。(3)、增强纳税意识。9、社会主义的本质。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通过分配政策和税收政策,调节过高收入,防止收入差距过分扩大,尽可能地实现社会公平,保持社会稳定。个人所得税是国家调节社会收入分配、促进社会公平的经济杠杆。建立科学、合理的个人所得税制度,使高收入者适当多纳税,低收入者少纳税或者不纳税,对于调节个人收入分配,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公平,具有积极意义。哲学常识:马克思主义哲学辨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辨证唯物论唯物辨证法辨证认识论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的辨证关系联系发展矛盾实践和认识的辨证关系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价值观人生价值具体化人生目标指导(理想)坚持集体主义价值观哲学常识:1、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要求我们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的辨证关系,要求我们要实事求是,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分析稳定宏观经济政策,促进国民经济又快又好的发展是立足于我国当前宏观调控的成果和经济发展的实际,体现了对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的深刻认识和把握。唯物论:个税改革是针对过去800元的个税起点维持25年不变,导致广大群众税负加重,群众反映强烈的实际情况提出并实施。辩证法:1、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人们要坚持联系的观点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们不能否定、割断、捏造事物的客观联系。分析如何处理投资、消费和出口的关系;坚持把深化改革、完善体制机制作为重要保障;扩大内需必须改善消费环境、培育新的消费热点等2、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要求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把事物如实的看成是个变化发展的过程。我国国际宏观调控的基本目标是实现国民经济又快又好的发展。个税的减除费用标准是根据特定时期我国职工工资收入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制定的,当这些情况发生了变化,法律、政策等也应随之调整。3、矛盾分析方法。(1)、矛盾是普遍存在的,要求我们要坚持两分法,一分为二的看问题。(2)、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3)、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的关系,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个税的减除费用标准一方面涉及到纳税人另一方面涉及到国家,应该坚持两点论,全面分析,防止片面性,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国家宏观调控必须区别对待、分类指导的重要原则。主要矛盾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我们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实现国民经济又快又好的发展关键是扩大内需,扩大内需的关键是增加农民收入,开拓农村市场。4、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当数量不变,事物排列次序和结构的变化也能引起质变。分析坚持把推进结构调整和转变增长方式,实现总量平衡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着力点。5、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要求我们要坚持适度原则。稳健的财政政策的核心是松紧适度,稳健是稳住步伐,稳住节奏,是为了有更持续、更健康的发展动力,避免经济发展的大起大落。1、实践和认识的辨证关系。认识反作用于实践,正确的思想意识能够指导实践,促进实践的发展。个税改革的意义。实践决定认识,(来源、动力、目的、标准)个税改革是针对过去800元的个税起点维持25年不变,导致广大群众税负加重,群众反映强烈的实际情况提出并实施。认识论:历史唯物主义:认识论:1、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要依靠群众,为群众的利益而奋斗。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必须坚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发展经济的出发点和归宿。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搞建设,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权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宏观调控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价值观: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分析稳定宏观经济政策,促进国民经济又快又好的发展是立足于我国当前宏观调控的成果何经济发展的实际。(2)、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个税改革的意义。个税改革是针对过去800元的个税起点维持25年不变,导致广大群众税负加重,群众反映强烈的实际情况提出并实施。2、价值观的本质是社会意识,不同的价值观具有不同的导向作用。因此我们要树立集体主义价值观。坚持把维护群众利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宏观调控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政治常识政党国家民族、宗教国际关系一般常识坚持中国共产党(性质、地位、作用、领导、自身建设)政党制度一般常识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内容国体国家职能国家机构一般常识我国的形式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国家结构形式一国两制民族宗教特征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和政策本质我国的宗教政策决定因素主要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