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1)含义是指公民平等地享有权利,平等地履行义务和平等的适用法律☆是指司法平等和守法平等(法律实施过程中的平等,而不是立法上的平等,也不是绝对的平均主义)理解☆反对一切特权。☆是宪法和法律范围内的权利平等,现实生活中仍然存在着不平等。(要消灭这种不平等,不仅需要运用法律手段,更重要的是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全面提高素质和生活水平)(2)必要性☆是我国公民享受权利和履行义务必须的一项重要原则。☆是公民同违法侵权和腐败现象作斗争的法律武器。☆是依法治国,维护法律权威,维护人民民主的体现要求和表现。(3)具体表现注意1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并不意味着所有公民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的量相等。2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否定‘‘特权’’,却承认‘‘特有的权利’’。3公民权利的享有是平等的,其显示却是有差异的,这是与公民个人的素质和社会历史条件紧密相联2、坚持公民权利和义务统一的原则(1)权利与义务是一对法律概念,二者同时产生——从法律关系讲(2)我国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因所谓权利是指公民依法享有的权力和利益,它表现为享有权益的公民有权做出一定的行为和要求他人做出相应的行为。所谓义务是指公民依法应当履行的责任,它表现为负有义务的公民必须做出一定的行为或禁止做出一定的行为。●权利与义务是不可分割的从法律关系上讲,权利与义务是同时产生相应而存在的。从法律关系主体来说,公民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要求权利的实现。●权利与义务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社会主义制度下或我国)公有制的确立,人民根本利益的一致性;(经济条件)政治上,人民当家作主。(3)就公民个人的要求讲(我国)既要认真行使权利,又要自觉履行义务。注意1、从法律关系上看,坚持权利与义务的统一,这是任何国家都具有的相同性。但从阶级关系上讲,在剥削阶级社会里,权利与义务则是分离的。2、我国(国家)权力的主体是人民,而权利的主体是公民(或法人)3、有些权利是可以放弃的,而义务都是具有强制性,尽管权利与义务在法律关系上是一致的,但‘‘讲权利必须讲义务,讲义务不一定讲权利’’。‘‘放弃权利’’不能成为‘‘拒绝义务’’的理由。典型错误在我国多尽义务,少行使权利的公民就是好公民。(1)、好公民当然要自觉履行维护……的义务,不履行义务当然不是好公民。(2)、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相互促进的。(3)、一个好公民在处理权利与义务时,不仅要为国家、社会尽义务,同时也要认真行使权利,二者结合才是正确的态度。3、坚持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1)、原因(前提)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国家、集体和公民个人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2)、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整体利益)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统一性国家利益是公民的整体利益,是实现公民个人利益的保证。(国家利益最终是为了公民个人利益)公民个人利益的充分实现,有利于促进国家利益的发展。☆、矛盾性——国家利益高于公民个人利益(3)、如何做:☆、在法制的轨道上行使权利,要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履行法定义务时,要以国家利益为重。☆、当发生矛盾时,要服从国家利益。注意认为国家利益是虚的,个人利益的实的观点是错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