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政治课件认识论部分复习高三政治课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实践内容原因条件根本任务现象与本质规律区别认识的程度水平认识的作用占有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认识深化发展深度广度进程深化推移扩展(第一次飞跃)(第二次飞跃)发挥主观能动性原因要求能力活动现象-本质人-物成功-失败含义客观因素主观因素认识实践精神状态客观规律客观条件基础决定指导是什么含义特征要素基本形式现象本质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决定作用对社会对认识为什么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生产实践科学实验来源根本动力最终目的惟一标准怎么样与群众实践相结合与改造主观世界相结合原因要求地位作用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社会变革一条路线三方面转变内容改造两个世界的关系要求两重目标世界观境界人生观境界实践观点1、实践的含义和特征2、实践的三种基本形式及其作用3、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来源、动力、目的、检验标准)5、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6、在实践中改造主观世界4、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要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推动认识的深化、扩展和向前推移党的十七报告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年份200120042005增幅4.26.811.5表一:我国农民人均收入实际增幅(%)年份注:中央从2004年起,连续两年出台“一号文件”,运用财政、税收、价格等多种杠杆和手段,千方百计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材料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央出台了九个有关“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这九个“一号文件”都适应了中国农村改革发展的需要,记载了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被实践证明是成熟的重要认识,反映了农村改革的历史进程和前进步伐。“一号文件”的出台,充分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1)表一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与材料一有何联系?(2)结合材料一,运用实践的观点,分析出台九个中央“一号文件”推动农村改革的正确性。下一页(1)表一反映了十五期间,农民实际收入大幅增加;2004年中央一系列惠农政策使得2005年增幅最大。(4分)由于中央农村改革采取一系列重要举措,增加了农民的实际收入,二者是因果联系(4分)(2)①九个“一号文件”推动改革说明了实践具有目的性能动性和社会性历史性的特征。(2分)②实践决定认识:九个“一号文件”的出台过程,都适应了中国农村改革发展的需要,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对“三农”问题认识的不断的不断深化,说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被实践证明是“成熟的重要认识”,说明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充分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说明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4分)③九个“一号文件”都记载了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说明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2分)④“一号文件”所反映的农村改革进程,说明改革是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2分)材料二: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中国共产党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这一理论体系的指导下,改革开放之路越走越宽广。(2)请说明材料二体现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道理。(10分)①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中国共产党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形成的。(5分)②认识反作用实践,正确的认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下,中国改革开放之路越走越宽广,体现了这一道理(5分)86年美国的十大发明之一是我们日常使用的便笺。便笺的纸是用不太粘的胶粘住的,使用时稍一用力便可撕下。发明者原在一家胶片公司研究合成胶,可研制出来的胶总是不粘,经理对此甚为不满。但他不服气,说不粘的胶也会有它的用途。他下决心要将“废胶”变成有用的商品,他苦苦求索,终于有了新创意:用“废胶”粘合办公用纸!他做了许多小本子,又把这些小本子送到几十个经理的手中。几个月后,那些经理居然一个个找上门来,问还有没有“方便本子”。一般的人,都认为胶水就一定要粘才行,但便笺发明者却从“不粘也有用途”的观点进行反向思考,结果找到了人们的其他需求。结合该事例,谈谈你对创造性思维的理解。①创造性思维要求人们以科学理论为指导,面对实际,敢于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②材料中的“不粘也有用途”的观点,就是创造性思维的一种表现,逆向思维。很多发明创造都是敢于打破常规,进行逆向思维的结果。③知识经济时代需要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建设者。要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根据目前掌握的情况,这起严重的暴力犯罪事件是由达赖集团有组织、有预谋、精心策划煽动的,是由境内外“藏独”分裂势力相互勾结制造的。达赖集团声称,此次行动的目的是争取“自由”和“人权”。把如此严重的事件说成“和平抗议”、是境内藏人“自发行为”,与十四世达赖无关。但伪善的谎言掩盖不了铁的事实。拉萨市民遭受的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证明,这次打砸抢烧事件,是一场在任何法制国家、任何文明社会都无法得到宽容的赤裸裸的犯罪暴行。全国政协副主席帕巴拉·格列朗杰一针见血地指出,达赖集团制造“3·14”事件,其险恶用心,就是企图在敏感时期挑起事端,蓄意把事情搞大甚至造成流血事件,破坏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为什么达赖集团要搞暴力破坏活动?究竟是谁在为西藏各族人民谋幸福?到底是谁在戕害西藏各族人民的利益?”藏族退休干部尼玛次久愤慨地说,“政治上的反动性、宗教上的虚伪性和手法上的欺骗性,是达赖集团惯用的伎俩。这场暴行,让我们更加看清了他们的险恶用心。”哲学分析:①认识的根本任务是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总是深藏在事物的内部,都必须通过现象表现出来。这次打砸抢烧事件是一起由境内外“藏独”分裂势力策划煽动的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事件,打砸抢烧事件只是现象,妄图将西藏从祖国分裂出去才是本质。②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根据目前掌握的情况,这起严重的暴力犯罪事件是由达赖集团有组织、有预谋、精心策划煽动的,是由境内外“藏独”分裂势力相互勾结制造的。阅读填表:认识对象现象本质规律区别联系是事物的表面的特征和外部联系是事物的根本性质和内部联系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是事物个别的东西是同类现象中一般的东西是多变的是相对稳定的能为人的感官直接感知只能由人的理性思维去把握任何现象(真象或假象)都是本质的表现,任何本质都是通过现象表现出来。认识的根本任务: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比较:区别感性认识理性认识认识对象认识水平认识特点联系事物的现象事物的本质具体、生动、形象抽象性、间接性的特点1、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唯物论)2、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辩证法)3、都是人的认识,其形式是主观的,内容是客观的。低级阶段高级阶段认识的根本任务: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分析综合含义重要性注意点含义重要性注意点相结合含义原因:由事物客观性质决定整体部分核心方法合理想象创造性思维含义内容知识创新科技创新要求: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真理、科学理论对于人们的实践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科学理论①能够预见社会发展规律、预见未来,帮助人们把握社会发展的方向和历史进程(事物的发展的方向)②指导人们提出实践活动的正确方案③能够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①要充分认识到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认真学习理论,掌握理论②要深入实践,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③要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理论1、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2、真理和科学理论对实践活动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原理3、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的原理4、现象与本质的辩证关系原理5、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6、认识过程中的两次飞跃的原理7、在实践的基础上,使认识不断深化、扩展、推移。8、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认识论部分的主要原理

1 / 1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