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第一讲导言第二讲马克思主义的历史、理论与现实第三讲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第四讲科学社会主义的系统阐述第五讲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动规律第六讲拓展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第七讲严密构造新唯物主义的理论体系第八讲社会主义的历史回顾和未来展望第九讲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发展第十讲辩证唯物主义的新篇章第十一讲资本主义发展新阶段的理论概括第十二讲落后国家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2考核标准一、优秀必备条件1、有原著教材和讲课提纲;2、上台发表有体会的论见;3、无旷课纪录。二、良好必备条件1、有原著教材和讲课提纲;2、主动上台发表过论见;3、旷课不超过2次。三、中等必备条件1、有原著教材和讲课提纲;2、旷课不超过3次。四、及格必备条件1、有原著教材和讲课提纲;2、旷课不超过4次。五、不具备以上条件者为不及格。3第一讲导言一、何谓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经典著作是相对于研究著作而言的。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和继承人原创性的权威著作称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而马克思主义研究者撰写的研究性著作称马克思主义研究著作。经典著作具有原创性、权威性和科学性。4本课程学习的经典著作,选读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和斯大林的著作共39篇(本)。其中,马恩合著的2篇,马克思的8篇,恩格斯的11篇,列宁的16篇,斯大林的2篇。我们选读的经典著作是能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著作,采用全国硕士研究生马克思主义理论课通用教材,即由中共中央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马列部、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合编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5苏东剧变后,《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国际版由国际马克思恩格斯基金会继续进行这项巨大工作。原来是由苏共中央马列主义研究院和东德统一社会党中央马列主义研究院共同合作于60年代开始编辑的。苏东剧变前已出版了30多卷。剧变后,他们向有关国家和政党发出资助呼吁。我国也给了资助。主持工作的是原西德政治学教授门格勒。他说,大部分由联邦政府出钱,小部分由地方政府给解决。德国是资本主义国家,为什么资助出版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他说:一是因为马克思恩格斯是德国人;二是他们的学术思想,丝毫不亚于历史上任何伟大的思想家。6国际马克思恩格斯基金会将原计划的出版规模由164卷减少为114卷(包含分卷共122卷),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包括著作、文章、草稿;第二部分包括《资本论》及其前期工作;第三部分包括马克思恩格斯相互之间的信件;第四部分包括摘要、笔记、注释。这四个部分齐头并进编辑出版。其中第一部分32卷,已出版15卷;第二部分15卷,已出版10卷;第三部分35卷,已出版10卷;第四部分32卷,已出版11卷。7国内通常所说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在民主德国或者苏联也就是马克思恩格斯著作,这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全集,因为她只包括已成文的稿子。国内经典著作出版情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1——50卷,1985年出齐;第2版计划出70集,1986年开始,2020年出齐。《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4卷,1972年第1版,1995年第2版。《列宁全集》第1版1—39卷,第2版1—60卷;《列宁选集》1—4卷。《斯大林全集》1—13卷,《斯大林选集》上、下卷。8二、为何要学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1、我国是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的社会主义国家,研究党和国家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高层次人才应尽的职责。研读经典著作,是掌握马克思主义原理,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的最好措施,是正确理解和自觉执行党的现行路线方针政策的最好办法,是坚持、继承和发展、创新马克思主义的最好途径。92、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是进步人类必读的思想经典。英国广播公司(BBC)1999年秋用几周时间在国际互联网上经过反复评选,马克思被评为已过去的千年世界上最伟大的思想家。遥遥领先于爱因斯坦。美国纽约一家报纸用整版篇幅评论了这个意义深远的事件。后来,路透社又邀请政界、商界、艺术和学术界的名人评选千年伟人,对39名侯选者的投票比较平均,马克思仅以一分之差落在爱因斯坦之后,同样说明马克思是千年伟人。1999年12月19日,《澳门日报》报导了这个消息,并刊登了三位千年伟人爱因斯坦、马克思和甘地的照片。该报说:“这样的调查当然不能十分科学地反映广泛的事件,但这次调查可以让我们看看一些名人的想法。”10台湾《中国时报》12月25日在报导类似的评选活动时指出:“马克思有关资本积累及资本集中的说法,放在当今大购并潮的背景下似乎更具意义,苏联瓦解,中国大陆也已改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路线多年,这么多学者肯定马克思,的确有些出人意表。”还说:“马克思对于资本主义的洞见应该再度获重视,他不应为其他人对其学说所作的引申背黑锅。”著名西方历史学家吕·费弗尔:“任何一个历史学家,即使他从来没有读过一行马克思的著作,或者他认为除了在科学领域之外自己在各方面都是‘狂热的反马克思主义者’,也不可避免地要用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方法来思考和了解事实和例证。马克思表达得那样充实的许多思想早已成为我们这一时代精神宝库的共同储蓄的一部分了。”(《技术、科学和马克思主义》)11著名西方思想家J·A·熊彼得评价马克思主义著作:“大多数智力或想象的创作,经过一段时间,短的不过饭后一小时,长的达到一个世代,就完全湮灭无闻了。有些却不,它们遭受了晦蚀,但是又复活了,不是作为文化遗产中不可辨认的成份而复活,而是穿着自己的服装,带着人们看得见摸得着的自己的瘢痕而复活了。这些创作,很可以称之为伟大的著作。在我看来,伟大和生命力是联在一起的,按这个意思来说,伟大这个词无疑适用于马克思的道理。”(《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民主主义》)12美国学者查尔斯·莫理说:“自1989年(以及1848年)以来,世界确实发生了变化,但马克思主义远没有寿终正寝。数十年来,它一直是我们这个大陆上最主要的理性模式,对美国广大知识界人士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另一美国学者詹姆斯·格拉斯曼说:“不错,马克思主义,在苏联、阿尔巴尼亚和一些东方国家实行的那种马克思主义,确已不复存在了。但是,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力依然相当大。事实上,包括我们自己的政治制度在内的世界各国的政治制度都是极其恭维马克思的。他的思想的影响如此之深,以至我们竟觉察不到它的存在。“(《华盛顿邮报》1999年3月31日文)13法共全国书记罗贝尔·于说:”当世界20%的人口消费着全球86%的财富时,马克思思想仍然显得格外年青。当然,资本主义社会的改革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社会力量的对比、资本和劳动的关系都将发生变化。“(法国《问题》周刊1999年1月16日文)143、研读经典著作能使我们识别真假马克思主义当今世界全球兴起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热潮。我们要获得批评假马克思主义的资格和话语权,就必须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进行精深的解读。下面是几次重大学术活动:(1)1995年,纪念恩格斯逝世100周年在巴黎举行有1500多位学者参加的“世界第一届马克思大会”;(2)1996年,在美国纽约召开的有1500多名学者参加的“世界社会主义者大会”;(3)1996年,在伦敦召开的有6000多人参加的“96伦敦马克思大会”;(4)1998年,为纪念《共产党宣言》发表150周年,在巴黎召开的有1500多人参加的马克思主义国际学术讨论会。15(5)1998年,巴黎还召开了有500多人参加的“第二届国际马克思大会”。(6)莫斯科举行每年一度的国际社会主义研讨会。(7)2000年,由美国《马克思主义再思考》杂志、麻省大学、加州大学等12个单位发起召开的“马克思主义2000年”国际研讨会于9月21—24日在美国东北部阿默斯特召开。来自世界各地的1500名学者和各界人士参加了会议。中国学者在研讨会上开辟了“中国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历史、新近的发展及功能”等专场,吸引了众多关心中国问题的各界人士。16会议期间的一个晚上演出了独幕话剧《马克思在Soho》(Soho是当年伦敦一个街区的名字)。波士顿大学著名历史学家、荣誉退休教授霍华德·津恩编写的历史剧。作者用诙谐有趣的笔触,把马克思带到了现实生活中,捍卫他的理论,抨击现实生活,对资本主义社会的虚伪和不公正进行了富有想象力的批判。剧中的马克思说:“我为什么回来了?我回来澄清我的声誉。我一直在读你们的报纸。他们都说我的思想已经死了!……但是,你不觉得奇怪吗——为什么有必要一次又一次地宣布我死了呢?”演出足有2小时,无一人中途退场。人们追随马克思对现实社会的深刻分析和他急遽改变社会的强烈愿望,全心身投入到剧本的情景中,时而鸦雀无声,时而会心地哄堂大笑,仿佛他们就在进行这种社会分析和批判。17下面是西方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学术流派的情况:1、西方马克思学:将马克思文献当历史文本对象研究的一种学术活动,代表人物是法国学者吕贝尔。2、西方马克思主义:以马克思主义者自居的西方学者,以反对、歪曲和“补充”、“推进”、“革新”马克思主义为己任的一种思潮。代表人物有卢卡奇、马尔库塞、萨特等。3、美国的马克思主义研究:20世纪90年代美国学术界出现的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热潮。美国各地频繁地举办大型有关马克思主义的国际国内研讨会。举办单位有:美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再认识》杂志、经济社会分析协会、《每日论坛》杂志、《马克思主义反思》杂志、纽约马克思主义学院、美国激进哲学会、美国民主社会主义者非洲—美洲委员会、《批判》杂志、《每日评论》杂志、布莱希特论坛等组织或团体。4、欧洲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的理论研究:从“欧洲共产主义”到“新共产主义”18三、怎样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理论联系实际。一是理论联系客观实际,即客观事物或客观事实。二是运用理论分析实际问题,从分析实际问题中得出新结论,这就是理论研究或科学研究。三是理论指导实践,变为实际行动,改造世界。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