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考点复习哲学常识考点058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和世界关系的根本观点、根本看法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是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物质的含义: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1)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2)人类产生之后,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也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1)社会是客观世界发展的必然结果(2)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客观的: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世界是物质的为什么:是由自然界的客观性决定的。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这是处理人与自然的基本前提。我们利用、改造自然,必须服从、尊重、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是由规律的客观性决定的。是由事物普遍联系的客观要求。是由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决定的。如何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世界是物质的如何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1)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2)人们利用、改造自然,向自然索取,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但人不能随心所欲,必须辨证对待人与自然的关系,既要利用自然,又要保护自然。(3)必须发挥人的意识的积极作用,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和科学的生态价值观,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造福人类。世界是物质的意识: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起源: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生理基础: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内容:是对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意识物质是本源,意识依赖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意识的能动作用首先表现在:意识不仅能够正确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正确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意识的能动作用还突出地表现在: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不同的意识对客观事物起着不同的反作用意识有正确和错误之分。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所以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自觉树立正确的意识。错误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阻碍作用。所以要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意识有正确和错误之分,原因有客观和主观两方面:客观方面:最根本的是指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特别是社会实践所能。主观方面:第一,立场不同,人们的利益立足点不同,阶级立场不同,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就会不同第二,世界观、人生观、思维方法不同第三,知识构成不同,一个人原有知识正确与否,极大地影响着他对新的认识对象的理解,一般说来,原有知识正确会有助于正确理解新的认识对象;原有知识错误,则可能导致新的错误。知识的多少,也影响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客观规律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人的主观能动性也叫人的自觉能动性,是人类特有的能力与活动。它包括互相联系的三个方面。一、人类认识世界的能力以及人们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能动地认识世界的活动,突出地表现为“想”。二、人类改造世界的能力以及人们在认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的活动,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做”。三、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所具有的精神状态,即通常所说的决心、意志、干劲等。人们是否按规律办事,决定着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否收到积极的效果;人们按规律办事的程度,决定着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收到积极效果的程度。客观条件也制约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一定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和前提,不顾实际条件而蛮干是错误的。客观规律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如何做到按规律办事?1、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发现和认识规律2、在尊重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要把握和利用规律(1)把握规律发生作用的具体形式(规律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有条件的,不同的事物规律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当规律所依赖的条件发生变化时,规律的表现形式必然会随着条件的变化而变化,要作到与时俱进。)(2)创造或改变条件,发挥或限制规律起作用,以趋利避害;(3)掌握规律,提高预见性如何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论)⑴尊重客观条件,克服不利条件,积极创造并充分利用有利条件;⑵认识客观规律,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⑶重视主观因素的作用,努力学习,勇于实践,完善知识结构,全面提高自身素质,提高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⑷坚持以人为本,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含义:就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把客观存在的实际事物作为根本出发点。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因:理论依据:物质决定意识。现实原因:第一,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起码要求第二,是无产阶级政党正确地制定和执行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第三,是人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怎样做到从实际出发⑴尊重客观实际,了解客观实际,真正从客观实际出发,根据客观实际决定路线方针政策等主观的东西。⑵辩证地认识和把握实际。要把握客观实际的整体联系,而不能仅仅从个别事实出发;要全面地把握客观实际,而不能从片面的实际出发;要在变化发展中把握客观实际,使思想不断适应变化了的客观实际,而不能静止地看待客观实际。⑶反对从主观出发,特别是要反对教条主义、经验主义。这就要求正确对待书本理论和上级指示,正确对待他人的经验,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反对脱离本地的具体实际,照搬照抄、生搬硬套。(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实事求是•定义:从客观实际出发,从中引出其规律性,作为行动的向导,做到按客观规律办事。•为什么要事实求是?(理论依据、现实原因)•转换:如何做到实事求是?1、从客观实际出发,认识客观规律(1)在实践为基础,积累丰富可靠的感性材料(2)运用科学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3)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认识2、把握规律,指导实践,做到按规律办事(1)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提高预见性(2)改变或创造条件,影响规律发生作用的形式,趋利避害了解国情,立足国情1、我们讲一切从实际出发,最大的实际就是中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2、正确认识和把握这个基本国情,意义重大:第一,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第二,是科学地制定和坚定地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基础3、了解国情,立足国情对青年学生来讲,有着多方面的意义:才能理解党的基本路线,正确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才能增强历史责任感,当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才能较好地思考和处理自己遇到的社会问题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物质和意识谁是世界的本原?人的意识可否认识物质世界?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可知论不可知论不同回答划分哲学基本派别哲学基本问题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唯物主义发展的三个阶段: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的两种形式: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如何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物主义:第一,坚持无神论,反对有神论第二,要把想问题、办事情的立足点切实放在中国国情之上第三,客观地看待周围的人和事,办事情应当有认真精神第四,正确估量和对待自己唯心主义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联系的含义:特点:普遍性:任何事物内部的各要素、部分是相互联系的;任何周围事物都与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不能否定事物的联系、也不能臆造联系。多样性:因果联系、整体与部分、直接与间接等条件性:不是任何两个事物都是有联系的,联系是有条件的。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把握因果联系的重要性因果联系的含义:任何现象都会引起其他现象的产生,任何现象的产生都是由其他现象所引起的。这种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叫因果联系。因果联系的特征:先行后续的关系;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原因:引起某种现象产生的现象。结果:被某种现象引起的现象。先行后续的关系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同时具备本质特征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原因和结果的关系区别原因结果因果联系含义时间顺序地位作用联系引起某种现象产生的现象被某种现象引起的现象在前在后主动被动互相依赖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在这一关系中是原因在另一关系中是结果在同一关系中,两种现象互为因果。掌握因果联系的方法论意义承认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进行科学研究的前提。正确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才能提高人们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事物之间联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无限多样,事物的联系也纷繁复杂、多种多样。多样性:因果联系、整体与部分、直接与间接必然性与偶然性、本质和现象多种多样的联系对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起着不同的作用整体与部分的辨证关系整体是指由事物的各内在部分相互联系构成的有机统一体及其发展的全过程。部分是指构成事物有机统一体的各个方面及发展全过程的各个阶段。关系:整体和部分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不同:地位不同: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功能不同: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当各部分以合理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的功能就会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当各部分以欠佳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的功能就会小于各部分功能之和;整体和部分是有联系的,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二者不可分割。没有部分无所谓整体,没有整体也无所谓部分,二是:二者相互影响。三是:整体和部分的地位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整体处于统率的决定地位,所以要树立全局观念,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关键性的部分在一定条件下会对整体起决定作用,所以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整体与部分辨证关系的方法论意义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运动的含义:指宇宙中一切事物的变化和过程。运动的具体形式: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物运动社会运动运动和物质的关系:(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运动的特殊状态——静止静止:一是指事物之间的空间位置保持不变二是指事物某一方面的性质在一定时期内基本不变运动和静止的关系: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因而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世界上的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理解: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运动和发展的普遍性从整个物质世界看,一切都处于运动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这说明运动是普遍的、永恒的、无条件的,因而是绝对的。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发展之中,都有其产生、变化、发展的历史。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的物质世界。正确理解发展的实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明确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准:(1)含义:新事物——符合客观规律,具有旨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旧事物——丧失了存在必然性,是趋灭亡的事物。(2)判断新旧事物的标准符合客观规律强大生命力远大发展前途(3)注意几种错误的判断方法出现时间的先后力量的强弱速度的快慢成熟和完善程度要以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发展的含义:是指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是事物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前进的上升的趋势。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坚持发展的观点观点方法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要反对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为什么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要明确事物处于怎样的阶段和地位怎么样要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原理方法论要有创新精神,与时俱进,学会创造性思维(4)怎样创新:①转变观念,创新思维,重视意识的作用。②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③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2)创新的哲学依据:唯物论、辨证法、认识论(1)创新主要包括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3)创新的现实重要性:没有创新,就没有人类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