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上学期第四课复习高二政治课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原因、状态和趋势第四课复习唯物辩证法的内容(1)联系的普遍性(2)运动和发展(3)规律(4)坚持矛盾分析的方法(5)具体问题具体分析(6)内因和外因(7)量变和质变(8)事物发展的趋势(9)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第二课第三课第四课内因和外因1、内因和外因2、坚持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观点3、量变、质变及二者的关系4、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量变和质变5、坚持适度原则事物发展的趋势6、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新事物必定战胜旧事物7、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8、辩证法的根本观点9、形而上学的根本观点(六)内因和外因1、内因和外因(1)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原因和动力。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促使事物的变化和发展。(2)含义:内因是指事物的内部矛盾,外因是指事物的外部矛盾。(3)作用: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A、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B、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C、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理解:①内因和外因在事物发展过程中是缺一不可的。事物的发展是在种种外部条件的作用影响下,促使其内部矛盾双方在力量上不断彼此消长,从而引起双方地位的变化实现的,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②内因和外因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是不能等同的。内因是根据:事物的变化发展主要是由事物的内部矛盾引起的,内因决定事物发展的方向,外因也只有作用于内因才能发挥作用。外因是条件:外因是事物发展的必要条件。注意:A、外因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必要的,对事物发展起加速和延缓的作用。B、外因不可撇开内因单独起作用。C、尽管外因的作用有时很大,但仍然是第二位的。1、“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一事实说明A.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唯一原因B.内因决定事物变化发展的性质和方向C.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D.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必要条件2、(05江苏卷29)“良机对于懒惰没有用,但勤劳可以使最平常的机遇变成良机。”这句话说明()A、事物的变化发展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B、外因对事物的发展是可有可无的C、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D、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ACD(5)方法论要求:总——坚持内因和外因相结合,反对割裂内因和外因的关系。具体说:要高度重视内因的作用;不能忽视外因的作用,对外因作一分为二的分析。(4)内因和外因的辨证关系原理: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A、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B、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C、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运用:1、在个人成长过程中,要学会正确对待内因和外因(正确对待机遇和顺境和逆境);2、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必须把内因和外因结合起来。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内因)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外因)3、时政:中央开发式扶贫课堂思考: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一成语包含了什么哲学寓意?是不是近朱者必赤,近墨者必黑”。对于外因,我们要作“一分为二”的分析。“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说的是外部环境对个人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我们决不可忽视外因对事物变化发展的作用。我们必须对周围的环境作“一分为二”的分析,看到对我们成长的有利因素,并充分发挥这种因素对我们成长的促进作用,力争做到“近朱者赤”,以便早日成才;又要看到对我们成长的不利国家,并尽量抵制、削弱其不良影响,努力做到“近墨者未必黑”。单项选择:逆境和顺境往往是人们成长过程中的两种外因条件,顺境能为个人成长提供良好的条件,也会使人盲目乐观,不思进取;逆境会给个人成长带来不利的影响,会给人以艰难、困苦,但是“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这说明:A、逆境和顺境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B、顺境是有利于人的成长的外因条件,逆境是不利于人的成长的外因条件C、内因是变化的根据,能否成才在于内因D、对外因要作“一分为二”的分析,要扬长避短,使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促使事物向好的方向发展(广东05第38题)[材料一]世界银行2004年6月发布的报告显示,中国贫困人口已从1981年的4.9亿减少到目前的8800万,中国脱贫模式取得的巨大成功已经引起世界各国高度关注。[材料二]通过反贫困战略的实施,使极端贫困人口和刚脱贫易返贫人口分别减少到2900万和约6000万。我国经历了从最初的单纯性“输血”式扶贫到开发性“造血”式扶贫的过程,即政府向贫困人口提供满足最低生活需要的物质援助到把国家政策扶贫、投资扶持等与贫困地区干群自力更生结合起来的过程。通过国家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引导农民开发当地资源,逐步形成贫困地区和贫困农户自我积累和自我发展的能力,依靠自身力量脱贫致富。大量事实表明,在反贫困过程中人民群众发挥了极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我国在21世纪走向全面小康提供了宝贵的经验。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所学哲学原理回答下列问题:(1)中国反贫困战略的转变蕴涵的唯物辩证法原理是什么?(1)从材料可见,我国反贫困战略从单纯性“输血”式扶贫到开发性“造血”式扶贫,就是注重了唯物辩证法关于“内因与外衣的辩证关系”、“矛盾的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等原理的表现。(2分)(考生回答出其中任何一个原理都可以得分)(2)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在扶贫的战略上,把“输血”与贫困地区干群启动内在机制“造血”结合起来,是外因通过内因而发挥作用的表现。(3分)(注:考生可以从“内因与外衣的辩证关系”、“矛盾的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同角度回答,只要原理把握准确,并结合材料分析就可以酌情给分,但本小点最高不能超过5分)(七)量变和质变(事物发展的两种状态)(1)量变和质变的含义:量变:指事物在数量和程度上的逐渐的、不显著的变化。质变:指事物显著的、根本性质的变化。(2)量变和质变的辨证关系:A、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B、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C、量变和质变无限循环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1)事物的变化发展首先从量变开始,没有量变作准备就不会有质变发生。(2)量变的形式:A、事物数量的增减如:先富与共富B、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变化也能引起的质变。例:广东高考改革:3+X+文/理综合经济结构调整、国企资产重组、(3)量变的趋势:有上升的或下降的变化。B、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①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必然引起质变,事物的发展最终是要通过质变实现的。注意:事物要发展必须要通过质变实现,但是质变不一定就是发展。因为质变有上升的或下降的两种形式。如:人民公仆变成人民公敌,腐败分子。②量的变化只有超过一定的范围和限度才会发生质变。“一定的程度”、“一定的范围和限度”,就是度。所谓度,就是一定事物保持自己质的量的限度,或者叫关节点、临界点。C、量变和质变无限循环事物是不断地经过量变--质变--新的量变--新的质变两种状态的循环往复,永不停息地向前发展的。这个理论的结论,是人类在自己的生产实践、社会实践的发展过程中总结和概括出来的,实践的发展不断证实着它的真理性,又不断地指导着人类实践的发展和前进。(05文综全国卷Ⅲ)“勿以悉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这句古训至今仍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回答这句话的哲学依据是()①量变的积累可以引起质变②恶与善本身是不同质的事物③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可以相互转化④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可以相互转化A①③B.①④C①②D.②③B辨析:质变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量变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外部。(1)这种说法不对。无论是质变还是量变,根本原因都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2)质变是事物内部矛盾双方的斗争使它们的力量对比发生了根本变化,引起矛盾双方地位变化,使依存关系破裂,统一体瓦解。(3)量变是事物内部矛盾双方的斗争所引起的它们在力量上的增减;这种变化在统一体内部进行,还没有引起矛盾双方依存关系的破裂和统一体的瓦解。(3)方法论要求:总说: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具体说:(1)坚持适度的原则,防止不顾分寸、盲目乱干。(2)不失时机促成飞跃,切忽瞻前顾后、畏缩不前。(3)要重视量的积累,学会优化结构。例:“忽以善小而不为,忽以恶小而为之。”资源优化配置、经济结构调整(05文综北京卷)2005年3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就宏观调控答记者问时指出,经济发展慢了不行,那样就业压力就会更大,财政收入会减少,许多应该办的事业就会缺乏资金;经济发展过快也不行,那样经济运行紧张,难以为继。我们要根据具体情况,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回答1、温家宝总理的上述分析体现了()①看问题办事情要坚持适度原则②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③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④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C2、“轻者重之端,小者大之源”体现的哲学道理是A.轻与重、小与大是对立统一的关系B.事物的变化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C.轻与重、小与大是无条件地互相转变的D.量变与质变存在着根本的区别3、列宁说:“只要再多走一小步,仿佛是向同一方向迈的一小步,真理便会变成谬误。”这就要求我们A.重视量的积累B.抓住时机,促成飞跃C.坚持适度原则D.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2000年6月中旬,江泽民同志在宁夏、甘肃考察工作时强调,西部大开发确系百年大计、千秋功业,要抓住机遇,团结奋斗,扎扎实实地把西部大开发这项世纪工程搞好。“西部大开发确系百年大计、千秋功业”主要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A.联系观点B.发展观点C。矛盾观点D.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原则上题材料中强调“抓住机遇”,其哲学依据是A.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必须首先从量变开始B、事物的发展最终是通过质变来实现的C.只有把量变控制在一定的限度内才能保持事物性质的稳定性D、事物的发展,需要经过量变与质变的多次反复(八)事物发展的趋势——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1、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新事物必定战胜旧事物。(1)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新事物不可战胜。(2)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新事物的成长不是一帆风顺的。(3)在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前进是一切新事物发展的途径。课堂思考:1、为什么新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P135-136)2、为什么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P133-134)2、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原理)具体:(1)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道路是迂回曲折的。任何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2)在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前进,是一切新事物发展的途径。3、方法论要求:具体说:(1)要坚信前途是光明的,但成功时要居安思危(2)要准备走曲折的道路,但在困难和挫折面前不能悲观失望。(3)要满腔热情地支持新生事物。运用:(1)要正确对待人生道路上的曲折(2)要正确对待社会主义事业中遇到的困难材料:2005年1月1日起,世界贸易组织各成员将取消长达40多年之久的纺织品和服装贸易配额制度,这无疑将会给规模接近5000亿美元的全球纺织品和服装市场带来巨大变化,并对建立一个更加公正的贸易体系、促进全球经济的健康发展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长期以来,纺织品和服装的配额制一直是西方国家贸易保护的重要政策。这一不公平的制度严重阻碍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据估计,由于配额制的限制,出口纺织品的发展中国家平均每年损失高达数十亿美元。10年前,经过艰苦谈判,当时的关贸总协定就2005年前逐步取消配额制达成了一致。这是世界贸易体制朝向有利于推动发展中国家发展而迈出的重要一步。请回答:(2)结合材料谈谈纺织品配额制度取消的历程主要体现了哪一哲学观点?答案:(1)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道路是迂回曲折的.任何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在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前进,是一切新事物发展的途径。(2)纺织品配额制度取消的历程体现了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全球贸易秩序终究要从不平等的、不合理的状态向更加合理、公平的贸易秩序发展,但这个道路的是曲折而漫长的。3、“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句诗包含如下哲理A,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客观世界发展的普遍规律B.事物发展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C.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D.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

1 / 4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